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引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

2017-03-10 12:30
理论与现代化 2017年4期
关键词:优先资本主义全球化

林 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引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

林 剑

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阶段。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世界范围的流动,使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生产日趋一体化,投资、贸易日趋自由化与便利化。到目前为止的经济全球化是由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因而给世界带来许多不可忽视的负效应。经济全球化不仅加剧了社会分化,而且使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更加猛烈,应对危机的办法更少。世界范围的民粹主义与反全球化思潮的兴起与蔓延,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陷入困境的反映与表达。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与当代新科技革命推动的必然趋势,从根本上说是不可逆转的。但必须改变发展方式,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坚持以合作代替博弈,以共赢代替零和,实现规则共商共建,成果共享,合作共赢,包容性发展。

经济全球化;困境与挑战;新思想;新理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转折阶段,布林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使美国取代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美国不仅凭借二战战胜国的地位以及强大军事实力,确立起军事霸权的地位,而且也凭借经济实力与金融实力确立了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以美元为储备与结算货币的美元霸权地位。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20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与扩张的时期。这一时期,在美国的引领与推动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不仅从惨遭破坏的状态下恢复过来并获得长足的发展,而且使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呈现出紧密化、一体化、有机化的态势与趋势。但在柏林墙倒塌、苏东剧变之前,经济发展的紧密化、一体化、有机化的态势与趋势仅限于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冷战结束后,在市场经济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双重推动下,反映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要求的贸易规则的建立与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以及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与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发展、完善,世界才迎来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当今世界,全球化不仅是各民族语言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词,更是当前世界历史发展的现实。

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带来的改变是明显与深刻的。其一,这种改变首先表现在经济的发展上。经济的全球化使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不仅在全世界的范围流动,而且流动的速度与频率不断加快;分工、投资、资源配置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日益失去其地域性的特点与性质。推动与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与动力是市场经济与当代新科学技术革命,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又反过来成为推动市场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与杠杆。其二,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的改变还表现在对世界历史性质的改变上。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由于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日益打破民族与地域的限制与局限性,逐渐失去了它的地域性特点,因而也就在实质上使各个国家与民族的历史由一种地域的历史转变为一种世界性的历史。其三,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的改变还表现在对世界格局的改变上。从历史经验事实的维度上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始作俑者,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主导者与推动者。西方发达国家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初心,虽然一方面是出于资本追求利润的本能,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曾经指出的:“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1]。另一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试图借助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输出它们的经济政治制度,以及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相一致的文化、价值观念,将整个世界纳入资本主义发展的轨道。然而,经济全球化在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世界化,将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地域卷入全球化范围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发达国家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初心中没有想到或预测到的后果。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并具有积极意义的成果,是使一些原本属于贫穷落后的国家与民族转变为发展中的国家与民族,并使发展中国家原本只是作为资源的供应地与产品的倾销地转变为发达国家的竞争者。可以说,“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生产出来的一个特殊名词或概念。

正因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始作俑者,游戏规则的主要制定者,全球化过程的推动者与主导者,因而,它也就不可避免地使全球化打上了鲜明的资本主义印迹。经济的全球化虽然推动与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了贸易的自由化与便利化,使世界各民族与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各民族与国家的历史越来越呈现出世界历史的特点与性质,然而经济的全球化带给世界的并不全是礼物,它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负面影响与效应。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经济的全球化不仅没有使资本主义经济本身所固有的各种内在性矛盾得以消除,反而使之更加激化与尖锐化。首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成果不仅没有为大多数人,更不用说为所有人所共享,反而加快了社会财富日益向少数人手中聚集的速度,社会贫富差距与分化的鸿沟反而日趋扩大。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资本主义经济固有的资本与财富日益向少数人手中集中的趋势呈现出几何级数扩张的态势。如果说在资本主义先前的发展阶段上,资本与财富是日益向少数人手上集中,到今天,这个社会中的少数则变成了社会中的1%。前几年,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关于1%与99%人群的区分,便是资本与财富向少数人手中加速集中的真实例证。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所固有的内在矛盾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使危机的范围更广,震动的幅度更大,应对危机的办法越来越少。本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本意与初心是为了扩展资本与商品的市场,为增加的资本与过剩的商品寻找出路,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过程中,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人工成本高,产品缺乏成本的比较优势与竞争力,其实际结果是随着资本的输出带来的是自身产业的空心化与就业岗位的流失,资本的脱实向虚。爆发于2008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继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在本质上,不过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这次危机波及的范围之广、危害之大、前所未见,它不仅重创了美国,重创了欧洲,而且重创了整个世界。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表明,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确实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或者消极的效应,对这些问题或消极效应进行理性的反思,以求经济全球化沿着正确的方向与轨道行稳致远,不仅是应该的,更是必须的。应该说人们对经济全球化各种维度的反思,就其反思本身而言是无可厚非的,应是值得肯定的。但需指出与强调的是,在时下对经济全球化各种维度的反思中,也产生与存在一些令人担忧,并应警惕的情况或现象:其一,是民粹主义的兴起;其二,是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思潮的暗流涌动与蔓延。在当下的世界中,尤其是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产生与出现的诸如美国特朗普当选总统、英国脱欧、欧洲极右翼政党的崛起与活跃,以及此起彼伏、日渐成势的反移民、反全球化的游行、集会之类的所谓抗议活动,在本质上,都不过是民粹主义思潮与逆全球化思潮在政治与经济上的一种反应与表达。

不可否认,民粹主义与逆全球化或反全球思潮在当下的产生与蔓延并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有其客观存在的经济与政治的原因与基础。但问题是,对于那些具有民粹主义与反全球化思想倾向的人们来说,他们只是看到了事物的现象,缺乏对事物本质的洞察与认知。确切地说,他们看到的只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呈现出的负面效应,却没有找到导致这些病态产生的真实病因,以至于开出了治疗疾病不对症的错误药方。一些人因直观的错觉,简单地将自身状况的恶化归因于经济全球化;还有一些人因其半是无知半是偏见地将自身状况恶化归罪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错觉性地认为,他们的失业是中国人的竞争抢走了他们的工作岗位,他们的生活水平的降低与生存状况的恶化是全球化的原因使资本与财富流向了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他们没有认识到,或因长期形成与积淀的认知的思维定势使他们也不可能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所产生的种种弊端与负面效应,只是资本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而不是经济全球化本身所带来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有利于世界各国的经济体系之间的互联互通与优势互补,有利于各种经济要素与经济资源更加有效率的配置,尤其是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全球化是有利于经济效率与效益,以及社会物质财富总量的提高与增加。至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社会物质财富在社会成员中如何进行分配,是否能为所有的社会成员共享,则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性质决定的,而不是由经济全球化过程本身决定的。在当下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资本与财富加速向1%的人的手中集中,出现社会相对贫困化日趋加剧的现象,根本性的原因在于当下的全球化是由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社会贫富分化是资本逻辑运行的必然结果,而不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因此,要走出当前经济全球化所陷入的困境。避免与消除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需要改变的是资本的力量对经济全球化的主导与支配,而不是将婴儿与洗澡水一起倒掉。

如前所述,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与推动力是市场经济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而且其结果在总体上是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历史进步的,因而,只要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基础没有改变与消失,经济全球化的总体发展趋势就不会改变,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各种各样的以孤立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为表现形式的反全球化的思潮与运动,或许可以使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受到某种程度的暂时干扰与威胁,甚至会使经济全球化速度放慢,但它的总体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正像生活于现代文明社会中的人们,有时也会怀念原始社会的自然状态,但真正愿意从楼房搬进窑洞与草屋的却极其鲜见一样,对于享受了经济全球化红利和好处的绝大多数的人们来说,再让他们回到孤立封闭状态中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人们对经济全球化应抱有坚定的信念与信心。然而,时下的民粹主义与反全球化思潮的兴起,也并不是毫无积极意义。因为它们揭露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种弊端,毕竟是客观存在的经验事实。在一定意义上说,时下的民粹主义与全球化思潮的兴起,客观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经济全球化究竟应沿着什么样的方向与道路前进,确实是一个重要与重大的问题。经济全球化如果继续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支配与主导,继续遵循资本的逻辑运行确实是不可持续的。有人将特朗普视作是西方世界的另类,将他提出的“美国优先”的口号视作是一种孤立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口号,这样的评价与解读,是有失公允的,也是一种误读。个人优先,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自由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也是资本逐性本性的自然表达。“美国优先”的口号不过是个人优先口号的放大版。特朗普本人是一个典型的,且是一个成功的资本家,是一个既典型也传统的自由主义者。如果说他与其他自由主义者有什么不同的话,那也只是他对自由主义的表达过于直白和露骨了些,缺乏一些打扮与包装。回顾到目前为止的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西方发达国家什么时候优先考虑的不是资本的利益,而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在他们主导制定的维持经济运行的规则中,有多少优先考虑的不是自己的优先,而是发展中国家的优先?即使有也少得可怜,而且也是迫于发展中国家的压力,或是最终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2008年爆发的、时下还在延续的人类历史上最大也最深刻的金融经济危机表明,要使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中断与逆转,行稳致远,就必须改变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价值取向与发展方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同志于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提出的,并在以后几年里反复强调与阐释的应对反全球化思潮的挑战、引领经济全球化沿着正确方向正确轨道健康发展行稳致远的新理念新思想,它是就经济全球化如何摆脱目前的困境,如何科学正确地发展问题所发出的中国声音,所提出的中国主张与中国方案,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基础上的新理念新思想,既符合历史趋势也符合人类整体利益。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各种各样的共同体,有基于经济利益、政治利益一致的共同体;有基于文化与价值观大致相似而形成的共同体;有基于共同的文字与语言、种族的血缘联系、相似的风俗与习惯而形成的共同体;还有的是基于职业的相似、生活方式的相似、兴趣与爱好的相似,基于规则的认同而形成的共同体。有些共同体是真实的,但也有些共同体是虚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同于人类历史曾经存在过的绝大多数共同体,后者通常是属于特殊人群、特殊集团构成的共同体。这种共同体不仅通常具有圈子与集团的性质,而且在价值诉求上,通常具有排它性,追求的是圈子与集团的利益,而不是所有人的共同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体是整个人类,所谓整个人类既包括现实世界中的人类,也包括未来世界中的人类,不是指某些圈子和集团。“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的是涉及人类命运前途上的,诸如,相互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文明等根本利益的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可持续发展与包容性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理念是符合市场经济与经济全球化本质要求的思想理念。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力与杠杆,经济全球化既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其发展的产物与结果。市场经济与经济全球化是互相依存与互相促进的,没有市场经济的存在,就没有经济全球化的生成与发生,没有经济的全球化也不会有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程度,也是衡量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尺。要真正实现市场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就必须抛弃自己利益优先,或“美国优先”等一类的自由主义思想理念,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具体地说就是走共同发展与合作共赢之路,使每一个国家与民族都能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得发展,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分享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与好处。只强调自己的利益优先,自己国家的利益优先,以牺牲别人利益与别的国家的利益来实现自己的利益与自己国家利益,诉诸一种你败我胜,零和博弈的思维方式,其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谁都无法实现自己的优先。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已经充分暴露出,无论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还是自己国家利益出发,无论是强调个人利益优先,还是强调“美国优先”走的都是一条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一次比一次更剧烈,应对危机的办法与手段越来越少的死路。道理其实很简单,自己要发展,也必然让别人发展,想自己获利,也必须让别人有利。当谁都想自己优先,并诉诸零和博弈的方式确保自己优先地位的情况下,最终的结果是谁也无法真正实现真正的优先。即使是暂时性的获得优先,最终还是会失败。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思想新理念决不是毫无根据仅凭理想与愿望虚构出来的“乌托邦”,而是基于对市场经济与经济全球化本质要求与发展规律深刻把握所作出的一个科学判断。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虽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为摆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困境与挑战所开出的有效药方,是引领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行稳致远的新思想新理念,但这个新思想新理念的理论基础却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美国优先”,还是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二者之间的差异从理论基础的维度上看,反映与表达的也是一种世界观与方法论,或历史观与价值观的差异,正如特朗普提出的“美国优先”的思想与主张,不过是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个人利益优先——的放大版一样,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无疑贯彻着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在马克思历史观的理论逻辑中,人类的历史必然是从地域性的历史转变为世界性的历史,个人的命运、阶级的命运、民族与国家的命运最终是与人类社会历史,与整个人类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无产阶级不首先解放全人类,最终也不能实现自己阶级的解放。

诚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与承认,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不仅同一社会中的个人之间存在差异,而且各个民族与国家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就民族与国家间的差异而言,既有社会制度不同的差异,也有经济发展程度不平衡与文明发展阶段上的差异,同时还有文化传统上的差异。并且某些方面的差异还是明显与巨大的。这些差异的存在,也就必然地使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与分歧。但这些矛盾与分歧不仅不应成为否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能性的理由与根据,恰恰相反,正因为差异、矛盾、分歧的存在,人类社会才需要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与方法,去化解矛盾、减少分歧、缩小差异。在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应彻底地抛弃“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美国优先”,零和博弈的思维方式,走共商、共建、共享,“不冲突,不对抗”,合作共赢,包容性发展之路。唯有如此,人类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才能赢得一个美好的未来。如果我们沿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坚定前行,为人类的发展不懈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赢得的不仅仅是世界的尊敬与朋友圈的扩大,我们也定将赢得中国的真正崛起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276.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3]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4]王伟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Building Human Destiny Community"——Lead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deas and New Concep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LINJian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rocess began after the end ofWorld War II and entered intothe newstage with the end of cold war,namely the real stag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Economic globalization accelerates the stream of people,logistics,cash flowand the flowofinformation in the world,mak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different part ofthe world more and more closely,integrates production and investment,and increases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facilitation.By now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dominated bycapitalist developed countries,and what it brings topeople is not always beneficial.Its negative effects cannot be ignored.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not onlyintensified social disintegration,but has alsomade periodic economic crisis more violent and more difficult to deal with.Today the rise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and anti-globalization sentiment in the world is the reflection and expression ofthe problems of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dominated bycapitalist developed countries.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driven bymarket economyand contemporarynewscience and technologyrevolution,and is irreversible.But we must transformthe wayofdevelopment tothe road of"building human destiny community",choose cooperation rather than competition,win-win solution rather than zero-sumgame.

economic globalization;dilemma and challenge;newideas and newconcept

D815

A

1003-1502(2017)04-0008-05

林 剑(1957-),男,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邮编:430079

责任编辑:吴士军

猜你喜欢
优先资本主义全球化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40年,教育优先
多端传播,何者优先?
全球化陷阱
站在“健康优先”的风口上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优先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