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世界是平的》中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2017-01-29 16:16李芋枚
山西青年 2017年20期
关键词:文化冲突丽江冲突

李芋枚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丽江 674199

电影《世界是平的》中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李芋枚*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丽江 674199

电影《世界是平的》以印美文化冲突为主题,主人公从对印度种种的不适应到逐渐融合,这个过程虽然艰辛,却在跨文化的冲突中带给观众很多的思考。

世界是和平的;文化的冲突;融合

一、剧情简介

电影《世界是平的》(英文名《OUTSOURCED》)故事是这样的,电话收单业务主管陶德被迫成为公司在印度外包项目的培训人,他从现代化美国大都市飞到原生态民族印度,开始了一段神奇的经历。坐蹦蹦,跳火车,吃引起腹泻的刨冰,入住私人旅馆,跳印度舞,被乞讨的孩子骗取手机,过恣肆的荷丽节,陷入与印度姑娘的爱恋,与印度员工度过艰难地融合期最终有效提升了公司业绩。导演John Jeffcoat拍摄出了一部表现在全球化过程中由外包引起的美国与印度之间文化冲撞与交融的浪漫故事。

二、电影中所折射出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一)语言和日常习惯上的冲突

一下飞机,托德就不得不面对印度混乱的交通,飞速地跳上跳下火车,黄包车抢客;还要面对满口印度口音的印式英语,他的名字也由“Mr.Todd”变成了“Mr.Toad”(蟾蜍);他不知道印度人从不用左手抓食东西,因为左手在印度代表的是不洁和污秽,是如厕的时候使用的,所以在印度是没有厕所纸的。他用左手吃东西的行为让主人觉得不可思议。他也不知道牛被印度教教徒视为神物,特别是白牛,它们可以在大街小巷任何地方随意走动,任何人不得横加干涉,因此托德发现办公室门口居然有牛叫大家却熟视无睹。印度教不准吃牛肉,因此印度同事对于产品目录中能在牛身上“烙印”的产品很痛心,他却感到莫名其妙、不以为然。而且他非常想念美国的牛肉汉堡,但包车去到孟买都没有吃到。同样,女主人家的女佣不了解他的饮食习惯,每次给陶德送咖啡都甜到发腻。

(二)在隐私观念方面的文化冲突

印度主管普洛出于对美国来的上司陶德的关心和热情,自己做主将他安排在家庭条件不错的一户家庭住宿,本以为这样能陶德住得舒适自在,让在异国他乡的他也可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没想到心直口快的阿吉阿姨初次见面就以一连串的问题将陶德问得不知所措,而且个个问题都涉及到他的隐私。你父母亲干什么的?工资多少?结婚没有?有没有女朋友?为什么和女朋友分手?你是不是同性恋?印度人热情坦诚,隐私观念较弱,不介意谈论个人生活,这些问题在美国人看来是自己的隐私,别人无权谈到这些。此外主管普洛在车上还将女朋友的相片拿出来展现,喜滋滋地告诉陶德他们即将结婚了。而对于独立、个人主义至上的美国人来说这些都不是和陌生人甚至熟人可以探讨的极其隐私的个人问题,所以陶德表现得茫然失措。

(三)婚恋观念的差异

陶德刚见到普洛时,普洛说自己很有幸得到这份工作,它所带来的年薪五十万卢布的高额收入是促成自己婚姻的关键因素,凭借这个,普洛才可以征得维米父母的欣赏并被允许迎娶星座运势正好的新娘。实际上,现代印度仍然实行包办婚姻,非常讲究阶层种姓、门当户对与生辰八字的匹配。这在一个成长于自由恋爱国度的陶德来说简直是无法想象的。片中陶德和公司的印度女同事爱莎在出差的时候展开了一段异国恋情,但是在爱莎看来这是绝对不能公开的私情。因为爱莎的父母在她四岁的时候就为她定下了娃娃亲,即使她并不爱对方。爱莎告诉陶德这种包办式的婚姻在印度非常常见,即使结婚前没有见过面,感情可以在结婚以后慢慢的培养。对于个性独立、追求自由婚姻的美国人来看,没有恋爱基础的婚姻简直不可想象。因此爱莎和陶德在分手的时候,爱莎神色平静,并未有任何想要与命运做斗争以争取自身权利的迹象,由此可见,印度社会女性地位之低下与改善这种状况之艰难。

当然,影片当中除了这些差异和冲突,还有家庭观念的冲突,即印度的大家庭和美国的核心家庭,时间观念的差异冲突,印度的多元时间观和美国的单一时间观,宗教信仰的冲突,印度面目狰狞的毁灭女神和美国的上帝。陶德最初到印度时,试图保留自己原来的生活方式,试图用自己的方式来和当地人相处,他想念美国的一切,对印度的所有一切感到厌恶和反感。随后,因为发现自己的固执己见无法改变什么,他决心逐渐融入到当地文化、风俗习惯之中,并开始适应当地的生活方式和接受印度当地人的社会价值观念,但仍旧在某些方面沿袭传承自己独特的文化方式。

三、冲突过后的融合

一天,陶德错过了提醒他不要外出的告示,因为印度当地人在举行他们的传统节日“荷丽节”,陶德与印度人用颜色艳丽的彩球互相攻击的过程中虽然全身被染色,但是感觉从来没这样痛快地释放过自己所有的不满和郁闷。他走进河里,在印度的圣河里清洗自己的身体,他突然觉得似乎印度的一切也没有那么差劲,他终于豁然开朗。于是他开始转变自己的各种待人接物的方式,首先陶德改变了自己和员工相处的态度,关注员工的喜好,与他们一块儿唱歌跳舞,准许他们把家人的照片贴在办公桌上,也允许他们在自己的办公室上供奉神灵,穿自己喜欢的衣服;不再生硬地强求员工改掉印度英语,而是设立了奖励机制来刺激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他也开始了解印度宗教里的神,不再纠结与挂在他房间的张牙舞爪的“卡莉”女神;他还和向他要东西的印度小顽童交朋友;受邀请到贫民窟的穷人家里做客,欣然接受他们给的饭菜,并习惯用右手进食了。当然,陶德在试图努力融入当地人生活的同时,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信仰,只是以一种更为中庸的方式存在着。

通过陶德在印度经历的种种,让我们深刻地了解到印度特有的文化及美印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文化冲突不可避免,那么不如像主人公那样坦然的面对接受它。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上了文化冲击,尝试着去适应他人的文化,同时不忘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这样才是明智之举。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郁龙余.印度文化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李芋枚(1982-),女,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文学与文化。

J

A

1006-0049-(2017)20-0214-01

猜你喜欢
文化冲突丽江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丽江三朵节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丽江的荒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冲突及应对策略
叫一声丽江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谁说丽江是艳遇之城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高校外事工作中的中德跨文化冲突与对策:以浙江科技学院中德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