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散文形散神聚的魅力

2017-01-28 18:10
中学语文 2017年30期
关键词:主旨散文文字

寻 娜

品读散文形散神聚的魅力

寻 娜

冰心曾说过:“中国是个散文成绩最辉煌,作者最众多的国家。”言志抒情,表现自我,揭露批判社会现象,展现作家的心理与人格,表达作者的见解和情感。郁达夫认为散文是作者“表现的个性”;朱自清认为散文是作者为了“表现自己”。这些优秀大家的佳作使我们感受到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涌动着作者浓浓的情思,在精美的语言中蕴含了作者对美、对生活赞美与热爱,蕴含了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作者思维的个性化,引导学生探究作品中的主体个性美。

一、于整体感知中领略散文之美

散文阅读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阅读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的重要途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点拨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学会整体上感知文本内容,理清结构,概括要点,把握文本的主旨,领悟文本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认识渲染烘托、以小见大、象征等表现手法,学会鉴赏并恰当地进行评价。

1.理清思路

“读书如禹治水,知天下脉络。”无论阅读何种体裁的文章,首先要浏览一遍全文,这一过程实际就是将作者的行文思路又捋了一遍,从而全面地把握了文章的结构布局,领略了散文的结构之美。

不同类型的文章,思路各异,所以在阅读时梳理思路的方法也不会相同,加强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本结构方面的训练,有益于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2.寻找关键句,把握“文眼”

俗话说“记叙描写是画龙,议论抒情是点睛”,所以文本中的关键句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内容上在每个段落中能够概括语意、揭示文本主旨的语句是关键句;表达方式上议论抒情的句子是关键句;结构上承上启下、首尾呼应的是关键句;修辞上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的是关键句。

文章的眼目,俗称“文眼”。清代刘熙载言“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者必顾之,在篇末则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

二、于品味语言中感受散文魅力

1.揣摩词句,领会内涵

作者的人生经验,是通过精准的言语表达出来的。只有通过体味无声的文字,才能感悟、分享文本中蕴含的哲理美、情感美、艺术美,所以文字就是走进作者内心世界的绝妙的途径。文字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表现形式,所以,通过感受无声的语言文字就可感受作者的人生情调,通过鉴赏精彩的文句,才能挖掘文章主旨,既可体会作者高超的表现艺术,也可领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

教学《可以预约的雪》时引导学生品读精彩语句“在我们的生命里,到底变是正常的,还是不变是正常的?”通过品读精彩的文字,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陷入沉思,结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引发了一场智者的讨论,“对变有悯恕之心、宽容之心、不悔不忧、无怨无尤。”“辩证看待‘变’的事物,它们同样创造美丽。维持欣赏、美好之心,永葆预约的希望。”“对生活中变数,无论如何我们要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可见,通过品读同学们将作品中蕴含的哲理分析的全面而深刻,可见通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揣摩理解作者选词造句之重要。

2.反复朗读,激发兴趣

“无声的文字,有声的倾诉”,这是‘朗读者’的广告宣传。富有韵律感的文字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悟文中的真善美。汪曾祺在《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中写道:“语言的美不在每一个字,每一句,而在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如老翁携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语言像树,树干树叶,汁液流转,一枝动,百枝摇;它是‘活’的。”教学《葡萄月令》时这样安排“默读三月、五月、八月相关语段,赏析汪曾祺先生的语言之美,并且体味语言背后‘人’的情致。请动笔点评批注。”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不仅体会到了文章的语言之美,还感受到了“在任何逆境中也不能丧失对于生活带有抒情意味的情趣,不能丧失对于生活的爱”的主旨。不仅如此,学生通过朗读语言文字而产生的情感,还会激发学生反复朗读的兴趣,同学们通过有声的朗读,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情感体验。

3.媒体视频,渲染氛围

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运用音响渲染情境,展示图片构建有形世界,播放视频缩短距离,这些都可以说是直观反映文本内容的有效途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文学以情感人,教学散文也应该以情入手,营造氛围,激发情感,创造一种特定的场景,引发思想共鸣,这样才能把学生带入文学的境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在受到主观能力局限之时,我们就要学会求助于多媒体。教学《云南的冬树林》时引导学生“品读:这一片落叶”是这样安排的“欣赏第5节,作者说‘一片叶子的落下包含多少美丽的细节啊!’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美呢?划下你最欣赏的句子并作分析。”在这一环节中配以忧伤的钢琴曲,学生在这忧伤的轻音乐中逐渐品读出了随缘自适、从容沉静、超脱生死、独特个性、生命自主之美。所以,适时播放音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给学生情绪情感上的感染,也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中情感的理解。

诗歌、小说、书信等都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故教学时把握文体特征,才能有的放矢。而散文的“散”,使得个别教师无所适从。教学中到底该如何把握“形散而神不散”呢?散文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整体感知文本,通过品读无声的文字来感受散文的魅力。理解了文本中作者的情感,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因此,散文教学的本质应该是在教学中教师要“授人以渔”,既对学生进行了情感上的熏陶与感染,也在无形中提高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新浦中学。

猜你喜欢
主旨散文文字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文字的前世今生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主旨演讲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苏世独立”与“遁世隐逸”——《渔父》主旨分析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