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并发急性胰腺炎和急性肾功能衰竭(附1例报告)

2017-02-27 05:09刘蓉芝
淮海医药 2017年1期
关键词:恶心胰腺胰腺炎

刘蓉芝



·临床经验·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急性胰腺炎和急性肾功能衰竭(附1例报告)

刘蓉芝

肾综合征出血热;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肾功能衰竭,急性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62岁。已婚,因“发热、头晕4 d”于2015年11月2日入院神经内科。患者入院前4 d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解黄色稀便数次,发热,最高体温达39℃,伴恶心,无呕吐,无畏寒,无耳鸣及听力改变,无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无肢体抽搐及大小便失禁,无头痛、胸痛、胸闷等。在当地诊所治疗后(具体不详)腹泻及发热症状有所缓解,但仍感头晕,为进一步诊治,故来我院。既往史:生活于农村,有可疑鼠类接触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入院时体格检查:T 36.6℃,P 87次/min,R 20次/min,BP 94/80 mm Hg。神清,皮肤黏膜无黄染,颈软,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低,无干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未见Grey-Tumer征及cullen征,未见肠型,无肌紧张、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2015年11月2日血常规WBC 25.5×109/L,HGB 124 g/L,NEUT% 67.5%,PLT 27×109/L;肾功能 BUN 19.50 mmol/L,血肌酐209 μmol/L。凝血功能 APTT 49.8 s。急诊头颅CT未见异常。腹部CT:(1)肝、胆、胰、脾未见确切异常。(2)扫描范围:双侧肾周筋膜及后腹膜稍增厚;肠系膜根部区脂肪密度稍增高;左肾囊状低密度灶,约1.5 cm;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双肺部分膨胀不全。彩色超声:右肾实性占位—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能性大,左侧肾脏液性团块—符合肾囊肿声像图表现,腹腔积液。给予了抗感染、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患者头晕症状有好转,未再发热。患者于2015年11月8日开始出现上腹部隐痛,阵发性绞痛,伴腹胀、恶心、呕吐,进食后加重,予以解痉、消胀,抑酸及护胃等对症处理后患者症状稍有好转。因11月8日复查肾功能BUN 36 mmo/L,血肌酐633 μmol/l,UA 745 μmol/l。请肾内科会诊后于11月9日转入肾内科继续治疗。转入时患者精神差,诉上腹部隐痛,阵发性绞痛,伴腹胀及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伴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头晕、头痛,无尿频、尿急、尿痛,全天尿量在500 ml左右。查体:T 36.6℃,P 69次/min,R 20次/min,BP 166/92 mm Hg。神清,皮肤黏膜无黄染,颈软,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低,无干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肌紧张、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急查肾功BUN 23.55 mmol/L,血肌酐446 μmol/L;血淀粉酶2 417 U/L,尿淀粉酶1451 U/L。血常规WBC 15.6×109/L,NEU% 88.3 %,HGB 108 g/L,PLT 75×109/L。免疫全套未见异常,补体C3 0.80 g/L,风湿三项CRP 31.40mg/L。凝血功能:PT 33.4 s,PT 24%,INR 3.22,APTT 68 s,FIB 7.5 g/L,TT 17.2 s。完善腹部CT:胰腺肿胀,胰周少许渗出灶,考虑急性胰腺炎可能。汉坦病毒IgM ,IgG抗体(+)。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急性胰腺炎。给予行床旁持续血液滤过(CRRT)及禁食禁水,持续胃肠减压、灌肠、抑酸、减少胰酶分泌、营养支持、补液、输新鲜冰冻血浆改善凝血功能、控制血压等。1周后患者肛门排气,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尿量增多,每日尿量维持在3 000~6 000 ml,进入多尿期,血压维持在120~130/80~90 mmHg。2015年11月30日复查血常规WBC 6.1×109/L,NEU% 48.7%,HGB 89 g/L,PLT 254×109/L,肾功能BUN 3.07 mmol/L,血肌酐55 μmol/L;凝血功能PT 13 s;TT 15.9 s;大小便常规正常。患者住院29 d痊愈出院。

2 讨论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接触传播,主要出现于亚洲,中国为重疫区,占全球累积报告病例数的90%[1]。根据我国EHF的主要传染源种类不同,本病分为姬鼠型和家鼠型,姬鼠型以10月至次年1月为高峰,家鼠型以3~5月为高峰。EHF典型症状是“三红三痛”,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发热、休克、出血和肾损害,典型者将经历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重者这五期可重叠或越期[2],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的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也存在特殊临床表现的EHF,如以恶性高血压为主要表现的、以血小板减少为突出表现的、以腹痛为首发表现的等。该病例病程中高血压、血小板减少同时存在 ,并发急性胰腺炎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EHF并发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SAP)并不多见,但近年来可见文献报道[3-5],EHF并发AP时易被误诊为急腹症,病情危重,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因此,要引起足够重视。AP最常见的诱因是胆结石、饮酒,而病毒感染如汉坦病毒感染是急性胰腺炎的少见原因,比较容易被忽视,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诊断AP的依据一般需具备以下3点中的2点:(1)具有急性胰腺炎特征性腹痛。(2)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正常值上限3倍。(3)急性胰腺炎特征性的CT表现。本病例符合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就其发病机制,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病毒颗粒或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在胰腺组织沉积,导致胰腺细胞充血、水肿、出血、坏死,激活胰酶,导致胰腺自身消化。(2)汉坦病毒是一种泛嗜性病毒,对全身所有器官或组织都可造成损害,汉坦病毒诱发人体的免疫应答和各种细胞因子释放,可引起胰腺的损伤[3]。(3)血管损害导致通透性增高,血浆渗出,胰腺组织水肿。(4)患者严重恶心、呕吐,使胆汁、十二指肠液反流进入胰管,激活胰酶引起胰腺损害。

EHF的肾损害常为急性肾衰竭,主要发病机理如下:(1)病毒损害导致血浆大量外渗,造成低血容量,肾脏灌注降低,进一步刺激肾素分泌,血管紧张素Ⅱ分泌增多,收缩肾血管导致肾脏缺血[6]。(2)血浆外渗导致肾间质出血、水肿,压迫肾小管。(3)病毒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随着血液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到肾小球基底膜和肾小管基底膜,诱发Ⅰ型变态反应,导致免疫损伤。(4)EHF时发生DIC时可导致肾小球微血栓形成和缺血性坏死。

该病例病程中存在血小板减少和高血压。据报道,EHF患者约90%以上病程中出现血小板减少。究其原因,参阅相关文献,总结如下:(1)病毒使全身血管的受损,消耗大量血小板修复受损的血管。(2)EHF时病毒侵犯骨髓,导致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产生血小板减少。(3)体液免疫亢进,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小板表面,导致血小板聚集和破坏,引起血小板锐减[7-8]。该患者入院时否认既往高血压病史,而患者病程中发生高血压的原因,主要原因为:(1)肾脏缺血,导致体内肾素升高。(2)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多。

本例患者能成功治愈,主要在于能结合患者生活环境及发病季节,抓住血小板减少、肾功能衰竭的两大特殊临床表现,患者恶心腹痛及时完善了血淀粉酶检测,并尽早给予了CRRT治疗。经治疗后使患者顺利度过少尿期,胰腺功能、血小板及肾功能均恢复正常。通过本例患者,得到如下诊治体会:(1)目前典型五期的EHF已不多见,而以肾外表现入院病例增多,临床医生应扩大自己知识面,拓宽自己临床思维,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仔细、全面的询问病史、查体及分析辅助检查结果,以免误诊漏诊。(2)对有恶心呕吐、上腹痛患者应常规行血、尿淀粉酶和胰腺CT检查,早诊断早治疗,否则易发展至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3)CRRT的尽早治疗对于EHF并发急性胰腺炎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具有重要作用。(4)临床医生若怀疑EHF,应做汉坦病毒IgM,IgG抗体检测,以进一步确诊EHF,以免延误病情。

[1] 黄晓霞,闫磊,王世文.肾综合征出血热双价疫苗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的循证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7):1001-1004.

[2] 王海燕.肾脏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22-1523.

[3] 熊申生.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急性胰腺炎1例[J].广东医学,2013,34(24):3711.

[4] 戴水奇.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并急性胰腺炎1例[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3):191-192.

[5] 王临旭,白宪光,王九平.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急性胰腺炎1例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6:18(1):23-24.

[6] 王嘉瑞,杨佩珍,吴谦,等.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机理的研究[J].上海医学,1981,4(2):5-8,59.

[7] 孟靓靓,王翀。肾综合征出血热及并发症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4:38.

[8] 杨哗.当代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舨社,2002:854.

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 肾内科,629000

刘蓉芝(1987-),女,医师,研究生。

10.14126/j.cnki.1008-7044.2017.01.024

R 512.8

A

1008-7044(2017)01-0061-02

2016-07-18)

猜你喜欢
恶心胰腺胰腺炎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题出的太恶心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18F-FDG PET/CT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胰蛋白酶抑制剂ZCL-8对大鼠胰腺创伤的治疗作用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30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胰腺损伤24例诊治体会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