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2017-01-29 08:08杨欣
课外语文·上 2017年9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教学

杨欣

【摘要】情感是一个人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作为青少年,初中生在情感方面存在诸多疑问和不稳定。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增强情感的渗透显得尤为必要和需要。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情感是指一个人内在的心理反应,对一个人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中学生由于自身年龄特点和阅历、经验的不足,对于不同的情感的解读和处理处在基础阶段。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在语文教学中增强初中生的情感教育,使之得到更好的情感教育,促进身心成长。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目的及意义

每个人面对不同的情感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对于一个人实施情感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他在社会生活中的幸福指数。对于中学生来说,对于情感的接触和处理方式都显得比较稚嫩和冲动,在这个阶段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长此以往地发展下去一定是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因此,通过对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研究能够更加明确初中语文教学的侧重点以及更好地做好以语文教学为立足点的情感教育,从而使初中生的身心取得更长远的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分析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探索的欲望和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花花绿绿、形形色色的社会。初中生虽然相对有了一些生活经验,但正因为对外界的接触和认知而产生更多不同的诉求和价值取向。通过语文教学中积极、正确的情感教育能够有利于他们明确方向,激发学习的兴趣,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二)促进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建立

情感自身就是一种情绪的氛围。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很多优美的诗歌、动人的故事,这些文字本身具有一定的美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乐在其中,主动地去体验其中的“真意”,这就是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建立。因此,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来说,丰富的情感教育有利于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建立。

(三)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情感

青少年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初中生有了更多的情感體验。例如亲情、友情、师生情,甚至懵懂的爱情体验,在面对诸多的情感体验的时候难免产生困惑和喜怒哀乐等情绪。如果在面对这些情感和情绪时没有一个正确的处理办法,容易走向一个负面的极端。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通过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和感染,能够受到正确的引导,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在自身的情感处理方面也会显得更加游刃有余。

三、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建立师生心灵契合点

情感教育的前提是師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沟通的基础是师生之间建立心灵的契合点。那么,如何建立师生之间的契合点呢?

初中语文课本上有一篇让人记忆深刻的文章叫做《我的老师》,该文通过五件小事展现出老师关爱学生、学生爱戴老师的真挚情感。教师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就可以联系实际情况,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明确老师对教育以及学生的奉献,从而让学生对师生之间的情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除此之外,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勇敢地表达出心里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为了学生的美好未来老师“燃烧自己”,学生通过刻苦学习来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教师和学生虽然站在不同的立场,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并都为之付出努力。这样一来,学生与老师心灵的契合点就建立起来了。在初中语文课本中,类似的文章和情感的表达有很多。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都会有父母、老师、朋友。老师会有,学生也会有,这些每个人都会有的情感就是师生之间的心灵契合点。教师要充分调动自身的情感体验,在面对语文教学时善于从学生的立场出发,通过语文课程的教授与学生在不知不觉之间建立更多的心灵契合点。

(二)让“深情”从朗读开始

朗读不是咿咿呀呀地大声把一段文字念出来,而是一种内心的情感经过积淀通过声音传达出来。一个好的朗读,它的内容一定不是空洞的,它的情感也一定不是匮乏的,而是生动、富有灵魂的。有的文字温柔细腻,有的文字朗朗上口,有的文字恣情洒脱,有的文字深沉内敛。初中语文课本上有丰富的散文和诗歌,每一篇读起来都是一种独特的韵味。例如王家新的现代诗《山的那边》。第一部分内容是全诗情感的开始,陈述了一个人小时候对于山的那边的疑惑。在读这一段的时候,应该相对轻柔和缓慢,逐渐转至对于幻想破灭的低沉。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某一个失败的经历去感悟,从而用更加富有情感的方式去读。因此,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加深情的朗读来体现。朗读相对更容易产生情感的代入感,在朗读过程中沉浸在文字带来的情绪中,用声音的抑扬顿挫来表达。这本身就需要更多的对全文情感的掌控和细腻的感知。让“深情”从朗读开始,语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诵这一方式加强初中生的情感教育。另外,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具有这种“朗读功能”的文章还有很多。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和素养,就能够增强情感的教育。

(三)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著名作家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初中课本中一篇比较富有童趣的叙事性文章。相信很多初中生在阅读和学习这篇课文时很容易融入那种快乐而又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中去。童年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快乐的,是刚刚告别的小学时光。总之,刚刚告别童年时光的他们各自一定有很多关于童年的记忆。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时光,鲁迅的童年时光是自由自在的百草园,是书香书色的三味书屋,细细想来,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个充满趣味和自由的秘密乐园、一段学习与玩耍的校园生活。教师在教授《从百草园达到三味书屋》时,可以着重讲述童年的趣味生活和那种无忧无虑的感觉,充分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让学生更加了解作者想传达的思想和价值,产生积极的影响。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具体体现在激发作者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从而促进情感教育的发展。

(四)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出发点

初中生大多处于12—15岁,这一时期正处于一个青春的叛逆期。在这一时期,初中生处于心理极不稳定的关键时期,其自我意识逐渐上升,对于突如其来的变故缺乏应急处理能力。因此,在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情感教育也应该结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悉心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悉心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从初中生的立场多进行思考,采用更加合适的方法处理问题。总之,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处于情感发展的上升阶段,这一阶段面对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情感发展处于一个相对不稳定的状态。因此,语文教学要紧扣这一特点,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情感。

(五)灵活运用教学法

教学的重点在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语文课不像其他学科,它更加包容万象,什么题材的文章都会涉及,并且每篇文章都有各自的重点,故而在教学法的选择上要更加灵活多变。例如王安石的《伤仲永》和都德的《最后一课》,两篇课文在本质上都是在讲述一个故事。前者是中国古代文言文,后者是19世纪的现实主义小说;前者是一种警醒和鞭策,后者是一种爱国主义的宣扬。在这两篇文章的学习时,教师就要注意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且灵活运用。文言文《伤仲永》的学习重在理解,老师要选用学生更容易理解的方式,例如多读、逐段逐句地攻克。在学习《最后一课》时恰恰相反,不能拘泥于一句话、一个词语的意思,而是故事的起因、經过、结果,了解人物、环境、故事情节,到底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要让我们的学生了解怎样的道理,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整体故事走向的把握以及情感的烘托。这样一来,学生才能真正明白仲永的“伤”和《最后一课》的浓重的爱国主义情怀。也就是说,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题材、主旨的文章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加准确地让学生把握文中传递的情感,促进情感教育更好地进行。

四、结语

本文系统地阐述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总的来说,学校以及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要有意识、有目的、切身地去关注学生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加以正确以及积极的引导,为祖国的花朵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吳玉生.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学周刊,2015(9).

[2]拉果玛.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探究[J].教育,2016(12).

[3]余仙.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2).

[4]黄慧萍.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课外语文(下),2017(3).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