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词解读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

2017-01-24 15:48朱漪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引经据典

朱漪

(上海开放大学静安分校,上海静安200040)

抓住关键词解读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

朱漪

(上海开放大学静安分校,上海静安200040)

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具有“政治担当、思维方法、语言艺术”三大特色,而这三大特色恰好就是抓住关键词的三大视角,其中“政治担当”包含的五个关键词是“施政目标、信心决心、政治责任、政治定力、政治原则”,“思维方法”包含的五个关键词是“揭示本质、实事求是、两点重点、历史思维、创新发展”,“语言艺术”包含的五个关键词是“故事明理、生活比喻、以情动人、引经据典、朴实无华”。

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政治担当;思维方法;语言艺术

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内容博大精深,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并非易事。笔者以为,可以从高度的政治担当、辩证的思维方法和生动的语言艺术几个角度,抓住关键词解读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提纲挈领,以点带面,深刻领会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

一、政治担当

(一)关键词之一:施政目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这是习近平最为明确的施政目标,是一句说到老百姓心窝里的施政宣言!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能空喊社会主义口号,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国家富强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落实到全体人民获得幸福的生活。如果真的出现“国富民穷”的现象,政府过富日子,老百姓却在过苦日子,这就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也就搞歪了,就真的走到邪路上去了。

现在老百姓对社会最不满意的,就是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还比较贫困。习近平把解决民生问题当作最大的政治问题来抓,要求切切实实解决住房、看病、上学、养老、脱贫等民生问题,强调一切改革成果都要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获得感”是又一个温暖百姓施政目标的关键词,是老百姓对改革成效的最大期盼。当前,最大的民生问题莫过于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把它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刚性任务,要求不折不扣、保质保量、不走过场地如期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发展理念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决心。

(二)关键词之二:信心决心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2]这是习近平最为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是一句鼓舞全中国人民奋发有为、奋力拼搏的铿锵誓言!这种信心和决心来自于“四个自信”的理论基础,来自于“三大规律”的正确把握,来自于“四个全面”的战略决策,来自于“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揭示和对我国历史发展方位的正确定位。正因如此,习近平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3]

习近平的这种坚定的信心决心,表现在有能力与策略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表现在有决心打赢治理腐败、脱贫攻坚、现代军事战争等一系列艰巨任务和难啃的硬骨头,表现在“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铁腕手段,表现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

(三)关键词之三:政治责任

当前,无论是进入深水区的改革要啃下硬骨头,还是民生问题再也不能拖延下去,要完成的任务极为繁重和紧迫。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做好各项工作。习近平把政治责任贯彻到工作的方方面面,时刻提醒全体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他对党的高级干部提出了对民族、人民和党的“三大责任”,就是要使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政治责任,就是要把党管好,使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进而完成伟大的历史任务。

习近平指出:“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4]这样的政治责任誓言,时刻激励着全体党员干部不松劲、不懈怠、不气馁,义无反顾、一往无前。习近平高度重视在各项工作中落实责任制,强调落实主体责任,理清责任链条,拧紧责任螺丝,提高履责效能,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

(四)关键词之四:政治定力

“定力”是习近平特有的政治用语,涵盖“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战略定力、前进定力”等方方面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主要看干部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5]“政治定力”的主要含义在于,在“四大考验”“四种风险”面前,要保持“处惊不变、冷静思考、抵制诱惑、拒腐防变、沉着应战”的锐气和斗志。要保持“政治定力”,必须要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和忠诚老实的高尚品德。为了保持政治定力,习近平谆谆告诫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始终做到“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6]特别强调了要对党和人民忠诚老实,在各种诱惑面前“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五)关键词之五:政治原则

习近平是一个坚持原则不动摇、不含糊的政治家。坚持原则,习近平首先强调的是要坚持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原则,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首要原则、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第一原则、坚持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政治原则等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因为其它原则都源自于马克思主义。一旦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就意味放弃了社会主义,随之而来的,是共产党的政治信仰、理论基础、执政目标都将被一一放弃。

习近平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最为重要的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7]所以,习近平反复强调: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包括坚持公有制地位不能动摇,必须走共同富裕道路。同时,他又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

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8]因而,习近平所坚持的一系列政治原则,根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归结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二、思维方法

(一)关键词之一:揭示本质

习近平善于揭示事物本质,并严格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客观要求确定大政方针。在重大政治问题上,他总能一针见血、一语中的,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例如,针对“中国梦”到底是什么梦的疑问,他明确回答:“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9]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西方民主的本质区别,他明确回答:“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10]社会主义文艺到底是谁的文艺,他明确回答:“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11]

在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上,习近平一方面从实践的角度强化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基本观点,尤其是突出了“共同富裕”本质要求,把缩小贫富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头等政治任务。另一方面,习近平又提出了新的观点,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第一,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基本要求作了多方面的界定。例如,提出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2]“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3]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等观点。第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观点,增添了新的社会主义本质内涵,为强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关键词之二:实事求是

对于社会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疑难与困惑问题,习近平从不回避与遮掩,总是给予实事求是、清清楚楚和明明白白地回答,态度鲜明,说理透彻,令人信服。这首当其冲的疑问,就是如何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习近平的回答是“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14]同时,习近平旗帜鲜明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而不是什么别的主义;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是错误的。这就封杀了借“中国特色”而行资本主义的图谋。

反腐败是为了把党治理好,对人民负责,习近平用中国没有“纸牌屋”回击了反腐败是权力斗争的责难。搞好中国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习近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对不对、行不行、信不信”等重大紧迫问题,均给予科学及时的正面回答,坚定了人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心。

(三)关键词之三:两点与重点

习近平强调:“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15]习近平总是从事物的两个方面去分析与解决问题,反对单向思维。同时,又善于抓住重点问题,防止主次不分的倾向。关于国家治理,他强调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标本兼治;关于从严治党,他强调制度建设与思想建设的有机结合,双向发力;关于改革方法,他强调宏观顶层设计与微观摸着石头过河的有机结合,大胆突破与稳步推进相结合,蹄疾步稳;关于战略布局,他既着眼长远发展、整体需求,又能及时解决当下实际问题,考虑局部利益,以免顾此失彼;关于继承创新,他明确指出:“要认识到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16]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发展。关于务虚务实,他既反对夸夸其谈,只会“务虚”,不做实事,做表面文章的工作作风。也反对就事论事的事务主义,不注重学习,不能把握事物规律,不善于总结提高,进而迷失方向。务虚在于理论指导,务实在于实干苦干,两者应该并行不悖。

在注重两点论的同时,习近平也注重抓住重点、找准关键、突破难点。关于“四个全面”,他强调关键在于全面从严治党,只有党治理好了,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才能带领人民群众完成伟大事业。而要管好党,习近平又特别强调管好“关键少数”,认为这就等于抓住了“牛鼻子”。

(四)关键词之四:历史思维

习近平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17]历史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始终是我们取之不尽和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

习近平明确划分了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几个阶段,要求我们搞清楚社会主义发展的来龙去脉,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心。他强调不能割断历史,不要相互否定新中国成立以来前后30年的发展历史,后3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在前30年打下的物质基础和经验教训基础上取得的。

习近平特别强调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不能要求过去历史人物去做今天才能做的事情,不能用今天的标准苛求历史人物。他对毛泽东的历史评价较之以往的评价,更加入情入理和令人信服,受到广泛好评,产生了深远影响。习近平本人的历史知识渊博,历史意识敏锐,善于从丰厚的中国历史政治和文化宝库中吸取治国理政的养料。他说今天所发生的许多事情,其实都能找到历史的影子,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

(五)关键词之五:创新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18]习近平有着系统完整的创新思想和创新做法。第一,有许多理论上的创新观点,讲了许多老祖宗没有讲过的新话,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崭新阶段。例如,政治上有关党建的系统创新思想、经济上“新经济”新常态和“五大发展理念”、外交上“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文化自信的新论断。第二,突显了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把依靠科技创新转型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唯一动力之源,千方百计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第三,高度重视体制机制创新,把这一创新看成是解决矛盾问题的根本途径和固本之基,敢啃硬骨头,大胆改革,坚决破除一切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包括遏制腐败也主要是在体制机制上解决“不能腐”的问题。第四,有许多工作方法上的创新之举,诸如“四个全面”本身就是最大的治国理政创新之举。

三、语言艺术

(一)关键词之一:故事明理

习近平是善于通过讲故事传递政治道理和情感的高手。用一个典型有趣的故事说明一个重要的道理,生动形象、记忆深刻,传播效果极佳。尤其是面对世界读者和听众,用讲故事的方法传递信息,沟通感情,能一下子拉近与外国人的心里距离,达到心领神会的效果。习近平在多个外交场合,讲述了中国与巴基斯坦、俄罗斯、越南、埃及等国家交往中发生的相互帮助的感人故事,在当地引起深深共鸣。

中国与“铁哥们”巴基斯坦之间的友谊特别深厚,相互帮助的故事感人至深。为了救援7名从也门撤侨的中国公民,巴方军舰指挥官下达命令:只要中国留学生不到,我们的军舰就不离港。汶川大地震,巴基斯坦动用了国家战略储备的所有帐篷第一时间援助我们。同样,巴基斯坦有难,我们也是把最好的东西送给他们。习近平的深情演讲,被巴基斯坦朋友用拍桌子的方式一次次地打断。

习近平用“真、实、亲、诚”四字箴言诠释中非关系真谛,传达了正确的义利观,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表达了“真诚友好、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非关系本质,赢得了非洲国家的高度赞誉。

(二)关键词之二:生活比喻

大家之所以喜欢习近平的语言风格,就是他常常用老百姓熟知的生活化的事例来比喻一个严肃的政治或哲学道理,说的都是大白话大实话。这样,既便于群众理解和接受,又深受群众喜爱,一下子拉进了领导与群众、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例如,他用“缺钙”“软骨病”来比喻理想信念的缺失,用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比喻治理腐败的决心信心,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19]来比喻用制度的办法治理腐败,用“打铁还需自身硬”[20]来比喻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的极端重要性,用“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21]比喻要打作风建设的持久战,用“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22]来比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用“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23]来比喻僵化的思想观念与冷战思维,用“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24]来比喻改革进入深水区,用“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25]来比喻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用“钉钉子”“不折腾”来比喻实干精神,用“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26]来比喻青年时期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性,等等,这些生动贴切的比喻,充分展示了习近平贴近群众生活的思维习惯和工作作风。

(三)关键词之三:以情动人

都说习近平总书记的情怀是真挚、深切、动人的,读他的讲话,总能被他政治家的百姓情怀所打动,总有一股暖意涌上心头。细品总书记的“情”,有这样几个情怀:第一,盼望百姓过上好日子的真实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最为牵挂的就是各种民生问题解决的如何,老百姓的生活还有哪些困难。他把脱贫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立下了不脱贫誓不罢休的军令状,提出了精准脱贫的思路,强调了不搞假脱贫的务实作风。第二,平等待人的朴实情怀。他走到哪里,就与普通群众亲切交流,推心置腹的拉家常、话生活。他不摆架子,亲切随性,与民共融互动。一句“你比我大,我叫你大姐”,温暖了多少人心啊!扳着指头帮一户脱贫家庭计算一年下来能挣多少钱,让人暖意融融。第三,关心干部进步和青年成才的真挚情怀。他始终强调,对待干部,既要严格要求,严字当头,也要关怀备至,如同亲友。他像长辈一样关心基层干部,要少些应酬,多回家吃饭,多看看书。他对青年学生更是关怀备至,期望年轻人有出彩的机会、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第四,是他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赤子情怀。他反复强调,我们有优越的制度、丰厚的文化、勤劳的人民、坚强的领导核心,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我们的蓝图已经绘制,我们的前途无比辉煌。

(四)关键词之四:引经据典

引经据典,既凸显明理喻事,又彰显文化底蕴,还有传承优秀文化效果。习近平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他的讲话时常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充满诗情画意,给人莫大的精神享受。他引经据典体现在两个方面:

1.引用毛泽东等前辈们的重要结论和精彩诗词。他偏爱引用毛泽东的诗句来激励革命斗志,最著名的就是引用了毛泽东的诗词“雄关漫道真如铁”和“人间正道是沧桑”,来说明要实现中国梦,要靠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还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都是习近平引用毛泽东的诗句来激发我们的高涨士气和斗志。他还时常用陈毅的“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诗句,来提醒告诫领导干部时刻保持高度的清醒状态。

2.引用中国古典诗句和成语。这方面,在习近平的文章中可谓信手拈来,随处可见。在诗句方面,习近平尤为偏爱唐诗宋词,引用了许多这方面的诗句。诸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等。在成语方面,被习近平引用过的经典成语比比皆是,诸如“有志者事竟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积跬步致千里”“知之不难,行之不易”,等等。习近平连用了几个成语典故,来表明铁腕治理腐败的决心:“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刮骨疗毒、壮士断腕”“养痈遗患”“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等。习近平时常在国际场合引用中国的成语,用来传播我们爱好和平、主持公正的观念和立场。诸如“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合则强,孤则弱”“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等等。

(五)关键词之五:朴实无华

习近平的语言风格以朴实无华为主,没有太多的华丽辞藻,力戒空话套话,说的都是大实话、大白话,把大道理用实实在在的语言表达出来。上面所讲的引经据典,习近平在一篇讲话中只是在到关键处才加以引用,取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情到深处了,他才会使用几句激情似火的语言,增加感情色彩。习近平朴实的文风与他务实的工作作风是完全吻合的,说话直截了当,不绕弯子,看问题一针见血,做事情具体明确。

例如,关于何谓小康社会,他直截了当指明“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27]关于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他直接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28]他对许多问题的重要性、危害性的揭示,都是把话说到底,不留一点余地。例如,关于治党管党不严,他直接挑明其结果就是“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29]关于重大决策失误,他指出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在根本性问题上,是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的,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了无法弥补了。类似这样的警觉和提醒,还有许多,体现了习近平深深的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和责任意识。

[1][4]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民日报,2012-11-16.

[2]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30.

[3]程京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辩证意蕴[N].光明日报,2017-01-30.

[5]习近平.习近平治国理政关键词:政治定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11-28.

[6]习近平.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N].钱江晚报,2013-09-08.

[7]袁银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路径[N].光明日报,2016-08-04.

[8]闻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N].人民日报,2016-06-23.

[9]李捷.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N].人民日报,2016-10-19.

[10]李林.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N].人民日报,2010-04-08.

[11]习近平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N].人民日报,2014-10-16.

[13]习近平.动员社会力量向贫困宣战[N].新京报,2014-10-18.

[13]张志兵,吴毅君.“共享”是对人本思想的重大升华[N].光明日报,2016-04-09.

[14]郑又贤.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方法透视[N].福建日报,2013-10-25.

[15]李军.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发展[N].人民日报,2016-10-28.

[16]习近平与“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创新[EB/0L].人民网,2015-11-01.

[17]人民日报社论.凝聚和平与正义的磅礴力量[N].人民日报,2015-09-03.

[18]习近平.习近平谈创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03-01.

[19]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述评之九[EB/0L].新华网,2013-07-25.

[20]习近平谈从严治党:打铁还需自身硬[N].人民日报,2014-10-12.

[21]习近平.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EB/0L].央广网,2016-07-01.

[22]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述评[EB/0L].新华网,2016-08-28.

[23]习近平.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脑袋还停留在旧时代[EB/0L].人民网,2014-05-21.

[24]习近平.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啃硬骨头[EB/ 0L].人民网,2015-07-29.

[25]习近平.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EB/0L].新华网,2016-12-02.

[26]品读习近平“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EB/0L].人民网,2014-05-06.

[27]王宪魁.真抓实干精准发力奋力实现脱贫攻坚目标[J].求是,2017(06).

[28]习近平.环境就是民生[N].中国青年报,2015-03-07.

[29]岳音.把全面从严治党部署变为实际行动[N].南方日报,2016-11-16.

D641

A

1671-2994(2017)04-0020-05

2017-04-04

朱漪(1961-),男,上海崇明人,上海开放大学静安分校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政治。

*本文系上海开放大学教学科研项目《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概论”课实践研究》(KX1707)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许如江

猜你喜欢
引经据典
互文性阅读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
漫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文教学
阅读教学,需要“代入感”
引经据典、创设情境、加深记忆
通过引经据典创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喜极而“弃”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高考作文“引经据典”
采他山之玉,彰华美之气
略论汉末曹魏时期范阳卢氏家族文章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