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乌海市葡萄酒产业化发展现状及问题

2017-03-10 09:08董燕飚
智富时代 2017年1期
关键词:经营模式葡萄酒产业化

董燕飚

【摘 要】随着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期的乌海市也逐渐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将葡萄产业列为乌海市具有农业特色的主导产业,并出台了许多利好政策推动葡萄企业发展。本文根据乌海市葡萄酒企业现状和产业优势,分析该地区现阶段葡萄酒产业存在的问题,结合乌海市地区政策提出适合当地葡萄酒产业可持续化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葡萄酒;经营模式;产业化

一、研究背景

乌海市地处内蒙古西南部,与鄂尔多斯高原紧邻、靠近乌兰布和沙漠,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被中国葡萄界誉为“很有发展前途的葡萄栽培区”。目前该市葡萄酒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重点探究的问题。例如葡萄品种结构缺乏合理性、葡萄酒生产技术不规范、试验研究相对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相关配套技术手段、规模效益不高等问题,这些现存问题已严重制约乌海市葡萄酒产业进一步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并直接影响葡萄产业化进程与加速。

二、理论基础

(一)农业产业化理论

农业产业化最早出现在美国,后逐渐发展到西欧、日本等国家,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目前已成为较发达现代化产业形式。其含义是以国内外市场经济为基本导向,以使经济效益增值为主要目标,以此对不同地区的农业进行区域上的布局、加之专业化的生产、一体化经营管理以及相关社会服务,有效的将产供销和贸工农有机结合的经营体制(刘明2013)。

我国在此领域最典型的模式就是将龙头企业和农户结合成统一利益体进行农业产业化生产。农业产业化可分为两种组织形式,一种被称为“紧密型”,也即农、工、商三者有效整合形成较为完全的纵向一体化模式;另一种被称为“松散型”,也即农、工、商三者通过签订合同,进行联合体经营的相对灵活的经营模式(郭书田1998)。同时,利用其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管理企业化、生产经营集约化和规模化以及组织一体化等基本特征来对现行农业领域生产经营进行机制创新和转换。农业产业化能够有效的将体制机制转轨和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相结合,实现产业化增收以及有效抵抗市场风险。

(二)产业生态系统理论

产业生态系统理论主要是研究各个产业组织之间以及产业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产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产业上、中、下游企业群以及最终的产品共同构成。产业组织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增值功能、企业集聚功能、产业扩散功能以及资源再利用功能。这些功能的有效实现为产业生态系统的稳定循环创造有利条件,使产业组织利用各种资源不断得到更新和发展,实现产业的壮大和发展。产业组织发展的动力来源于资源、技术以及管理的共同作用。在乌海市葡萄酒产业发展中,分析不同企业在葡萄酒加工方面以及葡萄产品销售模式的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并将其有效结合实现产供销的和谐统一都是以产业生态系统相关理论为指导的。

三、乌海市葡萄酒企业生产经营现状

目前,乌海市葡萄种植和加工贮藏企业达到40家,保鲜和运输企业有10家左右,保鲜冷库储藏能力达12万立方米。2015年统计,葡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年产值达3亿元。同时,为乌海市创造就业岗位1万多个。以汉森、吉奥尼和西口风为品牌代表的葡萄酒企业均被定级为市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自治区级葡萄标准示范企业。据调研数据了解到,2013年至2015年,乌海市葡萄酒加工企业加工酿酒葡萄由4981.95吨,提高到6953.18吨;生产葡萄酒3324.37吨上升至4593.44吨;实现销售收入也由20957.16万元增加到32772.35万元。

乌海市四大葡萄酒生产企业在2013年冬季均不同程度的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从而导致总体产量和销售收入在2014年出现下滑情况,但在2015年不论是产品加工量还是销售收入都出现大幅上涨。同时也了解到,在2013年以前,乌海市主要以汉森酒业公司为主要红酒生产加工企业,到2013年之后西口风公司、吉奥尼公司以及阳光田雨公司的实力逐渐提升,在乌海市葡萄产业和葡萄酒市场中拥有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四、葡萄酒企业经营模式

(一)“龙头+基地”模式

内蒙古汉森酒业利用乌海市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在2008年联合法国共达葡萄苗圃有限公司共同建成酿酒葡萄基地,致力于酿酒葡萄的种植工作。此外,还引进了十多种国际优质酿酒葡萄品种以及在法国最先进的苗木嫁接机,形成了年产近5000吨的葡萄酒庄园,同时也是乌海市有机葡萄规模最大的种植基地。

汉森葡萄酒业公司从葡萄育苗、培育、灌溉以及嫁接到葡萄酒制作工艺和技术等多个环节进行深入探索,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酿酒葡萄培育模式,并且在葡萄酒生产线商引入国际领先的加工设备,实现全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整合和配置。其采用“龙头+基地”模式,利用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地区农业和农产品发展,通过基地建设来为自己提供产品原材料的生产经营模式。在此种模式下,企业将产、工、销三方面全部内化到企业内部当中,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对各个环节进行调整。

在葡萄种植过程中,汉森葡萄酒所使用的酿酒葡萄经过严格的单产量控制,1万多亩的种植基地,畝产量设定为800公斤之内,这在很大程度上为葡萄生长期吸收光照和营养提供了基本保障。每到临近葡萄成熟期,定期对葡萄的糖度和酸度进行检测,两项指标均达标后才可以采摘,葡萄充分成熟是制成葡萄酒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且学习法国在葡萄育苗、嫁接和防灾等方面的领先技术,有效提高企业内劳动生产率、葡萄成活率。

在酿酒环节,该企业利用可控压气囊榨汁设备、发酵温控系统以及全自动灌装生产等,针对性的对不同种类的葡萄采用差异化的工艺,例如干红葡萄酒则主要使用在低温环境下浸渍发酵的方法,干白葡萄酒则使用自动发酵空温罐来进行发酵。温度在这个环节成为了主导因素,这种方式可以促进苹果酸的发酵,从而使酿出的葡萄酒口感更加温润细腻。

汉森葡萄酒业充分发挥了作为龙头企业带动当地农业加工发展和农业实用技术创新应用的作用,对乌海葡萄种植技术、葡萄酒生产加工模式以及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帮助。

(二)“企业+农户”模式

吉奥尼葡萄酒业作为“企业+农户”的典型代表企业,其以生产酒庄酒为企业特色化产品,拥有年产近300吨品质优良葡萄酒庄。吉奥尼葡萄酒业在葡萄酒生产过程中采用的是“企业+农户”模式,该模式是以企业为主导,为当地农产品的加工、运销环节创造更有利空间,针对某一种或者几种产品进行加工和销售。在乌海,吉奥尼酒业通过对本地葡萄进行收购和加工,同时,通过与农户或者合作社签订种植合同对葡萄的管理和收购统一按照企业规定的标准来实行。在此种模式下,企业和农户明确双方责任和权力,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分配利润。经过长期探索,逐渐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模式。

生产线全部配置意大利先进的红酒加工设备,同时还配套建有610立方米的葡萄保鲜冷库,严格把控酒庄红酒的质量和标准。在葡萄酒生产加工过程中严格实行“3D”管理标准,即“定级”、“定量”和“定则”,将葡萄种植、采摘、生产和酿造全过程实行分区、分片的标准化、专业化管理。此模式在当地的成功运用,极大程度的减少在传统农业生产领域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生产方式落后、生产规模较小、受价格影响较大等因素给农户带来的损失。通过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管理,不但可以提高农户葡萄种植技术更提高了农户对于市场风险冲击的抵抗力,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五、乌海市葡萄酒产业的优势及不足

(一)乌海市葡萄酒产业发展优势

第一,资源优势。乌海市葡萄酒业的高速发展基于其独特的地区气候以及环境土壤条件等资源优势,优秀的资源优势为葡萄生产、加工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与其他地区相比,乌海市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光照、温度、降水以及水蒸发量、水文和土壤等方面。

乌海市葡萄种植区域的年光照小时可以达到3020~3300小时左右,其平均每一天的日均光照可以达到8小时以上,相对应的每年平均光照的总体辐射量超过130kCal/cm2,平均每年受到的日照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针对葡萄种植来讲,比较关心的浆果实际成熟期7、8、9三个月份来说,其平均气温维持在23度上下的水平。乌海市的无霜期也可以达到160天左右。这样的气候资源环境非常有利于葡萄保持和积累糖分;乌海市的全年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20倍左右,相对湿度百分之四十左右,降水资源可以限制病虫害的发生,相比于雨水丰富的地区对葡萄的生长同样具有相对较大的优势。

第二,技术优势。在种植技术方面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学习和改进,形成了适合乌海市葡萄产业的先进技术优势。目前乌海市的葡萄种植产业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包括:幼年葡萄树速生丰产技术等。此外乌海葡萄还运用了地膜全覆盖栽培技术和基于主蔓和侧蔓的自然扇形的整形修剪技术以及肥水综合技术和套袋技术等先进的葡萄种植技术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葡萄大面积种植的成活率,保证了乌海葡萄的优良品质。在酿酒制造方面,引进可控压气囊榨汁设备、发酵温控系统以及全自动灌装生产等,针对性的对不同种类的葡萄采用差异化的工艺。生产线严格把控酒庄葡萄酒的质量和标准,将葡萄种植、采摘、生产和酿造全过程实行分区、分片的标准化、专业化管理。

第三,政策扶持优势。现阶段针对乌海市葡萄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乌海市提出对乌海葡萄品牌化战略转型,发挥乌海市的资源优势,在2014年通过商标局申报并通过了“乌海葡萄”集体商标进行统一化管理,对整个葡萄产业链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标准化管理,并且大力支持葡萄相关企业进行国际商标以及中国驰名商标等品牌资质的申请来推动当地葡萄酒企业做大做强。

政府尤其加大了对外的宣传力度,并着力于塑造良好优秀的乌海葡萄形象建设,为加强品牌推进和形象建设方面的工作,由乌海市政府牵头,由企业主办了一系列以葡萄为核心的宣传活动,起码包括“乌海葡萄产业”的网络化平台宣传,以及开展各类以葡萄为主的主题活动节等。

今年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鼓励外来投资者投资和发展葡萄产业,通过借鉴国内外成熟的葡萄产业经验,将生产环节、葡萄种植庄园以及葡萄酒庄园等一系列高端葡萄功能性进行融合,发展葡萄产品的多元化发展模式,结合文休闲、娱乐、文化以及销售为一体的葡萄多元化产业结构。

(二)乌海市葡萄酒产业存在不足

乌海市的葡萄产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较小种植规模阻碍产业化进程以及葡萄产量与原材料供给失衡,使得乌海市的葡萄种植产业难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发展目标,当地优质的地理和环境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扩大葡萄种植规模成为乌海市葡萄产业发展的瓶颈。

第一,葡萄品种比例不均衡。随着酿酒葡萄种植园逐渐增多,而酿酒葡萄的价格和常量相比较于鲜食来说较低,效益也会比较低,因此种植此类葡萄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造成酿酒葡萄和鲜食葡萄种植比例失衡。

第二,供给量和需求量不匹配。乌海市小规模的葡萄种植面积很难满足葡萄酒生产的需求,造成原材料供应不足。乌海市已成立了众多葡萄酒生产企业和葡萄酒酒庄,目前乌海市葡萄酒生产企业的年生产能力已經接近两万吨,伴随着葡萄产业的继续发展,年设计产量还会更大。但是,与此相对应原材料种植面积需要达到5-6万亩才可以满足葡萄酒的生产速度,但是目前乌海市酿酒用的葡萄种植仅为2万亩左右,远远低于目前年产量所需要的数量。

第三,产后环节薄弱、市场开发滞后。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当地除了具有代表性的葡萄酒生产加工企业比较注重自身品牌建设,多数个体商贩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使流通到市场上的葡萄产品以次充好,这不但严重影响葡萄的市场价格,还损坏了乌海葡萄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一些个体商贩或农户没有找到正规的销售渠道,只能依靠在葡萄园附近、机场路两旁或者市区流动摊位摆摊销售,这种方式体现了乌海市葡萄产业市场培育和拓展的薄弱性。

六、政策建议

随着近些年的发展,葡萄产业已经成为乌海市农业的支柱型产业之一,带头将地方产业进行融合和联动。但通过分析和总结也能清楚的看到,乌海市葡萄产业现阶段的发展还存在较多问题需要改进和提升。乌海市葡萄产业向更具规模化、一体化方向进一步提升,协同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户共同提高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以此来带动乌海市经济的长足发展。

调整葡萄种类结构,完善区域规划。更新葡萄优质品种,培育新的葡萄品种丰富完善种植品种结构。引进新的葡萄品种并通过和相关各大专院校以及研究机构的相互合作交流,通过引进科学先进适用于优质新品种的技术提高葡萄的质量和产量。通过引进优质品种和更新完善先进的栽培技术是保障生产出优质葡萄果品的重要因素。合理规划发展区域化精植,完善葡萄种植产业化发展道路。通过大规模区域性开发种植区,并按照品种和管理技术对不同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区域性划分进行统一生产培育提高规模效益。

提高技术能力,加强管理水平。大力研发或引进葡萄酒生产的专业技术,将节约成本、提高质量、等要素贯穿于技术生产的方方面面。在葡萄产前做好基础性工作,保证葡萄的品质和产量,同时加强果品产后的加工、储运环节的保障。产后商品化的基础来源于贮藏保鲜程度高、冷链物流畅通、分级包装到位。

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在乌海市目前的销售模式基础上要更多的鼓励不同的经济主体参与流通,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例如低息贷款、税费优惠等等,为葡萄经销商或者购销公司解决最根本的资金问题;为葡萄经销商或农业合作社提供与大中城市建立长期购销关系的机会,对乌海市招商引资工作也起到推动作用。此外,葡萄产业相关部门可以搭建葡萄网络信息品台,农户可以申请利用平台的公共资源采取网上销售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明.浅析我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体系.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J]. 2013.(09)

[2]郭书田.农业产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农村合作经濟经营管理[J].1998(12)

[3]薄胜海.新疆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研究动态.北方园艺[J].2013(13)

[4]王海波,魏长存.我国葡萄产业现状与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中国果树[J].2010(06)

[5] T.W.Schultz.1964.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Agriculture.Univ of Chicago Pr (Tx):99

[6]Buzzell.R.D. and Ortneyer G. Channel Partnerships Stream Line Distribution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36(3),Spring 1995:85-96

猜你喜欢
经营模式葡萄酒产业化
自制的葡萄酒为啥爱“上头”?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系统产业化之路
法国葡萄酒何以誉满天下
基于葡萄酒理化指标的葡萄酒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