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家庭医生工作室实践与研究进展

2017-03-08 00:50朱慧蓉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家庭医生社区卫生全科

朱慧蓉

(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上海 200127)

国内家庭医生工作室实践与研究进展

朱慧蓉

(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上海 200127)

国内已广泛推行家庭医生制服务,家庭医生工作室是家庭医生制服务的载体,主要为建立契约式服务关系的社区居民提供集约式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家庭医生工作室的核心是以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为联合服务,并在实践中逐步制定具有针对性和效果反馈的服务效果评价指标。

家庭医生制服务;家庭医生工作室;服务效果评价指标

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位是家庭,影响一个家庭的重要因素是健康。

目前我国的医疗形势是三级医院未充分发挥解决急重难症的主要作用,就诊压力巨大而二级医院分流能力不足,社区医院潜力巨大。因此从2005年起,以北京上海等为先行试点开始新一轮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侧重点的医疗改革。次年,国务院召开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指导社区卫生服务原则,方向和框架的相关文件。社区医院的发展应当强调通道作用,一方面在以社区为范围的前提下,将服务对象从个人扩展到家庭,服务主体从医院具体到全科医生,将断点式医疗服务改变为连续的,有效的,有针对性的集综合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为双重目标的新模式;第二方面,提供充分全面准确的医疗咨询建议,当患者需要转诊或进一步治疗时可以从专业角度提供信息;第三方面,强化慢性病管理的强大作用,降低慢性病的急发、转重概率,减轻患者病痛和就诊压力;第四方面,做好医保费用的控制工作;第五方面,卫生知识科普的前沿阵地。因此,经过5年的实践,先行的北京和上海等地又提出了“家庭医生”的概念,并在2011年得到国务院认可进行了进一步深化细化。强调了契约服务的家庭医生是以全科医生为载体,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全面健康管理为目标的管理模式[1]并引出了新概念:家庭医生工作室。

定义:家庭医生工作室,顾名思义是家庭医生的服务平台。与以往私人诊所不同,家庭医生工作室是以公益性为原则的。从这里出发,服务的物理空间和技术设备支持都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核心是家庭医生,辅以社区护士,公卫医师和志愿者。将医疗主体细化到家庭医生个人,强化社区的联结和纽带能力,将人性化的概念双向化,使得服务对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建立信任的医患关系[2-3]。

内涵:医疗实践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患者/服务对象需要对医生有充分的信任,这种信任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技能上的,而且需要对医生本人的医德医风,甚至是谈话方式,直观感受等等复杂因素的混合。而这恰恰是家庭医生所能所应发挥的长项,就是在日常的长期接触中产生信任感,设身处地为每一个家庭的每一位成员着想,了解他们的生活背景,既往史,家庭遗传病背景,用药史等等在第一次接触无法轻易全面获得的信息,并提供相应的咨询,健康管理和医疗建议。从而在社区中建立起个人品牌,从而支撑起家庭医生工作室的品牌效应。例如上海周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率先提出“家庭医生工作室”的单位,成立了以家庭医生冠名的“陈华工作室”,并推出了人性化,连续性,长效的工作机制。

人员构成:工作室的主体是家庭医生,责任也落于家庭医生本人,带领公卫医生,乡村医生,全科护士,助理,社工,志愿者等[4]。

人员资质:品牌的基础是服务质量,服务质量的关键是人员素质。因此家庭工作室的资质要求理应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平均水平,应当具有中级及以上全科或中医全科资质,有一定工作经验(5年),并逐步获得其它所需资质;对于医德和医患关系管理能力从严考核。其他辅助人员也应当从优配备从严要求。

服务内容与模式:家庭医生工作室不但应当提供基本医疗与公卫服务,还应当根据居民需要提供就诊指导,用药指导,心理疏导,营养指导等各种服务[5]。这就要求家庭医生与二三级医院专科医生联合,与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联合,与居委干部联合,全面深入的开展工作[6]。

服务效果评价方法:服务效果评价方法应当充分体现家庭医生的主要工作内容。对首诊和预约就诊比例,转诊和连续服务比例,健康管理,慢病管理以及对应的高危人群发病率等等硬指标进行评估[7]。并且要兼顾满意度调查,以及相应的工作量评估,并给予工作室相应的应对意见和建议。由于各地区网点的实际情况差别较大,一线工作的重点和方向都会有所不同,应当在考核和反馈中有所区别。实绩考核也应当利用科研工具进行,如高血压、糖尿病控制率调查[8],具有高危因素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率调查[9]。用实际数据来体现家庭医生工作室的医疗价值和对节约医保资源的作用。

技术技能和科研支持:应当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与二三级医院的上行转诊、检查通道和下行咨询,技术帮助和科研通道。家庭医生工作室的设备和技能都限制在疾病的识别和初步诊断上,转诊和进一步检查是常规工作,在二三级医院设立绿色通道和预约端口,可以使得家庭医生可以方便快捷的安排转诊工作,而不是仅仅开一张转院单。从方便、快捷和专业性上提升服务对象的体验。同样的,医疗技能的支持,为家庭医生在上级医院多安排培训和讲座,及时了解指南常规的变化,安排专家和专业性强的医生到社区,到工作室开展活动。一方面做诊疗,一方面做科普,增加社区常见多发病的防护能力和慢病管理的依从性。科研方面应当增加家庭医生工作室的基层数据收集和维护工作,建立统筹的,有计划的数据收集和维护方案,提高基础数据的可靠性,持续性和降低失访率,也通过联动的调研方式为家庭医生的科研工作做指导,提升整体素质和强化专业性思维。

[1] 沈世勇,吴 忠,张健明,等.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效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0):1132-1137.

[2] 杨秉辉,祝墡珠.全科医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8-27.

[3] 肖 峰,吴小岭,赵德余.家庭医生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新探索[J].中国市场,2012,19(29):84-90.

[4] 陆 萍,朱 杰,金敏洁,等.家庭医生工作室标准化建设及服务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31):3776-3780.

[5] 肖 峰,张兴元,于爱华.家庭医生工作室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31-33.

[6] 余 澐,张天晔,刘红炜,等.上海市社区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10):7-11.

[7] 汤春红.英国初级卫生保健制度对上海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启示[J].上海医药,2012,34(16):15-18.

[8] 李 薇,彭迎春.家庭医生工作室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2):2632-2636.

[9] 赵 伟,李 薇.依托家庭医生工作室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的效果[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6):795-797.

本文编辑:吴 卫

R197

A

ISSN.2095-8242.2017.033.6523.02

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重点全科团队建设”项目(编号PWZq2013-12)

猜你喜欢
家庭医生社区卫生全科
家庭医生签约理 想照进现实
家庭医生 中国式签约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履职尽责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中国家庭医生困局待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