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策略分析*

2017-03-09 06:31倪志刚
关键词:基础设施一带一带一路

李 媛,倪志刚

(沈阳工业大学经济学院,沈阳110870)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策略分析*

李 媛,倪志刚

(沈阳工业大学经济学院,沈阳110870)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指明了方向。梳理对外直接投资主要理论和国内学者对“一带一路”战略下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研究及成果。研究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现状,采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劣势以及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关策略建议。

一带一路;对外直接投资;SWOT分析;沿线国家;投资策略

继“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提出以后,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节点和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对于中国真正走向世界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65个国家(见表1),其核心内涵是“互联互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连接东亚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的重要渠道,不仅应在加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上发挥巨大作用,而且应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加强交流、互鉴、融合,真正实现“互联互通”,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走向中国。同时,不应仅局限于沿线的65个国家,应该使其成为世界的“一带一路”。

表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范围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进行经济结构升级、加快产业转型的良好契机。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准确地认识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挑战,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直接投资的前提。

一、文献综述

对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始于19世纪60年代,主要有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区位理论、产品周期理论、国际生产的折衷理论和边际产业扩张论。其中邓宁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提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分别从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三个方面,解释了跨国公司投资的动机、投资地点的选择等[1-4]。小岛清提出边际产业扩张论,从宏观经济因素尤其是国际分工角度解释了国际直接投资产生的原因,认为在国际直接投资中,投资主体不一定是大型垄断企业,也不一定具有垄断技术,投资对象多为发展中国家[5-6]。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从国内学者研究成果来看,李媛等(2016)[7]认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国际合作新格局。何茂春等(2013)[8]认为,新丝绸之路构想以经济合作为先导与基石,以政治合作为前提与推进手段,以促进文化交流、化解安全风险为重要目标,是具有前瞻性的综合战略规划。储殷等(2015)[9]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应该定位于区域性质、多重双边伙伴关系、优先发展东南亚地区。邹嘉玲等(2015)[10]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为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迅速,商品需求越来越大,使得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孔庆峰等(2015)[11]通过测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认为贸易便利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贸易具有促进作用。

关于“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直接投资,郑蕾等(2015)[12]从国家战略需求的宏观投资格局角度分析,认为沿线地区地缘关系复杂,中国对沿线地区的直接投资发展不均衡、投资领域单一、产业链短、摩擦大,且战略性资源投资壁垒较大。黄河等(2016)[13]分析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政治风险,认为主要存在国内战争、族群冲突、政府违约、东道国政治势力干预等风险,且资源型境外投资比其他行业面临更高的政治风险。叶琪(2015)[14]认为,在投资过程中主要面临四方面的冲突,而生态文明是化解“一带一路”环境矛盾的利器。谭畅(2015)[15]认为,“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时应该充分熟悉海外投资环境,增强海外投资企业的环境责任感,构建投资安全保障体系,营造积极舆论环境。梁星韵(2015)[16]认为,“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主要面临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政治风险和管理风险,应该采取投资方式多元化、做好舆论工作、强化社会责任意识等措施。钟春平等(2015)[17]认为,中国海外直接投资风险主要有长期投资风险和政治局势的不稳定,应该强化命运共同体理念,以长期合作为主要目标,尽可能地减少短期内的利益纷争。

本文综合国内外学者现有的研究成果,基于SWOT视角分析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相关问题和策略,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现状

2015年,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总额达1 180亿美元,同比增长14.7%,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现13年连续增长,年均增长33.6%。本文从投资规模、投资区域和投资国别三个角度分析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情况。

1.投资规模

自21世纪初以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不断增加(见表2),2013年投资存量达到720.2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比例从4.4%增加到10.9%,年均增长率43.5%,高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2.6个百分点,2015年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直接投资达到1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占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12.6%。可见,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规模不断增大,投资比重不断上升。

表2 2004—2013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存量亿美元

2.投资区域

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流量呈快速增加趋势(见表3),其中对东盟、西亚、独联体、中亚等地区的投资流量增长更快,但对中东欧地区投资流量增加较不明显,这可能与双方市场差别较大有关。中国对东盟投资额最大是因为东盟与中国在经济上具有互补性,东盟地区承接了较大部分中国的产业转移。西亚地区作为中国能源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较多的投资合作。

表3 2004—2013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流量亿美元

3.投资国家及地区

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前20名的国家和地区中,有10个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见表4)。其中,前10名国家和地区中有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后10名国家中有哈萨克斯坦、老挝、泰国、伊朗、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可见,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有重要地位。2015年中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主要流向新加坡、哈萨克斯坦、老挝、印尼、俄罗斯和泰国等国家。

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优劣势分析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断扩大的投资规模,为进一步对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奠定了基础。分析中国自身优势、劣势,是更好地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前提。

表4 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前20名国家和地区

1.优势分析

(1)中国在基础设施行业存在较多的富余产能,如钢铁、煤炭、电解铝等产业(见表5)。如果不能将其转化为经济效益,不仅会对中国相关产业发展造成严重损害,而且也会造成巨大浪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规模,难以筹集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和建设原料,同时“一带一路”倡导投资贸易便利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其建设的优先领域,在交通、口岸、能源、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上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产能,这些都决定了中国的富余产能存在较大的转移空间。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来看,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排名前10的多为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排名11~20的多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但是非“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相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产能转移空间小,而且由于地理位置较远其转移成本更高。

表5 中国产能过剩行业现状

(2)地理位置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丝绸之路经济带”通过陆路把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连接起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过海路把中国与东盟10国连接起来,而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中心区域,能够方便快捷地与各国各地区保持联系,随着相关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各国联系更加紧密。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之前,中国就已通过中国-东盟自贸区、亚太经合组织、中非合作论坛、亚欧博览会等方式将中国直接或间接与“一带一路”有关国家经济合作联系起来,“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则是统筹了中国与沿线所有国家的关系,试图以更加良性的方式实现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交流合作。前期已有的成就加上地缘上的优势,使得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能够更快更大规模地开展。

图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布

(3)融资方面具有较为完善的投融资平台。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2014年7月金砖五国共同成立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其宗旨是为金砖国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2014年10月,中国、印度、新加坡等21个国家联合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其作为亚洲区域的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12月,中国成立丝路基金,其重点是为促进“一带一路”寻找投资机会并提供相应的投融资服务。这些金融机构的成立,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资金保障和金融支持。

2.劣势分析

(1)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领域单一。2013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主要行业集中在能源、建筑、金属矿石、交通等领域(见表6),这些行业不仅投资资金规模大、投资时间长,存在政治与经济双重风险,容易让被投资国误解中国带有“战略意图”,而且投资收益率低,甚至出现亏本现象[18]。

(2)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产业园区建设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之一,涉及复杂的管理问题。一方面,在建设过程中,对能耗、污染的有效控制,与当地居民保持良好沟通,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工作习惯等,是需要统筹管理的,否则就会引起当地居民或政府的不满甚至反对。如2013年12月,吉尔吉斯斯坦认为中吉乌方案不止是不利于吉尔吉斯斯坦,因而宣布拒绝中国修建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的计划。另一方面,园区建设完成后,需要持续地提供后期技术、园区管理等支持,以确保园区能够顺利运行,而我国在园区管理上缺乏配套的管理技术,往往把建设厂房等当作重点,对后期管理工作投入不足。

表6 2013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存量行业分布前8名

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机遇与挑战分析

中国所具有的规模、产能、区位、投融资平台等优势,需要在合适的外部环境中充分发挥作用。正确认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战略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国的投资优势。

1.机遇分析

(1)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带来的投资机遇。“一带一路”框架内提出,打造新欧亚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重点,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贯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合作建设,提升航空基础设施水平;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在通信干线网络建设方面,推进跨境光缆等建设,规划建设洲际海底光缆项目,完善空中卫星信息通道。具体来说,西亚和俄罗斯在油气输出方面,中亚、南亚在能源、电力设备、通信设备方面存在较大的合作空间。有关数据显示,“一带一路”仅亚洲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每年至少需要8 000亿美元,未来10年,亚太区域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8万亿美元。中国不仅有丰富的基础设施建设经验,而且大量的资金和建设原料也可以确保对外投资的顺利进行。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深入推进,中国在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将不断增加。

(2)沿线国家产业间合作带来的投资机遇。中国与沿线国家在农林牧渔业、农机及农产品生产加工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推进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工程技术、环保产业和海上旅游等领域合作,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的资源勘探开发合作,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探索投资合作新模式,鼓励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同时鼓励本国企业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截至2016年6月,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协议,同17个国家共同建设了46个境外合作区,中国企业累计投资超过140亿美元。我国在建筑业、装备制造业、基建材料等行业具有很大的规模,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为开展投资合作提供了充足的供给保障。

(3)沿线国家服务业投资增加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把投资和贸易有机结合起来,扩大服务业相互开放,推动区域服务业加快发展。在商贸和文化旅游产业方面,“一带一路”包含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通过对沿线国家旅游业投资,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特色旅游产品等项目。在信息产业方面,“互联互通”包含互联网、物联网和通讯网等信息产业对配套基础设施的需求,将拉动信息产业的对外投资。在金融业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对资金的需求将促进金融业海外投资的发展。

2.挑战分析

(1)来自地缘政治的挑战。如中国和俄罗斯虽然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与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存在利益冲突:在后者中俄罗斯充当领导者,而前者的主导者则为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是中国“西北五省”和“中亚五国”,欧亚经济联盟则包括俄罗斯和中亚五国,可能会造成俄罗斯在局部问题上的干预和反对。再如中国与美国:美国主导的TPP协定将中国与俄罗斯排除在外,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则不包括美国,二者同样存在利益冲突,甚至有学者提出“一带一路”是为了对抗美国TPP协定,突破经济封锁的战略。又如中国与日本:日本曾经提出过“欧亚大陆外交”战略,将中亚及高加索八国称为“丝绸之路地区”,提出建立“中亚+日本”对话机制,而“一带一路”战略同样不包括日本,加上两国近年来政治、领土冲突,短期内难以达成利益共识。

(2)投资东道国的政治风险。一方面是政局稳定性的风险,在中国对某一国家投资的过程中,如果东道国发生政局动荡、内乱等问题,都会影响到中国企业的投资进程,甚至造成财产损失,尤其是政府间的合作,容易因为执政党的变化而造成重大投资损失。另一方面,由于东道国政府机构的腐败,增加了中国企业投资成本、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了投资风险,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发展中国家居多,其政局都存在一定的动荡风险和不同程度的腐败,这对于中国在这些国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是相当大的挑战。

五、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策略分析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应该发挥优势、规避劣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1)将我国所具有的优势和“一带一路”的核心内涵结合起来。我国具有丰富的产能优势,可以与“设施联通”相结合,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在国际骨干通道建设、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光纤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等方面,存在巨大的投资机遇。在这些领域,可以通过与沿线国家开展合作,实现国内富余产能和投资项目的对接,从而实现产能的消化。中国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可以与“贸易畅通”结合起来,在与沿线国家进行贸易时,积极寻找投资机会,如贸易平台的建设、管理,各类物流园区的建设,贸易通道的建设等,让投资带动贸易,贸易促进投资,在扩大贸易的同时也扩大了投资。中国具有一系列的投融资平台,可以与“资金融通”相结合,通过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银行的筹建,进一步完善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人民币结算体系建设和人民币债券发行,确保投融资资金的充足和风险的可控。

(2)积极拓展投资领域,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一方面,政府、企业应该组织各类专家团队到沿线国家考察、调研,充分利用各类交流平台如中阿博览会、博鳌亚洲论坛等,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情况有充分的认识,从而发现更多的投资机会。如中亚、西亚、独联体国家,在能源方面储量丰富,而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可以开展深入投资合作,以产能换能源;同时,应将投资领域扩展到农林牧渔业、生物制药、旅游、环保、能源、资源开发以及新兴产业,让投资全面化,但全面中应有重点,应该把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以及新兴产业等方面。另一方面,针对我国企业在管理方面的不足,通过积极组织培训、到国外学习、到大学进修等方法,培养出一批专业的管理团队和运营团队,并让其参与到各类管理中,尤其是对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等建设完成后的管理工作,确保投资是卓有成效的。

(3)抓住机遇,巩固现有的投资基础,结合被投资国情况开展投资。首先,要巩固现有的投资基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在基础设施、能源等方面已经有了良好的合作基础,中国在这些国家的直接投资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规模。2015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总额达到1 480.2亿美元,主要涉及电力工程、房屋建筑、交通运输、石油化工、通讯设备等多个领域。其次,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际情况开展直接投资。如中亚五国在能源方面储量丰富,而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中国在能源消耗方面严重依赖进口,而产能富余,通过在这两方面开展深入投资合作,以产能换能源,能够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南亚国家在劳动力方面开始显现一定优势,但产业布局尚未完成,我国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但产业布局基本完成,处于产业转型升级阶段,通过对其投资,利用其劳动力优势,将中国部分产业转移到其国内,既能促进其经济发展,又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4)通过加强沟通妥善处理与“一带一路”各国家的关系,创造友好的投资环境。通过“政策沟通”使各国充分交流,共同制定有关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问题,为务实合作和大型项目的投资提供政策支持。通过建立互信备忘录、谅解协议等加强政治互信,从而保证投资的顺利开展。由政府牵头和沿线各国积极交换意见,求同存异,在政策层面争取有利的投资环境,就投资中可能遇到和存在的问题建立互信和谅解备忘录。通过“民心相通”,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文化往来、人才流动,扩大留学规模,推动旅游合作,加大媒体宣传力度,为丝绸之路精神深入人心奠定民意基础,使得各国放心大胆地接受中国的投资。如中南亚、东盟部分国家,通过改善与其关系,利用其劳动力优势,将中国部分产业转移到其国内,既能促进其经济发展,又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1]Dunning J.Toward an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80(11):9-31.

[2]Dunning J.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M].London:Allen&Unw in,1981:50.

[3]Dunning J.Explaining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M]. London:Uniw in Hyman,1988:2-6.

[4]Dunning J.Multinational enterprices and the global economy[M].New York:Addison W lsley Publishing Ltd,1993:14-16.

[5]Kojima K.A macroeconom ic approach to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Hitotsubashi Journal of Econom ics,1973,14(6):1-21.

[6]Kojima K.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a Japanese model ofmulti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s[M].London:Croom Helm,1978:20.

[7]李媛,孙碧宁,倪志刚,等.“一带一路”契机下中国服务贸易的机遇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9(1):26-30.

[8]何茂春,张冀兵.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中国的历史机遇、潜在挑战与应对策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23):6-13.

[9]储殷,高远.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定位的三个问题[J].国际经济评论,2015(2):6,90-99.

[10]邹嘉玲,刘春腊,尹国庆,等.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J].地理科学进展,2015(5):598-605.

[11]孔庆峰,董虹蔚.“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测算与贸易潜力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5(12):158-168.

[12]郑蕾,刘志高.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空间格局[J].地理科学进展,2015(5):563-570.

[13]黄河,Starostin N.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及其管控: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93-100.

[14]叶琪.“一带一路”战略下的环境冲突与矛盾化解[J].现代经济探讨,2015(5):30-34.

[15]谭畅.“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及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5(7):114-118.

[16]梁星韵.“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策略[J].生产力研究,2015(8):139-143.

[17]钟春平,潘黎.对外直接投资风险与一带一路战略[J].开放导报,2015(4):40-42.

[18]赵磊.一带一路:中国的文明型崛起[M].厦门:中信出版社,2015:45-48.

Strategy analysis of Chine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oward countries along“One Belt,One Road”

LIYuan,NIZhi-gang
(School of Economics,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henyang 110870,China)

The proposal of“One Belt,One Road”strategy has directed the orientation of Chinese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The major theorie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he related researches and achievements of domestic scholars 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re combed out under the strategy of“One Belt,One Road”.The status quo is studied about Chinese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o countries along“One Belt,One Road”.SWOT analysis method i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Chinese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And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brough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ne Belt,One Road;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WOT analysis;countries along“One Belt,One Road”;investment strategy

F 742

A

1674-0823(2017)01-0007-07

10.7688/j.issn.1674-0823.2017.01.02

(责任编辑:张 璐)

2016-07-05

辽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W 2015309)。

李 媛(1964-),女,辽宁沈阳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国际服务贸易等方面的研究。

10 14∶59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1.1558.C. 20161010.1459.012.htm l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一带一带一路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