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效率、综合化经营与差异化战略

2017-03-06 09:31邹克蔡晓春
财务与金融 2017年1期
关键词:利息收入商业银行经营

邹克 蔡晓春

商业银行效率、综合化经营与差异化战略

邹克 蔡晓春

本文研究了综合化经营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通过DEA交叉评价方法得到银行效率、以HHI指数代表银行经营水平进行实证。2007-2013年,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综合化经营水平、效率基本呈同向变动;面板回归显示,提高综合化经营水平有利于提高银行的效率,平稳的宏观经济增长、良好的金融市场发育水平等有利于提高银行效率。交互模型显示,规模越大,混业经营对银行效率的提升更明显;分类回归显示,综合化经营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提升更明显,这是由于大型国有银行更容易产生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效应,同时综合化经营能够优化其业务结构。因此,不同规模的银行应采取差异化的经营战略,大型银行应推进综合化经营;中型银行在风险管理能力提升的前提下,可适度开展综合化经营;区域型银行应坚持专业化经营,审慎推进综合化经营。

综合化经营 银行效率 HHI指数 DEA交叉评价

一、引言

混业经营由于诱发2008年的金融危机而招致广泛的批评,许多国家提出以“业务隔离”为核心的银行业改革方向,美国出台《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等限制银行的混业经营高风险业务。然而,国际前20大银行集团仍在实行多元化的业务结构和经营模式,美国银行、苏格兰皇家、汇丰等7家代表性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平均超过一半。不可置否,综合化经营仍是银行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与趋势。近年来,中国一直积极推进商业银行的综合化经营,“十二五”规划提出“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金融稳定报告(2014)》提出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继续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

另一方面,中国银行业的综合化经营水平快速提高,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上升迅速,工农中建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从2001年的9.4%上升到2013的24.3%,像平安、中信这样的金融控股集团已具混业经营性质,主要银行均投资或者设立了基金、信托、保险公司等。同时,依托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的互联网金融倒逼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改革,据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统计,2014年底,互联网金融规模已经超过10万亿元。

中国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已十余年,综合经营已成为金融体系中的现实存在,发展良好、风险可控,同时,中国实行综合化经营制度的倾向已经显现。由于综合化经营具有的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效应等特点,并不是所有商业银行通过混业经营都能实现其经营目的——提高效率、降低风险。目前,中国银行业已经处于综合化经营发展的关键时期,有必要结合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情况,通过实证研究综合化经营对银行效率的影响,为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根据自身优劣势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本文余下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第三部分为理论基础与假设;第四部分为综合化经营对银行效率影响的建模、变量选择等;第五部分为实证分析;最后为结论与政策启示。

二、文献综述

综合化经营通常指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企业进行的多业务、多品种、多方式的交叉经营和服务。在西方银行经营管理理论中,银行效率定义为银行在业务活动中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的比率关系。早期的委托监控理论认为,业务多元化有利改善金融机构的业绩。Gallo et al.(1996)以美国和欧洲银行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认为非利息业务发展能带来收益的增加。并由于其分散化效应,减小了银行的风险。Morck&Yeung(1997)认为若企业资产的信息含量较大,可以通过地域或业务线的多元化及规模化增加企业市场价值。王艺明、陈浪南(2005)针对金融机构混业经营是否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提高商业银行的业务限制的确会降低其利润,即混业经营对提高商业银行绩效有利。魏成龙、刘建莉(2007)运用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得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对经济绩效有正影响。Chiorazzo et al.(2008)通过对意大利银行业的研究也得出,综合化可以增加银行的盈利能力,且规模较大的银行综合化经营的效益更加明显。郑少锋、尹小蒙(2013)运用熵方法和随机前沿法测度多元化和X效率,实证发现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对银行效率的提高效果显著。另外,邹克(2016)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与VAR方法对上市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与经营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整体上综合化经营能够显著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

从审慎角度看,目前监管已经由限制银行之间的竞争实现金融稳定,转向追求金融市场效率及监管成本收益的有机结合来实现金融稳定。Wu et al.(2007)基于监管的成本理论和成本收益分析(CBA),分析综合化经营的成本效益,给出了综合化经营的经济学解释。陈雨露、马勇(2008)对全球范围内61个国家的实证分析表明,一个国家对银行混业经营的限制越少,该国的金融体系越趋于稳定。不少国家的监管当局(如英国等)为适应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越来越重视金融机构的效率和竞争力问题,并将其明确列为监管的一项重要原则和目标,采取更加市场化的监管措施,如强调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市场约束与行业自律、信息披露等,以促进银行间的有效竞争,提高银行机构的效率,增强银行业的稳定性。2010年出台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从制度设计、规则安排上突出银行监管的效率理念。监管理念的转变间接说明综合化经营对银行效率提高的作用。

显然,并不是所有学者都认为综合化经营有利于提高银行效率或者增强银行盈利能力。Acharya et al.(2002)对意大利银行业研究认为银行在通过多元化降低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经营回报。Stiroh(2004)以美国银行业为研究对象,实证发现非利息业务的发展并没有给银行带来分散化的收益,反而会减少银行风险调整后的利润。Berger et al.(2010)以中国为研究对象,利用1996-2006年88家银行的数据,构造包含各类业务和区域的双重多元化指标,得出多元化经营不经济的结论。刘莉亚等(2014)从利率非市场化角度实证检验了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与净息差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与净息差呈负向替代关系。

已有文献关于综合化经营对银行效率影响的不同结论原因之一在于效率指标的选择上。单一指标衡量的效率敏感性强,且不够全面,如ROA,受宏观经济、竞争等影响大,如果商业银行ROA下降就认为其效率下降,显然不够合理。相反,从投入产出角度多个要素考虑的效率更具合理性与全面性。本文借鉴现有文献的优点与不足,在银行效率指标的选择上,使用全要素下的银行效率,通过中介法使用非参数DEA交叉评价模型计算银行的效率。此外,综合化经营与效率的关系受银行规模的影响,综合化经营并不是对所有银行均有利,大型银行与中小型银行实行综合化经营的效果可能明显不同,但已有相关文献并没有通过实证区分大型商业银行与中小型商业银行实行综合化经营对效率影响的差异,本文在假设与实证过程中予以了考虑。

三、理论基础与假设

综合化经营的优势在于其规模经济效率高和金融服务多样化且调整灵活。国外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发展历程表明,综合化经营是市场化的金融体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追求效率的必然结果。综合化经营将各种金融业务进行有效的组合,从而大大降低成本。

从资产专用性角度看。金融业务的相关资产专用性程度较低,比如基础设施、行业信息等可以在银行、证券、保险业务中共享,为综合金融服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降低了固定成本。金融业资产专用性较低也直接降低了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交易成本,在综合化经营组织形式下,各金融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不同组合配置,替代了部分市场交易,减少了市场的交易成本。

从规模经济角度看。贷款、理财、信托产品等具有相当程度的同质性,资产专用性较低,规模越大,单位成本越低,收益就越高,银行通过综合化经营,产品多元化,可大大提高银行的产出,分摊信息成本和固定费用,降低平均成本,能够实现规模经济。

从范围经济角度看。银行可以共享产品与服务资源,使银行非利息业务和传统利息业务协同发展,降低综合业务的成本,提高银行效率。具体策略包括交叉销售、信息共享等。如银行和证券混业,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客户基础、经销渠道,通过交叉销售扩大自己的业务和销售额。另外,综合化经营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分享信息和内部的沟通降低信息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一定程度可消除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引起的市场缺陷,如事前的逆向选择、事中的道德风险和事后或有成本的状态检验。据测算,综合化经营的金融机构经营保险业务的成本仅为保险公司的1/3。

除此之外,综合化经营还有助于提高一国经济整体的运营效率,高效配置金融资源,为企业和普通消费者提供更多和更低成本的金融服务。如,综合化经营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降低其的交易成本,满足其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使消费者享受到了更大的效用。

然而,随着非利息业务不断复杂,参杂各种衍生工具时,在管理水平有限的条件下会加大商业银行风险;同时,交叉销售策略使得非利息业务和传统业务相关性较大,监管部门对银行的非利息业务没有资本金的要求,更高的杠杆会使银行面临更大的系统性风险。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在一定程度之内,综合化经营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效率。

目前,中国的综合化经营程度仍然较低,可认为综合化经营提高商业银行效率。

进一步地,更大规模的商业银行相对容易发挥范围经济效应与规模经济效应,降低金融业务的相关资产专用性程度。相对于大型银行,中小银行实行综合化经营可能不并具备范围经济效应、规模经济效应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由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很多贷给大型国有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基于政府背景、维护稳定等原因,议价能力相对较强,以更低的贷款利率获得大量的贷款资源,挤压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对其它中小企业的有效贷款供给,不利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效率的提高。然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通过综合化经营扩大非利息收入占比,降低利息收入业务的占比,优化业务结构,提高了经营效率。因此,提出假设2:

假设2a:银行规模越大,综合化经营对其效率的提升就越明显。

假设2b:相对于中小银行,综合化经营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提升更为明显。

四、模型建立

(一)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及其计算方法

银行效率的评价主要分别两类,一类为参数方法,如利用ROA、RAROC、ETA等指标评价;另一类为非参数方法,利用随着前沿函数(DEA方法等)对银行效率进行评价,如,王灵华、薛晶(2008)运用数据包络法(DEA)对我国12家主要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了定量考察。目前,DEA方法在银行效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DEA交叉评价方法具有区分决策单元优劣、合理分配投入产出指标的权重等优点,弥补了传统DEA方法不足。因此本文利用该方法对银行效率进行评价。

在银行效率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方面,主要有生产法、中介法和资产法。Berger et al.(1997)认为,生产法在评价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效率方面比较好,而中介法更适合评价机构整体,并在盈利能力方面的评价更有优势。我国目前的企业融资主要还是以银行间接融资方式为主,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了考察其综合效率时应该突出其中介功能,故选择中介法。本文利用中介法通过DEA交叉评价对银行效率进行测度。在投入产出变量的选择方面,将产出指标确定为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贷款总额;投入指标为利息支出、营业支出、存款总额。

基于DEA交叉效率评价的方法如下:

称为DMUi的效率评价指数。DMUi效率的极大化问题可化为下列等价的线性规划问题:

在实际问题中,许多决策单元都能取到最大的效率值,因此,仅用Eii一般不能区分这些决策单元的优劣。此外,自我评价模型中的DMUi往往取最有利于自己的权重计算Eii。这使得自我评价模型不能完全反映出DMUi的优劣。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引入交叉评价机制,用每一个DMU的最佳权重i去计算其它DMUk的效率值,得到交叉评价值:

Eik越大对DMUk越有利,对DMUi越不利。但是,由于线性规划(1)的最优解和不唯一,由(2)得出的交叉评价值具有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利用对抗型交叉评价方法进行解决:第一步,先用CCR2模型得出每一个DMUi的自我评价值Eii;第二步,在保证DMUi得到最大值Eii的前提下,使其它的DMUk得到尽可能小的交叉评价值Eik。对抗型交叉评价的实质是:每一个DMUi在尽可能抬高自己的前提下,尽可能贬低其它DMUk。为此,以作为第一目标,以m作为第二目标,建立如下对抗型交叉评价模型:

首先,利用CCR2模型计算DMUi的自我评价值Eii(1≤i≤n)。

其次,给定i∈{1,2,…,n},k∈{1,2,…,n},解以下线性规划:

最后,由交叉评价值构成交叉评价矩阵:

其中,主对角线元素Eii为自我评价值,非主对角元素Eik为交叉评价值。E的第i列是各决策单元对DMUi的评价值。将E的第i列的平均值作为衡量DMUi优劣的一项指标,ei越大,说明DMUi越优。

2、解释变量

本文首先关注的解释变量是HHI指数。相较于非利息收入占比,用HHI指数反映银行业机构综合化经营程度更具合理性。HHI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pi,为银行第i项业务的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n为银行业务种类,这里分为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两类。HHI越高,综合化经营程度越高。

为了检验模型的稳健性,本文也将非利息收入占比纳为解释变量。计算公式为非利息收入/营业收入。

3、控制变量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GDPR)。一般来说,GDP增长率越快,对银行贷款等的需求越多,银行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大,银行的效率也越高。

广义货币供给量与GDP的比值(M2G)。用以反映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该比值越大说明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越高。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越高,资金的流动更为顺畅,金融摩擦较低,银行平均借贷与运营成本也越低,银行的效率也越高。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DDR)。DDR越高,银行用于放贷的资金数量越少,也提高了银行单位存款的成本,银行效率越低。

1年期贷款利率(DR)。一方面,提高贷款利率有利于增加银行的利息收入,另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借贷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借贷意愿。

资产总额及资产总额对数(LNA)。对资产求导,可得LNA系数为dy/(dA/A),表示商业银行在一定资产规模增长率下的银行效率与风险的提高或者增加同样的效率与风险值需要的资产规模增长率。虽然商业银行存在规模效应,但银行资产规模增长越快,会带来一系列经营管理问题,一定程度反而可能降低银行的效率,增加银行的风险。

总资产收益率(ROA)。从微观角度看,银行的盈利水平越高,银行从事相关业务的积极性也越高,有利于提高银行的效率。

资本充足率(CAR)。反映风险约束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在经济高增长时期,资本要求较高会提高经营成本。

(二)模型建立

以银行效率E为因变量,综合化经营程度HHI为自变量,并加入宏观经济变量GDPR,中观行业变量DDR、M2G、DR,微观内部变量LNA、ROA、CAR等作为控制变量,构建如下线性面板模型来分析综合化经营对银行效率的影响,以验证假设1:

为了检验模型的稳健性,用非利息收入占比NII代替HHI,建立如下面板模型:

用ASETit表示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为了更精确考察综合化经营的规模经济等效应,测量综合化经营与商业银行规模之间的交互效应,在式(4)中加入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与综合化经营的交互项,即:ASETit*HHIit,构建的面板模型如式(6):

显然,若交互项显著,表明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可以验证假设2a。同时,为了检验式(6)的稳健性,控制变量中还可以加入ASETit项。

与交互效应模型类似,为了区分综合化经营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验证假设2b,将样本分为国有商业银行与其它商业银行两类(对于分类下文有说明),分别对两类样本运用式(4)进行面板回归。

五、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取

本文以国内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选取我国14家商业银行(农业银行与光大银行上市时间相对滞后而未选取)作为研究样本,这14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规模占国内所有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在71%,对我国银行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数据跨度为2007年至2013年,数据来源于各上市公司年报、WIND数据库、国家统计局,一年期的贷款利率指标通过作者整理计算而得。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指标描述性统计如下表所示。本文选取的时间区间为2007-2013年,期间发生了美国的金融危机,经济波动性较大,银行相关指标也有较大的波动,能反映不同宏观经济条件下综合化经营与银行效率的关系。银行效率E的标准差系数较小,表明14家上市银行效率差异相对较小,包括:均有较高的存贷比,盈利水平相差不大。银行在综合化经营程度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表1 本文主要指标的描述性统计

ROA资产回报率%1.14 1.72 0.15 0.250.2298 CAR资本充足率%98 12.69 30.675.77 3.140.25

根据DEA交叉评价结果,2007-2013年,银行整体效率水平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大,从14家银行的简单平均效率来看,提高了4.96%。国有银行效率平均水平高于股份制银行,2007-2013年,4家国有银行简单平均效率从0.746提高至0.819,提高了9.87%,效率提高较快;7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简单平均效率从0.700提高至0.749,提高了6.82%。3家城市商业银行的效率虽然较高但呈下降趋势。银行间的效率差异大幅度缩小,2008年,14家银行效率的极差最大,为0.344,2012年下降为0.049。

2007-2013年,银行多元化步伐加快,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迅速。14家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简单平均水平从由10.09%上升至20.18%,HHI指数平均值从17.51%上升至31.55%。总体来看,4家国有银行的综合化经营程度较高,相关金融业务子公司也较多,非利息收入占比平均值从2007年的13.09%上升至2013年24.79%,而7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则是从2007的10.98%上升至2013年20.59%,3家城市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相对较低,2013年平均值为13.08%。

主要银行效率与综合化经营的相关系数都较高,4家国有商业银行与7家股份制银行效率与综合化经营的相关系数达0.655,城商行较相对要低一些。可见,不同银行之间效率与综合化经营之间存在更为复杂的关系,以下进一步通过面板模型对其进行分析。

图12007 -2013年14家上市银行的HHI、NII、E的平均值

(三)面板结果分析

1、综合化经营影响效率的回归模型

本文使用的数据类型为短面板数据。利用E-views6.0软件的似然检验对固定效应模型是否优于混合效应模型进行检验,估计结果显示,P值小于5%,即应建立变截距的固定效应模型而拒绝混合效应模型。通过Hausman统计量检验以判断在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的基础上是选择个体随机效应模型还是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结果显示,P值得大于5%,拒绝原假设,本文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为了处理面板数据中的异方差与同期相关问题,本文选择EGLS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

模型调整的拟合系数R2高达0.955,表明模型的解释能力强,可信度高。HHI系数符号为正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显著,表明在目前阶段,综合化经营程度越高,银行的效率越高,与本文的假设1一致。商业银行的基础设施、行业信息等可以在银行、证券、保险业务中共享,降低了固定成本与信息成本,提高了商业银行效率,综合化经营同时可充分发挥业务的协同效应、交叉效应,有利于提高银行效率。从稳健检验模型看,NII系数符号为正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明模型结果稳健。

实证结果显示,银行效率的提高还依赖于宏观经济增长、金融深化与行业发展、银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GDPR系数符号为正且显著,与预期相符。由于我国的融资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较大,经济发展对银行的反作用也越大。宏观经济增长会扩张信贷规模,有利于银行效率的提高。M2G系数符号为正且显著,与预期相符。M2G反映了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该指标越高,表明金融摩擦较低,银行平均借贷与运营成本也越低,银行的效率也越高。DRR系数符号为负且显著,与预期相符。存款准备金率越高,银行可用于放贷的资金越少,相应的收入也减少,不利于银行效率的提高。DR系数在10%的水平下显著,贷款利率的上升提高了利息收入,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贷款规模,但产生的效益更大。LNA系数符号为负且显著,表明银行资产规模增长过快,银行的效率会下降。近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长过快,以2013年为例,据银监会统计数据,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增长率为8.2%,股份制商业银行为14.1%,城市商业银行为22.9%,城市商业银行扩张过快,经营管理水平跟不上,效率有所下降。ROA系数符号为正且显著,银行的盈利能力一般与其效率呈正相关关系。银行的盈利能力越强,说明其经营管理更胜一筹,理应产生更高的效率。CAR系数符号为负,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明银行资本充足水平提高了银行的成本,银行倾向于降低资本充足水平提高效率,为了保持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需要监管部门的外力介入。

表2 综合化经营对银行效率影响的面板回归结果

2、交互效应回归模型

在模型中加入ASETit*HHIit项,同时对资产规模的变量进行替换,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进行回归,回归结果见表3。

模型3中,HHI指数符号为正,且仍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明综合化经营有利提高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效率。进一步考察综合化经营是否存在在规模效应,见ASETit*HHIit交互项系数,其符号为正,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明综合化经营存在规模效应,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越大,综合化经营水平的提高会加快商业银行效率的上升。与假设2b一致。模型4中,加入的资产规模ASET项符号为负但不显著,显示目前商业银行规模越大并未产生规模经济,另一方面,规模越大,容易获得“大而不能倒”的地位,道德风险上升,不利于银行效率的提高。

表3 综合化经营对银行效率影响的面板回归结果(交互效应)

-0.012***-3.532-0.010** ASET-0.006-1.236 ROA0.157***14.8350.161***14.912 CAR-0.002**-2.614-0.002**-2.572调整的R20.9620.962 GDPR0.002***6.3190.002***6.521 M2G0.0140.6990.0381.346 DRR-0.006***-6.343-0.007***-6.601 DR-2.405 F统计量117.38112.65

3、分类型回归模型

将商业银行分为两类: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与其它商业银行,分别进行固定效应面板回归,回归结果见表4。回归结果显示,大型国有银行的HHI指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系数为0.006,高于其它商业银行的0.003,表明综合化经营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提升更为明显,对其它商业银行的效率提升则相对不那么明显。这验证了假设2b,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更加容易产生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效应,同时综合化经营降低了其信贷业务比例,两者共同作用提高了其效率。

其它变量对比看,大型国有银行的1年期贷款利率DR、资产规模增长率LNA、资本充足率CAR的系数不显著,而其它商业银行显著,表明大型国有银行对1年期贷款利率不敏感,而其它商业银行对1年期贷款利率较为敏感,1年期贷款利率的上升能有效提高其它效率。这可能是因为:大型国有银行的贷款对象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商业银行的相对议价能力不足,1年期贷款利率的提高不对其效率产生显著影响,而其它商业银行的经营更加市场化,贷款利率对其有明显影响。大型国有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速低于其它商业银行,粗放式的快速扩张会降低其它商业银行的效率;提高资本充足率会增强大型商业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因而不会显著影响其效率,但提高资本充足率更多地限制其它商业银行的业务扩张,降低其效率。

表4 综合化经营对银行效率影响的面板回归结果(分类型)

-0.097-1.442-0.041** ROA0.236***6.6350.148***12.993 CAR0.000-0.054-0.002**-2.155调整的R20.9840.963 DRR-0.007*-2.055-0.006***-3.792 DR0.0111.2550.012*2.005 LNA-2.407 F统计量88.5279.39

六、结论

本文通过DEA交叉评价得到银行效率,用HHI(或者NII)代表银行综合化经营水平,以2007至2013年14家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在假设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综合化经营对银行效率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上市商业银行的效率整体呈现提高的趋势,但在2009年、2012年有所波动。面板模型分析显示,提高综合化经营水平有利于提高14家上市商业银行整体的效率,与本文的假设1一致。同时,平稳的宏观经济增长、良好的金融市场发育水平、更高的资本充足水平与更低的杠杆水平相结合也有利于银行实现较高的效率;但过快的资产规模增长不利于银行效率的提升,体现为股份制与城商行资产规模增长过快而效率提升不足。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越大,综合化经营水平的提高会加快商业银行效率的上升,与本文的假设2a一致。分银行类型看,综合化经营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提升较其它商业银行更为明显,与本文的假设2b一致。这是因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更加容易产生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效应,而且其信贷业务的效率相对不高。大型国有银行对1年期贷款利率不敏感,而其它商业银行对1年期贷款利率较为敏感。这可能是因为:大型国有银行的贷款对象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银行的相对议价能力不足,1年期贷款利率的提高不对其效率产生显著影响,而其它商业银行的经营更加市场化,贷款利率对其有明显影响。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综合化经营程度还比较低,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仍然偏低,非利息收入结构存在较大差别,国外代表性的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中,投资银行、保险业务、投资收益、交易业务等综合经营业务收入对非利息收入的贡献较大,传统的商业银行服务收益贡献相对较低;而我国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主要是传统的服务收益。因此,中国银行业应该加快推进综合化经营的步伐。

同时,中国推进综合化经营模式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中国信息化水平基本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银行业监管水平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后形成了规范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基本形成系统的、全面的风险管理制度等。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时,面临的宏观经济等风险也增大,建议中国通过立法明确综合化经营的法律地位和内涵边界、规定银行业机构从事综合化经营的准入条件等措施加快推进中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模式,加快收入结构转变,提高商业银行效率,增强商业银行风险抵御能力;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可通过对银行业机构从事综合化经营的业务范围和规模集中度作出合理的限制、规范综合化经营银行业机构的内部控制机制与信息披露机制、建立资本市场与信贷市场之间的防火墙等对综合化经营的风险进行控制。

由于范围经济效应与规模经济效应等,综合化经营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提升较其它商业银行更为明显,由此得出不同规模的银行应采取差异化的经营战略的建议说服力还略显不足,因此我们实证分析了综合化经营对商业银行稳定性(Z得分)的影响,发现综合化经营能明显增强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稳定性,但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增强。结合两者的结果,对商业银行在制定经营战略时提出以下建议: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应优化结构,推进综合化经营,在客户营销、业务推广方面形成更强的竞争力和品牌优势,应对国际性金融机构的竞争;监管部门则需要为大型银行的综合化经营创造条件,在限制高风险业务的前提下加快对其综合化经营实行有序试点。中型银行在风险管理水平提高、风险控制能力较强的情况可适度开展综合化经营;区域性中小银行应努力推进专业化经营,审慎推进综合化经营,应在客户对象、区域定位、产品创新等领域培育自身的特色业务模式,在条件相对成熟时再推进综合化经营。

[1]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2]Gallo J G,Apilado V P,Kolari J W.Commercial BankMutual Fund Activities Implications for Bank Risk and Profitability.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1996,20(10)1775-1791

[3]Morck R,Yeung B.Why Investors Sometimes Value Size and Diversification:The Internalization Theory of Synergy.General Information,1997

[4]王艺明,陈浪南.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绩效的全球实证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5(07)4-9

[5]魏成龙,刘建莉.我国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7(12)85-93

[6]Chiorazzo V,Milani C&Salvini F.Income DiversificationandBankPerformance:EvidencefromItalian Banks.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2008.33(3)181-203

[7]郑少锋,尹小蒙.基于X效率角度的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7)81-97

[8]邹克.多元化经营能否降低银行经营成本?——基于Granger检验与VAR分析.金融理论与实践.2016(07)39-45

[9]Wu Y,Yuan H.Analyzing the Cost-benefit of Finance Supervision of Mixed Operation.Modern Finance&E-conomics,2007

[10]陈雨露,马勇.混业经营与金融体系稳定性:基于银行危机的全球实证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3)43-49

[11]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BaselⅢ:a global regulatory framework for more resilient banks and banking systems[EB/OL].http://www.bis.org,2010.12

[12]Acharya V,Hasan I&Saunders A,The Effects of Focus and Diversification on Bank Risk and Return:Evidence from Individual Bank loan Portfolio.CEPR Discussion Paper,2002,No.3252

[13]Stiroh K J.Diversification in Banking Is Noninterest Income the Answer.Journal of Money Credit&Banking, 2004,36(5)853-882

[14]Berger A N,Bonime S D,CovitzD M,Hancock D.Why AreBankProfitssoPersistentTheRolesofProduct MarketCompetitionInformationalOpacityandRegional/Macroeconomic Shocks.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 2000.24(7)1203-1235

[15]刘莉亚,李明辉,孙莎,杨金强.中国银行业净息差与非利息收入的关系研究.经济研究.2014(7)110-124

[16]王灵华,薛晶.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评价及实证分析.统计研究.2008(02)83-87

[17]Deyle J R,Green R H.Efficiency and cross-efficiency in DEA:Derivations,meanings and uses.J Opl Res. Soc.,1994,45(5)567-578

[18]Berger,A N,Humphrey D B.Efficienc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International survey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 1997.98:175-212

[19]彭建刚,邹克,蒋达.混业经营对金融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与我国银行业经营模式改革.中国管理科学.2014. S1:272-280

Commercial Banks'Efficiency,Integrated Op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ZOU Ke,CAI Xiao-chun
School of Finance and Statistics,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79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 of the integrated operation on the efficiency of commercial banks,obtains the bank efficiency through the DEA cross evaluation method,and uses the HHI index to represent the bank operation level.In 2007-2013,the comprehensive operation level and efficiency of the 14 listed commercial banks changed in the same direction. The panel regression shows that the level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banks, stable macroeconomic growth,good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 Level and so help to improve bank efficiency.The interactive model shows that the larger the scale,the more effectiv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banking efficiency of mixed operation; classification regression shows that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larg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more obvious,because large state-owned banks are more prone to economies of scale and scale Economic effects,while integrated operations can optimize their business structure.Different size banks should adopt differential marketing strategy. Large banks should optimize the structure and promote the mixed operation;Medium and small banks should promote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Integrated Management,Banking Efficiency,HHI Index,DEA Cross Evaluation

F830

A

本文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交互效应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模型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6BTJ022)资助

邹克,男,汉族,湖南新化人,湖南大学金融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管理

蔡晓春,男,汉族,湖南邵阳人,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数量经济;湖南长沙,410079

猜你喜欢
利息收入商业银行经营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现状及发展建议
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国内外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的比较分析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