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并四声篇海》文献研究综述

2017-03-12 13:07徐丽雪
关键词:字书字头辞书

徐丽雪

(渤海大学 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语言学研究】

《改并四声篇海》文献研究综述

徐丽雪①

(渤海大学 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从《改并四声篇海》概况介绍、文字学角度、训诂学角度、音韵学角度等四个方面对学界研究《改并四声篇海》的文献进行分类综述,并对前期研究的成就与不足进行了探讨。

《改并四声篇海》;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文献综述

《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海》(以下简称《四声篇海》)是由金人韩孝彦、韩道昭父子编修的一部大型楷书字典,是我国古代收字最多的一部字书。该书共15卷,收字54 593个,分为444部,每部“依三十六字母次之……凡同母之部,各辨其四声为先后,每部之内,又计其字画之多寡为先后,以便于检寻。”《四声篇海》是在前代字书《玉篇》《类篇》《龙龛手镜》等基础上编修而成的,因收字宏富,编排体例在严密中又有所创新,既有效弥补了以往字书的不足,又方便查检,故在明代以前流传甚广,影响也很大。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渐被埋没,很少被世人提及。

近年来,随着对近代文字研究的不断深入,《四声篇海》又重新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研究者也逐渐增多。从我们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学术界针对《四声篇海》已经发表了20多篇研究成果。下面,我们从五个方面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评价,希望能够为以后研究《改并四声篇海》提供一些借鉴。

一、《四声篇海》概况介绍

这方面的文献主要介绍了《四声篇海》的一些具体内容,包括其作者、成书经过、字数、体例、版本以及其对后代字典辞书编辑所产生的影响等。研究发现,此类文献大都属于早期的研究成果。

周国光[1]对《四声篇海》做了全面介绍,主要分为作者与成书、内容、体例、价值、地位等五个方面。他不仅详细介绍了以上五方面的内容,还高度赞扬了《四声篇海》的编排体例,认为《四声篇海》为我国古代辞书编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肯定《四声篇海》对于研究我国辞书以及词典编排法演变发展方面所具有的价值的同时,也比较客观的提出了《四声篇海》存在的一些不足,是一篇具有启发意义的《四声篇海》研究文献。

宁忌浮[2]介绍了《四声篇海》的作者与成书过程,从收字、部首的简化、笔画排字法的创立、单字的归部等四个方面出发,肯定了《四声篇海》取得的成就,重点讨论了收字数量上的突破以及部首简化中的创新。他认为《四声篇海》对部首的创立与删并是一个新的创造,并高度赞扬了《四声篇海》单字归部的合理性以及笔画排字法的创新性,称其“顺应了文字发展的规律,被后代辞书编纂者所借鉴”[2]。 他还认为,《四声篇海》可以为学者研究古代的文字、词汇和语音提供珍贵的材料。在肯定其成就的同时,作者客观地指出了《四声篇海》在字母排字法上的不足,认为其“字形字音兼顾的排字法行不通;以声母为纲,以笔画数为目,不伦不类。”[2]

徐大英[3]介绍了《四声篇海》的成书经过、版本、体例、内容及其作用等,比较客观地指出了其释义方面的错误,也对其在当前文化史研究和楷化汉字整理方面的作用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四声篇海》为整理现存字书提供了重要的校勘资料。

张泉涌[4]首先介绍了《四声篇海》的作者与成书、体例,然后指出《四声篇海》是我国古代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对后代文字研究以及辞书编排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较高的校勘价值。作者还对《四声篇海》进行了客观评价,指出其部首编排上的不足之处。

杨正业[5]详细介绍了《篇海》系字书的作者,从横、纵两个维度论述了《篇海》系字书的成书历程,将其形象的比作“世家”,称“《篇海》一书祖承《篇》、《韵》,子孙兴旺,旁亲繁多,绵延三百余年,造就了一个辉煌的辞书世家。”其中“一房子孙”“二房子孙”更形象的体现其体系的庞大[5]。

韦乐[6]认为《续修四库全书》收录明成化刊本《四声篇海》 “是对‘四库’资料的有效补足”[6],是一种有价值的传播珍稀文献典籍的行为。同时,他又客观指出了被收录版本中的不足,认为其渗入了部分正德刊本的内容,并未准确呈现成化本的原貌。他通过对《续修四库全书》收载的《四声篇海》版本多出的116个字头进行探究,认为《续修》本多出的116个字头并非成化本所有,是增补所致,并认为这会对相关学术研究的科学性造成影响。

郭敬燕[7]主要梳理了《四声篇海》各种版本以及各版本之间的传承关系。文章从《四声篇海》目前所存版本、书目参考、馆藏信息等入手,主要介绍了金元年间、明成化、正德及万历年间的各种版本,重点分析了各版本之间的差异,列举版本修订中的增订改并,为《四声篇海》的研究提供了版本上的参考。

另外,还有一类文献与早期研究《四声篇海》的文献有所不同,一改之前的正面评价之风,而是更加细致、理性地分析《四声篇海》的不足之处。

徐艳、武文杰[8]主要从收字和出处两方面来讨论大型字典引《四声篇海》时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在收字方面由于传抄失误,导致大部分疑难字在字形、字音以及字义上出现了讹误;在出处方面也存在一些引书标注错误的现象。作者还提到了《四声篇海》最为世人指责的是部首和部属字采用不同的排列方法,并称其“把两种不同的编排法用在一书之中,显得不伦不类,不便读者使用。”[8]另外,作者认为《四声篇海》对异体字和正字的关系没有必要的说明与沟通,对后世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提醒研究者要引以为戒,客观分析其贡献与不足。

刘晓伟[9]主要探究《四声篇海》引用符号错乱问题,作者将其概括为符号脱落、符号位置顺序颠倒、符号混用三个方面。同时提出可以利用《新修玉篇》纠正《四声篇海》引用符号错乱的问题,并且要充分认识这一问题,避免错误产生,提高文学工作的效率。

杨霞[10]探索了《四声篇海》对后世字书编纂的负面影响,指出《四声篇海》引《龙龛手镜》对异体字处理不当对后世字书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很多异体俗字与正字的关系疏于沟通。另外《四声篇海》引《龙龛手镜》在字形、字音、字义上的讹误也严重影响了后世字书的编纂,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二、文字学角度的研究

这一类侧重于分析与《四声篇海》所收字头字形相关的问题,为近代文字研究和字书校勘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杨霞[10]认为,《四声篇海》引《龙龛手镜》在字形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指传抄、刻写过程中产生的字形异写问题,她从笔画、部件不同、部件易位三个方面对《四声篇海》引《龙龛手镜》在字形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笔画方面,通过举例来分析笔画增加、笔画减少、笔画连写以及笔画断裂重组等不同情况下产生的问题;在部件方面,分别从部件增加、部件减少和改易部件三部分来举例分析。

刘亮[11]从字形方面考察了《四声篇海》所引《玉篇》与传世《玉篇》的不同,主要包括笔画不同和部件不同两个方面。作者认为,笔画增加、笔画减少和笔画重组都会在字形方面使文字产生变化,导致字形的差异;部件缺失、部件增加以及部件相乱也是导致不同的重要原因。

徐艳[12]指出了《四声篇海》引《余文》在字形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将《四声篇海》引《余文》和《集韵》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文章具体从笔画和部件两方面讨论了其间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笔画增加、笔画减少、笔画连写、笔画断裂、笔画重组等都会导致因笔画不同而形成异写字。改变部件的书写方法和变换部件的位置,包括部件增加、部件减少、部件易位、部件同化及部件混同等等,也都是异写字产生的主要方式。

白薇[13]将《直音篇》与《四声篇海》的字头进行了全面测查,通过对两书在收字(包括增字、删字)和字形(包括笔形差异、笔画差异、部件差异)的比较研究,指出了两书在收字、字形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而归纳出《直音篇》的收字原则:在《四声篇海》的收字基础上有所删减,有音有义字全部收录,有音无义字列入末尾。论文对两书字形不同的原因也进行了详尽探讨,总结出传抄失误和编纂失误两方面的原因,并对其做出了较客观的评价。作者认为,两书字头的对比,不但能为大型字书的编纂提供借鉴,而且能在后代汉字的整理与规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能纠正《四声篇海》《直音篇》在编纂、传抄、流传中在收字和字形方面的相关问题,为大型字书疑难字考证提供材料。

王硕鹏[14]通过对《详校篇海》和《四声篇海》所收字头进行对比,总结出了两书在收字、列字及字形方面的异同点,并进一步探讨了差异形成的原因。在收字方面,《详校篇海》对《四声篇海》有音无义之字的删减共8 758个,对有音有义之字的删减共8 553个。在列字方面,两书列字原则基本一致,但在列字次第上存在差异,大致分为同画收录次序不同、笔画收录不同、归部不同和异体字的处理等几个方面。在字形方面,两书不同之处大多属于异写字以及一些异构字。作者客观评价了《详校篇海》关于字头处理的贡献和不足,称“该书大刀阔斧地删减《四声篇海》俗讹字的做法,对后世字书具有积极影响。”[14]

纪丽宏[15]对《新修玉篇》与《四声篇海》的字头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对比取自同一部字书但在收字、列字、字形方面存在差异的字头,主要分为收字、列字及字形比较研究三个部分。在收字方面,主要对比了两书在引书和字头方面的差异;在列字方面,主要对收字列部做了对比研究;在字形比较方面,深入分析了两书字头在笔形、笔画和部件层面的差异,并总结了差异出现的原因。对二书字形编排以及字形形变进行总结和归类,不仅有助于对两本书的校勘和整理,更有助于汉字史的研究、字典辞书的编纂及古代楷书汉字的整理。

杨苗苗[16]文章主要分字头的字形变化和释义内容的字形变化两个方面,对《对韵音训》与《玉篇》的字形变化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分为汉字构件的变化、构件的增减和构件的转移三个方面予以详细阐述。

石杏美[17]对《海篇群玉》第二卷20部的收字从增字和删字两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海篇群玉》对《四声篇海》的字头删减较多,新增字较少,但其引文出处时间较早,这对文献书证的纠错有重要意义。文章认为,《海篇群玉》与《四声篇海》有直接传承关系。《海篇群玉》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尤其是在字书编纂方面,其参考价值十分有限。

谢微微[18]选取《四声篇海》前七卷中的异体字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异体字的规律和特点,探究疑难异体字,为汉字的简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了依据。论文将异体字材料表达形式总结为11种,并分别讨论了每种表达形式的特点和概况。论文还从异写字和异构字两个角度对异写字材料进行了分类研究。异写字研究方面,主要是从内部构件变异、形近构件混用、构件位移、构件简省和字体演变等五个方面举例阐述异写字产生的原因。异构字研究方面,将其来源分为构造方法不同(具体表现为象形与会意的不同、象形与形声的不同、会意与形声的不同)和构造方法相同而构件不同(具体表现为同为会意字的异构字、同为形声字的异构字)两类。作者认为《四声篇海》不仅为其他辞书的校勘整理提供了参考,还能够纠正原书及后代辞书引用上的错误,对归并异体字、辨识疑难字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三、训诂学角度的研究

这一类主要从释义方面入手,侧重于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四声篇海》与其他相关字书在释义方面的异同及特点。

王学敏[19]以《直音篇》与《四声篇海》释义对比研究为重点,在总结二书释义差异的基础上,重点探究了差异存在的原因。论文从义项的有无、义项多少、释义详略、训异义同、训异义异、连绵词用字的训释、语序不同、训释用语不同等八个方面描写了两书在释义方面的特点,又从传抄和编纂两个方面分析二书释义出现差异的原因,并客观评价了二书释义对比研究的重要价值。作者认为这一研究不仅为二书的整理提供了方便,对于澄清《直音篇》的训释来源也具有重要价值。

李二忠[20]从义项有无、义项多少、释义详略、训异义同、略有差异、义项差异较大、义项完全不同和综合性差异等等八个方面对《详校篇海》与《四声篇海》释义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客观全面的描写,并深入地分析和探究了两书释义存在差异的原因。作者认为,差异原因的探究应该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着手,重点考察编纂和传抄方面的原因。在编撰方面,其差异原因主要包括编撰目的不同、训释来源不同、义项误分、义项误合、妄改词义等;在传抄方面,其差异原因包括字形讹误、衍文、脱文、倒文等五个方面。

杨清臣[21]对《四声篇海》的释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在对《新修玉篇》与《四声篇海》对比的基础上,认为两书释义存在义项多少、义项有无、释义等六个方面的差异,并从传抄、编纂和用字三个方面出发,将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分为脱文、倒文、妄添、妄删、妄引、误识、字形讹误等十七个小类分别进行了阐述。论文还总结了两书释义对比研究存在的价值,称其不仅在字书编纂和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在疑难字考释方面贡献巨大,不仅纠正和补充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还对一些疑难字做出了新的考释,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了借鉴。

杨霞[10]从传抄失误和编纂失当两个层面总结了《四声篇海》引《龙龛手镜》字义上存在的问题,认为古书在传抄过程中由于疏忽所造成的讹误时有发生,并从字形讹误、衍文、脱文、义项误分、义项误合、义项失收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探究。作者认为,辞书编纂者在编写过程中的臆改等情况也会导致编纂失当,具体表现为义项误增、误改字义、拆骈为单、术语使用混乱、释义脱落等多种情形,这都会对后代古文字的考释和研究造成负面影响。

刘亮[11]对《四声篇海》引《玉篇》的释义问题从编撰和传抄两个方面进行了考察。编纂方面,具体包括义项数目不同、合并或分解义项造成释义不同、某字一书中无义一书中有义、训释用字不同以及转训或另有训释等。传抄方面,作者认为用字失误、用字次序不同、夺字衍字现象以及引用例证书证问题等都是造成传抄失误的重要原因。作者客观评价了《四声篇海》的研究价值,也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前人对其评价过高,不能够忽略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徐艳[12]对《篇海》引《余文》释义中存在的问题从字形讹误、衍文、脱文、倒文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作者认为,《篇海》引《余文》中字形讹误情况十分明显,大致分为形近而误、因偏旁脱落而误、因上下文而误三种情形,其中形近而误的情况最为普遍,并认为其释义中出现的字形讹误情况大部分都是由于字形相近而导致的。

杨苗苗[16]对《四声篇海》所引《对韵音训》和《玉篇》在释义问题上从释义增加与脱落、引文与出处的增减、释字所组成词或单字的增减、合并释义、训释用字不同、转训或另有释义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和探究,为《四声篇海》的进一步整理及对它在辞书史上的评价提供依据,为以后大型字书的编纂及大型字库的建立提供了参考资源。

四、音韵学角度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音系归纳和注音失误辨正两个方面,成果并不太多。

吴洁[22]从声母、韵母以及声调三个方面运用反切比较法梳理《四声篇海》所引《馀文》的大部分韵字。论文分别从五音、十六摄以及四声三个角度分别介绍了《馀文》声母、韵母以及声调的具体情况。

杨霞[10]从传抄失误和编撰失当两个方面分析了《四声篇海》引《龙龛手镜》在注音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传抄方面又从反切上字讹误、反切下字讹误、直音讹误等八个方面进行举例分析;在编纂方面涉及妄增“又”字、妄增注音、望形生音、反切改作直音误等四个方面。

刘亮[11]主要介绍了《四声篇海》引《玉篇》在注音方面的相关问题。文章主要从注音数目、注音方式、注音用字等多个方面来介绍其不同之处。

徐艳[12]总结了《篇海》引《余文》在注音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反切上字讹误、反切下字讹误、重复注音、音义相乱等四个方面,列举具体事例进行探究。

徐凯敏[23],对《四声篇海》引《搜真玉镜》的声类研究和部分材料进行了考释,主要分为唇、舌、齿、牙、喉等五个方面,并通过分析《搜真玉镜》的音系体例,进而指出其引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以后大型字书的编纂及大型字库的建立提供依据。

五、《四声篇海》前期研究的成绩与不足

通过总结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前期研究中对《四声篇海》的基本概况的介绍相对比较细致,充分弥补了人们对《四声篇海》认识上的不足。同时在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研究等角度上的文献也在不断增加,为《四声篇海》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资源。随着近年来研究成果不断增加,研究者对《四声篇海》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入,使研究方向更加突出,对后代文字研究以及辞书编排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较高的校勘价值。

不过,学者对《四声篇海》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在研究内容上,前期研究对《四声篇海》的阐述还不够细致、全面,研究视角不够均衡。比如相比起一般介绍、汉字学研究、训诂学研究来说,从音韵学方面对《四声篇海》进行的研究少之甚少,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在前期研究文献中,对《四声篇海》贡献的介绍较多,缺乏对其不足之处的客观评价,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的论述更是少见,还有待于继续深入的探讨。在研究方法方面,偏重于文献研究法,定性定量研究结合不足,不能或不善于使用新的研究工具,研究缺乏系统性,这些问题都会导致研究上的一些不足,应当引以重视。另外,作为字典,《四声篇海》中所收录汉字的字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值得深入研究,但目前的研究成果缺少与现代大型辞书和UNICODE国际标准集的字形穷尽性比较,在以后的研究中应给予重视,开辟新的研究方向,为《四声篇海》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价值。

[1]周国光.《四声篇海》琐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86(1).

[2]宁忌浮.字典史上的一块丰碑——《四声篇海》[J].辞书研究,1987(1).

[3]徐大英.谈谈《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J]. 辞书研究,1986.

[4]张涌泉.论《四声篇海》[J].文史,2000(3).

[5]杨正业.《篇海》世家[J].辞书研究,2006(2).

[6]韦乐.《续修四库全书》本《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海》版本纠谬[J].前沿,2012(2).

[7]郭敬燕.《改并四声篇海》版本考略[J].德州学院学报,2013(5).

[8]徐艳,武文杰.谈大型字典引《篇海》时存在的问题[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2).

[9]刘晓伟.利用《新修玉篇》纠正《四声篇海》引用符号错乱浅析[J].科技文汇,2008.

[10]杨霞.《四声篇海》引《龙龛手镜》研究(部分)[D].保定:河北大学,2004.

[11]刘亮.《四声篇海》引《玉篇》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4.

[12]徐艳.《篇海》引《余文》与《集韵》的对比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4.

[13]白薇.《直音篇》与《四声篇海》字头对比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9.

[14]王硕鹏.《详校篇海》与《四声篇海》字头对比研究[D].保定: 河北大学,2011(1).

[15]纪丽宏.《新修玉篇》与《四声篇海》字头比较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1(1).

[16]杨苗苗.《四声篇海》所引《对韵音训》与《玉篇》的对比研究[D].温州:温州大学,2012.

[17]石杏美.《海篇群玉》与《四声篇海》字头对比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5.

[18]谢微微.《四声篇海》异体字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19]王学敏.《直音篇》与《四声篇海》释义对比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9.

[20]李二忠.《详校篇海》与《四声篇海》释义对比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9.

[21]杨清臣.《新修玉篇》与《四声篇海》释义对比研究[D].保定: 河北大学,2011.

[22]吴洁.《四声篇海》所引《馀文》音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23]徐凯敏.《四声篇海》所引《搜真玉镜》研究[D].温州:温州大学,2012.

(责任编辑:王 芳)

Studies onGaiBingSiShengPianHai(改并四声篇海): A Summary

XU Li-xue

(SchoolofLiterature,BohaiUniversity,Jinzhou121013,China)

The profile ofGaiBingSiShengPianHai(改并四声篇海) is introduced. Besides, studies onGaiBingSiShengPianHai(改并四声篇海) are summarized in perspectives of philology, exegesis and phonology.

GaiBingSiShengPianHai(改并四声篇海); philology; exegesis; phonology; literature review

10.14168/j.issn.1672-8572.2017.01.15

2016-12-12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ZH117);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B099);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CYY060);渤海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071502224-16)

徐丽雪(1993—),女,辽宁海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字学。

H162

A

1672-8572(2017)01-0080-06

猜你喜欢
字书字头辞书
第十讲 竹字头、草字头的写法
CISHU YANJIU LEXICOGRAPHICAL STUDIES
大型辞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连降两个月 太原猪肉价格重回“2”字头
“家”字的写法
大型字书疑难字新考
无字书图书馆(节选)
“央字头”告了“央字头”
科举干禄与语文辞书编纂
雁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