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玉山班演艺的传承与保护

2017-02-07 10:20王雪瑶
传播与版权 2017年12期
关键词:锦溪赣剧玉山

王雪瑶

怀玉乡锦溪村位于三清山脚下、怀玉山麓,因“绕村而过”“流经锦溪河”而得名,这里有唐石洞、宋拱桥、明古塔、清戏台及数十座古代民居,是一座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千年古村,当地人又称“花大门”。玉山班演艺作为当地民间一种自发传承的艺术形式,源于唐,兴于宋,明清时期走向鼎盛,一直流传至今,又被称为“花大门戏”。玉山班演艺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当地文化部门已于2008年将其申报为“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究玉山班演艺对赣剧形成所产生的影响,把握对玉山班演艺有效且持续的保护措施,有利于推动当地民俗及赣文化的发展,同时,对今后民间艺术的深入研究有着现实意义。

一、玉山班演艺与赣剧的历史渊源

据当地文化部门收存的文件和散落于民间的一些资料记载,玉山班演艺是江西最主要的地方剧种赣剧的前身,自宋代就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但没有形成规模。

赣剧是兼唱高腔、乱弹、昆腔及其他曲调的多声腔赣语剧种,其前身是弋阳腔。弋阳腔以“高腔”名世,宋元时期由温州传入赣东北,与当地方言结合而产生。弋阳腔对京剧、川剧、湘剧、秦腔等44个剧种乃至整个中华戏曲艺术都有巨大的影响,同余姚腔、海盐腔和昆山腔并列为南曲四大声腔,且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锦溪村是赣剧唱腔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史料分析:锦溪花大门赣剧唱腔是弋阳腔的前身。锦溪戏班源于唐、宋宗教活动。宋代有以演艺为生的玉邑道士腔班社“过场”(流动)演出,元代“赛神”已发展到“兢台(唱对台戏)”,明代道士班演唱的神话戏剧,情节生动曲折,声腔悦耳,使玉山班演艺开始走向兴盛。清代最为鼎盛。全县有四十多班,演艺活动遍布全国,开创了“无玉不成班,高腔布天下”之盛况。1953年,江西省赣剧团正式成立,玉山班主要演员潘凤霞、祝月仙、陈尤红、卓福生等成了省赣剧团的中坚力量。老六戏班、明树戏班、酉红戏班、酉坤戏班、锦溪玉山班演艺都是锦溪戏班用过的名字。1959年,毛主席观看了潘凤霞的演出,并亲手题写“娇美秀甜”赠予她,高度赞美了地方传统戏剧。

二、玉山班演艺的传承人及受众群体

(一)剧团成员

现如今,花大门戏班由团长、表演者、伴奏者组成。表演者多为女性,伴奏团清一色为男性。成员年龄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7岁,每年都会接到邀请,参加村里、县外的演出活动,如表1的一份玉山班演艺艺人的名单:

表1:玉山班演艺艺人名单

通过上述表格,结合对当事人的采访,笔者可以发现一些规律:

(1)戏班成员均为本地人,沟通无障碍。并且,戏班成员在演唱时统一使用怀玉官话,舞台语言标准。

(2)戏班成员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受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史原因,戏班成员的父母读书意识淡薄,再加上当地很少有人认为“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更多是希望子女能尽早养家糊口,因此,有些艺人学习花大门戏是出于兴趣,而有些仅仅是应父母的要求留在师傅身边,期望通过学习这门技艺来补贴家用。

(3)传承人缺乏,戏班成员呈中龄化和老龄化。笔者采访和调查过的民间艺人年龄大多在四十岁以上,这不仅是花大门戏班独有的现象,而是很多其他地方的民间音乐都有这个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青年走向城市,留在农村的人越来越少,学习这种文化的人也随之减少。

(二)受众群体

历来,花大门戏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当地村民,赋闲期间,大家聚在一起观看家乡的传统戏曲,既可以增添生活趣味,也容易产生共鸣。然而,随着“锦溪”这一历史文化名村为大众熟知,不少曲艺名家、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赏古韵花大门赣剧,感受这一独具张扬且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

三、玉山班演艺的传承问题及保护对策

(一)玉山班演艺的传承问题

1.生存土壤在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文化,想要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就要保留或恢复其原始生存环境。为此,就要加快恢复传承链,命名传承人、设立传承点,以复生存土壤。

赣剧与京剧、川剧、豫剧等其他剧种相比,名气较小且群众基础较弱。也许是因为表达形式上出现问题,导致与群众产生共鸣较小,本土的东西未能在本土生根发芽,更别说结出硕果。又因越剧长期存在于玉山人民的生活中,且较为活跃,所以,玉山班演艺在组团之时未能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也没有得到群众的认可。之后,剧团做了很多方面的调整,才让潘凤霞主演的《游园惊梦》在庐山演出时可以给毛主席看。因此,要重新立项也面临着种种困难,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以及政府的支持。

2.后继乏人的尴尬。玉山班演艺断代问题严重。初露光芒的演员已经调往上饶市、南昌市,这一现象导致在本土只保留了最原始的班底,而没有好的领导者。目前,锦溪村的基本班底以“口传心授”为主,仅作为爱好,但并未经过专业、系统的学习,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已偏离了最初的轨道。

传承人陈主义相对完整地保留了玉山班演艺的传统风格特点,晚年仍在坚持唱戏,并开班收徒,传授传统技艺,但已于2011年去世。而王民仙已相对偏离轨道。

玉山班演艺如今仍有群众基础,主要集中在周围一些乡镇,例如怀玉、临湖、樟村、必姆等。每逢家里有老人过寿,就会请玉山班来演出,这算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也是玉山班演艺的生命力所在。关于这一现状,玉山县文化馆馆长黄晨说过:“传承的关键是要以人为本,而现状只是被部分老人当作健身、爱好,并未真正地重视,生命力非常脆弱,可能有些风吹草动就会灭绝。”

(二)玉山班演艺传承与发展的原则和对策

1.保护与开发的原则。(1)坚持整体性原则。对“非遗”的保护,应是整体、全面的保护。玉山班演艺是综合性的艺术,若只维护其中一项或是为了保护而割裂其统一性,将会加速它的衰竭。活态的艺术不能采用“博物馆式”的保护,而应在它的生存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进行。如果忽视民间艺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而进行凝固型的保存,将会使整个艺术形态受损。

(2)坚持原真性原则。原真性是国际上定义、评估和监控文化遗产的一项基本因素。“非遗”的原生度越高,历史价值也会越高,就越能窥探它的深刻内涵。被列为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是历史上产生并发展至今且未经改造过的文化,而不是经过精心修改、建立在原生文化上的新文化,甚至是凭空捏造的文化。“非遗”保护的原生性和真实性必须共存。

(3)坚持传承人对民间艺术形式的自我保护与开发。政府强制力是“非遗”保护的有力保障,但如果干预过多,过分迎合当前观众的审美需求,将会对被保护对象产生极大破坏;商业界对“非遗”的保护有利也有弊,可以提供丰富的资金使其产业化,从而赢取丰厚的利润,但“经济利益最大化”这一目的可能会对被保护对象造成扭曲,使其失去本真,以至于出现“文化保护与实际需求断裂”的情况。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他们对保护对象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极大的热情,并希望能够坚守岗位来向大众宣扬,从中获得自豪感。因此,传承人是实现“非遗”保护的关键。

2.传承与发展的措施。(1)校园传承的探索。目前,当地小学组建了赣剧班,编写赣剧校本教材、唱赣剧校歌、开展赣剧社团活动。笔者认为,锦溪村的中小学可以借助良好的地理环境优势及深厚的文化背景,领先将“非遗”引进校园。从课程安排开始,每周安排赣剧的学习课程,在音乐和美术课程中学习家乡的传统文化,聘请传承人现唯一传承人王民仙老师对孩子们进行辅导。

(2)政府与社会力量的支持。在确定各级保护名录的同时,为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保护专项经费也应相应提高。同时聘请专家考察玉山班演艺各个方面的价值以及开发意义;提高传承人教授水平与演员的表演水平,开展玉山班演艺文化学术研讨会,出版、收集玉山班演艺论文资料,为其保护传承工作的开展及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充分宣传玉山班演艺,制作海报、宣传册、与其相关的旅游纪念品、保留锦溪村现有的自然风光,进一步打造原生态旅游品牌。由县文化馆向县政府申请成立玉山班演艺协会,通过周边巡演、外出展演的方式继续扩大玉山班演艺的影响力,并且积极与其他戏剧剧团进行交流学习。

四、结语

戏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艺术种类以及传播形式逐渐多样化,“戏剧”这一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逐渐被人们淡忘和忽视。玉山班演艺历经百年仍受当地人民喜爱,可见它在当地民众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这需要引起人们对其传承和保护的高度重视。玉山班演艺与其他民间戏曲一样,依赖于当地的历史、文化、地理而生存,因此,对其保护要结合锦溪村的自然环境和礼俗文化,不然就可能导致对原始艺术的破坏,这是关注传统音乐的人需要注意的。(指导老师:张维刚)

[1]李啸仓.赣剧诸腔的来源与演变[G]//田黎明,刘祯,王学锋.二十世纪戏曲学研究论丛:戏曲剧种论卷集.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5:232-242.

[2]黄晨.浅谈玉山班与目连戏[M].江丽君.信江密码——吴楚文化拾遗.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343-346.

[3]张芳霖.赣文化通典 民俗卷(下)[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838.

[4]王晓峰.游遍江西上饶卷——梦里老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238.

猜你喜欢
锦溪赣剧玉山
新年献辞
附式石盆景欣赏
地方戏曲进江西中小学校园的探索
悬崖式盆景欣赏(一)
时代更迭下的赣剧的发展和传播探究
斧头将军(赣剧)
鱼儿不上钩
锦溪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江西省第二届优秀青年戏曲演员展演剧照
锦溪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