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渔业动态

2017-03-15 02:15李励年,缪圣赐,程若冰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7年1期
关键词:磷虾金枪鱼渔船

国际渔业动态

2016年国际渔业重要事件回顾

1、港口国渔业管理协议正式生效

2016年6月5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倡导和主持制定《港口国渔船管理协议》(the Port State Measures Agreement. PSMA)正式生效。

《港口国渔船管理协议》的核心内容是要求签约方通过严格的管理措施,在渔港内甄别和处置IUU渔船。根据协议的相关规定,任何国家的渔船进入港口后,港口国的检查人员有责任和权力在渔港内登船检查渔获物来源和渔船实际捕捞情况,对非法捕捞的渔获物依法采取措施进行处置。该协议正式生效后将成为全球范围打击非法渔业的一部重要的国际法规。

2、英国脱欧公投

2016年6月23日英国公投脱欧。由于欧盟内部统一实行“共同渔业政策”,英国和欧盟地区又都是全球重要的渔业产地和消费市场,2017年英国与欧盟即将举行的脱欧谈判越来越受到全球渔业界的关注。

欧盟认为英国脱欧将会加剧欧洲渔业纷争,各方都难以从纷争中获得利益。欧盟议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英国脱欧之后,英国渔业的发展离不开欧盟市场。英国的渔业产品如果希望继续进入欧盟市场,英国渔业就必须遵守欧盟“共同渔业政策”中的基本原则。而英国渔业界则认为,脱欧将使英国摆脱欧盟“共同渔业政策”的束缚,为英国重新获得在本国海域渔业活动的决定权提供了机会。

3、俄罗斯加紧实施渔业振兴计划

2016年,俄罗斯在西方制裁的压力下,加紧实施渔业振兴计划。渔业振兴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调整国内渔业政策、大幅提高渔业产量、提高国内市场水产品自给率、完善渔业基础设施、大规模更新捕捞渔船、发展国内海水养殖业。

对于俄罗斯的渔业振兴计划和俄罗斯渔业的发展动向,欧洲渔业界和媒体都给予了高度关注,他们希望能够在俄罗斯渔业发展过程中发现商机。

4、 CCAMLR宣布建立南极海洋保护区

2016年10月28日,在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第35届年会上,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欧盟的代表决定在南极罗斯海设立海洋保护区。

根据CCAMLR的决议,在南极海洋保护区海域,今后35年内将禁止捕鱼,其中,111.7×104km2为全面保护区,这一海域不允许进行任何形式的渔业捕捞,11×104km2为科研特区,仅允许科研目的的南极磷虾和犬牙鱼捕捞,32.2×104km2为南极磷虾科研区,仅允许以科研为目的的南极磷虾捕捞。

5、气候变化影响全球渔业

气候变化也是影响全球渔业的重要问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海水温度的变化,已经出现了海洋生物种群大规模迁徙的现象。

李励年编译

FAO预测全球渔业中长期发展

FAO与世界经合组织在最近联合发布的《全球农业展望报告》中对世界渔业的中长期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和预测。

报告认为,到2025年,全球大水产品产量将达到1.95×108t,其中水产品养殖产量为1.03×108t。同时,全球人均水产品消费量预计将达到21.8 kg。全球各大洲的渔业产量都将出现增长,其中增长较快的地区是亚洲和大洋洲。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由于收入增长,家庭开支中对水产品的消费支出将会出现较快的增长,这种需求的增长预计不会伴随着价格的整体上涨。预计未来十年内,水产品价格将会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出现下降。

李励年编译

CCAMLR确定2017年度渔期犬牙南极鱼和南极磷虾的TAC

2016年10月17日~28日,CCAMLR(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塔斯马尼亚岛的霍巴特港举行了第35届年会。此次会议协商了关于犬牙南极鱼(包括小鳞犬牙南极鱼和莫氏犬牙南极鱼)和南极磷虾的养护管理措施,并决定了2017年度渔期犬牙南极鱼和南极磷虾的TAC(总可捕量)。

2017年度渔期(即2016年12月~2017年11月)犬牙南极鱼的TAC为10 838 t,比2016年度渔期的10 995 t减少157 t。其中,日本渔船在其作业海域的犬牙南极鱼TAC为3 979t,比上一年度的4 134t减少了155 t。当前,日本只有1艘底延绳钓船在CCAMLR管辖海域捕捞犬牙南极鱼。同时,本次会议确定了日本可以继2015年后继续在被封锁海域(禁止捕捞作业)调查犬牙南极鱼资源状况。

2017年度渔期南极磷虾的TAC为869.5×104t,与上一年度渔期相同。目前没有日本渔船在进行南极磷虾的捕捞作业。

此外,本次会议就海洋保护区(MPA)进行协商,决定在南极洲的罗斯海重新设置MPA。

繆圣赐摘译自日本《水产经济新闻》,2016-11-04

新西兰和意大利联合在南极洲罗斯海采捕犬牙南极鱼受精卵

犬牙南极鱼(包括小鳞犬牙南极鱼和莫氏犬牙南极鱼)分布于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南部到南极洲周边的宽广海域,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大型(最大体长可达200 cm以上,最大体重可达100 kg以上)底层鱼类。犬牙南极鱼的寿命较长(40~50岁)且生长缓慢(8~9岁性成熟),大量捕捞较容易对其资源造成损害。由于犬牙南极鱼资源恢复极为缓慢,所以在合理开发的同时应当加强对资源的养护和管理。

到目前为止,由于世界各国对犬牙南极鱼还未进行过正规的资源调查,因此有许多问题还不清楚。据日本渔业统计资料显示,2016年CCAMLR(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发放给加盟国的犬牙南极鱼TAC(总可捕量)仅为10 995 t,比2002年犬牙南极鱼的渔获量(52 714 t)减少了很多,具体原因不详。

为了解犬牙南极鱼的生物学特性,新西兰地球水圈大气研究所和意大利南极研究所在近期开展合作,派遣一艘耐冰型(具有破冰能力)犬牙南极鱼延绳钓船在南极洲罗斯海的冰缘海域,使用浮游生物网从500 m水深处开始采捕犬牙南极鱼的受精卵。

每年冬季(6~8月),南极洲周边海域的犬牙南极鱼会到南极大陆1 000 km外的深海(水深为1 000 m)进行产卵。这些随波飘动的受精卵最终会固定在哪里?受精卵孵化后,犬牙南极鱼幼体又是如何摆脱海豹、虎鲸等捕食者并加入到幼鱼群体之中?这些问题都期待能够通过这次调查得到解答。

繆圣赐摘译自日本《水产周报》,2016年NO.1894

2016年南极磷虾捕捞总产量25.83×104t

南极磷虾是南极海域渔业捕捞的主要品种,无论是参与捕捞的国家数量还是捕捞产量均高于南极海域其他渔业品种,居南极渔业之首。另外,南极磷虾也是南极地区许多生物的食物来源,被称为南极生物链中的关键物种。因此,每一届的CCAMLR年会,都十分关注南极磷虾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并且将此列为年会的重要议题,以下将CCAMLR第35届年会报告以及下属科学委员会报告中与南极磷虾渔业相关的内容翻译整理,供读者参考。

CCAMLR科学委员会第35届年会报告中披露的有关2016年南极磷虾渔业的数据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9月14日,本年度共有11艘渔船在南极海域从事南极磷虾捕捞作业,上报的捕捞产量为258 365 t(25.83×104t),比2015年的捕捞产量增长了3.3×104t。

2016年南极磷虾捕捞船的作业海域仍然主要集中在的48.1区、48.2区和 48.3区,其中48.1区的产量为154 461t。由于触发捕捞产量上限,48.1区于2016年5月28日关闭,捕捞渔船全部转向其他海域作业。

CCAMLR报告中的统计数据截止日期为2016年9月14日,此时一年中主要的磷虾捕捞季节已经结束,尽管在此之后仍有渔船进行南极磷虾捕捞作业,相关的产量数据还会做出调整,但是根据以往多年的实际情况,9月以后产量增加的数量很小,最终年产量预计仍在26×104t之内。

图1 1973~2015年南极磷虾产量(单位:t)

纵观最近三年的南极磷虾捕捞产量,2014年为29.41×104t,当年各国申报参与南极磷虾捕捞的渔船共19艘,实际参与捕捞作业的渔船12艘。2015年为22.55×104t,当年各国申报参与南极磷虾捕捞的渔船共21艘,实际参与捕捞作业的渔船11艘。2016年为25.83×104t,当年各国申报参与南极磷虾捕捞的渔船共18艘,实际参与捕捞作业的渔船11艘。

2016年的捕捞总产量25.83×104t与2015年的22.55×104t相比增长了3.3×104t,增幅达14%,但是仍然明显低于2014年的29.41×104t。虽然南极磷虾捕捞产量近年来总体趋势向上,但是年产量一直处于较大的波动之中。南极磷虾捕捞海域的气象条件、海况与环境的变化、磷虾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捕捞渔船的意外事故等情况都是造成南极磷虾捕捞产量大幅波动的重要原因。

李励年摘译自CCAMLR第35届年会报告

日本与所罗门群岛签订2017年金枪鱼渔业协议

所罗门群岛位于南太平洋澳大利亚东北岸外海,由瓜达卡纳尔、新乔治亚等6个大岛以及周围几百个小岛组成,面积2.84×104km2。

2016年10月21日~22日,日本与所罗门群岛在日本东京举行金枪鱼渔业协调会,就2017年度日本金枪鱼围网渔船和鲣鱼竿钓船在所罗门群岛海域的作业条件进行协商并取得了一致意见。

2017年,日本金枪鱼围网渔船在该海域的入渔条件与上一年相同,按照VDS方式入渔,即单船作业一天,交纳一天的入渔费。鲣鱼竿钓船的入渔费也与去年相同。

而金枪鱼延绳钓渔船的入渔费,按照所罗门群岛的要求,从2017年开始采用VDS方式入渔。但是日本方面对此提出不同意见,日本认为,所罗门群岛海域的金枪鱼渔场经济价值不高,日本延绳钓渔船主要捕捞对象是黄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但是产量都很低,获利有限。日本要求在下次协调会上继续讨论。

2015年日本有27艘金枪鱼围网渔船、11艘鲣鱼竿钓船和1艘金枪鱼延绳钓船在所罗门海域作业。

缪圣赐摘译自日本《水产经济新闻》,2016-10-26

日本与巴新谈判日本金枪鱼渔船入渔条件

2016年10月11~13日,日本与巴布亚新几内亚(PNG)在巴新的莫尔兹港举行双边渔业谈判,讨论日本金枪鱼渔船2017年度的入渔条件,最终取得了一致意见。

日本方面出席的代表是日本农林水产省的花房顾问及相关渔业团体的代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代表是国营渔业公司的总裁约翰先生。

在会谈中,双方首先对日本金枪鱼渔船在巴新海域作业的情况进行了回顾,其后,分别就日本金枪鱼围网渔船和延绳钓渔船的入渔条件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对金枪鱼围网渔船而言,从2017年1月1日起,按照作业渔船数和作业天数缴纳入渔费。对金枪鱼延绳钓渔业而言,2017年上半年在巴新外海作业的渔船定为22艘,2017年下半年在巴新近海作业的渔船数量在2017年6月底之前由日方通知对方。

缪圣赐摘译自日本《水产周报》,2016年No.1894

CCSBT确定2017年和2018年麦氏金枪鱼的TAC均为14 647 t

近日,南方蓝鳍金枪鱼管理委员会(CCSBT)举行第23届年会,确定2017年和2018年麦氏金枪鱼的TAC均为14 647 t。

麦氏金枪鱼(Southern Bluefin Tuna,Thunnusmaccoyii)又名马苏金枪鱼、南方蓝鳍金枪鱼或南方黑鲔,其管理组织为CCSBT(麦氏金枪鱼养护委员会)。

当前在全球金枪鱼类中(蓝鳍金枪鱼、麦氏金枪鱼、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以及长鳍金枪鱼),麦氏金枪鱼的渔获量最少,仅为1.4×104t左右。但其鱼价却与蓝鳍金枪鱼(金枪鱼中价格最高)不相上下。在日本,麦氏金枪鱼具有极大魅力,主要被用作高级刺身(生鱼片)的原料,尤其是该鱼腹部的中段(日本人称之为“TORO”)富含不饱和脂肪酸(DHA等),肉质柔嫩鲜美、入口即化,是金枪鱼生鱼片中为数不多的珍品,因而市场价格极高。

麦氏金枪鱼分布于南半球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高纬度(30~50°S)南温带海域。研究表明,分布于南半球三大洋南部的麦氏金枪鱼均属于同一群系的单一鱼种。

麦氏金枪鱼生长缓慢,8岁才开始性成熟,其生命周期较长,寿命可达20岁以上。由此可见,麦氏金枪鱼的资源一旦受到损害,恢复起来就会非常缓慢。

麦氏金枪鱼的产卵场只有一个,位于印度洋中东部赤道附近,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以南一带的海域(10~20°S,100~120°E)。产卵期为每年9月至翌年3月,为期约半年,其中1~2月为产卵盛期。孵化出的麦氏金枪鱼幼鱼会从产卵场沿着澳大利亚西海岸外海南下至西风漂流海域(40~50°S)进行季节性洄游和索饵洄游。

据日本渔业资料显示,全世界对于麦氏金枪鱼的捕捞最早始于1952年,首先由日本和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西南岸以西外海的南印度洋海域以延绳钓进行捕捞。该年,日、澳两国合计的渔获量为820 t,其中日本为556 t(占68 %),澳大利亚为264 t(占32 %)。在此之后,麦氏金枪鱼的渔获量迅速增加。到了1961年,渔获量已达到81 169 t(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日本为77 491 t(占95 %),澳大利亚为3 678 t(占5 %)。当时,日本共有300~350艘延绳钓船在南印度洋一带海域捕捞麦氏金枪鱼。然而1961年以后,麦氏金枪鱼的渔获量开始逐年减少。1975年,日、澳两国合计的麦氏金枪鱼渔获量已减少至32 951 t,在14年间减少了48 218 t,这表明麦氏金枪鱼资源因过度捕捞已经出现衰退。尽管1975年以后新西兰也加入了捕捞麦氏金枪鱼的行列,但到了1984年,日、澳、新三国合计的麦氏金枪鱼渔获量仍只有35 000 t左右。

为此,日、澳、新三国决定采取“自我限制渔获量”措施以保护麦氏金枪鱼资源,并于1986年首次决定了麦氏金枪鱼的捕捞配额:三国合计38 650 t,其中,日本为23 150 t(占60 %),澳大利亚为14 500 t(占38 %),新西兰为1 000 t(占2 %)。1986~1993年期间,日、澳、新三国一直对麦氏金枪鱼实施严格的捕捞配额制度。然而在此期间,印尼、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先后展开了对麦氏金枪鱼的无规范捕捞,这无疑给日、澳、新三国正在实施的“自我限制渔获量”措施带来了巨大打击。为此,日、澳、新三国认为有必要制定一个具有国际法律框架的“麦氏金枪鱼养护条约”进行制约和管理。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要求,并进一步强化现有协议的执行功能,日、澳、新三国于1993年5月正式签署了“麦氏金枪鱼养护条约”,并于1994年成立了“麦氏金枪鱼养护委员会(CCSBT)”。CCSBT最初的成员国只有日、澳、新三国。目前,CCSBT是全世界唯一针对单一鱼种(麦氏金枪鱼)进行养护管理而成立的区域性国际金枪鱼渔业管理组织。

CCSBT自1994年成立后,于同年5月23日在新西兰召开了第1届委员会会议。为了对没有加盟该组织而仍在继续进行麦氏金枪鱼无规范捕捞的印尼、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有效控制,CCSBT邀请他们以合作的非加盟国和地区的身份参加CCSBT指定的扩大委员会进行活动,但无表决权。同时,CCSBT根据情况分别给予这些国家和地区一定数量的麦氏金枪鱼捕捞配额。例如,在1995年举行的年会上CCSBT公布了该年麦氏金枪鱼的TAC为14 328 t,加盟国中,日本为6 065 t,澳大利亚为5 265 t,新西兰为420 t,合计为11 750 t(合占82 %);合作的非加盟国和地区中,印度尼西亚为830t,韩国为317 t,中国台湾为1 431 t,合计为2 578t(合占18 %)。

2016年10月10日~13日,CCSBT在中国台湾的高雄举行了第23届年会,对2017年和2018年麦氏金枪鱼的TAC以及各加盟国和各合作的非加盟国及地区的麦氏金枪鱼捕捞配额等进行决议。会议根据CCSBT科学委员会建议,对增加麦氏金枪鱼捕捞配额的决议取得了一致意见。

出席会议的加盟国有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印度尼西亚和南非共和国;以合作的非加盟国家和地区的CCSBT扩大委员会委员身份参加的有中国台湾和欧盟(EU);以合作的非加盟国身份参加有菲律宾。其中,日本出席的代表是农林水产部水产厅资源管理部的太田慎吾审议官。

鉴于近年来麦氏金枪鱼资源的恢复较为明显,年会上通过协议决定增加麦氏金枪鱼的捕捞配额。如本文附表所示,2017年和2018年麦氏金枪鱼的TAC均为14 647 t,比2014年的12 449 t增加了2 198 t,比2011年的9 449 t增加了5 198 t。加盟国中,日本为4 737 t(占32 %),澳大利亚为5 665 t(占39 %),韩国为1 140 t(占8 %),新西兰为1 000 t(占7 %),印度尼西亚为750 t(占5 %),南非共和国为150 t(占1 %),合占92 %;作为CCSBT扩大委员会委员的中国台湾为1 140 t(占8 %),欧盟为10 t(占0.06 %);作为合作的非加盟国的菲律宾为45 t(占0.3 %)。

此外,为了加强对麦氏金枪鱼的养护管理,在会上还通过了“在公海海域禁止使用大型流网捕捞麦氏金枪鱼”的决议。

表1 2017年和2018年CCSBT麦氏金枪鱼的TAC (单位:t)

繆圣赐,程若冰合译自日本《水产周报》2016年,No.1894

2017年欧洲各国大西洋鲭鱼的捕捞配额总计102×104t

据欧洲相关渔业企业发布的数据,2017年欧洲各国大西洋鲭鱼(鲐鱼)的总捕捞配额为102×104t,这一数量是欧盟与挪威、冰岛、法罗群岛等相关方共同商议后确定的。

102×104t的捕捞配额比国际海洋开发理事会(ICES)2016年10月1日建议的94×104t的捕捞配额高出了8×104t,比2016年的实际捕捞产量89.5×104t高出了12.5×104t。2017年的捕捞配额中,欧盟的配额为50.3×104t,挪威为22.9×104t,法罗群岛为12.8×104t,其余的15.9×104t捕捞配额分配给了冰岛、格陵兰和俄罗斯。

然而,冰岛、俄罗斯、格陵兰三方对捕捞配额持有异议,他们可能会自行决定本国2017年度的鲭鱼捕捞配额,因此,2017年欧洲各国大西洋鲭鱼的总捕捞配额可能会达到130×104t,大大超过102×104t的协议配额。

国际海洋开发理事会(ICES)虽然不是渔业管理机构,但是其工作涉及到生物资源和渔业问题,并为本理事会成员国、国际海洋和国际渔业相关机构提供信息和建议。该组织是根据1964年9月12日在丹麦哥本哈根签署的“国际海洋开发理事会公约”而设立的。“国际海洋开发理事会公约”于1968年7月22日生效。公约的宗旨是协调和推动北大西洋海洋和有关生物资源研究工作,为东北大西洋的海洋渔业提供咨询和科学建议。

国际海洋开发理事会下设理事会、管理局、财务委员会、科学委员会、顾委委员会和专家工作组。理事会的成员现有19个,分别是比利时、加拿大、丹麦(包括格陵兰和法罗群岛)、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冰岛、爱尔兰、拉脱维亚、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俄罗斯、西班牙、瑞典、英国和美国。

缪圣赐、李励年合译自日本《水产经济新闻》,2016-10-21

俄罗斯将在北冰洋实施渔业经济可行性的调查

俄罗斯联邦渔业部为了在冰融化加快的北冰洋实施渔业经济可行性的调查,已在开始着手拟订五年间的调查计划和筹集调查资金。调查将由位于俄罗斯西北角科拉半岛上摩尔曼斯克港的俄罗斯极地渔业海洋研究所实施。

当前,在北冰洋西部的挪威海北部海域和巴伦支海虽然已在实施捕捞鳕鱼的渔业,但有关渔业科学家认为,在北冰洋中部和东部海域开发渔业的可能性比较低。也就是说在拉普捷夫海、喀拉海、楚科奇海、东西伯利亚海等北冰洋中部和东部海域的生物资源量不高,论产量估计只有数千t。为此,为了弄清楚实际的情况,需要实施可行性的调查。

另一方面,在2016年年初的时候,以摩尔曼斯克港(不冻港)为基地在北冰洋巴伦支海从事捕捞鳕鱼的50家以上的渔业公司,对在北冰洋未开发渔业的海区实施可行性调查极为关注,他们组建了一支有关开发北冰洋渔业的研究团队,加入北冰洋渔业的开发。

此外,在靠近北极圈的挪威、冰岛和英国的有关渔业者对俄罗斯实施的北冰洋渔业的可行性调查也极为关注,为了今后能参与这项工作他们已与俄罗斯方面签订了参加的协议书。

缪圣赐摘译自日本《水产周报》,2016年NO.1893

狭鳕成为全球海洋渔业捕捞产量最高的单一品种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统计,1998年以来在世界单一鱼种渔获量的是秘鲁鳀鱼(Anchoveta)。从统计资料显示,1999年秘鲁鳀鱼产量为1 104×104t,2005年为1 022×104t,2008年产量虽然减少至743×104t,但仍居首位。2014年秘鲁鳀鱼的产量进一步减少至310×104t,排名落至第二。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时,在世界单一鱼种的渔获量中,狭鳕(Alaska Pollock)的渔获量一度达到620余万t,但是其后逐年减少,2002年减少至265×104t,2009年减至250×104t之后转向回升,2013年回升至324×104t,2014年虽然产量略减至320×104t,但是却超过了2014年秘鲁鳀鱼310×104t的产量而跃居世界首位。

狭鳕主要分布于20°N以北的北太平洋(包括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捕捞狭鳕的国家主要有俄罗斯、美国和日本,另外还有朝鲜和韩国。以2013年为例,当年全球狭鳕的产量为324×104t,其中俄罗斯的产量156×104t(占48%),主要捕自鄂霍次克海、西白令海和日本海。美国的产量136×104t(占42%),主要捕自东白令海和阿拉斯加湾。日本的产量为23×104t(占7%)。朝鲜的产量6.3×104t(占2%),主要捕自朝鲜东海岸近海。韩国的产量2.4×104t(占0.7%),主要捕自韩国东海岸近海。

缪圣赐摘译自日本《水产周报》,2016年No.1894

全球可持续海产品认证发展迅速

国际海洋管理理事会(MSC)近日发布了《MSC 2015~2016年度报告》,报告介绍了最近几年MSC在全球开展可持续海产品认证工作的进展情况。报告的标题为“可持续渔业:从渔民到海鲜爱好者”。

根据 《MSC 2015~2016年度报告》 中发布的数据,在2015~2016年度,获得MSC认证的海洋捕捞水产品的产量已经超过930×104t,与2014~2015年度相比上升了6%,约占全球海洋渔业捕捞总产量的10%。MSC的认证范围已经从海洋渔业捕捞拓展至海鲜加工、销售和餐饮,覆盖了从捕捞生产到消费者餐桌的整个产业链,2015~2016年度全球海鲜产业的认证率较上一年同期提高了16%。

在过去的一年中,海洋管理理事会共完成92项可持续渔业评估项目,38个品种的渔业通过了MSC可持续渔业评估,全年发放可持续渔业证书286份,涉及全球36个国家。

近年来,MSC可持续渔业认证评估,从捕捞生产领域不断向加工、流通和终端消费领域延伸。在2000年,全球海鲜产业中获得MSC认证的加工企业、从事饭店和餐馆服务的企业数量只有18家,2015年增加至2 879家,2016年进一步增加至3 334家,涉及82个国家37 121个网点,其中20 000家获得了MSC的蓝色标签,他们经营的产品严格执行MSC可持续捕捞的国际标准,每一道生产程序均可追溯。获得MSC标签的海鲜品种已经超过2万个,全年消费者购买的带有MSC标签的海产品达69.5×104t。可持续渔业在全球得到广泛认同。

全球参与MSC认证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按照获证可持续渔业的总产量以及获证渔业产量在地区渔业总产量中的占比等情况综合排名,东北太平洋地区排名第一,获证渔业的产量260×104t,在地区总产量中的占比为83%。东北大西洋地区排名第二,产量300×104t,在地区总产量中的占比为40%。南极海域的海洋渔业捕捞品种尽管参与MSC认证的比率比较高,但是该地区的产量较低,不具有代表性。

值得关注的是,西北太平洋地区是全球海洋渔业捕捞产量最高的地区,2014年的海洋渔业捕捞产量为2 196.7×104t,但是参与MSC可持续水产品认证的产量仅占海洋捕捞总产量的6%,显示出东亚地区的可持续渔业认证具有很大的潜力,也是今后MSC工作的重点。

李励年摘译自《MSC 2015~2016年度报告》

猜你喜欢
磷虾金枪鱼渔船
磷虾真是“虾无敌”
金枪鱼淹死事件
可以加速的金枪鱼机器人
南极磷虾粉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金枪鱼与海豚
千舟竞发
国内新型远洋金枪鱼围网渔船首航
“美味”的磷虾
“美味”的磷虾
南海灯光围网渔船改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