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题中的“博物馆风”说起

2017-01-27 14:01
客家文博 2017年3期
关键词:文博高考题藏品

从高考题中的“博物馆风”说起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高考中,多份高考试题扎堆选择文博话题。其中,北京卷语文阅读题的材料聚焦数字博物馆及相关热门展览、北京卷文综地理题关注故宫博物院的旅游价值、全国卷的语文试题涉及博物馆与旅游。其实,早在2007年长沙市中考题就关注过文博,并一度成为文博界热议的话题。十年后的今天,文博话题再次成为热点,这不仅说明博物馆以平易近人的角度进入了公众的视野,而且传达出一种公众主动贴近博物馆的讯号。

一直以来,博物馆与公众、与日常都是有距离的。博物馆(Museum)原本的意思是掌管文化艺术的缪斯女神(Muse)的神殿,也就是说博物馆在起初就被看作是一个被赋予了神性的文化艺术场所。而早期博物馆的馆舍大多是现成的老建筑,从它们转换成为博物馆的那一刻起,就脱离了世俗社会。博物馆藏品之所以被收藏,也主要是因为它与日常有距离,或者曾经是日常但后来超越了日常。

事实上,在翻天覆地的城市改造运动中,正是博物馆与日常的这种距离帮助保留了很多重要的历史记忆。但当博物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这种“距离式的保护”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了。因此,新世纪的博物馆开始尝试打破保护的藩篱和壁垒,积极探索博物馆与公众贴近的路径。一方面,在政府相关部门的主导下,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分别于2008年、2017年免费开放,博物馆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变为“飞入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博物馆也从对文物藏品作深度解读,进而转变为互动模式形象、直观地传达给公众。

在博物馆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努力下,我们看到,博物馆正以各种有形无形的方式渗透到公众的日常文化生活中,公众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博物馆的发展中来,博物馆与公众、与日常不再是若即若离的关系,而是良性互动越来越多。这既是近年来传统文化回归、国民素质提升的结果,更是广大文博工作者不遗余力、孜孜以求推广博物馆文化的重要成果。我们相信,未来的博物馆与公众将会更多地融合,日常可以进入博物馆,博物馆也可以把历史和艺术带入日常。

《客家文博》编辑部

猜你喜欢
文博高考题藏品
一道2021年高考题的四种解法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两道高考题的整形处理
基于文博信息技术下的创新体系研究
文博扬帆起航
高考题怎么改编(一)——集合篇
一道2017年高考题的解法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