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化视角下中日两国教育模式的异同

2017-01-30 07:32
山西青年 2017年4期
关键词:日本文化教育

田 颖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试论文化视角下中日两国教育模式的异同

田 颖*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文化与教育一直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影响着教育,教育反映并传播文化。因此,了解中日文化的差异是进行日语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日语教学中不但要有语言知识,了解日本的风俗文化才能更贴合实际的教育教学。本文首先对于中国教育方式进行了文化方面的研究,重点对于儒家文化和现行教育方式进行了论述,然后对于日本教育方式进行了文化方面相关的研究,并分析了日本教育方式的特点。对于中日教育方式在相同点和不同点上做出了比较,并对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进行了介绍,最后完成了本文的编写。对于日本的教育方式进行了分析,对于日后中国提高教育水平提供了重要帮助。

文化;教育;中国;日本

文化包括一切人类社会共享的产物,包含了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教育是文化的重要部分,并对其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教育是文化的基石;另一方面,教育又受文化的影响。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各地区的教育方式与教育理念也大不相同。文化的意义不仅仅是衣着饮食,更在于一个人在他所生长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等,这些也都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教育的意义也不仅仅是传道受业解惑,教授一门语言的同时也要让你的学生掌握如何用这门语言来表达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那么就又回到了文化的角度。因此,教育与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中国教育方式的文化研究

(一)儒家教育文化的研究

儒家思想文化发源于我国先秦时期,距今已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考验,儒家的“因材施教”、“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至今仍对新世纪的教育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前人留下的东西也有利有弊,比如,儒家思想强调尊师重道,当今社会老师仍是备受尊重的职业,作为传道授业的先生得到尊重理所应当,但过分强调学生对先生不加置疑的尊重,不积极做好正确的引导往往会造成一言堂的尴尬局面,形成先生讲的学生必须并且无理由接受的填鸭式教学,导致了如今我们中国特色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们的个性,让他们只能循规蹈矩,这种教育方式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水平的发展和国民自主研发水平的提高,对于培养和提高国家建设所需人才的质量和水平也起到了限制作用。

(二)现行教育文化的研究

在当前教育水平和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下,诸多高校都通过实施大课堂教学来提高教学效率。在这种状况下,许多时候整节课堂下来学生跟老师之间几乎没有互动,整堂课下来不但老师完成了授课计划,学生也完成了课业要求,看似老师和学生互利共赢,但是教育的真正目的达到了吗?教育最基本的传道受业解惑又做到了哪些,没有学生提出问题又如何解惑?反而如果有学生大胆地质疑老师的观点,或是提出自己独到的想法,会被老师和其他同学看作是“奇葩”,导致课堂上越来越缺乏有勇气发言的学生,这种授课中的中的不民主的作法,往往打消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思维的主动性,长此以往形成了现在的教师为了完成工作计划,而学生为了完成毕业要求的不理想的教育现状。

二、日本教育方式的文化研究

(一)日本教育中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积累在个各方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不仅能反映民族的特色,还能将文化特色融入各类活动中,以促进教育活动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日本文化是在传承本国文化的基础上,汲取借鉴外国文化而形成的。集体主义作为日本教育中一种传统文化,有些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日本所在的地理位置受环境影响,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非常频繁,使得日本民族具备了很强的忧患意识。为了更好的生存发展下去,他们逐渐的团结在了一起。正是因为这种精神使他们在几次危难之中都重新站了起来。这种集体意识在日本人心中根深蒂固,并且影响着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尤其影响着日本的教育。日本中小学校甚至幼儿园,都重视实践教学活动,将文化融入各种活动时,一般都要求全员参与,因此日本人从小就在生活中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形成了集体意识。虽然集体意识有容易扼杀青少年个性的发展的缺点,但是不可否认集体意识在日本教育中是非常受重视的授课教育方式。

(二)日本教育中文化的实用性

人本主义在日本文化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性。日本文部省在中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视人本主义,它重视每一个团体成员的作用性和权学课堂的指导方向中强调要重视实践教学活动,保证对团体中的每一位成员一视同仁。例如,日本曾在中小学举行过耕种水稻的实践体验活动,由高年级带领低年级一起参加各项活动,将活动目标设定为三个部分。首先,稻田耕种不计个人成绩,采用接力或者团队的方式进行,使认识到团体协作的重要性;其次,每组成员按照高年级带领低年级的要求分配,没有高低年级与性别的区别;最后,将稻田耕种与教科书内容紧密相连,实践与课堂相接。在日本的小学,既没有班干部选举,也没有所谓的三好学生,任何一个孩子都无权要求另一个孩子做些什么。每个孩子都可以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到历史、人文到社会问题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如此课堂带来的深刻影响是我国传统经营模式所无法比拟的。由此可见,人本主义的文化对于日本的教育的实践活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文化的实用性为文化的发展和继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从文化上比较中日教育方式异同

(一)共同点

中日两国同属亚洲,大约从公元8世纪至12世纪开始,直到约公元16世纪70年代至17世纪之前,日本文化的主流,几乎完全处于中华文化的影响之下,皆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注重礼教,在教育中重视阶级、辈分、长幼、师生的礼仪,至今中日两国的文化仍受传统文化影响注重礼教。语言上日本与中国都是使用汉字的国家,无论是语言文化还是语言教育上都有相似之处。

(二)不同点

日本推行现代化教育比中国早40年,且在推行教育过程中一路平坦顺利;中国推行现代化教育晚起步40年,且又一路艰难坎坷。这就是中日两国国力相差巨大的最大原因。日本更为重视教育,明治维新起倾尽国力搞教育,日本推行教育时受集体主义文化的影响所以更为彻底见效。且日本教育中重视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注重考试还看重学生的动手及研究能力;受日本的文化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更为放手,鼓励孩子自力更生,打工赚取生活费,而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中国教育一路受科举制、文革等的影响,难以摆脱重视考试、难以推行综合素质教育的现状;计划生育之后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导致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致使孩子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

(三)差异产生的原因

日本更为重视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教学较为自由,在日本小学教育中开设特别班和许多家庭实践课,教学生做午餐,种花和草,甚至让孩子们安装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让孩子在实践和感悟中学习。而中国秉承传统的观念,从小学开始老师就将书本知识、学习压力灌输到学生的大脑,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和练习来获得高分数。学校和家长都非常重视考试,教育充满了功利性。学生们总是被家长和老师提醒着每次考试都将与他们的命运相联系,特别是中考和高考,以考试论输赢,一个孩子如果学习不好就会被认为是一无是处,这样极大地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不利于他们其他方面的发展。而日本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研究和创新精神,所以日本至此,已经有25个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其中诺贝尔物理、化学和医学这三奖的得主有22人,诺贝尔文学奖有3人。日本获得自然科学奖的人数,超过了德国、英国、法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诺奖大户”。那么是什么成就了日本的科技现状?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日元的钞票,其他国家大多都是国家领导人的头像,再让我们来看看日元,一万日元纸币,上面的人是福泽谕吉,他是日本明治时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教育家;2004年版的五千日元,上面印着明治时代的女作家樋口一叶;2004年版的一千日元,上面的人是野口英世,是世界著名的细菌学家;旧版的一千日元,上面印着大作家夏目漱石。日本政府这样的举动让我们不难发现这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从家庭到社会再到政府全国支持教育,让我们不得不为之赞叹。

(四)差异产生的影响

根据差异产生的原因分析,从我国这种教育方式中走出校门进入社会的学生往往无法适应社会,缺乏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低下,人才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以至形成现如今社会上出现用人单位无才可求,学生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局面,也出现了北大的学生卖猪肉的情况,虽然职业不分贵贱,但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去做一项普通人也能胜任的工作,实属人才的流失和资源的浪费。

日本这种教育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同时这种应对不同观点提出的过程其实从宏观角度来讲也是应对不同变化和挑战的过程。这也充分说明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记住多少理论或公式不是最重要的,而更应该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独立思考创新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因此,目前,日本具有广泛的发明专利和科学技术研究能力可以排在世界前列与日本这种先进的教育模式一定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日两国的教育方式都是有利有弊的,教育的异同究其根本还是由于两国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所导致的,两国的文化严重影响着教育理念的差异,这种影响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长久深远的。要想改变教育方式现状,需要长久的努力。日本是个善于模仿的民族,但是在其模仿的过程中注入了自己的特色,将其变为自己的文化,这点是值得我国学习的。少年强则国强,“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主要发展战略之一,我国必须建立起以“倾国之力”投入教育的观念,对于他国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我国文化的繁荣昌盛发展教育刻不容缓。

[1]金野.中日两国残疾儿童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6,05:75-78.

[2]李冠霖.中日两国教育业的产业关联与波及特点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2004,02:29-33.

[3]聂国朝.中日教育产业关联与波及特点比较[J].理论月刊,2003,10:71-73.

[4]赵叶珠.试论中日教育交流对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影响[J].大学教育科学,2006,06:76-80.

[5]刘菊霞.中日两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第四届中日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发展论坛侧记[J].中国电化教育,2013,02:29-33.

[6]仲艳春.中日爱国主义教育比较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05:183-185.

[7]赵幸.中国和日本高等教育近代化进程之比较[J].经营管理者,2014,19:240-241.

[8]蔡攀科.试谈传统文化对中日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2011,12:286-287.

[9]董玉琦,包正委,边家胜.回归教育本质 关注学生发展——中日比较视角下的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发展省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4,09:18-25.

[10]赵俊芳.中日高等教育“卓越工程”比较及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2,19:18-24+39.

[11]朱敏.中日近代教育改革之比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4:129-130.

[12]郝夜静.由中日文化差异看异文化理解在日语教育中的必要性[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2:63-64.

[13]杨丽珠,李灵,田中敏明.少子化时代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研究——中、日、韩跨文化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1999,05:32-35.

[14]杨晓.近代中日教育关系与传统文化心理式微[J].教育科学,2005,03:51-55.

[15]孙莉.儒家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中、日、新、韩思想政治教育之比较[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S1:1-3.

[16]张彦波.试析近现代中日教育文化的阶段性发展[J].日本问题研究,2009,02:48-52.

田颖(1994-),女,辽宁大连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日语系,2013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化。

G

A

猜你喜欢
日本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日本元旦是新年
题解教育『三问』
年味里的“虎文化”
探寻日本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黄金时代》日本版
谁远谁近?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