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买加的客家人

2017-01-27 14:01邓锐
客家文博 2017年3期
关键词:华工牙买加客家人

邓锐

牙买加的客家人

邓锐

2015年4月,应牙买加企业家蔡旭辉的邀请,笔者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第二大城市迈阿密(Miami)转机抵达牙买加的首都金斯敦(Kingston),在牙买加期间,受到了中国东莞同乡会会长张力坚、副会长廖子强等的热情接待。趁此机会,笔者对牙买加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深度考察。

一、牙买加概况

牙买加(Jamaica,中国人叫尖梅架,占美加)是北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的一个岛国,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是加勒比第三大岛。牙买加原本是印第安人居住地,牙买加一词,在印第安人阿拉瓦克族的语言里是“泉水之岛”的意思。1491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先后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他先后4次出海远航(1492-1493、1493-1496、1498-1500、1502-1504)发现了美洲大陆。1494年,哥伦布发现了牙买加,牙买加成了西班牙殖民地,1655年又被大英帝国占领,1962年8月6日牙买加宣布独立,目前是英联邦成员国其中之一。

牙买加现有300多万人口,90%以上为黑人和黑白混血人种,其余为印度人、白人和华人,60%的人口年龄在29岁以下,牙买加人民有普遍年轻化的倾向。一世纪以来,牙买加人与其他种族联姻的结果,使得牙买加拥有更多元独特的文化,但在衣食住行,甚至音乐、舞蹈、语言、民谣故事等各方面,牙买加受到的非洲文化的影响还是很深远的。牙买加还是一个体育强国,在田径方面非常出色,博尔特是该国最著名的运动员。官方语言为英语。

始建于1692年的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位于最高山峰兰山西南脚下,附近有肥沃的瓜内亚平原。总面积(包括市郊)约500平方公里,人口97万。这里四季如春,气温常在23-29摄氏度之间。城市三面是苍绿的丘陵和山峰,一面是远海碧波,风景如画,是世界第七大天然深水良港,是旅游疗养胜地,有“加勒比城市的皇后”之誉。

二、牙买加客家人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属西印度群岛奴隶制度的废除导致了劳动力的急剧缺乏,这种情况尤其出现在制糖工业,牙买加的英国殖民者——甘蔗种植园主也不能再从非洲补充极其缺乏的劳工,在经历了征募欧洲合同工和东印度苦力之后,中国劳工成为新劳动力的重要来源,他们便把目标转向了中国广东、福建。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力渐衰,民间传统的自然经济体系被打破,客家人“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被破坏,原本“聚族而居”的家族开始瓦解,家业凋零、子孙星散。这时候,客家人受生活所迫,受此迁徙人潮影响,为了实现“中兴家族、实现自身发展”的远大目标,开始了历史上的又一次大迁徙。

英国的档案显示,由于华工的聪明、勤奋、坚韧和可靠,一位圭亚那的英国移民代理商詹姆斯•怀特与华工签订合同,乘坐埃普索姆号轮船(Epsom)从香港出发,1854年4月,310名华工从香港启航,到达牙买加时只有267人,他们被安置在克拉伦登(Clarendon)和金斯敦附近的卡曼纳斯(Caymanas)庄园,加入当地的蔗糖种植业。后来,他们中的一些人在零售业开创了自己的生意,并成为华人社区的基础。不久,原在巴拿马修筑铁路和垦殖蔗园的“契约华工”,期满成为“自由华工”后,来到牙买加。1864-1870年期间,又有200多名契约华工,从加勒比岛屿的特里尼达和圭亚那、苏里南等地来到牙买加,受雇于种植园或糖厂,有些人自谋生路经营小商店。1884年5月6日,约680名契约华工离开香港,在澳门登上“钻石号”,来到牙买加,他们大多受雇在甘蔗种植园或糖厂工作,这些华人开始在牙买加开枝散叶,构成了当地中国移民的主体,他们绝大多数是来自惠东安和部分嘉应州等地的客家人。

随着太平天国的失败、清朝的灭亡、抗日战争爆发,一批又一批客家青年离家园,踏上未知的征途,远渡重洋抵达牙买加,自谋生路。这些客家人在牙买加艰苦劳作,攒够钱之后做起生意,与当地人结婚生子,牙买加当地的华裔圈子中有不少是非裔华裔混血的移民后代。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又有一批客家人为了事业的发展,来到了牙买加发展。因此,客家人前往牙买加的途径主要有:“契约华工”,亲朋好友、水客的引领,婚配出洋、继承产业、求学出洋、海外再迁移等,如此次邀请我们的蔡旭辉先生夫妇就是改革开放后,在中国读完大学,再前往牙买加定居的。

据统计,至1920年期间,牙买加当地的华人总数已超过4000人。1945年,牙买加华侨华人共约8000人。二战后,中国出现出国热潮时,牙买加华侨华人人数也曾急剧增加。1965年,据查牙买加华侨华人共20974人,其中2/3为当地出生的华裔。20世纪80年代后,牙买加政治经济形势和社会秩序有所好转,华侨华人人口亦有增加。历经百年沧桑之后的今天,牙买加有华人三万多人,其中客家人有两万多人,分布在全国各地,集中在金斯敦、圣安东尼奥港、蒙特哥贝、圣安斯贝等地。

牙买加的客家人保持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那些在牙买加出生的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客家人已经不会讲华语了,但他仍然觉得自已是中国人,仍会烧许多广东风味的家常菜,一踏进他们的家里,就会立刻感到那是中国人的家。牙买加中国东莞同乡会副会长廖子强向我们谈起了他的家族史,他的祖父廖登粦,又名玉书,1896年出生在东莞的客家乡村,在家乡,廖登粦娶妻刘娇,生有一子,名叫廖天生。由于国家动荡,人民生活困苦,1916年,廖登粦远赴海外,来到西印度群岛牙买加谋生。1936年,廖登粦很幸运地买白鸽票而中奖一千英银,他将该款寄回家乡建造三间新房子,成为让后裔纪念的地方。1957年7月17日,廖登粦在牙买加病逝,享年61岁,安葬在金斯顿(大埠)中华义山。至今,廖登粦在牙买加的五代子孙,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事业蒸蒸日上。

20世纪70年代,大批牙买加华人移民来到加拿大,多伦多地区的牙买加客家华人约有1.2万人。这些华侨之间依然保持紧密联系,成立了“惠东安”“崇正总会”和“加纳比华人协会”等社团。

三、牙买加客家人的职业

如何融入当地的社区,成为客家人的第二道“坎”。客家人分布在世界各地,到底哪里是主哪里是客也不重要,客家人是很善于融入周围环境的。除了“契约华工”的客家人,被迫从事繁重的工作还债外,其余的初到牙买加的客家人都会尽快提高英语水平,一般都是先在同乡亲戚开办的店铺里,谋到一份最底层的“打工仔”活计,尽快掌握零售营商技巧,找到谋生手段,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

旅游业是牙买加重要经济部门、主要外汇来源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19世纪中叶,牙买加客家人发现当地的零售业有较大发展空间,客家人都及时的把握有利商机,常从规模比较小的“铺头仔”做起,专心致志的在当地零售业发展,取得成功后,再到其他地区,尝试开辟新的市场。

牙买加客家人经过一百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拼搏,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社会地位不断提升。现在的客家人主要经营商业、服务业、工业、农业和教育等职业,蔡旭辉先生就是从小规模经营,发展成大规模的香水批发商。现在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当地华人最集中的华人街,东莞人特别是凤岗人,就占了整个华人街人口90%,每家都做日用品、零售等,做得比较成功。

东莞人钟伟廷从经营小店铺渐渐发展成从中国进口日用品到牙买加销售。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祖国源源不断的商品输入,钟伟廷几乎涉足了牙买加所有的日用品销售。

李秦的祖父是来自中国的客家人,是中低阶层的家庭,李秦的父亲在牙买加娶了一位加勒比海姑娘。1951年,加勒比海姑娘在牙买加安东尼奥港生下李秦。李秦是九个兄弟姊妹的大哥。1970年,李秦得到牙买加政府赞助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土木工程奖学金计划,并于1974年毕业,定居加拿大。经过不懈努力,2004年,他拥有著名的私人互惠基金公司——利基投资顾问公司(aiclimited),他以10亿美元的资产,登上《Forbes》杂志的全球富豪排行榜第490名,白手起家的牙买加客家华侨后代李秦,为加拿大华人首富。

由于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传统的指引,牙买加客家青年,大多都接受高等教育,有一些人还在政府部门担任公职,深受当地人民尊重。随着中国与牙买加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不断增多,牙买加客家人与家乡的往来也日益密切,成为牙买加与家乡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四、主要客属会馆

(一)牙买加中华会馆

牙买加中华会馆是牙买加华侨的总机关。1891年,以联络、团结和保护同侨为宗旨的牙买加中华会馆在首都金斯顿成立。馆内奉祀关帝神位,以求福荫。创始人为陈义、张胜(伯)、黄昌、陈东高等。成立之初,有会员约500人。首任总理(主席)为陈东高。1895年,正式向牙买加政府注册登记,正式注册名称为中华会馆有限公司,简称华侨公司。公司创办华侨公立学校、华侨留医所、老人院、华侨公报、中华义山等,致力于华侨教育、公益、慈善、赈济、卫生事业,及对外交涉、保护侨胞权益、调解侨界纠纷、救国事业等。1957年,通过新章程,更名为中华会馆,宗旨为“对外代表全体华侨,对内排难解纷,推进侨务,发展文化事业及举办慈善公益”。

(二)牙买加中国东莞同乡会

2009年成立,主要是东莞凤岗籍华侨,宗旨是帮助华人维护合法权益,也大力协助侨胞投资发展。现有700多名会员。

(三)牙买加洪门致公堂

陈义,又名陈伟成(1859-1940年),观澜马坜村(今龙华新区观澜街道马坜社区)人,为钟水养结拜兄弟。1885年,陈义在香港找到去巴拿马开运河、修铁路的工作,成为契约华工;三年签约期满后,在牙买加新占士县府满地果俾埠经商。1895年,陈义到檀香山加入兴中会。

1900年,根据孙中山指示,陈义参加三洲田起义,起义失败,陈义回到牙买加,组建了洪门致公堂。1914年创建“陈义行”。1930年任洪门会长、中华会馆总理。同年回乡祭祖,在家乡建有炮楼院。抗战时积极捐款抗日,1940年病逝于香港。

(四)牙买加华侨航空救国运动委员会

简称航运会,后改组为中国航空建设协会直属牙买加支会。是1940年10月3日,牙买加华侨为响应中国政府“航空救国”号召而建立的机构。成立之初推选李伯祥、郑永康为正副会长。先后四次共汇寄中国政府三万英镑,做购买飞机救国之用,均发回美金航空债券。

邓锐,男,广东蕉岭人,梅州市外事侨务局副局长。

猜你喜欢
华工牙买加客家人
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纪念馆
客家人
一战时期的法国华文报刊和华工教育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牙买加“惊喜”千名中国游客到访
鲜为人知的华工“一战”故事
牙买加出口芒果到美国
李鸿章为秘鲁华工维权
牙买加不想再让英女王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