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破解农村学校识字低效难题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2017-02-16 02:47
小学生学习指导(当代教科研)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识字孩子教师

刘 夏

(河南省许昌市八一路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是儿童从运用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基本环节,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也是学好其他各学科知识的基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段的识字教学提出了识记1800个字的要求,并且要求每年的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可见,识字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项全新而重要的任务,因此,识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其进行研究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当今在识字教学中,很多教师运用各种丰富的课程资源,采用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取得了颇多令人瞩目的成绩,如司霞老师的“随文分散识字法”、窦桂梅老师的“不拘一格,灵活识字法”等。虽然这些不同的识字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达到了识字的目的,但是这些方法大多更适用于城市小学的识字教学,如何在农村小学中切实地提高学生识字效率,仍是一个需要探索研究的议题。

我们农村小学在识字教学方面有其特殊性和局限性。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地域的局限,大多具有学习活动范围小、教学硬件设施相对落后、学前教育底子差、家长本身文化水平低、家庭教育意识不强等固有特点,所以,他们的识字条件有限,识字环境欠佳,识字意识不强,在识字上缺乏主动性。如果再沿用以往单一机械的教学方法,针对枯燥的教学内容反复读、反复写,识字教学无疑会变得更加低效。因此,如何拓展课程资源,提升农村小学识字教学效率的研究就变得更具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小学第一学段,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第二学段累计认识汉字2500个。提高识字效率,必须从儿童认知规律和汉字造字规律等多方面寻找可靠的理论支撑。

(一)支撑性理论

1. 建构主义后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脑科学、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儿童到7岁左右时,其大脑重量已接近成人大脑的重量,各种神经功能基本完善,具备广泛认读的生理基础。

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本课题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寻找理论支撑,让儿童发现、联想、归类。

2. 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其主要内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要求我们在对儿童进行识字、阅读等母语学习活动时,要将他们的生活作为重要的背景和资源加以开发和研究。该理论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一个源于儿童生活开发识字的思想路径和理论支撑。

3. 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实验论证,遗忘规律是从快到慢过渡的。遗忘是有特征的,而记忆也是有规律的。心理学指出完整的记忆过程,必须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再认和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表现。教师的教学如果符合学生记忆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其教学效果就好,不然就将是事倍功半。因此,只有科学地抓住遗忘规律进行反遗忘识字教学,才能扬长避短,才能进行有效的因材施教,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那么,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在识字教学课后两三天内进行复习、巩固尤为重要。

(二)方法性理论

1. 情境识字法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儿童应该生活在美、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造的世界里,当我们想教会他们读和写的时候,仍然应当使他们置身于这个世界里。在识字教学中,单纯的识字会让学生感到比较乏味,这时候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提出在识字教学中,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2. 游戏识字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三、研究目标

(一)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使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艺术和教学素养,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二)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将新型的教学理念和现有的情况相结合,总结出适合农村学校的一些切实可行的识字方法,并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

(三)一二年级的孩子年纪小,处于形象记忆时期,直观鲜活的形象、形式多样的游戏更加有利于孩子的记忆,要紧扣孩子的心理特点,将识字教学融进游戏,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创设浓厚的识字学习氛围。

(四)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改变农村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扩宽学生的识字渠道,积累学生识字学习资源,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识字。

(五)构建识字王国,创设识字氛围,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浓厚的氛围中吸收,从身边的点滴中获取知识。

(六)运用多种软件辅助识字教学,生动活泼地帮助学生掌握字形,多种途径识字。

(七)与家长紧密联系,构建家庭识字王国,从而破解农村学校识字低效的难题。

四、研究内容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从有了汉字,便有了识字教育。古代主要用“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识字教材对蒙童进行识字教育;而千百年来的识字教育都是以集中识字、背诵识记为主。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识字教育研究的问题也不断深入。近年来,在国内的教学研究中,已有不少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生活来丰富识字教学。如司霞老师的“随文分散识字法”、窦桂梅老师的“不拘一格,灵活识字法”等。但在如何为农村学校的学生创设更切实有效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多种课程资源中更积极高效地识字方面还有所不足。

本课题的研究,将紧紧依托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积极拓展各种课程资源,结合农村小学的学生没有大量的课外书、没有优越的识字环境、家长的文化水平偏低、学生没有很好的家庭辅导的事实,提高小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这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更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五、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充分查阅资料,以之前研究的理论和经验为依据,夯实研究平台,探究科学的识字方法。

2.经验总结法:重视教学过程中的经验积累,汇总成功经验,填补不足,整理成功案例。

3.行动研究法:以课题内容为依托,边研究边实践,及时总结,在实践中进行研究。

4.问卷调查法: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掌握可靠的数据资料,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进行教学研究,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解决问题。

5.测评法: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测,以实践检验识字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六、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11)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负责人介绍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明确组成员的分工,组织制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根据农村学校识字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研究方向,收集资料。

3.利用网络资源,借鉴前沿识字教学成果,领悟其精髓,拓展农村课程资源,并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

阶段性成果: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初步研究阶段(2015.12—2016.3)

1.做调查问卷,对学生的识字情况及其家庭教育氛围进行初步了解。

2.教师进行研讨活动,发现在日常识字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假想预设解决方法。

阶段性成果:掌握生源的质量以及家庭教育氛围,以便于老师设计相应的课例与观摩课。

第三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6.4—2017.2)

1.继续探索优化识字教学方案和教学设计的研究。

2.根据方案要求备课、上课、评课,教师之间进行经验和成果的交流,并写出教学反思。

3.拓展教学资源,开展创新性的识字情境,营造课堂识字王国,学校识字王国、家庭识字王国和社会识字王国,最大化地发挥家校合力,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

阶段性成果: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实录、课例 。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7.3—2017.6)

1.收集整理研究案例,对研究成果进行提炼。

2.回顾整个课题实施阶段,写出结题报告。

阶段性成果:结题报告。

七、研究效果

(一)提高了识字效率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新课程标准中,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就是让孩子们乐于识字、学会阅读。在识字教学实践中,学习兴趣对学生认知汉字的形、音、义能产生巨大的影响。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境,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

1. 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1)创设教学情境,活跃气氛。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在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称要求他们会认的字为“字宝宝”或者“字朋友”,让他们先对生字生出一种亲切感,乐于去结识他们。游戏也是在进行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将学前儿童生活中的游戏引入到课堂中,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2)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教材,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教师每天进班后都要先把课程表写在黑板上,一是提醒孩子每节是什么课,二是孩子每天在看的过程中就能很快地认识了课程表上的字,当有孩子问教师下一节是什么课的时候,旁边就会有其他孩子很自豪告诉他,不到一个月,学生认识了全部课程表上的字。再比如说通过认识班里小朋友的名字——新的学期开始,班里的孩子彼此之间都不认识,教师要求每个孩子做一个自己的姓名牌,并利用每节课上课前的两分钟,找三四个孩子拿着自己的姓名牌领着大家读一读,如果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课本上出现了班里孩子名字里面的生字,教师也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找一找,说一说。并鼓励孩子们下课之后认一认墙壁上“多彩梦德育评价表”上小朋友的名字,并举办“我是小邮差”的活动,看哪个小邮差能够把小朋友的“信”(小朋友的本子)送给正确的收信人。识字的范围不仅仅在学校的课堂上,更多的是在我们身边,比如孩子在路上看到的路牌,各种商店的名字,也是扩大孩子生活中识字的途径。

(3)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孩子的年纪比较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辅助我们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说在讲授象形字的时候,可以将它的演化过程展示给孩子,孩子就会对这个字的音、形、义有更深刻的印象。

(4)鼓励孩子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学好语文的温床,在学期开始的时候,我们就每天要求孩子进行至少半小时的课外阅读,家长做好记录,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分为亲子共读和孩子自读,孩子读了什么书,就明白了什么道理。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孩子认识的字比较少,所以孩子的阅读记录上一般都是一百多个字,慢慢地,孩子认识的字也多了起来,不仅享受了阅读的快乐,也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了更多的“字宝宝”。为了激励孩子能够长期进行课外阅读,我们抽出时间举办了“分享识字我最棒”的活动,让孩子每天积累一个在课外阅读中认识的字,把它写在语文书或者自己的本子上,每周抽出一节固定的时间,把孩子积累的字展示给大家看,看看班里有没有其他的小朋友也认识这些字,并及时对评选出的识字明星进行表彰。

2. 学生的识字能力大幅提高

(1)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认识的字不多,在遇见不认识的字的时候,就要借助汉语拼音这个工具来辅助他们认字。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我们要求孩子对每篇课文进行预习,先自己读一读课文,对于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变孩子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汉字作为音形义的结合体,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在汉字中,形声字占90%以上,其他的基本上属于象形、会意和指事三大类。新编的一年级下学期的教材更是编入了大量的形声字,让孩子在认字的过程中慢慢地掌握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让孩子享受识字的乐趣。例如“青”字族的字族文识字,给青这个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孩子在记忆这些字的时候可以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去推测字义。还可以让孩子通过加偏旁、减偏旁、换偏旁等形式大量地识字。

(3)识字方法不止停留于口头,而是被孩子广泛应用。每当我们讲授一种识字方法之后,我们会选取几个孩子,让他们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找出几个字,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说一说。比如讲过加一加的识字方法之后,让孩子找一找自己阅读时哪些字也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孩子在说过之后更加深了对这个字的印象。而孩子在练习的过程中也牢牢地掌握住了加一加的识字方法。

3. 识字方法愈加丰富

(1)加一加、减一减。用汉字做加减法,就是让孩子把数学中学到的加减法迁移到识字中来,通过对已经学过的熟字进行加减得出要学的生字,这种识字方法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也是深受孩子们喜欢的。可以选择一个简单的字作为字根,让孩子给这个字加上一笔或者偏旁,减去一笔或者偏旁,变成新字。比如“日”字,孩子就通过加一笔的方法区分识记了“田、旦、申、电、由、旧、目、甲、白”等字,把“日”作为偏旁,识记了“时、昌、晶、昊、早、星、昨”等字。

(2)归类识字,举一反三。汉字的造字方法有形声、形象、会意、指事几种,每一种都有一定的规律。在教学的时候进行归类,既让学生提高了识字效率,又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记范围。例如,在一年级下册《小青蛙》一课中出现了“青”字族的成员“清、晴、请、情”,孩子们观察后发现,这些生字中都有青,只是加上了不同的偏旁,便有了不同的含义,这样的字就是形声字,在对这些字进行区分的时候,学生发现三点水的字和水有关,日字旁的字和太阳有关,竖心旁的字和人的心理活动有关。

(3)编谜语或者儿歌。编谜语是孩子很喜欢的一种识字方法,孩子在编谜语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对这个字的结构感兴趣,当孩子自己编出一个小字谜的时候,成就感也随之而来。

(4)游戏中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而言,如果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只是一味地识字,孩子就会产生疲劳感,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游戏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开火车”“摘苹果”“挑兵点将”“心有灵犀”“大雨小雨”等,孩子在游戏中加深了对生字的识记印象,开心识字。

4.语文成绩得到明显提升

在新的学期,我们选取了一年级的两个班级进行了数据的对比,因为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班级的分配是随机的。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检测,发现两个班级的孩子在阅读和背诵方面有了明显的不同,在期末的成绩上,进行了识字教研的班级的孩子成绩显著,优秀率高达96.5%。

(二)扩大阅读面,增长学生见识

1.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儿童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两千年前的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不如乐之者。”兴趣作为一种至关重要的“润滑剂”,它能推动学生从课外有益读物中去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此时我们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加强了学生对所学汉字的掌握,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调动了学生阅读课外图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在班级建立图书角,组织同学交流家中的课外读物,并先后组织了赛诗会、朗诵会、读书比赛、故事会……不但使学生将所学的汉字得到巩固,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与思维,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较快的发展与提高。

学生有了强烈的阅读欲望,读课外书已成为他们的兴趣。每名学生的书包里至少带有一本课外书,课间、午间,只要有时间,他们就会自觉地拿出书来津津有味地读。此外,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展示阅读成果活动,例如带着一本好书,大方地向同学们推荐;师生就一部或一系列作品交流最感兴趣的人物形象或故事情节;有感情地朗读一段最喜欢的阅读摘抄;把读后的真情实感写成读后感;为阅读的文本配上美丽的图画……阅读成果的展示既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也燃起了更多同学主动用课外时间阅读的激情,而且展示的形式越是丰富多彩,就越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自然就如花香引来了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得到的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会增加阅读的兴趣。

对学生寒暑假课外阅读情况统计显示:人均看课外书4本,诵读古诗文16篇。可见,学生有了比较强烈的主动参与阅读活动的意识和愿望。许多学生还养成了看报纸、看新闻的好习惯。

2. 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通过欣赏封面插图,朗读精彩片段、人物介绍,讲故事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拓展了阅读范围,扩大了阅读积累。从看一个故事、看连环画过渡到了看整本书,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发展了智力,陶冶了情操,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意识,增强了语言修养,提高了语文能力。

3. 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研究组教师们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同学们经过不断的训练,不但养成了阅读的习惯,而且学生原有的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也得到了改正。如坚持每天读课外书10分钟,并能把好词好句都记下来,积累起来,既拓展了视野,吸收了大量的信息、知识,又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在课外活动中阅读成为必不可少的活动,很多孩子都能自觉地捧着书读,减少了出去追赶跑跳的时间;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记好听课笔记,切实提高了听课的效率和读书的质量;养成了朗读背诵的习惯,能有感情地把感兴趣的课文诵读出来;养成了科学思维的习惯,掌握了创新思维的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思维活跃,不人云亦云,不偏激武断,实事求是,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个人看法,并尽可能做到自圆其说……

此外,我们的研究还创设了优良的家庭读书环境,改变了家庭的文化氛围。孩子们读书的热情也影响了自己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也都放下手机,捧起了书本,使阅读在家庭中开花结果,蔓延开来。

4.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扩宽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学校成了一个幸福快乐的成长园地。学生改变了以往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角色,与教师共同交流、收集资料,一起动手,共同探究,使师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生各项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能力的学习目标在各学段做了详细安排。自主识字就是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手、口、眼、耳)和思维器官(大脑),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识字,并用它再识字。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特别是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各项能力。

1. 学生的表达能力明显提高

低年级语文教学重点是以识字为主,但也不能把识字作为唯一的教学任务,不能孤立地进行识字教学,低年级的识字还要同词句的训练、朗读、说话训练相结合,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和词句训练、朗读、说话结合起来,和写字结合起来,同时一定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随着识字量的不断增加,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识字的难度也相应加大。反馈交流中孩子们展示自己认读生字的情况,讲自己记字的方法,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与人交流的能力,还激发了孩子愿意表达的欲望。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进行扩词,让学生用常用的词练习说话。“按照谁干什么?谁怎么样?”的句式,让孩子说完整的句子,这样也训练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此外,当游戏活动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时,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会更高涨,表达的欲望更强烈。例如,在识字教学中,课上采用“找朋友”的游戏,能巩固学生对汉字的掌握。

学生朗读课文时,采用引读法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说话完整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借助课文中的句式发展了语言。此外,布置一定量的课外阅读,增加与汉字见面的机会,每周用两节课的时间让几个小组的孩子读自己喜欢的故事、谜语、脑筋急转弯等形式的运用,通过和文字材料反复见面,既达到认识汉字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识字能力的提高和识字量的扩充明显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阅读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大量的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大量识字,积累了非常丰富的语言素材,并且能够知晓多种丰富的写作方法。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作文有血有肉,有内容,写得好的学生都有共性特征,即都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而这些素材来自学生的课外生活,最主要的还是来自学生的识字和阅读。识字能力强的学生,喜爱阅读的学生,写作能力往往也非常棒。

2. 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创造思维是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两者的紧密结合,先直觉后逻辑,才能产生最佳的思维效果。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各种观察激发学生依靠直觉思维,提出不同的设想,开阔学生的思路,然后再引导学生按照逻辑规律进行思考,使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学生通过自己总结归纳,把识字法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主动学习,形成新的认知能力,培养了学生识字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在归类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低年级的归类识字教学,要运用比较的方法,经过分析、综合和概括,找出生字的异同。例如,形近字、同音字的归类识字,重在让学生在比较字的异同中进行识字。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从音、形、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在分析字的含义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理解字义的心理活动是以语言环境为参照的,在字与语言环境的关系中感知、理解字义。学生学习字离不开词,词离不开句,句离不开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上下贯通地揣摩、分析字的意思,既有助于理解、掌握字的深刻含义,又能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和训练,从中明白中国汉字的“一字多义”的特点。

在用字组词说话中培养思维能力。语言和思维分不开。说话训练既是一种语言训练,又是一种思维训练。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运用“用字组词说话”的方法,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能力。由字组词,用词说话,不但能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自主识字教学,培养创新能力,这是由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学习语文的规律、汉字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具体表现为: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实物,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把识字和认识实物相结合;学过的字力求在语言训练中反复运用,识字过程中重视对写字的指导,把识字与写字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识字过程中,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思维、想象力和质疑能力四方面努力,鼓励独创性,就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人文素养的传承和弘扬。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实现高效识字,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 学生的修养水平明显提高

识字和阅读对学生的品德修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个个“翩翩君子”,对人礼貌谦和,对事认真负责。

在学校里,孩子们迟到的现象少了,他们明白迟到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上课的时候学会了倾听,不打断别人说话,别人说话结束之后才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在教室里不再大声喧哗,尽量不影响别人学习;在日常生活中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并能够及时改正;懂得了信守承诺,言出必行,答应别人的事情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知道关心别人,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会伸出自己的援手;心胸变得开阔,不会因为一点点小事而和同学发生矛盾、闹绝交,并乐于调节同学之间的矛盾;富有同情心,在别人遇到不幸时,能表示同情并给予相应的帮助。

在家庭里,孩子们积极帮助父母做家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父母的负担,让爸爸妈妈多休息一会儿;知道孝敬父母,在某些节日或者父母生日给他们准备一个小礼物,给父母带来惊喜,心中时时有父母;客人来到时也知道礼貌接待、热情待人。

孩子们的这些变化看在老师眼里,记在父母心间,让我们都喜上眉梢。

2. 学生性格变得开朗阳光

开朗乐观既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一种性格品质。孩子们高效识字,扩大阅读面,知识来源更多了,心灵得到的滋润亦更多了,性格开朗阳光,对生活充满憧憬和希望。孩子们兴趣爱好广泛,责任心强,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生活。

在学习上,有自己的目标,并且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课堂上总能看到那些高高举起的小手;作业认真及时完成,在家里做好复习和预习。热爱学习,不懂就问,不向困难低头。学得轻松、玩得痛快,并能取得优异成绩。

在生活中懂礼貌,有爱心,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遇见老师和长辈会主动问好,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能与同学们友好合作。积极帮助教师做一些事情,让教师信任、同学们喜欢、长辈们满意。

3. 学生交际能力明显提高

良好的交际能力是每一个现代人不可缺少的能力,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提高交际能力,掌握交往中的规则、方法和应变策略,不仅有利于孩子形成规范的社会性行为,而且对他们的心理发展将产生巨大影响。

从书本读物上,孩子们了解到在同学之间已经发生的和没有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怎样帮助别人,与同学发生矛盾与误会了怎么办,该怎样挽回自己的友情……不知不觉中正确与人交往的方法就在孩子的脑海中生根发芽。他们明白想要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自己要尊重别人,遇事不能以自己为中心,也要考虑别人;他们明白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就要谦虚,而不是任何事情都任性、孤傲。他们明白要学会分享,而不是所有东西都据为己有。

在与人沟通方面,孩子们的语言更流畅通顺、有条理性,表达更准确。这样,他们更喜欢和别人交流、做朋友,让自己的童年生活充满更多乐趣。

4. 农村孩子由自卑到自信,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我们的学区内大多数都是农村的孩子,刚入学时,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都不好。上课听课不认真、坐姿不端正的情况屡屡出现,甚至还有些孩子下课在地上乱爬,无视纪律,让人看着就头疼;有些孩子性格内向,胆小恐惧,害怕与人交往;有些孩子在学习上缺乏热情和主动性,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憧憬,学习上没有快乐感。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没有要求,不制订学习计划,对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和任务也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在课堂上,他们不主动回答问题,也不和其他同学讨论。当教师提问时,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总认为自己不会,所以也不去思考,更不敢发言。但是经过教师的教导和自己的学习,孩子们变得开朗、乐观了——识字多,看书多,懂得多,喜欢和别人交往,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些孩子还能帮助父母读报纸,自己懂的知识比父母还要多,得到了更多的夸奖和赞扬,自信心逐渐增强。在爱学习、爱读书的道路上也愈走愈远。

(五)有效教学研究育出丰硕成果

本课题通过两年多系统性的研究以及对研究方案的具体实施,在学校领导、课题组成员和学校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初步达到预期目标,取得以下成果。

1. 理论成果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成果,主要是促进了我校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的专业成长、观念更新,并初步探索出一条可供操作和推广的以提高识字效率来激活语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经过两年多的课题研究的探索和实践,课题组成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有明显的提升。这两年我们课题组成员坚持每学年撰写1~2篇论文,累计达到12篇之多。

2. 实践成果

本课题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在我校的识字教学中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特别是在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识字能力以及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品质上,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2016年刘夏所讲的《伯牙绝弦》一课被评为省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成果二等奖,《家和万事兴》一课被评为省优质课一等奖。贾乐所执教的《比尾巴》一课被评为区级示范课一等奖,所撰写的《拓宽生活识字渠道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一文被评为市二等奖。2015年刘亚军被评为许昌市东城区优秀教育工作者。2015年汪航所执教的《比尾巴》一课在魏都区高效课堂系列展示活动中获一等奖,执教的《识字四》一课被评为省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成果三等奖。踏实研究,砥砺前行,通过此项课题的实验,教师的专业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也让我们的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

[1]教育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贾改红.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方法[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1).

[3]吴昌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2(8).

[4]吕波.试论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以写促读[J].语文天地,2008(12).

[5]刘慧.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6]王苏栋.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效率的策略[J].教学研究,2015(8).

猜你喜欢
识字孩子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