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7-01-28 09:59肖学华
职教通讯 2017年8期
关键词:学徒导师校企

肖学华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

肖学华

现代学徒制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中的热点,校企双主体育人是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实现校企双赢是现代学徒制成功开展的内生动力。笔者作为学校校企合作专项工作的负责人,结合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要求,以本校的校企合作为例,提出构建“四双一体化”的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模式:(1)“双主体育人”;(2)“双身份管理”;(3)“双导师教学”;(4)“双合同保障”;(5)校企共同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及质量评价标准”。

中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中的热点,校企双主体育人是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实现校企双赢是现代学徒制成功开展的内生动力。开展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水平,而且能够有效缓解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招工难和高素质技能人才缺乏的难题,解决企业人才选、育、用、留问题,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战以后出现的以德国双元制为典型,适应经济与社会的现代性要求,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纳入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学徒制形态统称为现代学徒制。[1]现代学徒制,由于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逐渐被广泛接受,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快速推广和发展。德国经济腾飞及长期稳定发展得益于广泛开展现代学徒制(双元制),英国发展现代学徒制促进高端技能人才培养,保持了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竞争力。[2]

(二)国家政策支持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工业4.0”和“互联网+”的历史阶段,要成为制造业、服务业强国,需要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我国职业教育从19世纪60年代发展到现在,职业院校一直是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的主要阵地。[3]但是,知识和技术相对滞后的学校职业教育与企业对技术日新月异的实际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差距,学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不可避免地受到行业、企业和社会的质疑。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合作教育制度,集教育、培训和就业于一体,是一种更加经济有效、实用性与针对性强的教育途径。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将现代学徒制列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现代学徒制工作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教育战略。2014年8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2015年1月,《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2号)的颁布,正式启动国家级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4]

(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的意义

1.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经济转型增质提效的新阶段,新兴产业不断涌现,技术更新步伐加快,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产业发展对低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在逐渐萎缩,对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在提高。[5]加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既是适应新常态、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满足行业企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体现职业教育办学规律,提升办学质量的内在要求。探索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技术升级的需要,促进社会与经济和谐发展。

2.对于职业教育的意义。学徒制是职业教育的最初形态,现代学徒制已经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制度完善的共同趋势。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模式,是传统校企合作模式的升级版。此模式是借鉴并传承师徒相授这一古老职教形式,为强化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实践联系,改革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是开启企业从单纯用人、订单培养进而全程参与育人的金钥匙,是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共同育人的发动机;能够切实促进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学习场所与工作场所、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全方位的高度融合,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水平;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可以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通道。

二、校企共赢,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模式

笔者作为学校校企合作专项工作的负责人,结合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要求,以本校的校企合作为例,提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模式,以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模式,必须始终以校企共赢作为基本立足点,以校企一体化育人为主线,精选合作单位,创新招生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四双一体化”的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模式:(1)“双主体育人”,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2)“双身份管理”,学生具有学校的学生和企业的员工双重身份;(3)“双导师教学”,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均承担教学任务实行双导师教学;(4)“双合同保障”,学生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合同;(5)校企共同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及质量评价标准”。

(一)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作为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作用,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

1.英国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区别。将产业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实现人才培养实施主体(校企双主体)的分工合作,是二战之后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基本组织形式。其主要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1)现代学校强调基本理论知识和关键核心技能的培养,突出学徒制的教育性;(2)学徒在企业接受基于行业企业主持开发的学徒标准训练,这是一种基于工作岗位的学习,学徒在企业的工作,基本上和正常员工没有区别,唯一不同的是加班比较少,且雇主需要保证学徒理论学习的时间,学徒在企业学习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学徒的级别(最少一年,三级学徒18个月,四级学徒两年);(3)通过政府积极干预与支持,将学徒培训与国家职业资格框架相联系,突出学徒制的部分公共性,并以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考核作为质量保障。

2.基于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模式中“双主体”育人的意义。现代学徒制的显著特征是双主体育人,学校和企业同为人才培养主体,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校企共同建立管理与运行机制,共同制定管理办法,明确学徒在岗培养主要由企业管理,在校培养主要由学校管理,共同建立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改革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细化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环节安排。校企通过资源整合,明确双主体的责、权、利的关系,实现双场所教学。职业院校承担所擅长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核心关键技能的培养,企业则承担所擅长的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并为学生提供在岗培养和职业素养形成的机会。这样可以破解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的问题,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效率等问题,推动校企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培养人才局面的形成。

3.精选合作单位,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作为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作用。(1)大中型企业,彰显资源优势。大中型企业综合实力较强,企业培训机制完善,社会认可度高,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学校与广东铁将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已经有5年的时间,企业严格完善的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使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成为未来工作的一个完美的预演。企业大量的自动化生产线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校企双方开展了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2)“联姻”行业协会,拓宽合作资源。行业协会拥有丰富的企业资源,在专业权威性、与企业联系紧密性、服务广泛性等方面优势突出。学校与中山市跨境电商贸易促进会和广东省压缩机协会关于电子商务专业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合作,融合行业协会对职业教育的指导、协调与服务功能,探索“学校+企业+企业联盟”三方合作共育人才的校企合作模式;(3)选择园区联盟,深化校企合作。东凤镇作为中国小家电生产基地,聚集了产业链的各种企业,具有明显的产业特色和行业背景。学校的智能制造专业群与学校所在地(中山市东凤镇)的电器制造企业,开展深度校企融合,探索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模式。

(二)完善招生招工一体化制度,明确学徒的双重身份

1.我国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存在的核心问题,是吸引行业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通过深度的产教融合解决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与行业企业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但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校企合作“一头热、一头冷”的尴尬情况。一方面,学校非常希望得到企业在人员、设备、场地等方面的支持,渴望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但企业却对校企合作持观望态度,不肯轻易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因为企业作为经济实体,需要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其任何投入都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并且取得回报。另一方面,校企合作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是否能够获得可靠的回报还是未知数,这使企业举棋不定、左右为难。

2.联合招生培养人才对于企业的意义。一个企业不可复制的竞争力,取决于人才。无论市场如何竞争,人是无法拷贝的。企业要出高品质产品,就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企业进人主要有三种途径:(1)招聘;(2)通过与学校联合培养;(3)企业自己培养。社会招聘流动性非常大,人员很不稳定。而与学校合作联合培养,虽然也有流失,但对于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不能因为有流失而不承担人才培养与储备的责任。对于一家有长远发展战略的企业本身就有人才培养的投入,可以把与学校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作为企业人力资源投入的一部分。

3.创新招生方式,增强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模式对企业的吸引力。2014年,教育部关于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已经明确了积极推进招生与招工一体化,要求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实际上明确了在招生同时,学员应具备学徒和学生的双重身份。据了解,目前广东省职业院校基于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模式的招生方式有三种方式:(1)企业主导,先招工后招生。学校以自主招生方式直接招收企业员工为学徒,学徒主要在企业学习与培训。企业通过学徒培养帮助技术骨干提升岗位能力和学历,留住了人才;学校通过教师走进企业,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践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2)校企融合,招工与招生同步。学校以自主招生方式招生,企业同时将学生招收为学徒,学生在校学习和在企业培训交替进行,形成学训交替的学徒培养方式;(3)学校主导,先招生再招工。学校先招生,招生专业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并与企业确定用工意向,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入学后,企业通过遴选,选择部分学生加入“现代学徒班”。学生在校先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再到企业岗位上去培养技术技能,形成先学后训的学徒培养方式。目前的中职学校主要采用第三种方式。

(三)加强双导师队伍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1.双导师团队建设对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意义。当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学团队整体水平尚难以满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导师如果不能保持与行业最新技术同步,就不能真正胜任需要大量岗位经验的相关课程;企业导师也不可能单独承担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企业导师有大量的经验,但这些隐性知识如果没有转化成专业系统的显性知识,学生很难认识到实际操作和生产经验的根本原因,更谈不上在岗位上的创意与创新。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双导师密不可分、互相学习。学校导师可以获得大量经验,可让教师的教学实用性强,岗位代入感强,培养的人更适应企业需要;企业导师则能收获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知识传授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深度跨界合作,易于发现行业问题,提高解决人才培养难题的可能性。

2.双导师团队的管理。中山市东凤镇理工学校制定了《校企双导师管理办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明确双导师的工作职责、遴选条件(准入标准)和聘任资格。其中,学校导师选拔条件,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因为企业调研和送教上门可能要在节假日开展工作;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因为没有团队就没有完善的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及课程实施;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以便于挖掘企业岗位信息,实现有效沟通;要有文字综合能力,便于把调研中的口头表达完美地转化成书面表达;要有课程开发能力,能提炼职业岗位能力及工作任务,将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企业导师的选拔条件首先是具备足够的行业经验,其次是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能将隐性经验用自己的方式传达给学徒,然后是愿意当企业导师,与学校导师沟通积极主动;(2)建立双导师互聘、共培长效机制,解决生产与教学的衔接与可持续性问题;(3)双导师培育的内容、途径、管理方法和措施,解决双导师的职业成长问题;(4)双导师工作考核、待遇与鼓励措施,解决双导师的工作积极性问题。

(四)双合同保障,用法律规范保障各方权益

1.校、企、学生及家长签订现代学徒制培养合同。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如果学徒年满18周岁,可由企业与学生双方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但中职学校学生高一入学时年龄普遍不满18周岁,所以应由校、企、学生及家长四方共同签订现代学徒制培养合同。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就应像关爱雇员一样地关爱学徒,为学徒购买人身意外险和“五险一金”,以增强其归属感和认同感。合同应明确注明何时间段为学徒的理论学习时间,以避免企业把学徒当廉价劳动力的嫌疑。企业安排的必要的加班除了要符合劳动法的规定外,还要征求学校与学徒的同意。

2.校企签订现代学徒制人才联合办学协议。校企签订现代学徒制人才联合办学协议时,主要是要明晰校企双方的责任与权益与合作内容,主要包括双主体育人机制、双重身份招生招工制度、互聘双导师的团队建设与制订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及质量评价标准等内容。

(五)落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管理评价制度

1.落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校企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职业教育规律,结合工作岗位实际需要,依据职业资格标准,重点合作开发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合作承担教学内涵建设,共同研制校企一体化育人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13个方面:(1)专业名称及代码;(2)招生对象;(3)基本学制与学历;(4)培养目标;(5)培养方式;(6)职业范围;(7)人才规格;(8)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9)课程结构;(10)课程内容及要求;(11)教学时间安排;(12)教学基本条件;(13)教学实施建议。其中,重点突出校企双场所的人才培养方式,课程结构中要落实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术技能课程和学徒岗位能力课程,教学基本条件中落实双导师团队建设、学校实训条件和企业提供的岗位条件,教学实施中学业评价与质量监控。

2.建立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管理制度。为规范现代学徒制日常教学,确保教学质量,需要制订刚柔相济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徒的质量保障分为课程学业考核和毕业综合评价。课程学业中的在岗学习的学徒课程和顶岗实习由企业考核,在校学习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通用核心专业技能课程由学校考核;毕业综合评价由校企双导师共同指导并评价,校企双导师和学徒共同研讨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并基于岗位工作任务,针对完成工作任务中的实际问题完成毕业设计。教学管理要充分考虑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和学徒的投入与利益分配,理顺政府拨款、企业及学校投入和学徒津贴的发放等,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积极性。

[1]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50-154.

[2]关晶.西方学徒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杜怡萍.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标准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3):43-47.

[4]鹿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逻辑[J].中国高等教育,2015(15):36-38.

[5]张志,赵鹏飞,李海东.广东特色现代学徒制发展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8):30-33.

[责任编辑秦涛]

肖学华,男,中山市东凤镇理工学校中学高级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电子商务职业教育。

G712

A

1674-7747(2017)08-0038-04

猜你喜欢
学徒导师校企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魔术师的学徒
V eraW an g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现代学徒式教育教学分析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