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展力

2017-03-08 12:46
教育家 2017年4期
关键词:首都师范大学学校德育心理学

学生发展力

主持人

刘慧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学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命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全国初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主持有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关注生命:新时期学校德育有效性问题研究”等多项课题,出版有《陶养生命智慧:社会转型期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等多本专著。

任俊

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科学进展》编委,国际积极心理学协会(IPPA)理事。自2004年以来,先后在国外SCI/SSCI、国内CSSCI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CSSCI以上级别论文30多篇,出版了3部积极心理学领域的个人专著和3部译著。

核心要点:

1.积极心理品质

“浪子回头金不换”,这样的社会故事数不胜数,这其中变化的是什么?心理!可以说心理状态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应时代而生、在社会上红极一时的积极心理学把人类的优秀品质分为6大类24种,如何理解这些品质?如何把这些给学生行为奠基的品质分解到学校教育的日常?新时代的学校德育如何结合科学体系有效开展?

2.智识学习能力

学习是有方法的,关于学习的理论汗牛充栋,我们如何从这些繁杂的理论中梳理出一些基本的脉络?我们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改善我们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率?思维导图、康奈尔笔记法……现在各种学习工具层出不穷,我们怎么把这些学习工具有效地运用于我们的学习?我们怎么教会我们的学生构建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系统?

3.社会合作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人的成长主要有两个脉络:自我的勇气和社会化。自我的勇气是来自于自我的知识能力学习与提升,社会化则是解决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等的和谐相处。人类社会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合作系统,我们如何教给我们的学生去“合作”?怎么提高“情商”“社会智力”?

4.生命(生涯)规划能力

生命教育和生涯规划是我们教育界的热词,从民间到学术圈再到政策层面,它们都备受关注。它们实际解决的是学生如何认识自我,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系统中自我定位的问题。作为小学,我们如何设计并开展我们的“生命成长校本课程”?作为中学,我们如何设计并开展我们的“生涯规划校本课程”?

猜你喜欢
首都师范大学学校德育心理学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首都师范大学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FUNNY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