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化条件下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建设探究

2017-01-24 15:48吴韬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边疆民族民族文化

吴韬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信息中心,云南昆明650111)

网络信息化条件下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建设探究

吴韬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信息中心,云南昆明650111)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边疆民族地区的意识形态工作。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成效显著,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在网络信息化条件下,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建设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切实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互联网+党建”,建立科学引领社会思潮的新机制,进而有效确保边疆民族地区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不断巩固边疆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思想根基,扎实推进边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网络信息化;边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根基

习近平指出:“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这“三个事关”表明:意识形态工作对于引领全党、治国理政、稳定社会、凝聚人心、促进团结和推动发展极其重要。新形势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占领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夯实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根基,决定着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和边疆稳定,决定着各民族共建精神家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与中东部地区相比,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都相对落后,加之受地域条件、自然环境、思想文化、民族宗教等多种因素影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严峻挑战。随着信息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社会舆论的传播已超越时空疆域和民族国界的限制,广袤边疆民族地区成为多元社会思潮抢滩的重要阵地。因此,不论时代如何发展,不论形势如何变幻,边疆民族地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都坚决不能松懈,引领导向都坚决不能改变,思想阵地都坚决不能丢失。

一、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建设的特殊意义

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建设,不仅是边疆民族地区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引领边疆民族地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还是巩固边疆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根基,更是推进边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强大思想武器,具有重要的特殊意义。

(一)引领边疆民族地区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1.基本遵循: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习近平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2]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通过长期艰辛探索与艰难实践,找到的并为之坚持与拓展的正确道路,是必须长期坚持和永不动摇的正确道路。第二,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我们矢志不渝长期坚持的旗帜方向。新时期新形势下,边疆民族地区的民族工作遇到一些新情况,出现一些阶段性新特征、面临一些新挑战。要使民族工作不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就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始终坚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第三,当前边疆民族地区正面临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境、扶贫脱贫攻坚的重任和现代多元思潮的冲击等现实问题。要解决好这些复杂的、特殊的问题,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中最核心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自信。”[3]

2.筑基工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指出:“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4]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固党之本、强党之魂”的筑基工程。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就是通过在边疆民族地区深入开展意识形态“固本强魂”的筑基工程,不断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大力宣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倡导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全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理想信念。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分布在祖国的边疆,不仅是我国与周边国家经贸往来、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而且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边疆民族地区特殊的地域条件和多样的民族分布,决定了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意识形态工作具有特殊复杂性,其社会思潮多元且不稳定、民族文化多样且有差异、民族意识厚重且易偏执、民族关系敏感且易波动,尤其在面临“前卫”的网络多元思想文化的冲击下,社会思潮的生态环境显得尤为脆弱。

“由于种种思潮的侵袭,人们近年来的观念和信仰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波及到马克思主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5]因而,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来思考、分析、判断各种社会现实问题,澄清各种不良社会思潮传播散布的“疑云迷雾”,才能确保边疆民族地区各族群众排除各种负面的杂音干扰、喧嚣的思潮冲击和消极的思想影响,始终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心中的地位不动摇,始终做到“既不迷惘也不迷失、既不偏听也不偏信、既不盲目也不盲从”,始终高举中国特色伟大旗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

(二)巩固边疆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思想根基

1.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是建设边疆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共有精神家园的根本任务。“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6]第一,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民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需要充分发挥文化的重要作用。第二,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建设各族人民共有精神家园,管长远和根本的任务,就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三,边疆民族地区长期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状况,这种“物质层面”状况的改善与否,直接影响当地民族群众“精神层面”的心理动态。解决不好,则会引发深层次的民族问题,影响民族团结稳定、迟滞和谐社会进程。边疆民族地区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花大力气实施脱贫攻坚,下大决心释放发展潜力,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传承民族文化和弘扬中华文化,切实增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认同,使各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过程成为各民族团结和睦、相亲相爱和相惜相依的过程,使各民族团结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成为民族群众主动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与极端社会思潮、有效增强辨别大是大非与谬误谣言、自觉抵制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渗透的行动,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是巩固边疆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根基的神圣使命。习近平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7]第一,团结稳定鼓劲是宣传思想工作遵循的一条重要方针。宣传思想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团结群众和争取人心则是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二,我国各族人民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都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的命运“共同体”。共筑中国梦、共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把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才能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力量和主人翁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凝心聚力、同心同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第三,必须把边疆民族地区发展融入地方发展大棋局中,把政府推动发展同吸引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发展统一起来、把生产条件改善同生活条件改善统一起来、把生产和发展教育文化事业统一起来,最大限度调动当地群众的积极性,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

(三)推进边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1.为推进边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政治思想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创了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境界,为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第一,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使边疆民族地区从政治上接受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第二,强化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促进民族团结和地区稳定,才能为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政治思想保障。

2.为推进边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提供强大的思想源泉。习近平指出:“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8]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第一,要站在时代发展前沿,顺应时代发展形势,坚持问题导向,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和突出矛盾。第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时代与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新要求。第三,伟大的中国梦想需要伟大的中国精神,创新的时代呼唤创新的时代精神。边疆民族地区要始终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心汇聚边疆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力量,才能为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与全国人民同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步伐提供强大的思想源泉。

3.为推进边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习近平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9]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以来,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普遍落后,少数民族群众的整体文化程度较低,难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深入透彻的认知和理解,严重制约和迟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步伐。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将为进一步推进边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增强各族群众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培养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体”的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

二、网络信息化条件下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问题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边疆民族地区的意识形态建设,始终坚持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与边疆民族地区实际情况相结合,总结运用并丰富发展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不断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思想理论成果,科学引领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思潮。多年来,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权地位,有力夯实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并突出地方性特色开展“地方精神”的弘扬,推动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进而形成对党的认同。然而,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工作既有与其他地区的“共同性”,又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意识形态建设仍面临诸多问题。

(一)互联网新兴媒体舆论传播的影响

新兴媒体传播的浪潮正席卷祖国边疆大地,为边疆民族地区传统社会活动注入了信息时代的元素和气息,成为影响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思想文化生活的重要力量。第一,新媒体具有即时性、便捷性、互动性和娱乐性等特性,深深吸引着广大少数民族受众,并成为大部分青少年、较多中年人和少数老年人热衷追捧的社交娱乐平台。“织微博”“朋友圈”“滴滴打车”“美团”“淘宝”等都成为边疆民族群众耳熟能详的网络热词。第二,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对新媒体的认知正在不断加深、使用日益频繁。然而,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加之对汉语言和中华文化学习掌握不深,导致对新媒体传播信息的认知、解读、思考、辨析、甄别能力都普遍偏低,难以娴熟地掌握新媒体应用的新技能。第三,由于少数民族群众对新媒体的认知、学习、运用和对传播内容的筛选辨识、理解接受、辨析领悟的能力有限,无法有效甄别信息的真伪、区分消息的虚实,难以有效抵御新媒体传播中负面信息的“误导”和“迷惑”,这就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严峻考验。

(二)网上马克思主义阵地建设滞后

当前,我国“网络大党建”的格局和体系已基本形成,各地方“网络党建”从试点开始走向推广,向基层全面辐射与覆盖。然而,边疆民族地区还面临网上马克思主义阵地建设滞后的难题。第一,边疆民族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一些边远地区移动3G网络信号相对较弱,甚至连4G网络尚未开通。而少数民族群众对互联网的应用需求十分迫切。第二,党和政府在互联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主要体现为党委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和政府的新闻、信息监管部门搭建的门户网站、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以及客户端,很少提供少数民族语言的版本。第三,党委政府的网上阵地受众更多的是党员、干部,而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且受其欢迎的互联网公众应用平台很少,有的仅是极个别的或由企业或由个人搭建的网络传播应用平台,影响力有限,覆盖面较窄。

(三)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有待强化

近年来,边疆民族地区不断加大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并立足地区特点、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进行了大胆创新与探索。然而,边疆民族地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面临诸多难题。第一,民族传统文化遗迹风貌损毁严重。城镇化过程中拆迁、改造、重建等工程项目施工,往往是工程机械设备轰鸣而上进行的“大拆大建”以及自然原因或人为因素进行的“大改大修”,极大地忽视了民族传统文化保护问题。第二,古老的历史遗迹和文物风貌被现代工艺和原材料加工而成的仿古村寨、街巷和建筑群落所取代,而原本蕴含其中的民族传统文化更多的是故老相传,或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第三,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后继乏人。虽然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但是,他们往往居住生活在边远、高寒、贫困的山区和乡村,民族文化传承活动范围狭窄,传承人稀疏零落且年长者居多,年轻的传承人难觅。

(四)网络虚拟社会负能量的干扰

第一,在边疆民族地区特别是偏远贫困山区,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水平、知识层次、理论水准、信息素养和判断能力普遍较低,当他们走进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面对形色各异、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带来的负面信息、诱惑陷阱和伪装欺骗,很难进行有效的识别、区分和甄选,各种传播粗俗文化、低趣游戏、感官刺激、奢靡享乐、暴力宣泄等负面文化特征的“精神鸦片”,麻醉毒害着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所孕育的道德良心、伦理良知和诚信良善。第二,一些少数民族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整天沉迷于网络虚拟空间,沉浸在网络文化负能量的“雾霾”之中不能自拔,宁愿隔着手机屏与网络空间里的陌生人起劲地聊天畅谈,却不愿与坐在身边的家人朋友倾心地交流沟通。网络缩短了时空距离,却使得心灵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第三,网络世界充满着奇幻与魔力,网络社交带来了兴奋与刺激,淳朴的少数民族群众和稚嫩的青年迫切地想去“闯荡”网络世界,欣然而不加选择地感知网络文化带来的“精神慰藉”。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再关注主流媒体,而热衷娱乐咨询、虚拟游戏、即时聊天、网络小说,热衷把发微信、聊QQ、玩自拍、打游戏列为日常的“必修课”,甚至一些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的中老年人也加入其中、乐在其中。悄然不觉的是,隐匿在网络虚拟空间“黑色地带”与“灰色地带”的负能量正在干扰着视听。

(五)境外敌对势力网络渗透的危害

长期以来,西方反华势力与境内外分裂分子相互勾结、沆瀣一气,不择手段地从事反华、分裂和颠覆活动。曾经有西方政要公开声称“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办法”。第一,西方国家在互联网空间的活动手段之多、渗透能力之强和攻击规模之大,达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互联网突破时空和疆域限制,跨越现实世界的国土疆域界线,成为了防不胜防的意识形态领域争斗的主战场。第二,西方国家凭借其在网络信息技术的领先地位和优势,在网络空间从事“网络霸权”活动。第三,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科技信息水平相对较低,这给国外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向边疆民族地区进行网络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网络信息化条件下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建设的策略

(一)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切实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

1.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积极应对舆论斗争新挑战。第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做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要务。为此,要充分认清网络信息化条件下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舆论的导向问题,切实在实际工作中做到“精确制导、精准发力”,尤其要注重新媒体传播生态下互联网舆论导向问题的调查研究,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应对意识形态领域舆论斗争的新挑战,做到有效监管、有效疏导、有效指导。

第二,坚持党性原则立场。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基于此,要加大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思想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坚持党性原则,始终站稳政治立场,旗帜鲜明地讲党性原则,大张旗鼓地传播马克思主义,自觉争当意识形态领域舆论空间的安全守卫者、正义捍卫者。

第三,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要花大力气、下大决心,在正面宣传工作上多花心思、多花功夫,做好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政策法规精神的深入挖掘、解读和阐释,用鲜活的人物、感人的事迹、通俗的语言、多样的形式提高宣传思想工作质量和水平,壮大互联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唱好主基调,传递正能量,分享好故事。

2.提升媒体传播能力,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第一,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加速新旧媒体融合发展。传统媒体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和突破,坚持走“内容为王”的路子,不断推出“高品质、优内容”的新颖产品,有效提升传统主流媒体的吸引力、影响力、公信力和传播力,进一步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二,传统媒体要积极建设网上传播阵地,实现传统媒体的数字化、网络化,把“高品质、优内容”的新产品快速在线推送传播出去。

第三,要充分发挥好微信“朋友圈”、微博“粉丝团”的互动功能,把传统媒体的优质内容,及时、快捷地分享传播出去,从而使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可见和易见。新兴媒体要走“内容贴近”的路子,与传统媒体形成互补,多创作和推出一些贴近民生、关注热点和时效性强的精致产品,产品内容以“短、评、快”为主打,更好地满足群众碎片化阅读的需求和习惯,加快构建舆论引导的新格局。

(二)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要不断探索文化体制改革的新思路,不断激发文化企业事业单位创新的动能。第一,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宏观文化管理与微观文化运行相结合的体制,逐步形成多元文化交融、多元产业互补、多元文化形态共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型文化格局。

第二,搭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新平台。边疆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异常丰富、多彩多姿。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新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构建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大数据库,依靠现代科技保护开发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借助互联网新技术,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采集、挖掘和整理工作,梳理好、应用好和发挥好边疆民族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第三,拓展文化工程建设的新领域。各级党委政府要立足当地实际,统筹文化项目工程建设,同时,在高新科技、信息技术和新兴文化业态等方面拓展新领域,推动一批重点文化项目工程落地、开花和结果。

2.重视网络文化建设,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加强网络文化内容管理。要以网络内容建设为着力点和落脚点,推动民族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融合发展,加强对各级各部门各类门户网站、娱乐媒体、社交平台等新闻娱乐咨询栏目内容的审查和巡查,引导网站经营管理者和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网络文化建设,倡导主流的、高雅的、大众的、民族的网络文化在网络空间里“百花齐放”、大放异彩。

第二,规范网络文化传播秩序。要加强网络空间社会管理,推进网络文化依法依规、健康有序地进行传播,倡导网络文明公约,开展网络文明践约承诺活动,拒绝低俗网络文化传播行为和抵制不良网络文化表现形式。

第三,营造网络文化生态环境。要在广大少数民族网民中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理想信念、信仰精神的主旋律,主动营造爱国守法、诚实守信和公平公正、风清气正的清朗网络文化生态环境,实现网络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步调一致、同频共振。

3.繁荣网络文艺事业,引领社会主义文艺新风尚。第一,建立网络文艺创作管理的新机制。边疆民族地区大多数干部群众对于网络文艺的理念认知、创作生产和工作开展大都是一片空白。因此,要高度重视网络文艺的创作、生产、引导和管理工作,创新管理机制、引导模式和服务手段,探索建立网络文艺创作管理的新机制,以网络文艺演绎少数民族群众身边的感人故事,以网络文艺演绎边疆民族地区传统优秀文化,推动形成边疆民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人人参与、人人共享、人人传颂”和“喜闻乐见、老少咸宜”的网络文艺新气象。

第二,树立网络文艺传播引领的新风尚。网络文艺工作者应树立良好的自律意识、底线思维和群众观点,要服务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大局,不断提升对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内容把关和舆情研判的能力与水平。要加快促进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的深度融合发展,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艺术家和作家进行网络文艺创作生产,传播优秀的网络文艺作品,以网络文艺传播引领社会新风尚。

第三,拓宽网络文艺展示推送的新渠道。要勇于创新,大胆尝试推行网络文艺创作生产的鼓励与激励机制,大力推介原创网络文艺作品,并给予一定的扶持。通过举办网络文艺作品创作大赛,选拔优秀的原创网络文艺作品,进行展示展播。积极创办网络文艺门户网站、微信、微博和客户端,有效运用这些新媒体平台和载体,促进优秀网络文艺作品的传播、展示和展演,拓展网络文艺多平台传输、多终端推送的新渠道。

(三)积极推进“互联网+党建”,建立科学引领社会思潮的新机制

1.着力探索“互联网+党建”新路径。第一,加快“互联网+党建”新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的新基础设施可以概括为“云、网、端”。“云”,即是“云计算、大数据的基础设施”;“网”,即是“不仅包括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还拓展到物联网的领域”;“端”,即是“用户直接接触的个人电脑、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传感器,乃至软件形式存在的APP应用等”,“端”不仅是数据的来源,也是服务提供的界面。边疆民族地区应以我国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为契机,加快“互联网+党建”新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部署,编制预算、整合资金、落实项目,做到“顶层规划”“科学统筹”和“分步实施”,尽快实现“互联网+党建”新基础设施平台的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

第二,拓展“互联网+党建”大数据综合应用。大数据作为一种互联网的新技术、创新力,能够通过数据挖掘算法、语义引擎、可视化分析等技术,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整合,将看似不相关的数据进行“重组”与分析,挖掘数据潜藏的价值,从而获取数据的价值和实现数据的创新。

第三,要打通网上服务党员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目前,一些边疆民族地区党员的数据信息还“沉睡”在各级部门的计算机系统里,没有真正实现组工系统和党建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更别说运用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因此,要实现党建工作数据的精准化,最大限度获取有价值的党建信息,进而为党建工作提供决策分析支撑,就有必要拓展“互联网+党建”大数据综合应用,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党建工作在线化、数据化的初级阶段。

第四,打造“互联网+党建”全媒体旗舰品牌。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应用在党建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党建”的目标,就是要推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在党的建设工作中进行深度融合,发挥“互联网+党建”的“1+1≧2”的化学效应,产生新的作用和价值。边疆民族地区开展“互联网+党建”有着广阔的前景和迫切的需求,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要从体制、机制、人力、财力和物力上做好保障,着力打造“互联网+党建”的全媒体旗舰品牌。

2.加快建立科学引领社会思潮的新机制。第一,建立科学引领社会思潮的互联网监管机制。要对一切数字报刊、移动电视、手机媒体、短信、微信、微博、客户端、播客、论坛等新兴媒体进行管控,不仅要加强对互联网虚拟空间的监管引导,而且要加强对现实社会中网民的教育引导,建立工作责任制和监管机制,依法依规做好监管。

第二,建立科学引领社会思潮的全媒体传播机制。“在全媒体时代,网络传播更多体现出横向的主体间的关系。政府传播机制也由行政纵向层级式逐渐转向网络横向分散式。信息生产与传播几乎瞬间同时发生,甚至很多时候政府的信息生产滞后于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形成舆论倒逼。”[10]要遵循新媒体传播规律,分析错综复杂的传播环境,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并结合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第三,建立科学引领社会思潮的大数据分析机制。科学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前提是获取科学的数据与依据,进行科学预测与研判,这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支撑。大数据可以通过监控社会情绪变化,对社会思潮发展变化和公共突发事件作出分析与预判,实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为此,要建立一套科学引领社会思潮的大数据分析机制,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社交网站和搜索引擎等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社会思潮碰撞激烈的“热点”区域作出科学预测,并预先制定合理的意识形态工作预案,有效应对因社会思潮激化引发舆论环境复杂变化带来的社会突发事件和危机。

[1]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2]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分别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委员并参加讨论[N].人民日报,2014-03-05.

[3]黄仲盈,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三个自信”与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系列论文之二[J].广西民族研究,2014(02).

[4][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8-9.

[5]杨威.在引领社会思潮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01).

[6]郝时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几点体会[J].民族研究,2014(06).

[7]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09-30.

[8]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7.

[10]李淑芳.全媒体时代政府传播的新变局[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03).

D633.1

A

1671-2994(2017)04-0025-06

2017-06-19

吴韬(1978-),男,云南畹町人,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信息中心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网络党建,大数据,互联网+。

*本文系2014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网络信息化条件下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研究》(QN2014007)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刘建文

猜你喜欢
边疆民族民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们的民族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困境与机遇:边疆民族地区普洱市的城市外交
浅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价值引领和践行方法
提高边疆民族地区党史教育实效路径探析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谁远谁近?
多元民族
再论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