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职生职业自我效能感发展因素探究

2017-03-11 07:21焦蕊
职业教育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高职生影响因素

焦蕊

摘要:围绕高职生职业自我效能感这一核心概念,分析了職业价值观、父母期望、职业角色、学校知名度、高职生个体经历等因素对高职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以期丰富高职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理论,并为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1-0063-04

在社会认知领域。自我效能感是一个重要概念,它最早由班杜拉在1977年提出。而后Hackett最早将自我效能理论运用到了职业领域,并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与探索,根据该理论设计出了职业自我效能量表。此后有关职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但主要内容还是围绕与职业选择和发展有关的活动、行为与决策等影响因素。在我国,关于高职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对其求职就业方面的研究较少,但这方面的研究是极其重要的。自1993年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进行改革以来。影响高职生择业和就业的因素愈来愈多,其中职业自我效能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不仅个体先天、内部因素影响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发展,而且外部环境因素也会对此产生影响。笔者拟对影响高职生职业自我效能感发展的因素进行初步研究。以期对高职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和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高职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内涵

自我效能感是社会认知研究领域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概念。班杜拉所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在职业领域也有极为广泛的应用,人们根据以往的研究将高职生职业自我效能感定义为其在职业领域的所有体现,即高职生在从事与职业有关的一切活动时,对自身是否可以胜任工作的信念,这种信念体现在与职业有关的一切任务或活动中。职业自我效能感包括职业内容效能感和职业能力效能感两方面。职业内容效能感是个体在职业活动中,为了成功地完成所规定的内容,相信自己可以通过自身的组织和实施等行为顺利完成工作的信念;职业能力效能感则是个体对于自身有没有能力通过职业决策等行为过程,顺利实现自身职业目标的信念。对高职生而言,职业自我效能感主要指成功完成该职业所需要的教育行为的能力信念。

二、影响高职生职业自我效能感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高职生职业价值观影响其职业自我效能感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必然会受到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当代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使社会经济结构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处在变革与转型期内,这期间不可避免的是人的价值取向、生活态度和职业价值观等也会受到影响和冲击。在价值观的诸多组成部分中,职业价值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它是人们表现出的一种对社会职业需求的评价和对待职业的态度及观念,也就是说,是人们对于职业生活的一种价值取向。它不仅影响到高职生的专业学习,也会影响高职生的择业态度和行为。在学习专业课时。高职生需要了解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背景,并了解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特点、职业道德及从业要求等等。这些关于职业的准备工作对他们的就业意向将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当今,人们在选择职业时大多考虑的是经济效益。希望从事热门的、发展潜力大的职业。计算机、电子、通信、管理等专业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而农林、水、矿等专业则备受冷落。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气氛的感染下,学习热门专业的高职生就会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形成较高的期望和信心,从而重视自己的专业学习,为自己设立较高的目标,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相应地,也就会形成较高的职业自我效能感。与此相反,那些学习冷门专业的高职生可能易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怀疑、不确定等负面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就会减弱。

(二)父母期望及其职业角色影响子女的职业自我效能感

2l世纪以来,就家庭结构而言,高职生这个群体大多为独生子女。这一新生代群体多出生在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家里子女很少。理所当然,一方面,他们成为父母家人关注的焦点,享受着家人的疼爱;另一方面,家人倾注更多的心血在他们身上,对他们寄予更多成为社会栋梁之才的希望,因而家长更为关注他们的教育和能力培养。父母对子女从事某一职业的期望值会影响子女的职业自我效能感。父母若能对子女形成恰如其分的期望,那么,这种期望可能对子女产生良好的预言效应,从而有助于他们实现自我成功,提高他们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另外,在现代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男生的影响达70%,而对女生的影响可高达75%。子女在选择职业时很大一部分决策来自于父母的意见。因此,父母在某一职业领域的工作业绩以及他们的职业自我效能感会对子女的职业自我效能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父母在某一职业领域有突出的成就,而子女在这样一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相对地会对这个领域更加了解、更多期待。所以一定程度上会增强他们对该职业的自我效能感。也会促使他们以后有更多的可能选择这个职业。

(三)学校的知名度及课程安排影响高职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

学校的知名度、教学质量越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就越充足,从而会具有较高的学习效能感。同样,学校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名度以及相关专业的就业率会提高高职生专业学习的动力及对未来职业美好前景的期望,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自我效能感。

高校的课程结构安排和教师的授课方式等也会影响高职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现代教学要求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更多的体现和表达,从而可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可凭借不断加强学生的职业训练、丰富其成功经验的方式促进高职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提高。首先,情境学习法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带着问题学习和思考。但是需要注意一点,问题须与学生学习科目的概念和原理相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观察、自主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其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不错的途径。需要注意的是,学生需走出校园,实地到工厂、企业中参观考察,注重将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现实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即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地的社会实践,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一定的职业意识,为他们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增强他们对胜任岗位工作的信心,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职业自豪感。另外,有研究表明,在影响高职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中,班级气氛及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也不容忽视。

(四)高职生个体经历影响其职业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认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有以下几个信息来源:个体主体经验、替代性经验、想象性经验、社会说服及个体的生理状况。除此之外,其他信息源如替代性经验、社会说服和生理情绪状态等也会影响职业自我效能感。

1.与职业活动有关的成败经验(行业或业绩经验)

直接经验是个体通过自身直接参与某项活动所获得的有关该活动的一切经验。成功的直接经验对个体职业自我效能的形成有决定性的作用。即如果一个人在某项任务或工作中取得成功,则其某方面的自我效能感会增强:反之,如果一个人在某项任务或工作中遭遇失败,特别是连续多次的失败,则其自我效能感会降低。此外,在任务刚进行时遭遇失败,人们更容易将其归因于自己能力方面存在不足,而不归因于努力不够或是外在环境不利。每个人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不一样,那些一开始就具备较强的自我效能感的人不会将某一次失败归因于自身能力不足,而是更倾向归因于环境因素、策略方面或努力不足等方面。这类人会从失败中汲取经验,促进他们不断改进策略,最终走向成功。对于高职生而言。缺乏行业从业经验,他们只有专业学习经验。包括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学習经验。优秀的专业成绩和娴熟的操作技能也能够提高高职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反之,则会导致职业自我效能感降低。

2.替代性经验

在影响职业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中,还有替代性经验。替代性经验是一种间接经验,是个体在观察榜样或他人的行为后获得的。并不是亲自参与活动后得到的经验。成功的替代性经验对观察者的职业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理所当然,当看到与自己条件类似的同伴取得成功时,有助于增加自我信心。从而促进职业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反之,如果同伴经过很大努力后依然不成功,则会极大地打击观察者的自信心。从而使其自我效能感下降。这种间接经验在一个人对自身能力认识不足或缺乏现实判断依据时产生的影响最大。但与直接的成败经验相比。这种影响要弱一些。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点对于高职生职业自我效能感仍具有重要性。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如何及在工作岗位上取得的成绩对高职生职业自我效能感也有不小的影响。高职生往往会通过师哥、师姐们的职业发展状况来推断自己未来的发展。

3.想象性经验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类具有符号认知能力,人们可以在头脑中想象自己具备某项能力,该能力可以帮助自己解决未来潜在的困难,实现特定行为与目标,这种想象有助于个体建立起相应的自我效能感。想象的来源可以是与当前情境相似的过去曾参与过的直接经验,也可以是自己不曾参与过的替代性经验,同时他人劝导也可以成为想象性经验的源头之一。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使用的系统脱敏法可作为佐证。不过,想象的作用比直接经验要弱。对于高职生这个群体而言。职业生涯规划会影响其职业自我效能感:职业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更擅长想象取得活动成功的场景。在想象中也同样可体验到胜利的喜悦和随之带来的躯体愉悦。与此同时,会对自己的活动技能抱有更强的信心。这些都对支持并改善活动的物理执行过程有所裨益。反之,职业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更易想象活动失败的画面,表现出更多对自身能力的担心和忧虑,从而不利于活动的实际效果。

4.社会说服

社会说服,即个体从教师、父母、其他社会成员,尤其是亲近的人那里得到的鼓励、说服,从中获得能力信心。言语说服必须有一定的事实作为支撑,否则效果不大。言语说服的效果在直接经验或替代性经验的基础上可以实现最大化,此外,信息来源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吸引力也会对其效果产生一定影响。根据高职生的心理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办一些职业专题讲座,聘请专家或权威人士介绍与高职生这一群体联系密切的相关职业领域的动态及发展前景,以增强他们的职业自我效能感。

除了上述因素,生理情绪状态也是影响高职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一大因素。身体不适、疾病或焦虑、抑郁等不良生理心理状态等都会对高职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产生不利影响:反之,身体健康、轻松愉悦、适度紧张等良好的身心状态则会对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五)成就动机、目标设置、归因方式影响高职生职业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两者之间的关联自一开始就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但研究结论尚未取得一致。传统观点将自我效能感视为成就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认为自我效能感可以取代成就动机,用来解释个体行为。现代成就目标理论学派倾向于将自我效能感看作一个中介变量,与成就目标发生交互作用时可以产生成就感的结果。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二者存在本质差别,两者共同对成就行为产生间接影响。

此外。目标设置也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一大要素,它往往关系到目标设定的难易程度,自我效能感越高,目标设定往往越难。目标挑战程度等构成个体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个体活动投入程度的高低起决定性作用,也有利于激发个体的动机水平,从而对个体活动的实际成就起到决定性作用。

人们的归因模式也会影响一个人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当解决困难问题遇到失败时,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归因结论往往是自身努力程度不够,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则倾向归因于内在的能力水平低下。进一步的研究结论表明,自我效能感与归因方式之间呈因果关系。

可见,成就动机、目标设置和归因方式无不对高职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影响。

三、职业自我效能感对高职生成长的作用

(一)促进高职生做出正确的职业决策

职业自我效能感对高职生的职业选择行为有极大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职业自我效能感对职业行为的影响比从事具体某项职业的能力更为重要。提高高职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有很多益处,比如说有助于解决高职生因消极等待或决策能力不足而造成的就业困难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他们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焦虑、紧张、困惑、迷茫等心理问题,还有助于他们进行正确的职业选择。从而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职业决策。

(二)促进高职生的能力成长和塑造

高度的职业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塑造和提高高职生的能力。有高度职业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对尝试高挑战性的工作具有更高的意愿,他们会设置较高的努力目标,并具备较强的目标承诺,这有助于他们工作绩效的提升和自身能力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职业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人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自我控制能力较强,会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从而有更大的可能性取得职业成功。

职业自我效能感对高职生未来的职业选择与就业行为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班杜拉指出,自我效能感在学生的组织和创造活动及环境掌控力方面影响重大,高职生的各种活动包括学习活动、选择活动等都受到个体对自己能否取得成功的知觉的影响。由此可见,关于高职生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的研究极富现实意义。社会整体都可能对高职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个体、家庭、教育等只是对高职生职业自我效能发展造成影响的一部分因素,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应进一步深化和丰富。

(责任编辑:王恒)

猜你喜欢
高职生影响因素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关于高职生换元积分法教学的探索
高职生自我容纳与容纳他人调查研究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激活与文学文本对话提升高职生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