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2017-03-12 06:14青兆杭
运动 2017年20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中华体育

青兆杭

(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中学,广西 桂林 542500)

中华传统美德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青兆杭

(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中学,广西 桂林 542500)

本文就中华传统美德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进行探析,发现中小体育教学的多样性、寓教于乐及重参与重体验的特质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崇德向善及“礼、勤、耻、信”有独特优势,并结合教学实践列举渗透中华传统美德的途径,旨在为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达到德技相长提供一些建议。

中华传统美德;中小学体育教学;渗透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小学时段,恰逢学生思想较活跃,易受影响、易波动的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成形的关键时段,是中华传统美德宣教的最佳时段。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体育教育……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传统体育进校园。此举鼓励在学校体育中宣扬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本文就中华传统美德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进行系统挖掘,旨在为中华传统美德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具体渗透提供一些理论支撑。

1 中小学体育教学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渗透教育的优势

1.1 体育教学的多样性,利于多层次渗透中华传统美德

相对其他文化科目教学,首先,中小学体育教学是以教育学、生理学、心理学、解剖学等为基础学科,具有交叉多样性,为中华传统美德的渗透性提供了多学科支撑;其次,中小学体育教学包括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训练竞赛和校园体育文化等环节,形式多样,灵活多变,不拘于泥,为中华传统美德的渗透提供了更多可能;最后,中小学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环境、方法、手段、模式上存在多样性和可变性,且能不断更新变化。例如,教学内容上可不断吸收新兴运动项目,如气排球、轮滑、瑜伽等;方法上有分层、自主、合作、游戏及情景教学法等新教法出现,能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能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兴趣和不同基础的学生开展教学,做到差异性教学,因材施教,也有利于中华传统美德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中的渗透教育。

1.2 寓教于乐——迎合学生心理特点,激化教育效果

相对其他文化科目教学,学生身负升学及成绩压力,面对的是理论化、教条化的教学内容,学习带有静态化的特征而言,体育本源于游戏、玩耍,中小学体育教学多带有玩耍、娱乐性质,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能迎合其活泼好动的年龄心理特征,能让学生暂时抛开学业的压力,在体育课堂中多样的教学内容下,显露天性,撒欢地玩耍,感受到快乐,这对教育而言,将事半功倍,利用体育教学这个“寓教于乐”的学习环境,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宣教,是其他科目无法比拟的,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产生的是快乐的记忆,快乐中形成的学习效果将更深刻、更持久。

1.3 身体力行中体验,教育意义更深刻

体育课堂带有实践性、动态性、交往性、突发性及重体验性的特征,学生在课堂中往往需要动员思想、动员情绪去完成一个动作、一项任务或一个比赛,学生往往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与人交往,会面对一些带“苦、累、脏”性质的运动项目或情景,会在相互竞争的氛围中,体验到功亏一篑的失败苦涩,坚持到底带来的胜利快乐。学生在亲身经历这些后,会有深刻的自我情感体验,教师应抓住意义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宣讲和引导,这样,学生更易接受,效果更易得到升华。

2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中华传统美德渗透内容

2.1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中国体育近代史是一部荣辱史,“辱”是历史教训,1949年以前参加的3届奥运会,无人进入决赛,这对国人而言是奇耻大辱,“东亚病夫”称号由此而来,这段耻辱史可以教育学生,以史为鉴,振兴中华,勿忘“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荣”是1949年以后,从1984年获得第1枚奥运会金牌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数量排名第1,国外用“东方醒狮”称呼我们,从第1枚金牌到金牌排名第1,燃起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责任感。再者,竞技体育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天然的培养皿”。无数运动员为国拼搏,挥洒血汗,登上领奖台,当国歌奏响,五星红旗缓缓升起,运动员身披五星红旗,高唱国歌的画面,无论何时看见或想起,总能唤起国人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2.2 宣扬自强不息、敢于拼搏的进取精神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寓意君子应效仿乾卦,不断追求进步,永远不停止努力。运动员的体育技能和竞技水平的提升过程,历来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是需要运动员持之以恒的付出、永不言弃、不断接受新挑战、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古人提倡的自强不息、迎难而上、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与“更快、更高、更强”及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不谋而合,无数体育实例能诠释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进取精神,如,2017年4月,天津全运会马拉松项目出现感人一幕,153号选手王刚红在距离终点700m时体能耗尽,4次摔倒在地,3次顽强地站了起来,在距离终点2m的时候,她硬是爬着触碰到了终点线。在王刚红身上完美诠释了体育人自强不息、敢于拼搏、永不放弃的进取精神,值得每个人去学习和发扬。

2.3 传达厚德载物、崇德向善的传统道德风尚

《周易》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寓意君子应增厚美德,崇德向善,不断完善自我。“更快、更高、更强”蕴含着不断追求完善的体育精神,与“崇德向善”的道德风尚是相通的。体育规则限定所有人在规定范围内行动,不遵守规定的人将受到警告、黄牌、红牌,甚至禁赛处罚,而很多项目都设计最佳道德风尚奖或最佳道德运动员奖,这些弃恶扬善的举措正是鼓励人向善从善,宣扬正能量,远离负能量。

2.4 宣扬中华传统美德——礼、勤、耻、信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处处蕴含着“礼、勤、耻、信”。教师应在教学中善用案例对学生进行宣教启示。“礼”宣扬礼貌待人、尊师重道、尊老爱幼的礼仪风度,如跆拳道的鞠躬礼就蕴含尊重对手、教练和观众的礼仪;足球赛结束后的球员谢场,不管胜负如何,运动员都会向到场的观众致谢,表示对观众的尊重。“勤”体现为勤学不倦、勤业精业、吃苦耐劳的“耕牛”精神。“场上一分钟,场下十年功。”不管是哪一级别的运动员,勤劳苦练,方能做到技艺超群。“耻”宣扬正确的荣辱观和成败观,以守规矩为荣,以坏规矩为耻,以拼搏为荣,以弄假为耻,冠军只有1个,舞弊造假得来的冠军是令人不齿的,反而拼尽全力,顽强拼搏后的失利,同样令人肃然起敬;超越自我,同样是一种成功。“信”宣扬的实事求是、求真守信的品格。众所周知,公平、公正、公开的体育竞赛精神蕴含着实事求是的诚信品格,求真守信是参加体育竞赛的基本品格,亦是与推崇“信”的中华传统美德相通的。

3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中华传统美德渗透的途径

3.1 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师应做有心人

体育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师应做好功课,做到胸有成竹。(1)体育教师应从自我做起,举止上严于律己,做到尊重领导、长辈,关爱同事、学生,碰到同事、学生,主动打招呼或点头微笑回礼;课堂中不怕辛劳,勤讲解、勤示范、勤巡视,以身作则宣扬中华传统美德。(2)备课中教师要做有心人,重视中华传统美德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树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方的理念,对教学内容做针对性备课,乐于收集宣扬中华传统美德的体育实例,做到烂熟于心,做到“见缝插针”又恰如其分;课堂设计时,要换位思考,注重启示。(3)宣扬中华传统美德时,教师注意切忌“大、空、散”空洞化、教条化的训教,教师应注重结合实际,讲情理。善用表扬和批评,做到表扬为主,批评为辅;掌握分寸,以理服人;寓情于教,以情感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3.2 注重榜样教育

在课堂中通过列举榜样的实例,开展榜样教育是渗透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渠道。例如,排球课中,介绍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的曲折过程,再到2017年女排第1期集训期间,写到“走下领奖台,一切从头来”的横幅,激发学生永不言弃、积极进取、顽强奋斗的精神;朱婷在2017年排球欧冠决赛夺冠后,身披国旗参加颁奖仪式的事迹,向学生宣扬爱国主义及情怀;足球课中,介绍足球明星梅西帮助“塑料球衣男孩”的善举,宣扬“向善行善”的品格,让学生从榜样的身上看到中华传统美德闪光处,进而效仿学习。另外,教师在给学生引荐榜样时,要适当引荐接近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榜样,榜样可以是校内优秀体育教师或优秀运动员等,是看得见够得着的榜样。

3.3 从小事从细节从突发事件入手

好的习惯和品德形成需教师从小事入手、从细节入手;此外,利用突发事件进行教育,效果会更突出。从小事着手,如课堂常规的师生问好环节要求起,向学生灌输“礼仪和尊重”;课堂中有同学摔倒,对于上前帮助的同学提出表扬;从细节入手,如在体育馆或室外体育场所显著位置,放置上宣扬中华传统美德相关体育名人的壁画、雕塑、名言警句、优秀事迹等,借助这些媒介宣扬中华传统美德;从突发事件着手,如在长跑测试中,有1名同学在1只鞋子被碰掉的情况下,坚持跑完全程;长跑中,天气突发刮起了大风或下起了小雨,但学生坚持跑完全程,教师应借此良机,号召全体学生学习迎难而上、永不放弃的进取精神。

3.4 善用教学内容传扬中华传统美德

首先,可借助一些“苦、脏、累”项目、体育训练和竞赛中特殊情景,如中长跑出现“极点”或竞赛中出现了大幅度落后的情况,教师可借助实例宣扬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进取精神;其次,国家近年大力提倡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可借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宣扬渗透中华传统美德,如武术项目中,教师着重介绍抱拳礼、持械礼、注目礼和武德,借此渗透礼和德;教师从项目起源、寓意、规则等层面介绍集各民族千百年智慧于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壮族的抛绣球、侗族的抢花炮、苗族的斗马等,借此培育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最后,以传统节日举行的节庆体育项目为媒介,向学生介绍体育项目背后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如端午节举行的龙舟竞速,可追溯到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重阳节登高爬山,可延伸到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1] 王易,黄刚.探求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5).

[2] 彭蕾.学校体育德育功能的实现[J].教学与管理,2016(7):40-42.

[3] 卢伯春.“多维整合”:学校体育中德育的新走向[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5,29(5).

[4] 李储涛.身体德育:学校体育的的德育起点[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6).

G807.3

A

1674-151X(2017)20-116-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20.059

投稿日期:2017-08-21

青兆杭(1984—),中学二级,本科。研究方向:中学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中华体育
让老人幸福 促社会和谐
助人为乐的小牛
做人美德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我们的“体育梦”
百善孝为先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