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社会学视野下的福利国家动力机制

2017-03-14 11:23于淼
青春岁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福利制度动力机制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福利国家的演变过程,采用经济、文化传统、政治以及经典的福利制度分析维度对福利国家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对美国的福利制度和北欧的福利制度的宗教、政治动力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论证了不同的动力机制会有不同的福利模式。最后试探讨我国的福利模式背后的文化、政治动力以探索更好的中国特色福利制度建设。

【关键词】福利国家;福利制度;动力机制

一、福利国家的演变过程

福利国家这一概念最早由威廉·坦普尔于1941年提出,他将福利国家确定为一种为普通平民服务的国家。后来丹麦著名学者艾斯平—安德森在《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对于福利国家的定义提出狭义和广义的观点,现在对于福利国家的定义,常见的是教科书式的定义:国家对于公民的一些基本的、最低限度的福利负有保障责任。

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国家根据伦理或政治以及经济的维度制定出福利方案,从17世纪英国的济贫法的颁布体现了政府、社会对底层的人道主义关怀也有为了维护当时的制度意味。19世纪末,德国制定了包含疾病、工伤、养老的社会保险法案的提出展示了铁血首相俾斯麦的政治方案,方案的社会秩序维护的意义大于其伦理意义。在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提出了用“福利国家”反对纳粹主义的“战争国家”的政治构想,以激励人民抗击法西斯德国的决心。二战以后,英国和许多欧洲国家即是按照这个报告的构想,建成了福利国家制度。福利国家的建立反应出当时的政治需要和民众意愿。随后由于金融危机的袭击,新自由主义对福利国家的批判声音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推崇,英美政府又开始了福利的改革。面对新自由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的争锋,吉登斯又提出了第三条道路来提倡有义务的权利来构建新的社会福利制度。这些社会福利制度都反应了一定时间,地点背景下的伦理、政治、经济等共同选择。

二、一般福利国家的动力机制分析范式

1、经济

一方面,有学者认为福利国家的建立使得社会经济得以更好的发展。有学者认为福利国家也有很强的经济效益,福利制度被视为一种强有力的反周期手段,它能够在经济衰退时期产生赤字并在繁荣时期制造剩余,而社会福利项目的支出也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市场失效的行为,适当的医疗保健、住房和经济保障有助于增加工人的生产潜力;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认为发展福利并不需要经济条件。例如我国学者景天魁提出俾斯麦、贝弗里奇报告、罗斯福新政都证明了不是有了钱才搞保障,而是为了应对危机、失业、贫困就要搞保障。

2、文化传统

一方面社会福利制度是人创造的,人是社会人,而塑造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社会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很多的福利思想,这些福利思想很多和我们当代的社会福利制度息息相关,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够使得更了解福利制度的动力来源。

3、政治

福利制度离不开政治,因为福利制度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政治实践。俾斯麦实施“鞭子加蜜糖”政策:一手继续残酷镇压工人阶级的反抗;一手加快推行社会保险政策。俾斯麦的社会保险计划,其初衷是试图以温和的社会立法手段解决社会问题,以社会保险制度换取工人阶级的合作,防止革命和政策运动的蔓延。

三、美国福利制度和北欧福利制度的价值动力比较

1、宗教动力比较

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美国这样,基督教对人们的灵魂有如此之大的影响。”据1989至1996年期间三次的调查显示,有84%和88%的美国人称自己为基督教徒。在美国人的基督教信仰中又以新教加尔文教派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所倡导的“个人责任”和“工作道德”的伦理观深刻影响着每个美国人,成为其主导的福利文化观念。加尔文派崇尚慈善,强调个人的责任,即注重把个人的拯救与经济自立相联系。

瑞典是世界上最为典型的福利国家,被誉为“福利国家的橱窗”,瑞典政府为全体国民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位的社会福利制度,其不仅保障覆盖面很宽,而且保障水平也很高。瑞典是典型的基督教信仰的国家,其国民有近99%的人都信奉基督教,因此,在路德教的教义中并不排斥政府对人民的福利责任,而且也不主张教会有超越国家的垄断权利。

2、政党动力比较

社会民主党的“人民之家”的理念深刻地影响了北欧国家的社会建设进程。这一理念的影响力不仅存在于工人阶级和左翼势力中,也影响到其他的社会阶级(特别是农民阶级)。它使社会民主主义的理想不仅仅成为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也能够在各个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中得以普及和传播。

北欧社会福利制度形成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社会民主主义的政策制定机制。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社会建设努力,北欧国家建构了一个以法团主义为基础的各阶级、政党和利益群体进行妥协和博弈的制度。在北欧国家,社会阶级具有很高的组织化程度。

四、反思我国的福利制度的动力机制

1、我国现有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

从一般意义上讲,我国城乡居民福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重城轻乡。计划体制下的社会福利城乡分割,城镇居民享有大头。城镇福利基本由国家保障。二覆盖面窄。首先广义上的社会福利,要由2.6亿城镇人口享受。单位福利也主要由城镇人口所享受,少数效益好的乡镇企业提供进厂务者一定的福利。而狭义上的社会福利,覆盖面更窄。民政福利救济的主要对象是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无法定赡养人和抚养人的城镇老龄人,简称(“三无人员”),社会困难、60年代精减退职职工以及国家法定的一些特殊救济对象,每年城救济对象为60至80万人,临时救济为200万人次,仅占总人口的0.2%左右。

2、反思我国福利制度的动力机制

从文化层面而言,孝在中國传统社会中处于十分重要地位,是“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中国现在很多的福利都需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提供。传统“孝道”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在长期的文化传统中形成的思维方式、心理积淀等相对稳定的心理素质,对当代国人仍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并支配着其保障行为方式。而当今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剧,核心家庭越来越多,我国的养老问题仅仅靠家庭养老进行已经成为了过去式了。

从政治层面而言,维稳是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的一大方式,我们可以看到“2009年中国公共安全方面的财政支出增加了16%,总金额高达514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的2.6倍,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财政支出相接近。”政府花这么多钱,不是解决影响稳定的社会问题,而是用来阻止老百姓到北京上访。控制上访是中央对地方官员政绩考核的一项指标,“截访”居然成了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些基层政府每年因“截访”发生的开支惊人。对于现在的社会问题,政府采用维稳的解决方式实际上并不能够解决问题,现在政府也开始提出了用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来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比如本届政府提出“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关爱和温暖。”(引自政府工作报告2014)

反思福利制度的动力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进行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有助于于经济建设,社会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 张 军. 中西福利文化下社会福利制度模式比较分析——基于中国、日本、美国、瑞典四国的考查[J]. 探索, 2011(5).

[2] 林 卡, 张佳华. 北欧国家社会政策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社会建设的启示[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1(3).

[3] 考斯塔·艾斯平安德森.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3.

[4] 郑秉文. 社会权利:现代福利国家模式的起源与诠释[J]. 山东大学学报, 2005(2).

[5] 张林江. 社会福利制度演进的内在逻辑[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6(8).

【作者简介】

于淼(1989—),女,汉族,黑龙江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福利制度动力机制
高福利制度对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影响研究
西方福利制度的内在悖论
欧洲社会保障制度为何进退维谷
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
重大交通设施项目风险复杂动态交互演化机理与仿真分析
科技查新服务业变革优化的动力机制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镇发展现状与动力机制研究
关于国有企业报酬与福利制度研究
“中式教育”,路在何方?
英国保守党与英国福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