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里乾坤
——在识字教学中品味文化

2017-02-26 06:04江苏南京市翠屏山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31期
关键词:字形识字汉字

江苏南京市翠屏山小学 靳 蕾

字里乾坤
——在识字教学中品味文化

江苏南京市翠屏山小学 靳 蕾

汉字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识字与文化积淀应是同时并举的。在教学中,让学生领略到汉字和汉语言精美,将使教学事半功倍。我们必须注意在识字教学中抓住汉字本身的特点,同时关注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文渗透,体现识字的趣味。

识字教学 汉字文化 字源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这样赞美中国的汉字:“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汉字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它记载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传承着灿烂的中华文化。汉字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淀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内容。因此,识字与文化积淀应是同时并举的,只有发现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才能将符号转化成情感、有生命的文字,也才能与学生的情感、意志、品格、习惯等产生沟通,让学生亲近母语。

然而,在识字教学中,我们是否注意到了汉字本身的文化价值带给学生的文化体验?学生是否因为识字教学而热爱祖国语文,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这一点,恐怕我们做得不尽如人意。

一、汉字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缺失

笔者着重观察了本校中年级学生的识字情况。在进入三四年级后,学生的识字量相较于低年级有所增加,对字词的理解也更为深入,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如:(1)记忆字形缺乏科学的方法。学生对字形的记忆存在 “图画式”的死记硬背问题,识字效率低下。同音字、形近字、独体字非常容易写错,甚至有不少学生会把字形结构写颠倒。(2)忽略字的意思。学生往往能熟练地掌握一个词语的意思,但当要求解释这个词语中的某一个字时,学生却瞠目结舌,不知所云。

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从识字教学角度进行反思,有了一些发现:就目前而言,识字教学常常止步于学生能够认识常用汉字,正确书写其中的大部分,把汉字当成实现阅读和写作的一种工具,造成了符号与文化的割裂。

1.教学中过于注重读写,忽视汉字的文化意义

在老师们预定的识字教学目标中,我们最常见的字眼就是“会读”“会写”。到了中高年级,识字常常被轻视,甚至被放到“预习”中完成,只要学生会读、会写就行,被视为阅读教学的附属环节。教师对识字教学的研究更多的集中在通过各种方法,追求识字的高速度、高效率,以便尽快度过识字关,却不追寻字的来源,不讲授构字规则,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速度和效率完成了汉字“量”的积累,却忽视了汉字本身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因子,让学生的识字在“质”上有了很大的缺失。

2.教学中难以把握汉字的文化内涵,甚至不顾汉字自身规律,随意解剖、想象

汉字是具有历史范畴的文化符号,蕴涵丰富的文化信息,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汉字学基础,很难讲清楚汉字的字理、演变,把握不住汉字的文化内涵。因此,我们常常只能无奈地跟学生反复强调“酒”比“洒”多一横,比较“未”与“末”的“哪横长哪横短”,还有的老师编出“王大娘白大娘,坐在石头上拉家常”的口诀,忽视了汉字本身的规律,牵强附会地甚至错误地拆解汉字,反而会误导学生,制约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形成。

二、识字教学渗透汉字文化,让汉字说话

每个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学习汉字的过程就是学习文化、培养情感的过程与理解、运用语言文字过程的统一。在教学中,让学生领略到汉字和汉语言的精美,将使教学事半功倍。我们必须注意在识字教学中抓住汉字本身的特点,同时关注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文化渗透,体现识字的趣味。

事实上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构字上形象性和系统性都很强。在识字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字形分析,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提高教学效率。

1.我们可以利用汉字形象性强的特点组织教学

汉字起源于图画,现代汉字仍有很多汉字具有图画性,教师如果能把这些字变成形象生动的图画,将大大吸引学生的兴趣。如教 “跟从”的“从”字,笔者在黑板上简单地画了两个人,一个人跟在另一个人的后面,学生便可以很清楚地从图画中看到“从”字的字形和意思。

利用汉字形象性强的特点来识字,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如学生经常把“酒”字和“洒”字弄混淆,笔者在教学中分别展示了两者的字形演变:酒,右半边“酉”表示的是酒瓶子。“酉”还代表饱满、成熟,在黍子成熟的季节,可以用它来酿酒,所以,带有“酉”的字,一般都跟酒有关。如“醉”,是喝酒喝到不能再喝了,倒下了;“配”,是人跪在酒坛子旁边,调配酿酒的原料……而“洒”,古人的衣服被雨淋湿了,挂在家里晾,雨水洒了下来,古人就趁机把地面清扫干净。在这次教学后,学生在遇到写“酒”和“洒”时,错误率便低了许多。

2.我们还可以利用汉字系统性强的特点进行识字

正确讲析汉字的偏旁、字形结构,能帮助学生“学一个,得一串”,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如认识“品”字形的汉字时,一位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了这类汉字的特点:由三个相同的部分重叠而成,并且字义与组成它的汉字的字义有关,含有“多”的意思。接着让学生根据这一规律创造这种类型的字,看祖先们是否也创造了这样的字。学生找出了表示“石头多”的“磊”字,表示“水多”的“淼”字,表示“金子多(财富多)”的“鑫”字……

这样的识字方法,既帮助学生认识汉字的系统性,同时由于学生可以亲身参与验证的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轻松掌握一类字。

3.识字教学应关注学生发展特点

学会运用汉字特点和构字规律来教学,能加快识字步伐,还能领略汉字的文化意蕴。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一定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占有优势,对图象的感知和接受比较快,便可以挖掘汉字的图画性特点进行教学,渗透汉字的特点和规律;一些学生对字形的感知及分析、比较等能力比较好,便可以在识字教学时侧重文化意义上的分析与比较。如“新”本意是干柴,一个人手拿“斤”,即斧头之类的砍伐工具,站“立”在“木”旁看法干枯的树枝做干柴。后来,人们又在“新”的上边加了一个草字头,表示“柴火”,使得“新”和“薪”成了一对古今字。分析汉字的文化意义,不仅可以让学生识字,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将在头脑中建立起科学的汉字体系,在日积月累中,学生的识字能力将不断提高。

在遵循汉字特点的前提下,教师还可以巧妙创设符合汉字构形原理并适合小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教学形式,如:(1)编字谜:如“鸟落山头不见脚,四处皆水无处找。”给生字“岛”编的这种字谜符合汉字的科学解释,注意了形与义的有机结合,学生不仅可以轻松记住 “岛”的字形,还可以印象深刻地记下“岛”的字义——山下四处皆水。(2)编顺口溜:如“草青青,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太阳升,是晴天,看东西,用眼睛。”这样的顺口溜凸显了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方法妙趣横生,且遵循科学的汉字构字规则,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汉字学习中陶冶情操,获取文化,提高学习效率。

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感知汉字的形象性和系统性,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汉字背后的中华文化,能使识字的过程充满美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的脑海中充盈中华文化的精髓。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但值得为之努力。

[1]王宗海.上好课:问题与对策·小学语文[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王宝珍.汉字与中国文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

[3]伍明珠.遵循汉字特点提高语文教学效率[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3.

[4]胡美珍.追溯汉字文化提升识字品味[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

[5]陈婷.识字教学渗透汉字文化[J].文学教育,2012.

[6]陆红兵.让汉字在阅读教学中说话[J].江苏教育,2012.

猜你喜欢
字形识字汉字
甲骨文“黍”字形义考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识字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识字儿歌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识字谜语
添一笔变个字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