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本课堂成为本区域革命史教育的最佳阵地

2017-02-13 16:39陈满钗
师道·教研 2016年9期
关键词:史迹革命史红楼

陈满钗

精心开发校本教材,是我校依托课题进行本区域革命史教育的第一步。要想更好地利用学校周边的革命历史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本区域革命史进行完备、系统化是必需的。这就需要我们精心设计一本校本教材,将学校周边的革命史迹用时间顺序整合起来。

一、上好校本课,守好本区域革命史教育的主阵地

与校本教材相辅相承的是校本课程《中国梦·十中梦》的开设。

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最大区别,就是可以将书本上的文字,通过老师绘声绘色的描述,更好的渗进学生的心间,记在脑子里;同时,又可以用比书的容量更大的图片将这些书本上的知识形象生动化,再者,课堂上的视频功能、音效功能更是校本教材所不能比拟的。所以,校本课程的开设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更好的实现我们的扩充和形象化校本教材的目标,在备课时,每个革命史迹,任课老师都做查阅了大量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视频资料,让史迹充实起来;同时,选取与史迹相关的人物,对人物进行充分的介绍,让学生们能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途径,补充相关的史料,知识面得到拓展,更深刻地了解历史,也更热爱我们的广州。比如说补充康梁的故事、《辛亥革命》的电影、中央电视台“辛亥百年之人物故事集”、电影《秋喜》有关海珠桥的片段等资料。

由于我们的准备十分充分,所以,在我们的校本课堂上,学生们总是能在老师细致精彩的讲述中,不断地回放那一段段逝去的历史、一件件(一栋栋)历史的遗存,一张张曾经鲜活的脸,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爱国主义教育淋漓尽致,也润物无声,社会责任感也日益增强。

除了阐述学校周边的革命史迹的《中国梦·十中梦》,我们还编订了两本校本教材:校史课《桃蹊觅踪》、小红楼(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的历史《红楼溯往》,也开设了与此相关的校本课。这两本书的内容均与周边革命史相关。我们的学校建立之初即名为“兴华中学”,它的建立、发展史就是一本广州教育人士爱国救国的探索;讲述校园内小红楼的校本课程《红楼溯往》,更是近在咫尺的革命史迹——它是陈独秀在1920年所创办的培养马克思主义宣讲员的“广东省最早的党校”,它所体现的广东共产党员对社会的责任感,足以成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资源。它们就在身边,他们就在这里奋斗,这种精神感召力、影响力一定会更大,触动更深。所以,我们的校本课堂里,讲述着学校百年历史的大事、重要人物,讲述着小红楼里的陈独秀、谭平山、谭天度等,学生们通过这些史实故事,了解了十中,了解广州,了解共产党,也更爱十中,更爱广州,更爱党爱国。

二、走进革命史迹,在考察中再现本区域革命史校本课堂

1. 考察革命史迹,感受革命精神

每学年上完《中国梦·十中梦》后,我们会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本区域革命史迹,将校本课上的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印象,对革命先烈的精神有更深的感受。

我们主要带学生参观了:沙面主要是西式的建筑、六二三纪念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中山纪念堂、广州起义纪念馆、广州解放纪念像、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团一大、万木草堂等。我们的主要安排是每个班前往一个点考察。要求学生带着敬仰的心参观、体验,认真学习相关的文字介绍,回来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成小报作为成果展示。在各考察点,同学们认真地参观,感受着革命先烈的精神,感受着广州的变化。通过此活动,我们希望让学生们走近历史,走近烈士,培养他们爱校、爱广州的情怀。

2. 观革命展览,知近代广州,入史海“寻宝”——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参观活动

为了加深对广州近代史的了解,培养爱广州、爱党的情怀,我们带领学生走进附近的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馆址建于1909年,原为清末广东咨议局旧址。1959年10月,在此成立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1996年7月,在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基础上,成立广州近代史博物馆。现在展出是《近代广州》,是近代(1840年—1949)发生在广州的史实简介及文物简介。这是我们这次参观的主体内容。为了使活动进行得更有意义,课题组对此次的活动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希望借助参观这个平台,让学生真正地了解近代广州发生的风云大事,从而更加热爱这座英雄的、伟大的城市。我们的设计是这样的:首先课题组老师先行参观,在展馆的图片、文字、图片中找出一些重要的信息点,制作成填空题题库,然后由学生根据题目一边参观一边寻找答案。我们为这次活动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观革命展览,知近代广州,入史海‘寻宝”。

责任编辑邱丽

猜你喜欢
史迹革命史红楼
红楼摆摊
红楼女排
从陈璘史迹看其功绩与影响
红楼:曲终人散,一片白茫
闽浙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召开换届大会
渐解红楼味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杭高台籍校友名人史迹考——林木顺与李苍降
上海市测绘院编制的《上海抗战史迹导览图》正式推出
冀鲁豫边区革命史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