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力量,肩负责任,推进高校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中国文物学会高校历史建筑专业委员会2016年会暨高校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研讨会综述

2017-03-11 23:26张洁娴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武汉大学文物利用

陈 波 张洁娴

凝聚力量,肩负责任,推进高校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中国文物学会高校历史建筑专业委员会2016年会暨高校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研讨会综述

陈 波 张洁娴

2016年11月5日,“中国文物学会高校历史建筑专业委员会2016年会暨高校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学会、安庆市文物局、云南陆军讲武堂、保定军校纪念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贵州湄潭县文物管理所、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等文博单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东南大学、兰州大学、中南大学、云南大学、苏州大学、河南大学、集美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师范学院等高校,共25家单位的50余位代表,以高校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为中心,对历史建筑的价值与作用、老建筑与新建筑、保护与修缮、管理与利用的关系等进行探讨,为高校历史建筑工作贡献宝贵经验。

高校历史建筑 保护与利用 会议综述

2016年11月5日,中国文物学会高校历史建筑专业委员会2016年会暨高校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来自高校和文博单位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多角度地研讨了不同高校历史建筑修缮与开发经验,拉开了探索高校历史建筑保护与开发的大幕。

一、聚焦高校历史建筑,交流保护利用经验

文化遗产是历史上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集合,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遗产保护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保护文化遗产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基本建设以及促进世界文明之间的紧密关系,充分表达了对历史文化、对文化遗产的尊重,体现出党和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重视。大学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承与传播机构,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或保存了各具特色的历史建筑。如何处理好高校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是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各高校及文博单位的文物工作者提出的期望与要求。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学会、安庆市文物局、云南陆军讲武堂、保定军校纪念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贵州湄潭县文物管理所、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等文博单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东南大学、兰州大学、中南大学、云南大学、苏州大学、河南大学、集美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师范学院等高校,共25家单位的50位代表,出席由中国文物学会高校历史建筑专业委员会和武汉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文物学会高校历史建筑专业委员会2016年会暨高校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分别从新老建筑的关系、保护与修缮、管理与利用等方面探讨了高校历史建筑的现实问题与发展模式,分享各自文化遗产工作中的保护经验,为高校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贡献智慧。

武汉大学校长助理陈慧东先生致欢迎辞时指出,武汉大学文物保护与建设工作在国家文物局、湖北省文物局和兄弟高校的支持与帮助下取得了一些成绩。武汉大学早期建筑是2001年国家第五批的国保,总建筑面积为87万多平方米,共有15处26栋。近年来,武汉大学启动了第一轮大规模的修缮工作,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70%的工作量。工作中的心得体验需要与兄弟高校的同行们分享和交流,因为交流的过程也是为文物保护工作做得更好贡献了好的经验。国家文物局机关服务中心处长刘顺利先生表示,会议的交流与研讨需要壮大队伍、扩大影响。中国历史文物学会高校历史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四川大学副校长许唯临先生提出高校历史建筑保护的目标应该是什么、保护的理念是什么、高校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社会上其他的历史建筑的保护有什么区别等问题,并指出除了重视针对历史建筑本身的保护与利用这一基本层面之外,还要设定一个更高的历史建筑保护的目标,体现学校深厚的历史底蕴,给师生营造浓厚的读书的氛围,即氛围的保护和再造。

中国文物学会成立之始,就以保护中华文物为宗旨,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以组织文物保护学术研究活动为特征,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成为全国文物界知名的学术团体。此次中国文物学会高校历史建筑专业委员会2016年会暨高校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研讨会,旨在汇聚国内高校文物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交流经验。陈慧东、刘顺利、许唯临、傅才武、路坦、蒋菲菲、冷天、王国恩、李怀宇、戴雪茹、任传振、张晓峰、唐朝秀、肖波、郁鼎文、王运良等专家学者发表了讲话。

二、坚持科学保护,推进合理利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为我国高校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指明了方向和政策依据。高校历史建筑的保护有什么原则经验?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张晓峰老师认为,针对高校里一些体量不大的砖混结构历史建筑的保护,要遵循安全性和全面保护的原则,最大程度地保存文物建筑原存在部分的原则,不破坏文物的价值;同时采取最必要措施的原则,能小修的绝不大修;最后是可识别性原则,尽量保留原有的砖建和瓦建,尽量利用旧料。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科学的保护是合理利用的前提。浙江大学房地产管理处处长蒋菲菲女士提出浙江大学始终把历史文物建筑的保护作为首要任务,根据历史文物建筑的情况建立了分级分类的多层次保护体系。根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要求,浙江大学于2010年设立了专职的保护机构——历史文物建筑保护管理办公室,归口管理全校的历史文物建筑,并根据保护建筑的分级分类情况实行多层次保护。学校的历史文物建筑既实现了统一归口的管理,又能根据保护级别区别对待,为合理利用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依靠专家部门协同,在保护立项、制定修缮方案、保护修缮的过程中,提前请专家提出方向性、原则性的意见,在施工的过程中邀请专家现场察看指导,提高修缮的专业水平,加强保护成效。通过横向的多部门协调、纵向的全流程管理,让文物建筑的保护终端和利用的终端能够有效对接,保护工作一气呵成,不会产生太多的二次干预,有效贯彻了保护理念和保护方案,为合理利用提供了机制保障。

另一方面,对于历史建筑的有效利用可以让文物得以活态保护。苏州大学建筑学院戴雪茹女士认为校园的场所精神和历史文化应在物质空间中得到传承,苏州大学历史建筑均是在修复其原建筑外表不变的情况下,古为今用,使建筑群能够延伸固有的场域精神,而又在新时代下免于被淘汰荒废的命运。高校建筑与校园氛围的营造紧密相连,有力的保护性更新策略,能够使高校的历史建筑在保与用、用与养的良性循环中得以再生。

如何处理好新老建筑的关系以及发挥老建筑的新功能,是处理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关系的重要内容。复旦大学基建处路坦先生介绍了相辉堂的新建剧场项目,他认为把握历史建筑的核心价值在统一新建筑与老建筑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然相较于其他上海民国风格的优秀建筑,相辉堂在建筑的艺术、技术上并不是很突出,但是其扩建建立在高校历史建筑的特点之上,即高校历史建筑与师生的文化活动紧密相关,因而历史建筑的更新推进是顺利成功的。

三、传承历史价值,弘扬中华文明

历史文物建筑具有建筑、美学、历史、记录、经济、社会甚至是政治和精神象征的价值,是我们文化连续性的象征,是我们传统遗产的一部分。探究高校历史建筑的价值是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基础。武汉大学文物保护管理处处长、基建处处长王国恩先生阐述了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首先,这些校园历史建筑记载了近代中国大学校园建设的艰辛,记录了武汉大学历代师生的足迹,并且它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史证。同时这些建筑大部分是非常活化的文物,承载着我们每天的教学科研活动,与很多的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是有关联的。其次,校园的整个选址非常讲究,有山有水,而且特别彰显了自然之美,在很多建筑的细节上,如屋顶排水的设置,通过铜盘、铜管排水,将功能和建筑美学相结合。最后,校园的历史建筑尊重自然,是建筑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建筑丰富多样、富于变化,规整的格局中间渗透着自由的布局,自由的布局中又存在严整的片断,美学价值极高。

高校历史建筑还以其独特的魅力提高校园凝聚力和自豪感。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文博系副主任王运良先生提到,河南大学的历史建筑作为重要的研究机构,每年都会进行维修,整体保护较好,且很多的师生都能够自觉地遵守文物保护的准则。河南大学作为一处高校拥有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河南大学师生的骄傲。高校历史建筑的魅力与凝聚力得以体现。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冷天先生认为对高校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要建立在对每个案例进行单独的历史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既要传承实体,同时也要传承文化。应利用修缮的过程把历史建筑的文化、历史价值梳理清楚,然后通过修缮更好地彰显它所承载的文化。

高校的历史建筑在传播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明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如何在保护与利用的过程中发挥其精神作用成为值得探讨的命题。贵州湄潭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唐朝秀女士针对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特殊高校历史建筑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利用对策。一是提高认识,广泛深入的挖掘、整理历史,丰富这些特殊高校历史建筑的内涵。二是加大投入,争取广泛支持,使这些重要高校历史建筑得到很好的保护而保存。三是充分利用,按照高校历史建筑旧址各自的功能和特点,进行展示和利用,使其在推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云南陆军讲武堂任传振先生阐述了通过对历史建筑的合理利用来延续传承民族的文化精神,并介绍了将文物保护管理所的职能与博物馆的职能相结合的经验,云南陆军讲武堂充分利用旧址主体建筑的空间设计,在不改变文物的原貌情况下,筹建了《百年军校 将帅摇篮》主题展览,展览以云南陆军讲武堂校史为主线、从不同角度展示该校昔日风采和历史人物革命精神。2015年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争取到国家文物局专项投入经费,充分利用百年军校主体建筑西楼空间,6月启动中国远征军主题展筹建工作。2016年,云南陆军讲武堂在确保《百年军校·将帅摇篮》主题展、《中国远征军》主题展两个固定陈列对外开放的同时,结合主题教育有针对性地积极引进具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充分体现正能量的临时展览。在做好主题展览正常开放的同时,还与相关部门单位开展其它活动,引进行业类、文化类展览,从而充分发挥文物宣传教育、传承历史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

四、应用先进技术,创新研究方法

在高校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中,怎样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发展趋势。武汉大学校长助理陈慧东先生从时空信息化角度,阐释了文物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如何体现文物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美学的价值?如何重视信息的细节?怎样利用和管理好采集的数据?如何利用更好的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了解文化建筑?陈慧东先生从技术层、用户层和决策层这三个层面构建了框架来解决上述问题,以及通过“一图”(基于GIS系统进行各种基础图层的分类)、“一库”(主要指数据库)和“一中心”(就是数据中心)来帮助展示文物。从应用来讲,就是文物的专家系统、一般观众的VR和增强现实的系统。可以不到武大来,就让人们进入武大经典的场景中漫游,体验建筑之美的细节。这就是利用GIS和BIM等专业系统对文物的保护与利用。

不同的理论视角有助于获得不同的保护与利用方法。云南大学档案馆馆长李怀宇先生从文化空间理论视角出发,认为高校的历史建筑除了具有物理空间的形式以外,还应该具有感知的空间、叙事的空间以及象征的空间这三个层次,换言之,就是建筑空间、意义空间和精神空间。因而高校在修护历史建筑的时候,首先要梳理校史,同时要强调实践的空间发展,并且可以借鉴时空修复的概念来进行空间的维护。李馆长介绍云南大学档案馆除了建筑空间的保护之外,还加强了感知空间,即通过博物馆的建设营造一种氛围,来展现文物和学校的关系及价值,通过精神空间的塑造来培育师生认同感和校友归属感。

科学运用创新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得出开创性结果。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肖波先生做了关于全国重点历史建筑的调查报告,通过对曾经作为或者现在仍然作为高校建筑,并且列入到国保单位的这些建筑的基本状况、历史沿革、管理体制、保护机制、保护理论、保护方法等方面进行调研,整理出保护与利用的困难,总结出值得学习的经验,从而加强交流研究。这种普查式的调研工作表现出了高校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特殊性,为今后的制度设计与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为打通国家文管部门和大学之间的通道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尽管目前我国高校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仍有一些不得忽视的问题。清华大学房地产管理处处长、文物保护办公室主任郁鼎文先生在介绍了清华大学文物保护情况的同时,提出了历史建筑在使用功能上的矛盾。例如老建筑的功能性问题、文物保护和建设的问题、修缮矛盾问题、管理问题等等。

中国文物学会高校历史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四川大学副校长许唯临先生在作会议总结时肯定了各个高校及文博单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做出的贡献。中国文物学会高校历史建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先生提出了对未来的期许,期待会议的继续举办,以及在调查的基础上以专委会的名义向国家文物局和教育部提供一些建议,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校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为文物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指示精神,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文化遗产,加强自身建设,切实研究文化遗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勇于担当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责任。

Propel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with Force and Responsibility —TheReviewofthe2016AnnualMeetingofCollegeHistoricalArchitectureProfessionalCommitteeofChineseCulturalRelicAcademyandtheCollegeHistoricalArchitectureProtectionandUsingSeminar

ChenBo

(Nation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Development,Wuhan University,Wuhan,China)

ZhangJiexi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Development,Wuhan University,Wuhan,China)

The 2016 annual meeting of College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f Chinese Cultural Relic Academy and the College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Protection and Using Seminar was held on November 5 in Wuhan university. A total of 25 units,more than 50 delegates from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Chinese Cultural Relic Academy,Anqing Administ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Yunnan Military Academy,Baoding Military Academy Museum,Guangdong Revolutionary History Museum,Meitan Heritage Management Institute of Guizhou Province,Tea Culture Ecological Museum of Guizhou Province,Peking University,Tsinghua University,Fudan University,Wuhan University,Sichuan University,Zhejiang University,Nanjing University,Jilin University,Southeast University,Lanzhou University,Central South University,Yunnan University,Suzhou University,Henan University,Jimei University,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 participated the meeting.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protection and using of college historical architecture,experts were making explorations into the value and function of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ld and new buildings,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management and using,which provide useful know-how for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College Historical Architecture,Protection and Using,Meeting Review

10.19468/j.cnki.2096-1987.2017.01.013

陈波,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文化产业管理、公共文化政策。 张洁娴,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文化产业。

猜你喜欢
武汉大学文物利用
武汉大学
文物的栖息之地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校训展示墙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