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厚的变奏
——论苗再新军旅题材人物画创作的笔墨情致

2017-02-14 16:26秦枫
国画家 2017年5期
关键词:随性军旅人物画

秦枫

浑厚的变奏
——论苗再新军旅题材人物画创作的笔墨情致

秦枫

苗再新在军旅题材人物画创作中画面充满刚毅感与时代性,笔墨应用统一整体,又充满变化,体现着中国军人的刚毅与威严,深情与豪放。其中他的军旅题材作品有《井冈会师》《雪狼突击队》《热血男儿》《儿女英雄》《力的凝聚》《井冈山革命斗争》《师生》《生死挺进》《危难时刻》《生命的支撑》等,本文从笔墨的枯与润、刚与柔、疏与密、严谨与随性四个要素出发,对苗再新军旅题材中国人物画的笔墨进行系统的辩证分析考察。

一、枯与润的结合

枯笔的作用一般是体现事物的硬度感与沧桑感,在人物画中,枯笔在形体刻画与结构的表现方面也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在苗再新的军旅题材中国人物画创作中,枯笔的应用,在形体塑造方面用重笔枯墨建立形体框架,使得人物有力而沉稳,结构明显,衣褶刻画生动,彰显厚重而有力量感,特别在人物脸部的结构刻画方面与皱纹刻画方面多用淡色的枯墨,而在衣褶方面的结构刻画方面多用重色枯墨与淡色枯墨相结合,而在衣褶局部细纹刻画方面多用淡色枯墨,例如作品《儿女英雄》《雪狼突击队》等作品,枯笔笔墨有力的表现出人物的沧桑感与历史性,也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人物性格的刚毅性,为氛围的烘托奠定了基础。在苗再新的军旅题材人物画作品中,枯笔的应用不但为画面打起了坚实的结构框架,更为画面增添了一种朴实而庄重的美感。

湿笔一般是体现画面对象的概括性与描绘笔墨的畅快与通透感,在人物画中,浓墨的湿笔和淡墨的湿笔都可以使作品显得酣畅而柔美,使画面具有中国画写意的美感。苗再新的军旅题材人物画作品中,湿墨的运用是在干墨的形体塑造基础上进行的细化深入,湿润的墨块不但使脸部皮肤具有质感且使人物具有生动性与饱满感,在衣服的处理上,湿墨块填充了衣服的灰色块而且也轻松描绘了一些细小的衣褶,使得人物在干墨框架基础上,更加圆润浑厚,通透丰富。在背景处理上,大部分运用淡淡的湿墨进行概括描绘处理,使得背景整体而舒畅,有力地表现了空间感与通透性。

二、疏与密的搭配

疏密的结合搭配在中国画创作中一种典型的墨韵美感的基调,一般来说,密的描绘多表现一种结实与紧致,舒缓的地方多表现一种松散与省略;疏密的结合应用在中国画中具有张弛有力,对比又有节奏的意义,使得画面的构成高级而协调。苗再新军旅题材人物画作品中疏密的应用具有严谨的设计与考究,不但与整体画面的构成息息相关,而且与人物的形体塑造也紧密结合。在对苗再新军旅题材人物画进行案例分析基础上,整理其疏密的应用:首先是整体画面的疏密设计,苗再新军旅题材人物画画面的疏密布局中多以主体人物以密的描绘对象,画面背景景物则以疏的描绘为主,因而他的作品中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也就间接影响了画面整体疏密构成;其次,光在画面中的设定也影响了疏密的布局表现,苗再新通过疏密表现了光感下的事物形体塑造;当代中国画加入大量西方绘画元素,光感的加入是其中一项,光感是辅助形体塑造的一种手法,且是烘托氛围表现主题的一种视觉元素,苗再新军旅题材人物画中一般会以顶光为主,所以在人物的疏密处理上,多以人物上半部分为疏,中间部分为密,下半部分为次密,例如《井冈山革命斗争》《危难时刻》《儿女英雄》《师生》等作品。这样的疏密搭配打破了过往中国画传统概念中的疏密节奏意义,使形体塑造与中国画的疏密笔墨精致地结合起来,使笔墨的疏密应用得到新的提升与意义。

三、严谨与随性的交互

严谨笔墨的体现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严谨是指以形体结构的准确为立足点的笔墨塑造;另一方面则是中国画构成中的规则化问题。而随性的笔墨也具有两方面内涵:一方面,是在形体结构准确基础上的轻松感艺术化表现;而另一方面是单纯的写意中国画的飘逸感,一种随性。苗再新军旅题材人物画中的严谨的笔墨多以体现形体结构的准确与逻辑为意义目的而进行的描绘,不管是形体结构还是衣褶逻辑上,都本着严谨、扎实、科学、写实的态度去进行绘画的,他的作品中的严谨笔墨处理多以西方绘画中的人体结构与素描关系为核心,苗再新将形体与准确的线条、严谨的墨块,细致的明暗关系相结合,使得画面严肃而结实,写实而具有科学性。在严谨的框架下,随性的笔墨给画面带来了一丝洒脱,随性的笔墨多表现在衣褶结构处以外的衣服描绘以及远处的背景描绘等方面,这样的处理使得画面显得不过于拘谨,也增添了生机。在衣褶和背景的处理上,时常会出现随机的笔触,线条时重时轻,且线条也存在断线现象,这是苗再新在创作中激情的体现与创作的情感迸发,是一种艺术家的灵魂释放,这种随性的笔墨使整个作品大气磅礴,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严谨的笔墨与随性的笔墨结合应用,不但使得人物结构扎实,写实而具象,也使得画面随性而洒脱,具有画家个人笔墨特性与随机性。

四、刚与柔的辩证

在笔墨的语言中,刚与柔的对比应用是比较普遍的,苗再新军旅题材人物画作品中主要以刚硬的笔墨风格为主,但在刚硬的对比下,也有柔和的笔墨语言存在。表现刚柔的方式很多,例如笔墨的色差对比,笔墨的笔触形体,笔墨的线条形体,笔墨的粗细节奏,都能表现笔墨的刚与柔。在苗再新军旅题材人物画中刻画的人物多以脸部光感强烈,棱角分明,明暗对比强烈为主要表现手法;线条多运用硬朗的直线与开阔的曲线勾画人物外形与衣褶的结构;笔墨的粗细变化在塑造形体方面给了画面一种书写的力量感,在衣褶结构线以及关键的形体结构关系的塑造上,粗犷笔墨的使用打破了线条的规整性,给观众一种强烈的力量感与变化的节奏感;笔触的形态多以硬朗的长方形为主的描绘可以表现出一种画面的刚硬感及衣服的块面感,这种笔触强烈地表现了苗再新对于军人精神的刚强感的提炼。以上笔墨的应用突出表现了画面中军人职业的崇高感与责任感,同时也可以表现出历史的沧桑感,军人的崇敬感与不屈不挠的精神,例如《雪狼突击队》《热血男儿》等作品。而突出刚毅笔墨刻画的同时,在人物的脸部灰度过渡与高光的过渡处理上又表现得比较柔和,贴近皮肤质感,衣服在整体处理上,大笔触的湿墨铺在衣服上,显得概括而整体,在表现画面光感的地方,多以柔和的淡墨体现光洒落的感觉,使人物既有力量感,画面又具有柔和而大气洒脱的感觉,这种灰度的处理使得画面整体控制在一个基调下,与背景的柔和与虚化形成呼应。

结论

笔墨的枯与润、刚与柔、疏与密、严谨与随性四个要素在苗再新军旅题材人物画中相互结合应用,体现了苗再新军旅题材人物画创作的写实、科学、朴实,时代感的理念,同时也表现了他创作中的随性、激情与感动的情感;他将形体结构塑造与笔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笔墨的节奏空间协调的配合在一起,也将严谨的绘画塑造中注入随性的挥洒。苗再新军旅题材人物画创作具有时代的身影与个性、情感的彰显,他的笔墨深刻地体现了西方逻辑科学与东方随性写意的辩证交融。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随性军旅人物画
军旅青春正步走
早晨
胸怀军旅梦
本期主题:军旅
新常规
条纹主义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
张翔洲中国人物画
林宥嘉:军旅回归,重新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