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胸腺五肽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病性胸膜炎效果

2017-03-08 00:50刘士甫康书慧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胸膜炎胸水胸腺

刘士甫,张 鑫,康书慧

(石家庄市第五医院结核科,河北 石家庄 050024)

探讨胸腺五肽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病性胸膜炎效果

刘士甫,张 鑫*,康书慧

(石家庄市第五医院结核科,河北 石家庄 050024)

目的 对胸腺五肽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94例为调查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选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胸腺五肽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病情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胸痛、发热的缓解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胸水吸收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胸腺五肽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胸水的吸收,促使病情快速恢复,值得应用。

结核性胸膜炎;抗结核药物;胸腺五肽;临床效果

在临床上,结核性胸膜炎属于常见的一种发病率高达50%的肺外结核疾病,是由于结核杆菌与其自溶及代谢产物通过淋巴、血行等途径进入胸膜腔内中所致的胸膜炎症。据统计,近几年结核性胸膜炎发病率逐渐增高,以老年者居多,由于部分老年患者体质弱、免疫力低下,因而以保守治疗为主。相关研究提出,该病发病机制与免疫功能存在一定的联系,应以促进胸腔积液吸收为治疗目的[1]。本文对94例老年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采用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94例为调查对象,经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包括25例男患者,22例女患者;年龄均在50~72岁之间。观察组47例,包括24例男患者,23例女患者;年龄均在53~74之间。所有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例入选标准[2]:①均与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标准相符合;②首次接受治疗;③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伴有恶性肿瘤等疾病;②伴有肝、肾等实质性器官功能障碍;③处于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对照组选用常规治疗,如抗结核、激素、胸腔穿刺抽胸水等方法。在对照组基础上对观察组采取1 mg胸腺五肽进行静脉滴注治疗,1次/d。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病情改善情况(体温恢复时间、胸痛缓解时间、胸水吸收时间)。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依照《常见疾病的诊断和疗效判断标准》进行评价:①显效为患者临床症状均彻底消失且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有效为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且大部分胸腔积液已吸收;无效为患者病情无变化且加重。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2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8.72%);观察组显效18例,有效26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74,P<0.05)。

2.2 分析两组病情改善情况

对照组体温恢复时间为(4.1±3.5)d,胸痛缓解时间为(16.1±5.1)d,胸水吸收时间为(18.1±6.3)d,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为(4.0±5.5)d、胸痛缓解时间为(15.0±4.2)d、胸水吸收时间为(15.0±7.1)d,两组体温恢复时间、胸痛缓解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5,1.141,P>0.05),观察组胸水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2.239,P<0.05)。

3 讨 论

结核性胸膜炎属于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据报道,该病发展进度和细胞免疫功能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当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到结核感染后,肺泡内巨噬细胞分泌大量IL-1、IL-6、TNF等炎性因子,逐步促使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在结核分枝杆菌入侵部位聚集形成结核肉芽肿,导致结核分枝杆菌活动受限,并逐渐杀死结核分枝杆菌。另外,T淋巴细胞的识别特异性抗原受体可以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分化两种细胞,即第一类和第二类的辅助性T细胞,具有促使巨噬细胞对结核分枝杆菌起到抑制、杀死的作用。加上老年患者免疫力低下、自我修复能力慢,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对结核杆菌繁殖现象难以起到及时的限制能作用,从而导致病情进展变快,表现出明显的症状,若未得到及时的治疗,会危及患者身体健康。所以,采用免疫调节剂增强机体免疫力是治疗本病的主要目的,从而促进清除结核分枝杆菌能力的提高。目前在临床上针对该病老年患者以抗结核药物治疗为主,但效果欠佳,本次研究根据患者免疫细胞发病机制采用胸腺肽进行联合治疗,胸腺五肽属于一种免疫调节剂,也是胸腺生成素Ⅱ的有效部分,可以诱导T细胞分化,维持机体Th细胞亚群状态,促使CD4/CD8比例趋于正常;还可以促进机体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增强,提高自然杀伤细胞活性;还可以增进外周血单核细胞干扰素的分泌,加强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功能。研究结果得出,采用胸腺肽联合治疗的观察组临床疗效较单纯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效果显著,和胡耀,宋锁言,张艳芳[3]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锦衣不说明胸腺五肽联合抗结核药物可以获取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观察组胸水吸收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和李泽贵,杜识博,黄嘉[4]相关研究结果相符,进一步说明胸腺五肽有助于缩短胸水吸收时间,使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总之,采用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1] 张廷娟.胸腺五肽和常规抗结核药物在初治菌阳肺结核中应用效果[J].医药前沿,2016,6(9):92-93.

[2] 谢 青,张亚楠,李艳静,等.抗结核药物联合胸腺五肽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2):61-62.

[3] 胡 耀,宋锁言,张艳芳,等.抗结核药物联合胸腺肽对老年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22(21):4354-4357.

[4] 李泽贵,杜识博,黄 嘉,等.胸腺五肽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耐药性肺结核33例[J].中国药业,2013,22(19):95-96.

本文编辑:王雨辰

R521.7

B

ISSN.2095-8242.2017.033.6466.02

张鑫,E-mail:zhangxinHB@163.com

猜你喜欢
胸膜炎胸水胸腺
胸腺增生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探讨结核性胸水及癌性胸水的临床鉴别诊断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合并胸水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顺铂胸腔灌注联合化疗治疗肺癌并恶性胸水的疗效观察
甲状腺显示胸腺样分化的癌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T-SPOT TB联合IL-10、IL-27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的培养、鉴定及对淋巴细胞促增殖作用的初步研究
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加用激素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