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工会职工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2017-03-14 17:16薛国岐
青春岁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企业发展企业文化

薛国岐

【摘要】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是经过长期积淀形成,其内涵是企业的价值观、共同理念、共同语言和共同行为准则,是凝聚职工人心的黏合剂,具有高度的传承性和深厚的影响力。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背景下,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企业文化;职工文化;企业发展

一、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的异同

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核心价值和员工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悟性资本和力量,是以精神文化的软力量统领群体的行为规范和共同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注重团队协作精神、以客户为中心、平等对待员工、激励与创新。

职工文化是指职工所共同遵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具有广泛性、多样性、自娱性、业余性和社会性的特征。

企业文化是职工文化的根基。从上述企业文化的定义就可以看出,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是“纲与目”的关系,一个企业如果不能确立价值观、没有尽其所能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就不可能形成统领职工群体的软力量,职工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就失去了扎根的土壤。

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没有这两个文化的健康发展,就没有企业劳动关系和谐与社会和谐,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共同凝职工之心、聚企业之力。

企业文化不能居高临下地藐视职工文化。所谓两个文化对立统一的关系也可以表述为:在企业文化适应职工文化需求时,职工文化促进企业文化发展。反之,职工文化则阻碍企业文化的发展。值得注意得是,职工文化对企业文化的推动或阻碍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企业工会在两个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文化的传承是明辨是非的过程。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我们以“思想解放”的方式确立了“判断是非”的标准:第一次思想解放树立了“实践”标准,第二次树立了“生产力”标准,侧重于意识形态论争,比如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资本主义。两次思想解放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点是发展经济,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目的是还利于民。第三次树立了“以人为本”标准。重点是利益格局的调整,包括财政分配制度调整,改革发展的成果要让老百姓共享。侧重于还权于民。利益格局的调整,实际上是民众权利的调整、就是中央提出来的公众要有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

企业文化必须要对上述三次“思想解放”做出反映。在“还权于民”的背景下,企业文化如果漠视职工权益,势必会遭到职工文化的抵制。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企业工会在两个文化的建设中,必须明确“以人为本”的标准,在当前企业文化中经营者的意志占有较大“份额”前提下,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的作用,认真履行法律赋予工会的职能,以职工文化建设为着力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显示职工群众话语权。当前,普通职工、尤其是一线职工话语权缺失具有普遍性,不但职工群众的愿望和诉求得不到及时反映,其经济政治权益往往被忽视。中国工会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职工文化建设是职工提高职业技能素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激发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的重要载体”。全总制定的“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确立“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提出“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为职工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做为职工代言人的企业工会,在职工文化建设中应凸显职工生存和发展的要求,保持普通职工与管理层话语权上的相对平衡。

巩固企业责任和社会公德的底线。改革开放30年把职工由“政治人”改变为“经济人”,人人关心经济利益、关注创造社会财富,但同时也带来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弊端。企业的社会责任遭到践踏,职工社会公德丧失,无处不假、无货不假成为普遍现象。表明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和职工在“产品安全”上不作为,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公害,引起人民群众的广泛不满。因此,企业工会在两个文化的建设中要大力向职工群众灌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起码的道德观念,强化企业的责任意识和职工的公德意识。

三、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现代企业最高层次的竞争是文化竞争,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一些企业没有理解文化是企业发展主流精神的积淀、是灵魂不是标签。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为企业制作一件华丽的外衣,而是要用核心价值观去改变企业的价值模式。其建设的根本目的不是以文化代替管理,而是通过强化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从根本上改变员工素质和企业形象。

目前,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文化建设庸俗化。某些企业把企業文化建设理解为就是提出几条诸如“打造国际一流的XX企业”、“创建驰名世界的品牌”一类的标语口号,建设文化就是把这类口号涂满工厂的围墙、印制在信封、名片、挂历上广为散发。却从未想过这样的“文化”用什么来支撑,如何能够得到用户的认可。事实告诉我们,当作“招牌”使用的企业文化不但得不到职工的认同,终将会被市场抛弃。

二是企业文化建设急功近利。企业建设某种文化、推崇自己的价值观需要一个过程,而职工接受这种价值观同样要有一个过程。一些企业的领导将“理念”没有立即得到贯彻执行,指责职工接受能力差,把企业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志指向员工,实际上就是文化建设急功近利的行为。如果企业一有“文”职工立刻就会“化”,那就不是文化而是电脑的执行程序了。

三是企业文化与职工要求脱离。希望职工“讲奉献、比贡献”加班加点不计报酬为企业获取利益,甚至是“把斧头卖给总统”是相当一部分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这类企业文化竭力回避“为企业获取利益的同时职工能得到什么”的问题,职工实际上处于“被文化”的状态。

四是企业文化淡化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其重要性依次为产品安全、环境保护、公众安全、依法纳税、公益事业。某些企业在抗震救灾、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等行为,即社会责任最低层次上大做文章,却在企业文化中模糊“产品安全”的首要责任,不择手段地追逐经济效益,生产的产品参杂使假危害社会,并以这种文化造就出对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宁死都不用、打死都不吃”的职工。

四、企业工会在文化建设中的作为

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既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两个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会在某个阶段出现“博弈”的状态。当前,两个文化间的状态为企业工会着力职工文化建设提供了契机。

反映职工群众的诉求。换句话讲就是把职工的利益诉求以“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用职工文化影响企业的利益格局。在当前的党和国家高度关注民生的背景下,工会要把企业的经营思路或是愿景概括成职工群众的具体要求,凝炼成职工群众所理解并与其利益紧密相关的理念。所谓“凝练理念”成功的范例不胜枚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把国际义务、爱国精神和老百姓的利益都包括了;“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把遵守国家的交通法规与个人利益间的关系讲得淋漓尽致。显然,这种“凝练”需要企业工会干部要具有相当的文化素养和胆识。

强化职工的道德底线。近期食品安全已经引起国家高层的重视,不得不使用警察的力量解决企业道德底线方面的问题,而道德底线的大面积溃决涉及的岂止是食品生产企业。道德底线萎缩的现状增加了工会职工文化建设的难度也提供了契机。即企业工会要不遗余力地在职工文化建设中提升职工的道德水平,采用多种“将心比心”式的道德“启蒙”教育,并以职工道德水准的提升作为职工文化建设的主线,努力增强企业和职工的社会责任意识。

显示企业工会的作为。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阐明:“只有把经济发展成果合理分配到群众手中,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职工文化建设中体现党和政府的意志,反映职工群众对经济利益的迫切要求,显示企业工会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智慧和勇气,已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当务之急。

猜你喜欢
企业发展企业文化
提升办公室秘书综合素质,助力企业发展
刍议创新党群工作对推进企业发展的影响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浅谈怎样做好企业党建思想文化工作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