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2017-01-28 08:41文/彭
传媒 2017年16期
关键词:广电内容服务

文/彭 锦

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文/彭 锦

风起云涌、气象万千的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着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着人类生活新空间。作为互联网与文化传媒相互交织、渗透产生的新兴领域,中国视听新媒体在与世界的互动交流中持续快速发展并独树一帜,已经成长为互联网领域形态最丰盈、活力最充沛、动力最强劲的领域之一。

视听新媒体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

视听新媒体作为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板块,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享受视听盛宴的重要载体,是互联网空间覆盖面最广、使用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文化娱乐形态,正成为思想舆论交锋的主阵地。

视听新媒体已经成为重要舆论场。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网民,且处于市场化与现代化历史交叉进程中,群体结构之复杂、思想激辩之多元、意识形态斗争之激烈,全球罕见。习近平总书记早已做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的重要论断。作为在互联网各业务中流量占比超过70%的网络视听服务,当之无愧地成为引导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战场、主阵地。

网络视听文艺已经成长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G20杭州峰会《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均鼓励推出优秀网络原创作品,要求实施网络文艺创作传播计划和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推动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文艺繁荣发展。

网络视听节目已经成为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重要桥梁。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倡导,“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各国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平等、开放的平台,如央视网熊猫频道超过30%的注册用户来自国外,其中美国观众最多。优质的网络视听节目,其影响力正超越时空,跨越国界,起到消除偏见、化解分歧、增进共识、相逢相知的效果,有利于推动文化交流,实现民心相通。

视听新媒体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形成可观的新供给和新动力。以音视频及游戏为主的互联网内容产业为例,2006~2016年间,中国互联网内容产业的整体收入增长了26倍,在2016年达到3820亿元,且在近十年保持超过30%的年均增长率。

视听新媒体行业发展日趋规范有序

视听新媒体作为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板块,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享受视听盛宴的重要载体,是互联网空间覆盖面最广、使用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文化娱乐形态,正成为思想舆论交锋的主阵地。

行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网络视听节目传播内容的品质,致力于建立安全有序的网络传播秩序,推动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创作与传播。《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及《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等法律和文件,从中央政策及顶层设计层面,多次强调视听新媒体发展的战略定位,明确其发展方向。国家网信办《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管理规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以及新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规定,关注视听新媒体发展中的新业态、新模式,对其业务创新及相关监管工作提供有力指导和政策支持。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作为视听新媒体的行业主管部门之一,按照建设和管理工作并重、主体管理与内容管理并重、线上与线下内容标准一致的思路,依法依规对网络视听新媒体行业进行引导、服务和管理。一是坚持正导向提品质,持续综合运用评奖评优、节目展播、节目评议、专项资金引导等手段,加强网络视听内容建设引导,推动网络视听节目整体品质不断提升。二是建章立制,规范引导,针对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IPTV、互联网电视、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等分别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相关业务准入、运营等提出明确要求,建制度立规矩。同时全方位加强网络视听内容管理,基本构建起了包括网上原创节目、引进节目、直播节目、社交平台节目在内的视听新媒体内容管理体系。三是加快推动广电媒体占领新媒体阵地,通过出台融合发展指导意见、融合发展白皮书等,从顶层设计层面推动广电媒体占领和主导网络视听节目服务阵地。四是加强培训,推进行业自律自教。2015年和2016年共举办20期网络视听节目审核员培训班,培训人数近2500人,为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审核、促进网络视听节目健康发展夯实了基础。同时加强对持证机构的指导和引导,鼓励行业主体通过制定公约、发布倡议、签订责任书等方式,在抵制盗版、抵制非法和低俗有害内容、倡导公益等方面形成清新向上的行业风尚。

技术升级推动“视听无处不在”时代加速到来

互联网和通信技术,以及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正为视听新媒体在移动领域的飞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第一,互联网和通信网络,特别是光纤接入和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的发展,为“视听无时无处不在”提供了基础保障。2016年,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有75%和50%的用户带宽达到10Mbps。在中国,“宽带中国”“三网融合”“网络强国”等战略正有力推动着中国基础信息网络建设,如北京市的移动宽带普及率已经达到129.9%,与新加坡、芬兰、科威特、日本等国家的移动宽带普及率相当。此外,中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5G也在部分地区试点商用。随着量子通信、光传输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视听信息的移动化传播将越来越便利。

第二,更加亲民的互联网服务及价格,正为“视听无时无处不在”的到来提供更大的受众基数。截至2015年底,全球大多数发达国家、83个发展中国家和5个最不发达国家都已实现联合国宽带委员会提出的价格可承受性目标,即以更亲民的价格为更广泛的大众提供互联网服务。为满足人们对移动流媒体服务的需求,2016年,欧洲已有14个国家开办不限流量套餐服务,为“无处不在”的视听服务提供更多便利。在中国,《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把宽带网络定位为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大力推动建立高速畅通、覆盖城乡、质优价廉、服务便捷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

此外,手机、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及物联网的普及,也正极大地降低着视听服务对地域和固定场景的依赖,助推“视听无时无处不在”的到来。

融合发展促进主流媒体大步挺进视听新媒体领域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是近两年视听新媒体领域发展的一大亮点。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按照中央部署,强化顶层设计,大力实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战略、“智慧广电”战略、“宽带广电”战略和“广电+”行动,并及时总结推广实践经验。2016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编制发布《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确定融合媒体标准体系框架并设立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系列标准项目等,指导全国广电融合发展。

中央电视台“三微一端”的新媒体立体传播矩阵已经形成,2016年底其“央视影音”客户端下载量5.5亿次,“央视新闻”客户端下载量4195万,微博粉丝量4700万,微信公众号订阅量680万,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粉丝及关注数5335万。截至2017年3月20日,广电旗舰平台“央视新闻移动网”已吸引97家广电机构和其他媒体签约入驻,在移动新闻领域的传播力、影响力与日俱增。省级和地方广电机构在平台建设中注重“重心下沉”,提供更多精细化的本地信息和服务。围绕“采编流程再造”“平台建设”和“内容建设”三个核心,主流媒体正在“做增量”的基础上“改存量”,朝着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方向发展,绘制新型主流媒体发展壮大的新蓝图。

创新驱动网络视听服务业态更加丰盈多彩

作为互联网领域形态最丰盈、活力最充沛、动力最强劲的领域之一,视听新媒体一直以丰富多元的服务业态著称。

移动新闻客户端是当前移动新闻市场的主要入口之一。在广电领域,移动新闻客户端已经成为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主要平台,成为广电机构实施“智慧广电”和“广电+”行动计划的重要载体。以“央视新闻”“央视新闻移动网(央视新闻+)”“CGTN LIVE”“央广新闻”“ChinaNews”等为代表的中央级广电新闻客户端,通过适合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传播的视听内容延续其公信力,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省级及地市级广电媒体以本土化、特色化作为看点,集纳政务、民生等服务,涌现出湖北“长江云”、上海“看看新闻Knews”、广东“触电新闻”、江苏“荔枝新闻”、苏州“看苏州”等在当地较有影响力的新闻客户端。

网络原创视听节目数量快速增长,节目品质逐渐提高。目前已经形成网络剧、网络综艺、网络电影(微电影)等多种相对成熟的节目形态。通过与传统影视机构及产业链其他主体的联制、联播和全产业链联动,网络原创视听节目的专业性正在增强,推广营销模式创意频出。日播、周播、会员抢先看、会员看全集等差异化编播方式层出不穷,付费模式、视频电商、影游互动等多元商业模式深挖视听节目内容价值。网络原创视听节目正处于发展的高速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

网络直播、短视频、音频聚合平台等新兴服务业态层出不穷。新业态的发展,顺应了互联网应用向移动化、视频化和社交化发展的趋势,同时各类业态也正经历着市场选择和行业自身的优胜劣汰,逐渐从野蛮生长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资本集聚为视听新媒体主体不断赋能

视听新媒体是资源聚集性产业。在既有体系中,内容与渠道的联合、打通正让视听新媒体领域的资源更加集中、配置更加灵活、动能更加强劲。

全球来看,视频行业渠道与内容的联系日益紧密。传统广播电视领域的“渠道巨头”和“内容巨头”纷纷“联姻”,强强联合缔造“视听帝国”。美国有线电视运营商康卡斯特(Comcast)收购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电信运营商AT&T收购传媒公司时代华纳(Time Warner Inc.)等,通过渠道与内容资源的整合,广播电视“巨头”增强资源配置的灵活性与主动性,减少交易成本并加强对新媒体领域的布局。同时,新兴视听新媒体主体和传统广播影视主体相互借力、通过投资、并购、合作等,优化产业链各环节的资源配置。如流媒体服务公司奈飞主动与各传媒集团合作,不断扩充版权内容,同时大力加强自制内容,短短几年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版权视频服务商之一。

在国内,视听新媒体领域资源整合的密度越来越大。一方面,广电媒体加大资本运作力量,发挥广电在内容建设、渠道、品牌等方面的优势,拓展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家庭、智慧城市等新兴业务,借力资本建设新媒体平台,如“北京时间”“芒果TV”等。另一方面,互联网巨头BAT不仅将网络视听的头部“存量资源”纳入各自体系,同时瞄准网络视听领域的“增量资源”开展布局,如不断通过投资、入股、收购等方式布局以直播、短视频、VR等为代表的互联网视听新兴业务;面对市场对网络自制内容的巨大需求,BAT及其相关部门纷纷成立影视公司、发行公司、游戏公司等,购买网络文学版权,通过全产业链布局以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

展望未来视听新媒体空间无限

视听新媒体能够敏锐感知技术发展,是新技术、新应用的尝鲜者。随着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视听新媒体的内容生产、传输传播、监测监管都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传输手段正进一步升级,为视听新媒体发展带来无限可能。2016年中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成功发射,其可为飞机、高铁列车、游轮等高速交通工具提供随时随地流畅上网的“动中通”服务。可以预见,随着5G商用及通信卫星事业迈向高通量时代,视听新媒体内容,特别是高清、超高清以及虚拟现实内容的移动传输将极易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传输手段的质变,将推动内容生产领域提供更多更高清、体验更佳的视听内容,终端领域生产更多更适于视听消费的产品,视听新媒体服务将更加内化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为视听新媒体提供了新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方式。第一,人工智能让整个传媒业覆盖更广泛、更聪明也更细致入微。大数据挖掘带来视听服务的精准化,倒逼内容生产的精细化。传媒的报道方式将演进为机器人与人的协同合作,前者负责快速、全面、准确地提供并发送消息,后者负责跟进和深入分析。视听服务将实现千人千面,“人找信息”向“信息找人”的转变,能够优化视听服务体验,但也可能带来“信息孤岛”并增加监测监管的难度。第二,人工智能等技术增强了人机互动,数据的双向传输将带来行业格局的全面变革。电视等传统信息平台,将不再只是信息传播的出口,也将成为人们开启生活方式的入口。第三,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普及,将带来一个“泛媒体”的时代。广播电视媒体的终端将不仅包括手机、电脑、电视、收音机等,平板电脑类终端、通话平板、投射类终端、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原本看似完全与广电不相关的终端产品,也将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形式与视听服务发生关联,成为传播生态的一环,实现视听服务的生产、传输、分发和显示无时无处不在。这对视听新媒体行业发展与管理,都将带来颠覆性影响。

作者单位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广电内容服务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同心守“沪”上海广电人在战“疫”一线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主要内容
广电媒体产业化前景的三种期许
广电巨贪借改制谋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