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离别诗意隽永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7-02-26 06:04江苏南京市上元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31期
关键词:广陵权贵孟浩然

江苏南京市上元小学 徐 俊

让离别诗意隽永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江苏南京市上元小学 徐 俊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脍炙人口,根据诗意改编的课文《黄鹤楼送别》也是文字绮丽、深情隽永的佳作课堂上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需走进两位大诗人的情感世界、凸显文本的价值。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进行课堂的教学计:送别前的满眼春色无心赏、送别时的劝君更尽一杯酒、送别后的过尽千帆皆不见,用这样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本、激荡诗情。

离别 诗意 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叙述了年轻的李白在黄鹤楼为好友孟浩然饯行的事。江淹在《别赋》里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而如果仔细品味这首诗,却有它特殊的情味:其离别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第300页)诗中的“黄鹤楼”“烟花三月”“孤帆”“唯见长江天际流”等词句,都是意境优美、文字绮丽、饱含深情的诗意画面和细节。

而以“文包诗”的形式出现的课文 《黄鹤楼送别》(苏教版课本五年级上册第25课),同样是语句优美,情感真挚浓郁。准确把握了诗歌的基调,充分再现了知己间的依依深情,合理地补充丰富了诗歌的留白,使得整首诗因文章而气韵生动、光彩照人。

如果说在教学中诗文对照,找到诗句对应的课文语句是理解了诗句的“字面义”的话,那么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感悟诗情才算是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字内义”。有鉴于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以“诗意离别”为设计思路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一、满眼春色无心赏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华似锦”, 两位诗人相聚在黄鹤楼上,“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似乎是陶醉于这醉人的春色中。然而细读课文会发现,他们俩是在借赏景掩饰依依惜别之情。怎么掩藏呢?“有意”藏。结合古代的交通状况和离别容易相见难的事实,引导学生体会“满眼春色无心赏,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很好,像“一心牵挂孟浩然”“眼中只有浩然兄”等,很好的表达出了文字中所蕴含的离情别意。

二、劝君更尽一杯酒

离别的时刻最终还是到了,文中的“终于”两字字字千钧,韵味悠长。李白敬重比他年长十二岁的孟浩然,文中连用六个“您”,还有“兄长”“老师”等称呼来表达这种敬重。李白敬重孟浩然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为了更好的理解,我用了三句诗作对比:其一是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对“权贵”的蔑视;其二是杜甫在《饮中八仙歌》写到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不畏权贵、豪气纵横、狂放不羁的李白;其三是李白在《赠孟浩然》中写到的“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通过对权贵和对孟浩然的态度对比,更深地理解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重。由此可以说李白敬孟浩然的杯中酒就不再是一杯普通的酒,它是祝福,是牵挂是友谊……在这里引用王维半句诗“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

来总结,效果是不错的。

三、过尽千帆皆不见

烟花三月,友人顺江东下前往扬州。“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的流向天际……”

李白随孟浩然下了黄鹤楼,送到江边,看友人登上了船,没有马上离开;看友人的船渐行渐远,终于渐渐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时间已经很长),还没有走;伫立在江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的流向天际”,还在那儿站着……他站了多长时间?没有人清楚,但他一定是站了好长好长时间。试问你我这样送过友人吗?没有。

长江日日千帆过。可是为什么孟浩然去扬州的那天江上一条船也没有,李白在江边站了那么长的时间竟然看到是也只是“孤帆”,是什么原因?大概只有一种可能:“过尽千帆皆不见,_________________。”

“烟花三月是折不完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是歌手吴涤清根据李白的名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创作的《烟花三月》,曲调悠扬动听。在此时播放应情应景,动人心弦。

曲终情更切。最后配乐齐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悠扬的古琴曲中跟随李白远眺江面,目送大诗人孟浩然……

按照这种思路设计的课堂,诗味浓郁,诗情荡漾,整个课堂中师生合作谱写了一首动人的离别诗章。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关注文本细节,感受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谊;

3.理解诗句意思,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设计理念

本课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的事。文章词句优美,情感真挚浓郁。

在设计上以“哪些离别的场景令你印象深刻?”统领教学,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来感受离别对孟浩然的“深情厚意”。

具体策略:1.激情创境,用凝练的语言组织课堂;2.紧扣文本,在读中理解感悟;3.适当剪裁,关注文本细节。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评价后齐读;

2.过渡: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体会诗中的情感。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黄鹤楼送别》。

(二)自读圈画:思考:哪些离别的场景令你印象深刻?

(三)交流第二段(投影)

1.离别之际,两位大诗人在做什么?

2.他们在欣赏这醉人的春色吗?(不是)尽管三月的江南春光如画。(齐读第一段中写景部分 “暮春三月,长江边……”)

3.不赏景在干什么?(借赏景掩饰惜别之情)怎么藏?“有意”藏。适时理解“仰望、眺望”、并写几个表示“看”意思的词语。

4.古代交通落后,离别容易相见难,一别之后往往很难见面。怎么读出这种“依依惜别之情”?指读评价后齐读。

5.这样的情形,可谓是:满眼春光无心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交流第三段(投影)

1.自读交流:这个离别的场景什么地方令你印象深刻?

2.抓住学生说的“尊敬”等词,谈从哪里体会到离别对孟浩然的尊敬的? (连用六个“您”,“兄长”“老师”等等)

3.出示三句诗,比较李白对权贵和对孟浩然的不同态度:

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对权贵的态度)

②“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对天子的态度)

③“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对孟浩然的态度,并用文中语言理解“爱”“风流”)

4.指名文字,试着读出这种“尊敬”。

5.引导:李白捧着的酒杯,装的满满的是酒,也是?更是?(祝福、不舍……)

6.孟浩然视李白为?(知己)理解王勃的诗句和这儿的比喻句。

7.朗读这段话。

(五)交流第四段

1.这个离别场景中你读懂了什么?相机理解“伫立、凝视”等词;

2.李白在江边站了多长时间?谈谈你的理由?你有没有这样送过友人吗?

3.自古繁忙的长江,日日过千帆。为什么那日长江里仅有孟浩然的一条船呢?

4.这样的友谊怎么形容?(情深意重)

(六)朗读全诗

1.李白不知站了多久,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随即吟出,指读,齐读;

2.播放歌曲《烟花三月》后,在指读、齐读全诗;

3.集体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七)作业

1.熟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积累李白的《赠汪伦》《别董大》《送友人》等送别诗。

(八)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别

满眼春色无心赏

劝君更尽一杯酒

过尽千帆皆不见

诗意离别情谊久

猜你喜欢
广陵权贵孟浩然
舟中晓望
广陵琴派传人奏响同心乐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草圣”张芝:不爱权贵爱布衣
大美广陵,诗意维扬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祝允明诗书戏权贵
春晓
春晓
唐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