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和本质特征的关系

2017-02-23 05:45李长浩
关键词:本质特征人民性本质

李长浩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北京 10008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和本质特征的关系

李长浩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北京 100083)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主线。这条主线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和本质特征,厘清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确认二者各自内涵意义重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及其特征辩证统一于人民性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本质特征

学界已从多个视角开展了关于本文主题的富有意义的研究,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及其与本质特征二者之间的关系却鲜有论述。事实上,只有确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厘清本质与本质特征的关系,才能进一步确认二者各自的科学内涵。

一、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在其创立之初就阐明了自己哲学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他将无产阶级比喻为“心脏”,将自己的哲学比喻为“大脑”,心脏提供动力,大脑提供智慧,显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鲜明的人民立场。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表明了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服务的根本宗旨,指出无产阶级运动以人民的事业为运动方向。

在历史发展的主体方面,在历史发展的动力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明显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马克思认为,历史的发展主体是人民。这从本体论的高度确定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俄国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列宁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的人民性思想。列宁认为,社会主义的活力在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人民群众自己创立了社会主义的成功。毛泽东坚持人民主体性思想,发展了人民性思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注重激发蕴含于人民群众中的伟大力量。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人民性思想的基础上,依据中国特殊的社会实际,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对人民性思想进行了发展与创新。在新形势下,面对新的挑战和任务,习近平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性思想在当代的新发展与新成果。人民性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处于核心地位,既是理论延展的主线,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主线,这决定了其性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依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性本质特征蕴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由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著名论断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开展经济建设,追求共同富裕,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都是为了人民的发展。

中国的国体,即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我国宪法对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对工农联盟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明确的规定。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宪法还规定和表达了这样的思想: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中的主人。这从国体和政体的方面,通过法律的形式和路径,彰显了人民的权力和地位。既然“社会主义是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那么它的主导价值观就必须以人民为主体,以人民的利益为标准”[1]。

党始终将人民的实践作为评判社会发展的标准,将人民的利益作为价值目标。如果社会主义没有人民性,那么就是虚假、冒牌的。

(三)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

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就是一部认识人民性、提升人民性、弘扬人民性的历史,人民性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的最显著标志和最根本特征。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彰显了人民性的思想主题。空想社会主义开启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大幕,并以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奋斗目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提出,为受压迫人民的解放与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列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俄国实际结合,为人的解放与发展指明了现实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民性思想在当代世界的新发展和新成果。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离不开对人民性的坚守,如果淡化人民性甚至没有了人民性,社会主义运动迟早必然走向衰落甚至失败,苏联解体以及东欧剧变就是最好的例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吸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成败得失的经验,显示深厚的历史底蕴,彰显深厚的历史内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与本质特征的辩证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与本质特征体现了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厘清二者的辩证关系,对于确认二者各自内涵意义重大。

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言,人民性是其本质,处于“一”的地位,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特征而言,则是“现象”,处于“多”的地位,二者构成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人民性作为本质,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个层面、各个范畴的内在逻辑联系。与之相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则是人民性的外部显现,体现其人民性本质的外在的、现象的联系,反映人民性的本质规定,是其人民性本质的外部表现。依据现象和本质关系的程度的差异或不同,可将特征分为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其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性本质相反的现象与特征,我们可以称之为假象,例如贪腐现象等。当然,假象同样也是一种现象,它是客观存在的,是由实际存在的各种条件造成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与本质特征有明显的区别,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是其外部和表面的东西,是其人民性本质多方面的外化展示和具体表现。而人民性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一般和共同的东西。从总体来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其人民性本质具有根本性、普遍性和深刻性的特点,其本质特征则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和生动性的特点。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是相对多变、比较易逝的;而其人民性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比较深层的。在社会主义的根本矛盾得到解决之前,增进人民福祉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根本性质是稳定不变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性本质不变的情况下,其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却经常变化、往返流动,不断改变表现形态和存在样态。列宁曾用湍急的河流来比喻现象(特征)和本质的关系,他认为本质的东西与现象的东西最显著的区别是,本质持久的、稳定的,而现象的是外显的。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因为是表面、外露的,所以是可以直接为人的感官所感知的;而其人民性本质则因为深藏于事物内部,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是只有靠理性思维才能把握的东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与本质特征既相互区别,又辩证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是其本质特征产生的根据和决定的因素,并且总是要通过一系列的特征来反映人民性的本质、表现人民性的存在;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是从特定的方面、以特定的形式表现其人民性本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特征的存在归根结底是依赖于人民性本质的。

三、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特征的研究现状与评析

(一)当前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特征的研究现状

概括地说,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征的研究主要有四种观点:一是一特征论。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征是人民性,其表现为价值主体、价值目标和价值标准等三个方面的人民性[2]。二是三特征论。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三个特征,即统摄性、共识性和恒常性[3];或主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征是普遍性、民族性和崇高性[4]。三是五特征论。内容包括科学性等五个特性[5]。四是六特征论。内容包括全局性等六个特性[6];或主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征是道义与功利、理想与现实、继承与创新、普遍性与差别性、稳定性与动态性、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7]。

(二)对学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特征的研究现状的评析

应当肯定,上述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都有一定的新意,对于深化、拓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与本质特征的辩证关系的研究,本文认为以上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征的研究明显存在以下三个不足之处:

1.没有充分展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性本质的内在联系。

本质是特征的内在依据,特征是本质的外在表现。由此观之,以上论述的缺陷忽略了人民性的本质与其外部现象的区别,关注“多”,忽视了“一”。在整体上,人民性思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三个层面整合起来。在各个层面上,人民性思想是各个层面,包括其中的单个范畴的核心,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每个层面和范畴都是关于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符合广大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共同生活作为基础,更重要的是这些价值观体现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这些符合每个人的利益”[8]。本质是稳定的、不变的、持久的,而特征却是多样的、活泼的、变动的。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质,其表现形式为“一”,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则是量,其表现形式为“多”。这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与本质特征的内在联系,展示了二者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和主与次的关系。在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时,要把握住这一根本原则,围绕其人民性本质,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基于此,应从多个视域或多个维度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性本质。

2.没有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与本质特征

上述有些观点看到人民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思想主线作用,但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与本质特征简单等同起来,这有失偏颇。我们知道,现象和本质范畴内在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一切科学认识的基础,正因为现象和本质有差异、有区别,这才使科学研究具有必要性和客观性。如果现象和本质完全一致,这就等于取消了科学研究。人民性是内在依据,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是“多”,它从多方面反映人民性本质,我们也应该从多方面阐述人民性本质,将二者简单等同起来,不利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研究。

3.没有细致区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

从最通俗的意义上说,所谓“特征”,是人无我有,如果人人都有,特在何处?至少“特”就不是那么鲜明了。其实,“统摄性、共识性和恒常性”“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包容性和开放性”“全局性、时代性、概括性、稳定性、导向性、大众化”等特征,很难说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完全没有,甚至可以说,以上有的特征在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表现得也比较充分。比如,西方资产阶级在世界上所大肆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就无疑是具有它们的导向性的。那么,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有什么根本的区别呢?事实上,以上许多特征是核心价值观的非本质特征,不同社会、不同阶级对它们的内涵的解读不同。既然是非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有,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可以有。而由人民性所决定并展示出的特征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独有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此是不承认、不认同的。如果将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混同,同样不利于进一步研究。

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性本质及其特征的研究中,我们不是封闭僵化的,而是与时俱进的,应该提炼或集成人类优秀价值观的理念和精神。在全球化的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面对各种价值观激荡和冲突的情势,科学地借鉴和吸收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价值观的积极成分和合理因素,这才是正确的应对态度和方式。但是,我们既不会照抄照搬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价值观,也不会接受其他国家、其他民族强加给我们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从根本上说,就在于其人民性本质以及反映这个本质的特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牢牢记住这样两点:其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的价值观,尤其要注意其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区别;其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在为解决人民群众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究竟是什么呢?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主要有五点:突出的人民实践品格;鲜明的人民阶级立场;高扬的人民主体地位;显著的人民创造特性;明确的人民价值旨归。限于篇幅,对这五点本质特征留待其他文章专门讨论。

[1]赵元明.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维度[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1).

[2]姚红艳.人民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J].道德与文明,2012(6).

[3]戴木才.凝练核心价值观要站在人类价值共识的制高点[N].光明日报,2012-04-28.

[4]王泽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N].光明日报,2004-04-03.

[5]陈秉公.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系[N].光明日报,2011-02-25.

[6]宋善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N].光明日报,2012-02-11.

[7]李春秋,秦丽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依据[N].光明日报,2012-05-05.

[8]兰久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前提[J].哲学研究,2014(8).

D64

A

2095-0292(2017)04-0027-03

2017-05-12

李长浩,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孙兰瑛]

猜你喜欢
本质特征人民性本质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挖掘本质特征 建构核心素养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盯住诗的本质特征
童年的本质
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应该是什么——读《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有感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基于本质特征视角的P2P发展愿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