扬派山子雕的传承与创新

2017-01-24 14:03邬明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7期
关键词:山子山石玉雕

邬明

(江苏省扬州玉器厂,江苏 扬州 225000)

扬派山子雕的传承与创新

邬明

(江苏省扬州玉器厂,江苏 扬州 225000)

对于我们玉雕工作者,首先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因为意识是我们日常行动的指南和动力;其次要有深厚的知识积累,正所谓“厚积薄发”,创新是一个发生质变的过程,需要有量变的积累。

玉雕;扬派山子雕;传承;创新

中国玉雕工艺因地域差异形成了若干派别。大的流派可以分为南北两派,北派包括北京玉雕、辽宁玉雕等地域流派。南派则包括上海玉雕、扬州玉雕、苏州玉雕等地域流派。这些玉雕派别工艺精湛,各具特色。扬州玉雕便是其中优秀代表,而扬州山子雕是其中特色之一。

扬派山子雕是玉雕摆件工艺中的一种,这种工艺的表现题材多为山水人物,要求制作者有较高的造型能力、富有创造性的构思能力和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制作时先从玉料的形状、特征等进行构思,顺其色泽,务使料质、颜色、造型浑然一体,再按“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的法则,在玉石料上或浮雕,或深雕;使山水树木、飞禽、楼台、人物等形象构成远、近景的交替变化,以取得材料、题材、工艺的统一。随着玉石原料的种类不断增加,玉雕品种也在不断丰富。小的典雅灵秀可作把玩或摆设,大的气魄宏伟、蔚为壮观,可作为厅堂殿设的陈设,作为权贵的象征,亦可显示主人的高贵身份。

如今的扬派山子雕又有什么设计理念和工艺特点呢?

扬州山子雕设计理念就在于利用天然的玉石外形,选择保留玉质好的地方,运用传统雕刻技艺表现人物、楼亭山水、花草飞禽,并“集聚”于山坡或崖窟,推凿也可深可浅,由此造就一个比较完整的令人神往的艺术场景。它是雕刻中能使玉料获得最高利用率的艺术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山子雕的工艺技术,继承了玉雕中的浮雕、圆雕、镂空雕等传统技法,并得以发展,如浮雕技术中则将浅浮雕、深浮雕、阴刻、阳刻、线刻等多种技艺相结合,在构图设计上运用国画的写意、线描的写实以及建筑透视技巧,使作品层次清楚、章法合理。

山子雕是一种传统的技艺,对于这种专业性的技艺需要花极大的功夫才能逐步掌握。为了学习山子雕的传统技法,我曾多次来到故宫,细心观察和学习几件大型玉山子传统的技法,从设计到雕刻层面进行分析、模仿,这就是一个传承的过程。再如,清代的一些大型山子雕也不是凭空想象而制成,而是在继承发扬于历代传统工艺的基础之上。历史上一些大画家也都是以传统为基础,师法古人,进而创新的。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刻有一方闲章,名为“徐青藤门下走狗”,表明他对徐渭的钦佩之情,但他对于学习前人也曾提到,“学一半、撇一半、未尝全学,实不能全。”因此,继承传统,但不能拘泥于传统,还必须发扬创新,走自己的路。

“传承是玉雕艺术之源,创新是玉雕艺术之魂”,创新是每一门艺术的永恒主题,创新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艺术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就会停滞不前,甚至会面临消亡,但是要创新,必须先扎根,学习祖辈留下来的传统技艺,有了扎实的传统基础,才能更好地去创新发展,传统是土壤,只有深深地扎根于土壤,艺术才能根深叶茂、开花结果。

下面谈谈对于山子雕创新的个人想法,首先谈谈创作设计需要的几点理论知识。

一、山子雕选材内容

山子雕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主要题材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吉祥喜庆题材

如福、禄、寿三星,寿比南山,和合二仙,刘海戏金蟾,麒麟送子,五子登科等。

(二)古典文学、历史故事题材

如《三国演义》《水浒》《兰亭集序》《虎溪三笑》《醉翁亭记》等文学作品中的场景或故事。

二、构图设计

(一)最佳构图

山子雕的构图要美,要吸收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方法,应以“S”形构图为最佳,这是较常用的构图,切忌“十”字形和“平行”线的构图。

(二)突出主题

配景道具要与主题吻合。佛教内容的配景多以莲花、祥云和佛家的法器八宝为主。历史、文学题材多以假山石、楼台亭阁以及梅、兰、竹、菊为主。需注意,一切人物和配景都要为主题服务,不可喧宾夺主。

(三)对比统一

构图时适当运用对比是必要的,对比可增强构图的变化,加强构图矛盾的冲突,既有对比又有统一,使画面更加精彩,但要注意协调统一,不可突兀。

三、构图对比

(一)动与静的对比

如作品《听泉》里的听泉人和山石是静的,泉和飞鹤及孩童是动的,形成动静对比。斜线条的石纹和倒挂的山石可增强动感,与平直的山石可形成动静对比。

(二)曲与直的对比

石纹的表现上,曲直的变化是很重要的。画面的中心及最突出的部位,山石的石纹可用直线或多转折的斧劈皴线条和块面来表现,显得刚劲有力,而逐步推远的山石和石纹多用圆曲平和的披麻皴来表现,显得迷朦浑圆,这是总体的曲直对比。同时还要进行局部的对比,即在锋利多转折的斧劈皴山石上或主要洞口上,“挂”一些藤萝,“长”一些曲劲多姿的老树,形成局部曲直的对比。有红皮的可将红皮做成飘动的云彩,这又可与山石树木形成曲直横竖的对比。

(三)粗细疏密的对比

在山子雕的画面上,根据玉质的分布情况,尽量选用一、二处料质最好的、没有脏和绺的部分空出来,雕成大块的、粗犷的石块或石壁,以显示玉质的优美。在它的上下或者左右,拣不好的料质处或有绺裂的地方挂一些藤萝,或长两株镂空的曲劲多姿的老树,也叫“无绺不上花”,这就形成粗细与疏密的对比。

四、层次

山子雕的构图是立体的,它的深度不可推成一竿到底的大窟窿,需要有层次,构图不但要正面好看,从侧面看作品也不能出现“狮子大张口”的现象。如在高1/2的地方飘上一片横向的带状的云彩,后面再衬以山石或者一组树木,使云带不至于悬空,而且又具有了层次。树木最好在两棵以上,形成组合,其曲劲的姿态,就像舞蹈演员优美的舞姿。它们曲直柔美的线条和造型,会给人一种流动感和装饰美。山子雕的层次深浅分明,才能表现出高低远近的立体效果。

五、装饰性在作品展示的运用

作品完成后的最终效果一定要和展示的环境相呼应,这样才能提升作品本身的艺术欣赏力和吸引力,从而增加作品的艺术价值。玉雕作品的辅助构成包括玉雕作品的名称、配座、包装等因素。这种创新方法是通过间接途径达到提升作品品味的目的,可以说与前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记得 2010 年中国玉石雕精品展“天工奖”展会上,有一件作品给我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那件作品是江南水乡题材的白玉牌,牌面之上雕琢的是江南雨巷,而这片白玉牌矗立在一块 10 公分见方的金砖中间,玉牌侧前方有拱桥和泊舟的道具。这种配座设计与作品本身交融合一,相得益彰,不由得让人感受到了江南小巷悠悠、粉墙黛瓦的美好形象。

以上是我所总结的创作山子雕作品必要的理论。对于我们玉雕工作者,首先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因为意识是我们日常行动的指南和动力;其次要有深厚的知识积累,正所谓“厚积薄发”,创新是一个发生质变的过程,需要有量变的积累。

本人近几年先后创作出《国之魂》《吹箫引凤》《情趣》《荷塘月色》等多件成功作品。下面来谈谈我运用了以上理论来创作作品的例子

拿《国之魂》来说,自创作之初,我就花费了很大的心血在构思之上。在确定主题后,为使作品具备逼真生动的意境,我在熟读了题材相关资料,并经过深刻理解形成自己的一番感悟后,方敢落笔设计。在创作之时,更是遇到了一系列难题:许多同仁说既然选女娲救世主题,那么洪水泛滥、天崩地裂是必然的画面了。但我以为这样表达,跟复述一个神话故事似乎没有什么分别,入了俗套,而且也与表现女娲救世的精神不太契合。我内心深处想要表达的是一种虽历万世却能永垂不朽的精神,而要表现这样的精神,就必须有时代的跨度,那么,在选择下方人间景象的时候,如果还是描述水泽汪国、生灵涂炭的景象,就必然需要做更多的“减法”,浪费更多的材料,而且玉石整体的美感也势必会有所冲击和破坏。更糟糕的是,这样一来,所表现的仍然只是一个场景故事,对于所要突出的精神主题却不能充分展示。

于是,思虑良久之后,毅然推翻众议,大胆选用近古盛世之景象,楼台亭阁皆取华美之姿,盖因本人的主观构思,是以表达女娲补天,救世为民,追求完美境界与和谐社会的精神作为主题大纲,而四周情境,完全可以放任观者自我设想。因为,无论是苍凉荒芜的远古之时,还是繁华文明的近代盛世,这个世界总有种种的漏洞和缺失,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灾难和伤害。因而,我们都一直需要这种无畏艰难险阻,勇于追求圆满完善的精神。在定作品名称的时候突发奇想,为什么我们作品名称始终这么俗套,女娲代表着生命起源,女娲精神反应了中国魂,这不正好和玉雕精神相呼应吗!于是我当机立断大胆地取名为《国之魂》。既确定了这一个主题构思,那么设计思路和设计方式也就自然展现,其后的设计过程也十分顺利地展开,最终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受到了观者和业内人士很高的评价和赞赏。

近年来各地的山子雕精品层出不穷,这些精品代表着这个时代的先进工艺水平,但确实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由于市场行情火爆,大量品质低劣的山子雕产品充斥市场,这些山子雕产品用的原材料有的很好,有的很差,再加上一些艺人缺少对山子雕设计创作研究,这使原材料造成了很大的浪费。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不和谐的现象会有所改善。相信古老的山子雕技艺在一代又一代艺人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会百花齐放,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J529

A

猜你喜欢
山子山石玉雕
论玉雕山子工艺
浅谈近代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雷运华
“晒石节”让山石灿烂
玉雕青松献祖国
孝堂山石祠北魏二题记考论
巨型玉雕长城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玉雕图谱揭幕开放仪式掠影
不能叫你的名字
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