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读书做笔记的能力

2017-02-26 06:04江苏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桥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31期
关键词:圈画刘伯承自然段

江苏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桥小学 陶 燕

培养小学生读书做笔记的能力

江苏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桥小学 陶 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在读书时把自己的感悟、思考、疑问写在书页空白处的习惯,长此往,读、思、写有机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阅读 圈画 批注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许多名家告诉我们的读书经验。作为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呢?

一、低年级渗透读书做记号的意识

镜头一: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狼和小羊》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书认真地读读课文,看书上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出示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三遍。

第一遍能做到:给自然段标上序号,把生字圈画下来,多读几遍,和字宝宝交朋友。读完冲老师微微笑。

第二遍把句子读通顺。难懂的句子可以想一想再接着读。特别难读的段落多读两遍。读完冲老师摆摆手。

第三遍,边读边想象这个小故事。读完身体坐正,双手平放。

(片段二)

师:那狼找了几次碴儿呢?都找了些什么碴儿呢?

请小朋友打开语文书,自由读课文2~6自然段,边读边用横线画出狼找的三次碴儿。再读读描写狼三次找碴的语言,边读边思考,你喜欢这样的狼吗?为什么?

【评析】学生读书做笔记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从片段一和二中,我们看到,从低年级开始,老师们就有了培养学生边读书边动笔的习惯。这是一个“熏锅底”的工程,别小看了低年级的“圈生字”环节,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的习惯,就是从日常的细微细节中培养来的。片段二中老师让学生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培养了学生边读边思的好习惯。新课标中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正如俗语: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没有思考的阅读是感悟不到文章的真谛的,作为低年级的老师,就要铺设台阶,设计难易程度不一的问题,有梯度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读代讲,以思促读,逐步养成阅读思考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中年级训练读书做批注的能力

镜头二: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军神》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请大家默读全文,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刘伯承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是一位军神?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

……(略)

师:你是从第三自然段中感受到的。我们知道写一个人物都要通过他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现他的特点,那在动手术时哪些词写出了刘伯承的动作、神态?请你默读第三自然段,把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圈出来。

生:……

师:请再次默读这一自然段,特别关注圈画出来的这些词语,边读边想象,透过哪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伯承?在这个词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生:我从“紧紧抓住”“抓破”这个动作我仿佛看到了刘伯承非常疼,疼得都把床单抓破了。

生:我从“汗如雨下”这个词语仿佛看到刘伯承疼得全身的衣服都湿透了,他忍受着剧痛。

生:我从“一声不吭”感受到刘伯承非常坚强,像一个铁人。

……

【评析】这个教学片段中,教者设计了三次让学生做笔记,首先让学生从整体入手,画出相关的句子;接着在句子中圈出关键的词语;最后借助词进行想象,品味词语的精妙。因为刚升到三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做笔记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分了“三步走”,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如何阅读。

到了小学中年级,我们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词的敏感度,体会词语独特的语言表达效果,引导他们加以辨析、感悟及积累。词语是汉语中用得最多的语言单位,它承担着传承中华文化遗产的历史使命,它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本教学片段中,教师先让学生圈出描写刘伯承动作、神态的词语,通过圈画加强了学生对这些词语的关注度。但仅仅圈画出来是不够的,正如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曾说的:“感人的文字光找出来是不够的,你得用自己全部的感动去品味它们、咀嚼它们,不要放过其中的任何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因此,教师还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透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一想,写一写,说一说,由表及里,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

当然品味词语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换词法,通过词语间的对比,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去词法,通过有无关键词,句子意思发生的变化,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朗读法,通过有感情诵读,体会作者或者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总之,读书做笔记,不能为圈而圈、为画而画,而是要明确圈画等所做的笔记是为阅读理解、品味、积累、运用服务的。

三、高年级培养批注式阅读的习惯

镜头三: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片段

师:通过昨天的学习,你能针对这篇课文,提出本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吗?

生:……

师:是的,《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现在就让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文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你读出了怎样的林冲、怎样的洪教头?用笔画出相关的词、句、片段,在旁边写上批注。

生:……

【评析】本教学片段中,教师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再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归纳,得出了本堂课自主学习的问题,最后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自主阅读。为什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归纳呢?主要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问题是有价值的,什么样的问题是毫无研究价值的,不值一提。

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要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我们时常看到有的学生读书很快,一读而过,不留印象,究其原因则是不会 “生疑”。读中生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到文中找答案 (带着问题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有所“长进”。

到了小学高年级,我们不必一步一步地去教学生怎么做笔记,而是要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提问,边阅读边批注的习惯和能力,也就是说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的习惯。批注式阅读就是在阅读的时候把疑难问题、读书感悟等,圈圈画画,批写在书中空白的地方,从而帮助理解、掌握书中的内容,促进读者深入思考。

高年级语文课堂中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培养学生的批注能力,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这样学生就能独立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不仅增加了知识,更是提升了能力,使他们获得了学习的乐趣,形成了独立的思想。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在读书时把自己的感悟、思考、疑问写在书页空白处的习惯,长此以往,读、思、写有机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最重要的是,学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将受益终身。

猜你喜欢
圈画刘伯承自然段
在“圈画”中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圈画助力数学阅读
秋天
读练结合感悟精彩
注重方法渗透培养阅读能力
美丽的秋天
刘伯承治校三法
刘伯承带兵思想探讨
刘伯承过许昌
刘伯承倡导的训令式指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