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生命之树常青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体系建构

2017-03-08 12:46万玉霞
教育家 2017年4期
关键词:创客课程体系核心

文 | 万玉霞

为了生命之树常青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体系建构

文 | 万玉霞

万玉霞

武汉市常青树实验学校校长,市常青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光明日报“2016中国十大好校长”、全国创新型优秀校长、全国课改杰出校长、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第十届省党代表、武汉市十大有影响力校长、武汉市首届名校长。

时下,核心素养跃升为我国基础教育界的新热点,成为大家眼中借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要素。那么,核心素养如何在课程改革中体现?

我校走了这样四步:

一是理念引领,创设课程改革的和谐教育生态;

二是学习研究,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确立;

三是国际视域,由“STEAM”&“创客教育”引发的思考;

四是全面实施,建构具有我校鲜明特色的核心素养课程体系。

一、理念引领——探索学校新生态体系下的生命发展教育理念

新的教育发展要求,需要新的教育生态!我校首先对2001年建校就树立并践行的“生命发展教育理念”进行了拓展与丰厚,进一步探索“新生态体系下”的生命发展教育理念,全面引领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1.“新生态体系”的提出背景

(1)国家十三五规划的五大发展理念,为学校新生态体系形成提供了有力支撑。

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全面推进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这五大理念的指导下,教育更应立足于生命的原点,构建学校新生态环境体系,协助学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拓展每一个生命,就会让社会更加和谐,也能让人类不断地走向崇高。

(2)学校新的发展定位为学校新生态体系的研究与构建提供了有效载体。

学校一直定位于一所“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实验性、示范性”的学校。在“十三五”制定与破局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生态引领着当代教育教学运行于均衡、协调、有序的发展态势,办学的共性特征呈现自然环境与人文生态的统一;兼顾个性张扬与协作精神的培养;强调人性化、多元化、人文化,为师生成长构建教育新生态环境。

随着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我校将办学定位明确为“四化”,即:现代化、国际化、优质化、生态化的九年一贯制特色实验学校,从而将对学校新生态体系的研究与建构正式写入学校的办学方向与目标中,成为了“生命发展教育理念”研究的新增内涵。

(3) 新校校名是富有浓郁生态气息的“常青树实验学校”。

我校新校名含义:常青树实验学校——

树人之业常青:(宏观整体)教育之根本

创新之校常青:(中观集体)立校之根本

生命之树常青:(微观个体)立人之根本

如何把“树文化”做大做强,如何把校园建成孩子们幸福成长的绿色天堂,让孩子们每天在大树下都演绎着精彩的人生故事,为此,我们从校名这棵生态树出发,在生命发展教育理念之前加了个界定,即“新生态体系下”的生命发展教育理念。

2. “旧生态体系”和“新生态体系”的对比

“旧生态体系”,指现存普遍学校生态,即:学校教育因应试而越来越早就开始严密训练,或者虽然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强调全面发展,但是学生依然生活在“校内减负校外补”的教育环境中。

这样的生态体系下,一个人的生命所能发挥的创造力就极为有限,会引发生命可持续发展的深层危机。

“新生态体系”,指我们重建的学校新生态,即:一个具有蓬勃生命力的教育场。

(学校层面)和谐、自然、生机的教育;

(教师层面)仁爱、博学、求真的教育;

(学生层面)快乐、主动、创造的教育。

这样的教育生态才是真正利于学生生命发展的。

3. 新生态体系下“生命发展教育”理念的具体阐释。

常青树实验学校新生态体系下“生命发展教育”理念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为了生命之树常青!

先解读一下,为什么提生命之树“常青”而不是其他词语,我们有以下理解:

(1)“常青”本指青翠,不枯黄,不凋零,形容花草树木四季都青翠碧绿。但在我校理念中,“常青”一方面扣合我校地处常青花园植被丰富,四季常绿的地域特点及校园生态、绿化的优美环境;另一方面喻指学生生命的个性潜能和创造力生机勃发,人的精神生命生生不息。

(2)“常青”更对应指的是促进每个孩子全面发展,个性而富有特长地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仅代表着我们对自然生态的认可和回归之情,还表达了对生命更高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3)“常青”还有着深蕴的内涵和悠远的意境。一个生命成长有三个高度:灵魂的高贵,情怀的浪漫,心地的善良。树有根,有脉络,心地就是善根,培养一个善良的人才是未来社会闪烁人性光辉的人。树也是有魂的,人对生命的敬畏正是在于其深度的生命张力。生命有其内在自然的生存状态,树的根自觉往下生长,是因为它需要水分、养分来滋养它生长。生命之树常青,新生态教育首先同样需要本体的自觉生长。

因此,我校全部办学行为都体现这样六个宗旨——

尊重生命成长的需求;

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

敬畏生命成长的状态;

关注生命成长的过程;

提升生命成长的质量;

创造生命成长的价值。

我们办学理念的理论基础是: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充分发展的学说为指导,以人本化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从哲学、生命学、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视角,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生命及生命过程、生命质量与价值,深刻阐述生命成长与学生的能动、生成发展的关系,并赋予它愉悦性、主体性、人文性、创造性、发展性的特征。

“新生态生命发展教育”理念的理论内涵包括如下内容:

“三观”一圈,即:生命对象观、生成发展观、创价教育观和生命发展生态圈

“三观”——

(1)生命对象观

办学理念的核心是教育对象化。

新的教育对象观,是把学生视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是“有意志、有情感、有想象的存在物。”把学校生活看作是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构成,并以此来构建新世纪充满生命活力的人的教育——真正的教育。要实现学生的发展,其前提必须了解并满足学生的本能与需求。在探求使这些本能和需求获得满足的条件之后,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对学生生命发展的影响。

(2)生成发展观

学生的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核心的目标。教育对象是人,人具有生命的整体性和人的发展能动性。

学生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具有能动性。学生发展的真正动力存在于学生内在的要求,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自己在决定着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水平。

学生生命发展还具有生成性。所谓生成就是人的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因,是自我意识的成长,是自我实现的形成。学生的发展就是生命无限生成的过程。

(3)创价教育观

新的教育观把教育过程看作不断提升学生个体生命质量的过程。引导学生正确地生活、智慧地生活、愉快地生活,不断建构学生生命主体的精神世界,不断提升个人的生存状态和地位,充分展示人的个性,丰富人的精神生命,从而最终实现社会的价值引导与生命自我建构相统一。

学校良好的成长基础影响着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直到这个生命个体的发展由一个自然人真正成为一个现代社会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的人;一个融入未来社会有所作为、有所创造、有所贡献的人;一个在未来社会能担负起传递历史和人类文明责任的人),这就是“新生态生命发展教育” 理念的创价意义。

“生命发展生态圈”——

这是一个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环境与条件的新概念。

(1)学生生命发展的环境构成

由学生生命个体,干部、教师主体,学生群体,社会、家长等主体构成一个教育大环境。

(2)各主体间的作用关系是:

各教育主体相依相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构成一个富有生机和活力、健康和谐发展的新生态生命发展教育圈。也因此,不仅要走进教育看原点,更需要跳出教育看教育。

(3)学生生命发展的阶段过程

影响学生生命发展不仅有一个生命发展生态圈,而且学生自身存在着横向发展的阶段过程。它表现在:

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具有统一的同步性。

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自我实现的发展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从“生命体——→发展主体——→生成体”的过程,最终实现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直至现代人的教育价值观。

结合“常青树新生态体系”和“生命发展教育”思考,我们希望:一个个生命就如一棵棵常青树茁壮成长,构成教育绿洲和生态森林——常青树实验学校,而这样一个静谧、自然、美好、生机勃发的绿洲和森林,又成为滋养生命、发展生命的一个理想的教育生态系统。

二、学习研究——核心素养与学校课程目标的确立

本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它要解决的问题是: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

2014年4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中有个引人关注的词:核心素养体系,进而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所以,我们认识到:

1.课程改革为未来社会提供创新型人才

学习不仅仅是课程内容的学习, 还是学生智力建构与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过程。关注“核心素养”的课程和课堂,是现代教育必须具备的,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 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这一要求, 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问题, 是为未来社会提供了创新型人才,是对教育目标的新诠释。

2.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通过课程改革来兑现落实

(1)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中国教育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标志。

随着时代的变化,基础教育的内涵也在不断地拓展和丰富。从知识基础到能力基础再到道德基础,它的外延就是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简而言之,就是经过一系列的课程体系学习之后,沉淀下来的核心技能。今天,这个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它标志着中国教育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

(2)它有一条从顶层设计到实践落地的路径。

世界各国近年来课程改革中课程模型与课改实施模式的发展,使得各国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逐渐呈现出共同的发展趋势。在课程标准的内容上逐渐呈现关注学生发展, 强调培养适应现代社会所需的能力, 注重课程的整合性, 强调传统学科融合的趋势。

核心素养与课程结合是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标准改革的重要举措,核心素养与课程结合的方式需要根据国家教育教学实践的特点进行。在我国,核心素养培养有一条从顶层设计到实践落地的路径。

国家层面:构建学生的核心素养理论体系框架,对教育实践起导航、引领作用。

教育实践层面:将核心素养落实在具体的学科素养中,体现学科本质观和学科的育人价值,体现不同学科融合的共同教育价值,体现打破知识壁垒的学科软化边界性。

从课程层面:建设以学生学会终生学习为目标,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愿景,以学生多元发展为导向,科学设计课程体系。

课程目标是指导课程发展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课程具体化的教学目标和质量标准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而内容标准和教学建议的内容设定旨在通过学科的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3.我校确定课程目标的具体内容如下:

基于以上对核心素养的认识,我校以新生态生命发展课程理念作为我校课程目标的遴选依据,以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作为遴选原则,我们将课程目标的内容设定为身心健康、智慧生活、楚汉气度、中国人格、国际视野五方面内容。这五项课程目标存在内在的逻辑关联,是实现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指导依据。

(1)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是个体发展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个体发展过程中追求的理想目标。另一方面,突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符合我校新生态课程发展的理念,即要让学生在自然、温暖、舒适的环境中得以全面的发展,因此身心健康也是践行我校课程理念的核心内容。

(2)智慧生活

一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造就了一个浓厚的文化氛围,渗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营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良好环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楚汉气度

楚地人杰地灵,人才济济。“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博采众长”的开放精神、“眷恋故土”的爱国精神之外,其“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更在文化竞争力的发挥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4)中国人格

学校所传授的,不仅是有用的知识,而且是几千年人文精神的传承,体现社会文化的核心价值。

依据新生态下生命发展教育办学理念,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政策”“现代教育思想”及“法律法规意识”为思想来源,设立以修养“中国人格”为核心的“五气三观”德育课程目标。

三观: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厚德载物的伦理观,民主法治的社会观。(或者表述为:生命常青的人生观,辩证唯物的世界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气:浩然正气、昂扬锐气、聪慧灵气、担责勇气、仁义忠气。

以下为五气涵盖的关键词:

浩然正气——正直、刚毅、坚强

昂扬锐气——开拓、锐意、创造

聪慧灵气——智慧、灵动、活泼

担责勇气——奉献、承担、果敢

仁义忠气——仁爱、诚信、忠坚

(5)国际视野

国际视野是常青树实验学校的育人目标之一。它要求一个人有全球视野与胸怀,具有与国际文化对接、交流、沟通的能力,具有相应的创新、务实能力,能够不断吸收新思维、新观点等。

三、国际视域——STEAM & 创客教育引发的课程思考

当前,国际最前沿的两大教育运动就是“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

STEAM教育

我们国家一直重视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发展,当下提出探索科学精神与实践创新素养,不免让人联想源于美国的STEM教育,随着教育的飞速发展,现在升级为STEAM教育。

STEA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和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的简称,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英文首字母的缩写。

STEAM教育强调以上学科的交叉,推进跨学科的融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青少年的STEAM素养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科学教育的重视。

STEAM的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将科学与工程组合起来,而是要把学生的学习场营造为由点状的知识建构与运用过程转变成一个探究世界相互联系的探究性成长性的过程。

STEAM教育最早出现在美国。为了培养在未来竞争中领先世界的人才,美国奥巴马政府从娃娃抓起,鼓励孩子探索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把培养下一代的科技理工素养作为立国之本之一。

2013年美国最新版《下一代科学课程标准的最终版》,有个最明显的变化,减少了理论知识的掌握,增加孩子动手操作的要求,有意识地将孩子置于问题解决的真实情境之中,引导他们通过持续的动手操作,增进对科学概念的深层理解,提高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STEAM教育相继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等多个国家引起重视,对中国基础教育创新也具有极大的借鉴作用。

STEAM教育在学校,就是将更加广泛的科学思维与课内学习的内容相结合,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对于发展青少年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价值。

STEAM教育的特征,就是通过协同、融合、重构的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创客教育

“创客”,“创”是创造,“客”指从事某种活动的人。“创客”(Maker),本指勇于创新,努力把自己的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

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

首先,创客教育很显然是兴趣导向的。项目学习的方式,仍然是目前推荐的基于创客空间的学习组织形式。

第二,在创客教育当中“造物”的概念延伸了“做中学”的理念,创客的造物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跨学科是一种根据项目需求而来的自然的学科综合,并非刻意为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知识都是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寻求各种帮助,通过自学和协作才能完成。这一点和“STEM教育”有共通之处。

再者,关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学生有这样一种欲望:“我不想仅仅成为一个项目的参与者,我想成为它的发起人”,或者“我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东西”,创新的想法自然会产生。而这种创新是脚踏实地的,并非天马行空而不切实际。细致地观察自己、朋友圈和社会的需求,走出学校,走向生活,创意将源源不断。

所以,推进创客教育肯定是一个很好的鼓励创造、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提供创客空间,传授造物技能,给学生各种机会。这样一来,创客教育显然是在推行素质教育,培养能力、发展个性。这刚好和广大家长的认知是一致的,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只会应试,失去最基本的动手实践能力。

综合以上对“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思考,我校在十三五规划中,对于实施STEAM教育的目标非常清晰,其中包括认真建构现代教育课程体系,组建课改创新教育特色师生团队,积极组织师生参加线上线下的翻转学校。同时,建成高品位的STEAM教育+创客空间,并积极向本地区其他学校学生开放;向社区内其他学校学生开设短期公益性科技创新课程等……

目前,学校新校区正在建设华中地区10年内最有创意的3000平米的“树常青”创客梦工场,这个名字寓意为“为树立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奠基!”此创客空间努力体现创新学习重要的六大要素:

· 更高级别的创造力

· 更好的学业表现

· 更高的考试成绩

· 更大胆的想法和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 更高的视觉、口语、写作、构建、表现和表达能力

· 更好的研究、协作、团队和领导力

其课程结构教学模型如下:

这样,相当于从小就能为孩子搭建创新型人才的丰厚平台。

我们将“梦工场”划分为六大空间,包括:益智创客工坊、手工创客工坊、模型创客工坊、电子创客工坊、3D创客工坊、数媒创客工坊。

四、全面实施——新生态体系下生命发展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的背景

我校课程体系建设的背景主要从学校办学思想、中西教育理论、办学的历程、九年一贯制的思考、国际视野下的核心素养探索、楚文化的传承、校长的教育情怀等几个方面思考:

首先,常青树实验学校新生态体系下“生命发展教育”理念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为了生命之树常青!作为课改的主体课程更是要围绕这一理念,研究和开发能促进学生生命健康全面发展,提高生命质量的课程,构建更科学生态的课程体系。

第二,基于中西教育理论中对课程体系的认识,加大了综合课程的研究力度。

其三,学校办学的历程是曲折的,其发展本身也是我校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背景。

其四,紧紧抓住九年一贯制的契机。教育不是生产流水线。九年一贯制最本质的优势,是运用拓宽的时空,解决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使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

第五,“核心素养”“ STEAM教育”是国际视域中不容忽视的对未来人才的素质探讨。基于学校发展理念遴选适用于学校的核心素养,对于推动学校的课程改革至关重要。

第六,立足本土,课程构建不可或缺楚文化的传承。学校的课程一定要在珍惜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追求更高发展。

最后一点,还是要说课程体系构建离不开校长的情怀。鸟的天堂是巴金笔下那棵枝叶繁盛独立成岛的榕树,无数小鸟在上面自由快乐地翱翔栖息,我们一直用自己的生命教育情怀为孩子搭建一个常青花园的“鸟的天堂”,那就是一所能让孩子们自由蓬勃生长的富有生命活力的生态化学校。

基于以上背景的思考,我们实践构建了新生态生命发展教育课程体系!

2.课程结构

我校根据制定的身心健康、中国人格、智慧生活、楚汉气度、国际视野五项育人目标,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新生态生命课程体系。我们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课程形式加以解构与重组,将新生态生命课程体系建构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 、“人与世界”四个维度。

(1)人与自我

在“人与自我”维度下,我们开设了身心发展类和思维创造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身体、心理、思维的全面发展。

身心发展类:我们开设了供学生自由选择的如《足球》《乒乓球》《田径》等体育类课程,还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心灵向日葵》等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课程。

思维创造类:开设了《头脑OM》《云端技术》《精彩未知》《奇妙世界》等课程,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创造水平。

(2)人与社会

在“人与社会”维度下,我们开设了生活实践类和地域文化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改造生活的良好品质,增加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与热爱。

生活实践类:不仅包括《劳动与技术》《扎染课程》《毛线编织》等促进技能学习的课程,还包括《走进社区环保实践行》《地铁宣传队》《小小安全岗》《爱心小医院》《小邮局大世界》等培养学生职业意识与社会服务精神的课程,培养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未来社会的栋梁。

地域文化类:以武汉和常青社区的文化为基础,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的品质,我们开设了《武汉之城》《武汉之桥》《武汉之音》《武汉之艺》《常青导游》等。

(3)人与世界

在“人与世界”维度下,我们开设了传统文化类和异域文化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立足我国经典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拥有国际视野。

传统文化类:包括《国学经典》《经典诵读》等介绍我国经典思想文化的课程,也包括《软笔书法欣赏》《茶艺茶道》《古筝》《二胡》等介绍我国经典技艺的课程。

异域文化类:包括国际课程和国外游学。我们认为,国际视野并非单纯的外语学习,而是建立在熟知、热爱本土文化的基础上,以外语为载体,对外国文化的思考与反思。

(4)人与自然

在“人与自然”维度下,我们开设了生物探索类和科学创客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敬畏自然的品质以及科学创新精神和能力。

生物探索类:我们开设了《观鸟》《植物生态研究所》等课程,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的方式,学习动物与植物的相关知识。

科学创客类:这是我校重点打造的课程类型。在校园中,我们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创新实践环境,开设“树常青创客梦工场”等,运用STEAM教育理论,综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

3.课程实施(教学及其组织管理)

(1)“p+s自能发展课堂”。

“p+s自能发展课堂”,即“preview预习”十“show展示”自能发展课堂,意指让学生先在“学习准备课”中对所学的新知识进行自主预习,小组自主选择学习任务分工及汇报准备;在“汇报研讨课”上进行:小组展示——质疑碰撞——深度研讨——总结汇报等教学流程,真正把课堂交还给学生。

“p+s自能发展课堂”以生为本,回归学习本真,一是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引发学生身心发展(自主学习);二是主动建构知识,能动发展自身(探究学习);三是学习成为社会性交往活动(合作学习)。这些正对应了新课程的三个层面的需求。

(2)“四合”的实践路径

学科整合

我校探索实施了“学科打通,重心下移”的策略,根据九年一贯制的教育教学资源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相近学科及同科异段的教材资源,重新构建知识体系。

学段融合

我们利用九年一贯制的学制优势,取消小学升初中的选优、淘汰制度,对小学和初中进行统筹安排,采用小学学段“五点五”学年,中学学段“三点五”学年的学科与校本教材过渡衔接策略。

学时组合

探索长短课时和班界学时的时空重组,提高学习效率。学科连堂设置,打破班界,合班学习。统筹增补微课、长课。如:晨读、午写、夕练。

周三下午则是学校传统的“无作业日”时间,给予学生参与综合社团、校本课程的个性发展时空。

学生分合

探索分层走班,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我校的走班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分类课程小走班,分层课程中走班,校本课程大走班。

走班学习充分尊重学生人生长远发展的诉求,以培养学生选择意识、选择能力为宗旨,让学生能把握自己的主动发展,并作出适宜的选择。

4.新生态生命发展课程体系的评价

学校带领教师聚焦推进核心素养的评价改革,结合课程体系为每一位学生设计了“核心素养树”特色发展评价手册,手册命名为《我的成长树》,寓意学生精彩人生从这里奠基。

整个手册封面是一棵大树,分为五部分,即:“仁爱之根、强健之干、聪慧之枝、美雅之叶、创造之果”,分别对应这五个评价维度。除了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外,还包括“我的梦想”、家长期盼、老师寄语等;内页采取活页装帧,可按照学期的递增和评价的多寡添加相关评价页。与此同时,学生在各类课程学习中所获得的表彰、获奖及过程性作品等都可纳入。它不仅仅是一个评价本,更是孩子成长 的珍贵记录本。

我校新生态体系下“生命发展教育”理念与实践,是以关注生命本体为依据,以差异个性化为特征,面向整个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改革实践。我们坚持着在九年的教育中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最终让九年教育来影响他的一生。

猜你喜欢
创客课程体系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