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与传播

2017-03-14 11:21谭维娜
青春岁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传播马克思主义

【摘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与广泛传播受很多因素影响:既有多方面的国内条件,又有多方面的国际因素,还有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其中,多方面的国内条件是第一位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有强大生命力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传入;传播

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正式创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入与传播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需要阶级基础、群众基础;中国人民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初传入

1、五四运动前期马克思主义从域外传入

(1)在留日期间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留学生

中国留日学生翻译自日文的有关社会主义的著作有很多,在这些书中初步介绍了马克思的代表著作和一些基本观点。留日学生办的刊物,如《译书汇编》等,也刊登了不少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称颂社会主义是光明奇伟之新主义,是“大中至正、尽善尽美、天经地义、万世不易之道”。

(2)英国传教士在译文中提到的马克思和恩格斯

早在1899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其译文《大同学》中就提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称“德国讲求养民学者,有名人焉。一曰马克思,一曰恩格思”;马克思为“百工领袖著名者”,“主于资本者也”。简要介绍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认识及其安民救世思想。

2、中国人自己接触、介绍的马克思主义

梁启超是中国人在自己的著述中最早提到马克思的。1902年,他在《新民丛报》上发表的文章中,称“麦喀士日耳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麦喀士渭,今日社会之弊,在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梁启超认为,社会主义是“近百年来世界之特产物”,社会主义的“最要之义,不过曰土地归公、资本归公,专以劳力为百物价值之原泉”。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传播,里程碑是十月革命及而后发生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局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战后会议,北洋政府派出的代表不但没有给中国争取任何利益,反而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第二天全北京各界开始大规模抗议游行,运动的核心力量正是无产阶级。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的发展奠定基础,登上历史舞台的中国无产阶级急需科学理论作指导。马克思主义正是中国无产阶级所需要的、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服务的、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先进理论体系。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基本口号,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提倡学习科学、用科学的观点看待一切客观事物,指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在政治领域和思想文化领域中对中国封建主义发动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沉重进打击,加速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与传播的区别

1、传播途径不同

五四运动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东方的日本渠道,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途径除日本渠道,还增加了西欧渠道和俄国渠道。

日本仍是传播的主渠道。李大钊、陈独秀、李达等人都精通日文,源源不断地将日文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文章译介到中国。

西欧渠道主要靠在欧洲勤工俭学的中国留学生担任媒介。他们利用身处欧洲的有利条件,将搜集到的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小册子,直接译成中文,通过向国内报刊发通讯的方式介绍自己学习到的马克思主义。

俄国渠道主要靠在俄留学务工人员担任媒介。中俄两国历史、政治、国情有许多相似之处,十月革命起到了巨大的榜样作用。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列宁主义的故乡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经验,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力量。

2、传播内容不同

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都零散,内容较少,准确度低。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战斗中的工人阶级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阶级基础。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观点得到传播。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愈大,与那不适应他的社会组织间的冲突愈迫,结局这旧的社会组织非崩坏不可,这就是社会革命。”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得到传播。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要改造社会“根本的一个方法,就是民众的大联合”。人民群众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的书写者。

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的观点得到传播。马克思主义者认定“社会主义要起来代替共和政治,也和当年共和政治起来代替封建制度一样,按诸新陈代谢底公例,都是不可逃的运命”。

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得到传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传播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的观点,坚持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捍摩太, 译. 蔡尔康, 笔述. 大同学[M]. 上海广学会, 1899.

[2] 李提摩太, 译. 蔡尔康, 笔述. 大同学[N]. 萬国公报, 1899(121).

[3] 梁启超. 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N]. 新民丛报, 1902-09-15.

[4] 梁启超. 中国之社会主义[N]. 新民丛报, 1904-02-14.

[5] 李人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人钊选集[M]. 人民出版社, 1959.

[6] 陈独秀. 国庆纪念底价值·陈独秀文章选编(中)[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4.

【作者简介】

谭维娜(1989—),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工业大学2014级思政部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传播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