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食肉之年》的女性形象

2017-03-14 16:06徐诗卉
青春岁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消费主义

徐诗卉

【摘要】《食肉之年》是日裔美籍作家露丝·尾关的处女作。本文从后殖民女性主义出发,试图逐一解析日裔女性在这一理论下所遭遇的多重困境,并揭示露丝·尾关在文本中为女回归自我所努力探寻的种种途径。

【关键词】后殖民女性主义;《食肉之年》;消费主义;少数族裔文学

一、前言

露丝·尾关的作品以高超的叙述技巧著称于世,篇幅不长的小说里却能真实反映北美社会政治、科技、环境和全球化等方方面面的情况。成名作《食肉之年》而讲述两位背景迥异的日裔女性为期一年的生活经历,和她们因制作、收看牛肉美食节目结下友谊的过程。这个过程又被放在全球化这个纷繁复杂的背景之下,交织着种族,性别,东西方文化隔阂等各种冲突。本文从后殖民女性主义出发,逐一解析殖民地女性和移民女性遭遇的多重困境,并揭示露丝·尾关在文本中为女性回归自我所努力探寻的种种途径。

二、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

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是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结合的产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第三次女性主义运动发展壮大。后殖民女性主义的兴起源于女性主义者们对于传统西方女性主义的不满,认为“西方女性主义将‘女性主义、‘自由等看作西方世界的产物,与第三世界女性并无关系”(罗克凌,2012)。所以强调后殖民地女性的解放运动必须考虑种族、阶级等多方面的因素。在文学上,后殖民女性主义的批评家们重视文本中殖民历史的书写,更重视殖民地女性遭受压迫的现状。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集中在对文化霸权的批评之上,并希望通过对文本的探讨,分析总结出不同国家女性面临的困境,以期找到非殖民的发展道路。目前这个领域的经典著作有钱德拉·莫汉蒂的《西方的注视下:女性主义学识与殖民话语》,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理性批判:通向正在消失的现在的历史》。黑人女性主义和非洲女性主义也可以看成是后殖民女性主义的分支之一。

三、《食肉之年》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1、男性自卑心理与民族主义的替罪羊

尽管日本在经济、科技和文化上对全球影响巨大,碍于国土狭小和二战战败国的身份,从未掌握国际社会的决策权,因而被西方主流发达国家排除在外,沦为他者。而日本战后宪法由美国主导制定,经济上仰仗欧美市场,冲绳至今仍被美国驻军,流行文化模仿欧美的现状,显示出日本正受到美国幕后操纵,与后殖民地社会有诸多相似之处。后殖民主义语境下,隶属东方的日本受到欧洲中心论和东方主义的歧视。“在西方人眼中,东方人是劣等民族,他们落后、野蛮、残忍、邪恶、纵欲、怪异、堕落,缺乏缜密的推理,是非理性的”(籍小红,2006)。所以日本人普遍对于欧美白人怀有艳羡、自卑的心理,认为自己在欧美白人面前低人一等。身处这种殖民思想下的女性,由于还受男权思想的禁锢,因而受压迫程度更深。日本传统思想视女性为男性的附属物,女性出嫁之后只能以“某某之妻”的身份活跃在社会之上,传递她丈夫的意见。女性以“他者”的身份游离在社会边缘,被迫忽视自己的想法,隐藏自己的观点。而敢于违反传统思想的女性则会遭到丈夫殴打,并被社会谴责、疏远。

女主人公秋子的丈夫约翰属于日本高学历、高收入阶层,但小说里他曾经因为秋子对美国文化发表异议、没有遵循他的安排提供牛肉菜肴而对秋子家暴。秋子的遭遇正是约翰男权思想顽固、同时受殖民思想毒害颇深的反映。约翰曾留学美国。面对美国巨大的优势,约翰并对美国的一切感到艳羡自卑。为了克服内心的自卑情绪,约翰一心效仿美国主流社会的生活方式,以期获得与美国人同等的地位,在日本社会也能获得“上等人”的名声。而他骨子里遵循的还是日本社会传统的大男子主义,甚至这种倾向还被白人男权主义强化。秋子被他视作是自己的附属物,不再是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因而当秋子对美国文化发表异议之后,约翰立即担心秋子的思想会影响自己“上等人”的形象,降低自己的社會地位,所以殴打秋子,逼迫秋子放弃自己的想法。对秋子施暴,成为约翰大男子主义和男性自卑情绪的发泄渠道。

但是任何民族都有民族主义倾向。日本人在对欧美社会的一切卑躬屈膝的同时,内心的不满也在积累。随着日本在国际经济上地位的上升,日本人也出现了骄虚的民族心理。赵伟在论及中国骄虚的民族主义时,认为“骄虚的民族主义者无法容忍对中国的任何负面评论,即使这种评论是善意的、客观的。他们往往拒绝做出理性的、符合逻辑的判断,认为对方不怀好意,刻意诋毁中国(赵伟,2012)”。其实这样的论断同样适合日本。特别是日本社会上下还饱受“耻”文化的熏陶,很难真心接受他国的批评。而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发泄这种愤怒的极端行为,就是强奸“敌国”的女子。身为移民后裔的女性和与欧美人士通婚的女性最容易成为这种情绪的替罪羊。日本男性在男权思想的影响下仍把自己族裔的女性当作低人一等的存在。而强奸敌国女性的心理因素,肖丽华教授曾在《双重铭刻的战场》一文中论证到:

“通过强暴,一方面性别权力关系找到其民族主义的表现形态;另一方面,民族之间的权力关系也找到了性别主义的表现形态。入侵者强行对他人领土的进入可以看成是一种阳具霸权行为,是男人毁灭另一些男人的荣誉以及社会的方式之一”(肖丽华,2013)。

小说中约翰醉酒后想要性侵简的一幕,正是想试图通过强奸简这个美籍日裔女性的目的,来获得与美国男人平起平坐的地位;另一方面则满足自己极端的民族主义心理需求。所以拥有后殖民地民族血统的女性,不论是在本国忍气吞声,还是远走他乡,都是殖民思想和男权主义的替罪羊。

2、消费主义背景下殖民经济的榨取来源

消费主义指的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流行的一种社会道德现象,其主要原则是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把这些当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后殖民地女性主义的语境之中,消费主义与女性有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女性是商品消费的主力军,绝大数家庭的消费支出都是由女性决定;另一方面,女性的外在形象,女性的身体也是男性的消费对象。因此后殖民时代里,殖民国家要想在殖民地牟取暴利,必须利用女性想要迎合男性喜好的心理,刺激女性消费。

小说中美食节目《我的美国妻子》正是殖民国家利用消费主义毒害女性思想,榨取经济价值的有力例证。这个节目是美国牛肉出口商赞助播出的,目的在于在不习惯牛肉口味的日本打开美国牛肉的销售市场。为了迎合日本人向往美国生活方式的心理,节目制作人捏造牛肉是地位最高的肉类;美国人顿顿吃牛肉,食用牛肉是美国主流的饮食方式;美国家庭主妇是把精美的牛肉菜肴当作对丈夫孩子爱的流露。这样的宣传手法使得以夫为天的日本女性人为牛肉入菜就能讨得丈夫欢心过上向往的美式生活。果然《我的美国妻子》一经播出就反响巨大,导致美国牛肉销售的激增。但现实生活中牛肉不过是美国人桌上的一道普通菜肴。销售商还可以隐瞒了牛肉的卫生隐患:农场和宰杀场普遍在牛的饲料里加入过量的抗生素以及各类激素,这会造成孩子的早熟,成年人腹痛呕吐。因此殖民国是以牺牲殖民地女性所重视的健康和家庭为代价来榨取经济利益,男权思想也在其中推波助澜。

3、女性的自我回归

殖民地女性既是殖民国家压榨的对象,又是父权制家庭模式的受害者,那么女性的反抗必须同时从这两者入手。女性既要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民族和性别身份,也要积极营造自己的主体性,在社会上的话语权。要想回归自我,首先应当重新建构女性的理想形象,不再以种族、美貌和相夫教子的能力为唯一的衡量标准,更多地要倾向于才华和性格。作者实际上写出了心中理想的女性——清少纳言。小说引用清少纳言《枕草子》中的一段话为每章内容注释;简在对自己种族、性别身份困惑之际,也是研究清少纳言及其作品为自己解惑。清少纳言是日本平安王朝的三大才女,著有的随笔集《枕草子》和《源氏物语》合称为王朝文学的双壁。除了卓越的文学才华,清少纳言也因高尚的人品流芳百世。然而清少纳言婚姻思想却比较开放,敢于主动与丈夫离婚,宫廷任职时与朝廷高官多次传出绯闻。作者借清少纳言的故事表明殖民地女性应当从本民族的优秀女性里吸取自信;理想的女性应当有独立思想,摆脱对男性的依赖,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小说中采取借用女性身体的重生来暗示精神的重生。秋子和简对双重压迫的现状屈服之际,她们却丧失了女性的重要象征——生育力。而秋子生育力恢复的开始则是在她第一次忤逆约翰遭到殴打前后。之后伴随秋子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她的健康也在不断好转。简的意外怀孕也恰巧是在她重拾纪录片导演的梦想,冒着失业风险,决心自己独力拍摄纪录片揭露农场和屠宰场乱象之时。简怀孕的情节的前后,还描述了简为了避免孩子们受到殖民思想里种族和性别歧视的毒害,撕掉了学校图书馆藏书书页的情节。

此外作者认为要反对殖民思想和男权思想,单靠个体的努力是毫无意义的;女性必须团结起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家莫汉蒂就提出,第三世界女性应结成政治的联盟,进行集体抗争,从阶级、宗教、及性别的层面考察女性问题,打破“第三世界女性”的刻板形象(林树明,2002)。小说里是女同性恋家庭之间的互助使得秋子对美国歧视同性恋的价值观开始质疑,也激发秋子向女性同胞求助的勇气。自此之后秋子通过向女性同胞求助保护自己怀孕之后不再受约翰家暴,最终的简的帮助下逃离家庭,与约翰离婚,实现个人的独立自由。

四、结语

露絲·尾关在《食肉之年》中以纪录片导简拍摄美食节目《我的美国妻子》、并与另一女主人公秋子因节目相知、结下友谊的一年经历为背景,通过回忆和现实的穿插描写,勾勒出后殖民时代里殖民地本地女性和移民女性面临的多重边缘困境。一方面,她们深受种族、性别和经济上的压迫,另一方面她们因自卑情绪迷失了自己的身份。幸运的是后殖民地女性并不甘于在这种状态中浑浑噩噩。通过积极了解外部世界接受新思想,加强与其他女性沟通合作等途径,女性们驱散了内心的自卑情绪回归自我,完成了从替罪羊到自己掌握主动权的转变。通过小说,露丝·尾关反思了后殖民地社会的妇女困境,并设想了的女性重拾自我的途径,而她的设想对殖民地女性争取独立自主的行动有普遍意义上的参考价值。小说《食肉之年》是全球化背景下日裔女性反抗殖民思想和男权思想一次清朗响亮的发声。

【参考文献】

[1] Ruth. L. Ozekl. My year of Meats[M]. New York: Hudson Street, 1999.

[2] 籍小红. 解构东方主义的二元对立模式——赛义德的东方主义[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6(22):3.

[3] 林树明. 性别意识和族群政治的复杂纠葛: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J]. 外国文学研究, 2002(3).

[4] 罗克凌. 后殖民理论综述[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14(4):101-106.

[5] 肖丽华. 双重铭刻的战场——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中的性与身体[J]. 名作欣赏: 鉴赏版(上旬), 2013(6).

[6] 赵 伟. 试论骄虚的民族主义及其危害[J]. 新疆社科论坛, 2012(2).

猜你喜欢
消费主义
王硕小说的消费主义特征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人造凶猛
最高衣橱
美国消费社会是怎样“炼成”的
社交媒体受众商品化的两种路径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娱乐与消费的共谋
消费主义视域下我国网络文学产业发展分析
基于哲学视角的消费主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