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供求均衡分析

2017-03-10 17:40余婧
智富时代 2017年1期
关键词:居民消费分析

余婧

【摘 要】当前,波及全世界的金融危机正严重滞缓全球经济发展速度,同时对我国的出口影响较大,导致出口严重受挫,投资速度明显下降的情况下,而从我国内部居民消费情况来看,GDP增长缓慢,居民的消费水平降低,储蓄率上升。实际生活中,我们认为是物价上涨、收入差距等原因导致的消费力不足,经济发展缓慢。但追其根本原因在于,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不平衡而导致的居民消费力下降,投资产出负增长。本文依据凯恩斯供求理论,阐述消费需求不足现状的成因,并对消费需求不足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通过理论依据对消费不足问题并提出了几点解决思路,阐述了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的还是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扩大内需,调节企业发展发展方向,寻求适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状态的经济政策。

【关键词】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供求均衡;分析

一、我国居民消费现状

今年是我国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实施开年,随着中国市场水平和GDP增长的深化,经济增速平稳,根据国家统计局10月19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增速与前两季度持平,前三季度CPI上涨2.0%,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已显露出趋稳态势。虽然前三季度,投资和出口的拉动作用相对减弱,而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则达到71.0%,但较比过去的十五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仍然呈现走低趋势,且呈缓慢的负增长趋势,仍低于世界平均消费率水平。

根据恩格尔系数(指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的计算结果显示:我国居民食品消费质量逐年提高,但相比服装消费的支出则有所下降,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的基本消费并没有体现出积极的变化,居民的消费模式正在由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晋级;日用品消费增长有所放缓,主要耐用品的消费趋于饱和;交通和通讯支出的比重在整体消费比例中呈上升趋势。

从上述数据及结论可以看出,虽然消费水平有所增长,但仍处于一个平稳的状态,主要是由于中国近些年来,多数工业产能大幅扩张,十年前的在建产能,在近几年内逐渐释放出来,导致产能过剩严重,投资率始终保持在较高的增长水平,跟自身相比不但高出去年的平均水平,也超越了其他国家的峰值水平。而消费率相比却低了很多,而且存在不断降低的趋势,这样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情况,从宏观经济层面的投资与消费失衡局面更加严峻。以住房消费为例,从统计局的各项数据显示来看,在过去的几年中,随着房地产商大规模投资,我国居住方面的消费比重也大幅上升,其中,百分之七十三的城镇居民拥有自己的住房。然而,现行情况则是,房屋购买率对比前几年有所下降,房地产销售市场出现疲软情况。房价居高不下,多数买房者将购房视为一种投资,使得住房的刚性需求转变为了投资需求,这导致住房空置率上升。具体到城市而言,一线城市中上海的空置率最高,在10%以上,2015年比2014年上涨了1.7个百分点。而北京的住房空置率相对上海较低,仅有5%,且2015年稍有下降。二线城市中,东北地区城市住房空置率明显要高于其他地区。沈阳的空置率超过18%,远远超过其他二线城市,青岛的空置率也处于较高位置。东北地区空置率较高反映了东北经济近年来整体滑坡和人口外流的情况。多数地区的新建住房未能销售殆尽,且二手房闲置过多。这些情况的出现主要也可通过三方面表现反映了这一结果:首先,居民储蓄量随着最终消费率的走低而保持较高增速,而随着储蓄的增加,国家积累能力也增强,对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再生产的需求就不断增加,随之就会出现投资快速增长,伴随的便是消费能力相对下降;其次,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的增长,而过度投资,使得投资率上涨过快,但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却滞后于经济增长幅度,从而导致中低收入群体消费需求不足;再次,我国居民消费市场具有一国多市、个性消费的特点,是由于地区文化差异和买方市场上产品供大于求,消费者本性的回归,所导致的我国居民消费不均甚至消费需求不足。

二、利用供求均衡理论进行成因分析

我们从这些表面情况看,会认为现在消费需求的疲软是由于居民的消费力不足、收入差距、城乡差距等原因造成的,可如果我们深入分析思考,便能得知,造成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实质性原因是由于供求关系失衡所造成的。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各国出口受到阻碍,所以都选择通过加大投资方式来增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从而,过高的投资率和较低的消费率便导致了产能过剩和浪费。企业为了缓解生产力与产品过剩的问题,只能开拓海外市场,寻求外部需求,这样便进一步导致了出口的压力增大。并且,虽然我国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但过剩的低附加值产品,很难满足当今高速发展的科技对人们的影响而产生的对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使得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销售滞缓,从而导致失业问题的产生。因此,我国消费率偏低的情况,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有效供给不足”,即从供给的角度看,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产品不能够适销对路, 使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产品结构难以升级;“有效需求不足”,即从需求的角度出发,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有效需求不足成了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古典理论⑴认为,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是非常有效的,市场机制可以保障充分就业的情况。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自己保持经济增长,以接近充分就业的水平,而且无需政府干预。供给学派则认为,在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中,供给起着决定性作用,社会生产力决定管理社会的购买力,经济发展的迹象是通过供给的水平以及其能力的增加而表现出来的。但对实际生活现象,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需要综合多方面的理论进行比较,对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进行分析。因此,结合1936年,凯恩斯发表的《就业、利息、货币通论》⑵中提出的“有效需求理论”,以“凯恩斯就业理论”为出发点,否定了“萨依定律”(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认为生产和就业的水平决定于总需求的水平。总需求作为整个经济系统里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总量,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两者组成。因此,要有足够的需求来支持就业的增长,就必须增加真实投资来填补收入与这一收入所决定的消费需求之间的差额。也就是说,在经营生产时不单要考虑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厂商定价),还要考虑商品的总需求价格(消费者预期)。如果总需求的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就是“有利可图”,生产者便会增加雇佣工人的数量,扩大再生产。如果总需求的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廠商就会减少雇工,降低成本,缩小生产。直至两者相等,达到厂商的预期总利润最大化,生产和就业都达到均衡状。此时的社会总需求,就称为“有效需求”,即与社会总供给相等的总需求量。若形象一些表示,将总供给与总需求想象为两条相交在一个坐标轴内的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就是供求均衡点,交点所对应的就是使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所在的均衡点,也就是前面所说的“达到均衡状态的情况”。而且市场价格会围绕这个均衡价格上下波动。根据“有效需求”理论,总供给是由消费、储蓄、税收和进口四要素决定的;而总需求是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本国出口来决定的。理论永远是在假设的前提下提出的,是一个无法达到的状态。它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实现,主要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因素来影响商品的需求。比如:商品本身的价格,商品价格提高,需求就会下降;商品替代品的价格变化也会影响需求的变化;消费者的购买偏好对商品需求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也关系到商品的需求量;以及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同样会影响商品的需求,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在一个信息相对完全和透明的市场,价格决定着一种商品的需求变化。所以,当市场价格大于均衡价格,此时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产品数量过剩,过剩产品的存在必然会导致价格的下降,随着价格下降需求量扩大,供给量减少,最后达到均衡点,所以,价格的下降可以减少市场的产品积压,使供需趋于平衡。当市场价格小于均衡价格,供给量将短缺,出现供不应求,此时,价格的上升可以扩大生产的输出,同时抑制消费。所以价格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市场上的短缺现象,从而使有供求恢复一致。

而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经济活动繁复多样,任何一种商品都存在其生产中和消费者,攻击和需求的总量也在不停的发生变化。在需求量恒定的情况下,有诸多因素对供给产生影响:生产者的成本,技术水平等,而在供给量稳定的情况下,收入、消费者偏好、商品替代品等有对需求产生影响。所以,供给平衡的变动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科技进步水平密切相关的。供求均衡的状态必然是在社会生产力水平达到一定高度,科学迅速发展的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才能随之提高。

三、基于当前情况下的改善措施

政府在这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能力,对市场的发展起到指导和决策性的作用,并且依靠价格自身的调节能力(即市场背离了均衡价格,需求量和供给量就会发生变化,商品的价格就会再次自动向均衡价格靠近)逐渐达到均衡的水平,促进经济增长。这里所说的宏观经济政策就是我们熟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当前经济疲软的状态下政府必须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就是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增加财政投资、财政补贴,直接扩大社会需求,或是减免税收,刺激投资,增加个人收入从而刺激居民消费,以增加总需求。货币政策是用增加货币供给量来降低利率,降低准备金,降低基准利率等刺激投资从而增加收入。但由于存在流动性陷阱,因而货币政策效果有限,增加收入主要靠财政政策。同时,适度控制投资规模,减少重复投资于低附加值产品中,转为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和研发,充分满足当下人们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从而平衡供求。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在一个合理有效的范围之内,规模控制资产投资,减少资源的占有和浪费;通过调整消费政策,开拓农村市场,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加强对居民经济消费的引导,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完善分配制度,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从宏观角度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扩大内需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复苏和抵御国际经济风暴的冲击都有较强的促进作用。通过对产业结构调整,淘汰那些不适应市场的落后产业,促使更有发展潜力,具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的企业生存下来,合理有效利用优秀的资源。同时,大批的外向型企業在此阶段重新调整企业发展的方向,将市场转向国内,不仅惠及国民,而且对调动企业创新积极性,更大程度挖掘产业潜力,企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助推作用。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提高科技水平,了解消费者需求偏好,才能使供给与消费者需求相适应,以致居民消费率增加,促进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晏智杰《古典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4月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3月第四版第582-602页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2017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
2017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居民消费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