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族文学简史》的编撰研究

2017-03-15 13:58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独龙族简史民间文学

韩 宇

(云南民族大学 民族文化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4)

《独龙族文学简史》的编撰研究

韩 宇

(云南民族大学 民族文化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4)

李明金的《独龙族文学简史》简述了独龙族文学史的发展进程,记载了独龙族文学的起源及流传。从编写过程、编写原则、分期体例、内容取舍、文学史观、研究方法、文学特点以及编写中存在的不足等方面,对《独龙族文学简史》的编撰进行了总结与研究。

独龙族;文学简史;编纂研究

独龙族是生活在中国云南省怒江、独龙江边上古老的居民,是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较少民族之一。

古代汉文献对独龙族的记载较晚,据考证,目前所知最早记载独龙族的汉文史籍可能是唐代樊绰所著的《云南志》;而第一次明确记载独龙族先民的历史文献,目前所知是元代的《一统志》;首次对独龙族先民的情况作较详细记载的是光绪年间夏瑚的《怒求边隘详情》,这本书开启了独龙人生产生活情况进行详细记载的先河。

中国著名的民族学家陶云逵先生是第一位对独龙人的文化进行较为系统的学术考察的学者,而研究独龙语的第一篇文章是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的《贡山俅语初探》,张琨先生则是最早调查研究独龙语的学者。此外,还有尹明德撰写的多篇报告,1964年出版的由中国科学院民研所和云南民族调查组与云南省民研所编的《云南省独龙族历史资料汇编》,中山大学师生的《滇西民族原始社会调查资料》等,正是这些历史文献的出现,才使得后世对独龙族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

此后对独龙族的研究也涌现出大量的历史文献。如云南省编辑组的《独龙族社会历史调查》,刘达成所著的《民族知识丛书 独龙族》《独龙族民间文学概况》,后期他还撰写了《独龙族民歌浅释》,尤中著的《云南民族史》等,他们对独龙族的文学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为李金明后期撰写《独龙族文学简史》提供了相关的介绍和资料。各类文学期刊如《山茶》《怒江》也对独龙族的文学进行了各个方面的展示。

1996年底,李明金接受了《独龙族文学简史》的撰写任务,在缺乏研究经费的条件下,他自费深入独龙江地区的山寨,寻找、访问可能掌握独龙族民间文学以及歌谣的独龙族老人,以录音、笔记等记录方法,尽可能地搜集各种门类的独龙族民间文学素材。李金明拿着笔记本和录音机,拜访了50多位独龙族老人(包括妇女),搜集了上千万字的民间文学素材,为后来动笔撰写《独龙族文学简史》准备了充足的资料。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几经修改补充,于2001年9月完成了送审稿,提交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编委会评审,2002年4月2日,有关专家进行了评审,一致通过,并给予了好评。2004年,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独龙族第一部文学史——《独龙族文学简史》。

《独龙族文学简史》在“绪论”部分介绍了独龙族以及独龙族文学的社会背景、分类、特征、文学史分期,之后用四编的内容对其文学史进行了详细阐述。在第一编 “上古时期的文学”中,着重结合社会历史背景,讲述“洞穴崇拜传说与原始歌舞”和“远古起源神话”。第二编“中古时期的文学”中,用八个小节大篇幅介绍了民间歌谣,并对这一时期特色的文学形式传说和民间故事进行了整理,将独龙族创世史诗《创世纪》归入这一时期并进行了解读。第三编“近现代文学”包含了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和歌谣三个部分。第四编“当代文学”中作者注意到了新民歌的涌现、文学作者的成长和作家文学的产生,并简要介绍了独龙族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者及他们的作品。本书涵盖了自上古至21世纪初独龙族文学中的民间口头文学和作家文学,立足于民族特色,内容丰富且全面。

一、《独龙族文学简史》的编写原则和指导思想

《独龙族文学简史》从唯物主义历史观出发,根据独龙族的社会发展阶段,所处的历史时期,再结合独龙族文学作品的内容、形式、风格、语言等进行划分。文学作品作为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变化。书中写“独龙族的文学发展与独龙族的社会历史发展密切相关”[1],作者将独龙族文学史嵌入到独龙族整体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并在独龙族的历史动态发展中观察文学的变迁和发展的历史观,确保了独龙族文学史的历史客观性和历史真实性。

同时,独龙族文学史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排他的,而是与其他民族相互交融、存在一定相互影响,并共存于整个中华民族文学的发展进程中的。书中写“独龙族的发展与汉、怒等相邻兄弟民族有密切的关系”“在民间神话中,一直流传着独龙族和怒族是亲兄弟的传说”[1]13。随着社会环境的变革、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独龙族文学与其他民族文学有着共同成长的历史,这也是检验独龙族文学史是否客观、真实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历史的线性时间结构和许多民族文学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长”“短”结合的综合分期方法,比较适用于民间文学比较发达、没有本民族文字且历史文献记载较少、书面(作家)文学起步较晚的民族。独龙族就是一个以民间口头文学为主的民族,即使今天,口头文学仍然很发达。

在这种情况下,《独龙族文学简史》对唐以前的独龙族文学,就借鉴早期中国古代历史采用的“长时段”分期和命名的方法,界定为“上古时期的文学”;将没有清晰的社会背景和发展状况的唐初至清朝末年,命名为“中古时期的文学”;对历史面貌清晰,且有脉可寻,有据可依的鸦片战争爆发(1840年)至中华民国(1949 年前)的文学,命名为近现代文学;将发展面貌十分清晰的新中国成立(1949年)以后的文学,命名为当代文学。不仅解决了上古、中古时期独龙族文学历史面貌不太清晰,作品难以确认产生的准确时间等问题,同时,也使上古、中古时期的独龙族文学在两个时期中的整体性,包括传播时空形态的动态性和完整性得到很好的呈现。对这两个时期的文学,则依据作品所反映的特定历史生活,结合独龙族历史发展中重要的历史事件、家谱、地方志等史料文献予以时间上的确认。

值得一提的是,在对 19 世纪中叶以来独龙族文学史的分期上,《独龙族文学简史》遵循了中国历史学和文学史通行的分期标准和原则,即依据中国社会重大转型和历史变迁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进行近代、现代和当代的分期,同时,又依据独龙族文学发展的历史实际,将近代和现代合并在一起,统称为“近现代文学”,一是理顺了独龙族文学发展历史与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文学发展史在分期上的关系,二是将近现代以来的独龙族文学发展历史正式纳入到中国文学史的时间结构。

在漫长的远古时代,独龙族产生和积累了许多神话传说。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它曲折地表达了独龙族先民们对天地宇宙、人类起源的自发朴素的观念。同时,在独龙族先民们的集体劳动中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中,产生了许多原始的祭祀调和原始歌谣。这一时期的神话和歌谣都带有原始文学的特点,即集体性、口头性、综合性和无阶级性。

中古时期的独龙族文学处于元、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生活内容的不断丰富,独龙族文学也得到了发展。这一时期不仅积累了传说,还产生了许多反映生产生活的民间歌谣;生活故事也多了起来,故事的内容量大,情节曲折、复杂,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出现了系列故事如《勾丁巴的故事》,也出现了英雄人物传说。

独龙族的近现代文学处于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时期独龙族文学的特点,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反抗斗争为主要内容,反映这一历史时期内独龙族人民的反抗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反抗土司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以及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而新中国成立后,独龙族人民获得了解放,开启了崭新的生活,因此当代文学以歌颂毛主席和共产党,歌颂社会的新生活等为主。

二、作者的文学史观

“文学观是文学史研究者关于文学的最基本的观点和看法。因此,如何看待文学这种人类特殊的精神活动,如何看待文学作品这种人类特殊的精神产品,如何看待文学对社会历史的影响和文学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决定了文学历史知识的内容和范畴。”[2]

在这方面,《独龙族文学简史》中的文学观是一种以口头文学为主,融合作家文学的整体性的文学观,将独龙族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看成独龙族文学的有机整体。既没因为独龙族以民间口头文学为主体和主脉,而厚古薄今,也没有对处于萌芽期的作家文学视而不见——在介绍独龙族当代作家文学时,能够客观公允地评价独龙族的作家在小说、诗歌等方面的创作实绩;全书四分之三(三编)的篇幅介绍独龙族的民间口头文学,口头文学在《独龙族文学简史》中占据了核心地位。这就从根本上保持了独龙族文学的历史客观性,从而完整地呈现了独龙族文学真实的历史样貌。

同时,独龙族文学简史采用将文学史与民族史、民俗史相互交融的治史理念,将民族文学史融入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中,还原到民族生活、民俗活动的整体之中,增加了文学史的现场感。

例如,“绪论”部分首先叙述了独龙族的历史发展轨迹,重点厘清其历史发展脉络,将民族发展的转折点,作为文学史分期的依据和时间节点,让文学史回归到历史发展进程之中。正如《独龙族文学史简史》所呈现的那样,上古时期的文学中,独龙族先民们的神话和歌谣都带有原始文学的特点,即集体性、口头性、综合性和无阶级性。元明清时期,独龙族不仅积累了实事传说,还产生了许多反映生产生活的民间歌谣;生活故事也多了起来,出现了英雄人物传说。近、现代文学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反抗斗争为主要内容。在产生了书面文学的当代文学中,独龙族的民间文学获得了新生,埋藏了若干世纪的民间文学珍品逐渐被发掘整理,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许多以歌颂为题材的新文学作品。这一时期,还破天荒地出现了作家文学,这是独龙族文学走向繁荣的标志。这种总结无疑是符合独龙族文学发展的客观实际的。

三、作品的入史标准和分类原则

尽管文学史是对文学发展历史的客观描述,其重要的原则是忠实于历史,但是,“文本历史”不可能完全成为客观历史的复制品。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对文学史属性的认识往往会制约文学史对所要叙述的具体民族的文学特点、以及规律的归纳、揭示,并直接影响所编写的文学史的价值[3]。在本书中,独龙族民间文学的分类成了一个大问题。因为民间文学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民间文学的作品没有注释具体产生的年代,而且这些文学作品在流传过程中经常发生变异,集体性和变异性很强,无法考证其作品的具体产生年代以及作者。

在独龙族文学简史中,作者将独龙族的口头文学按体裁大致分为了六种:神话、传说、创世史诗、歌谣、民间故事、民间谚语、谜语和民间小戏等,反映出独龙族口头文学覆盖面之广。从众多作品中选出的作品,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能体现出其文学特征。独龙族文学的特征,是由独龙族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独龙族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原始文学是独龙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口头文学是独龙族文学的主体,独龙族传统文学与宗教有密切关系,与汉族及相邻的怒、傈僳、藏等民族的文学有密切关系。因此围绕这些总的特征,书中的作品也全方位地展示出独龙人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的特征。

而在某一具体类别中,又依据独龙族文学特有的内容,进行二次划分,从而突出其民族特征。如在民间故事的划分中,将民间故事分为动物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斗鬼故事等。其次,作者从文体的角度,专门介绍了独龙族的创世史诗《创世纪》。独龙族的创世史诗是与神话夹杂在一起,以民间口传的形式保留下来的。从文体的角度介绍,凸显了独龙族民间文学在现代民间文学学科框架和知识谱系之中的独特性。这种分类方法,将独龙族民间文学纳入了中国民间的知识框架,并且在框架中构建了具有独龙族特色的民间文学类型体系,彰显出独龙族民间文学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在独龙族文学作品中,有一些从远古时期已经产生,到了古代社会继续流传下来,并且得到了发展,掺进了后世的神话、传说、史诗等。如动植物神话传说《家畜的来源》《草种的来源》等,这些传说故事,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独龙族古代先民的生活生产过程。其创世史诗《创世纪》已经成为其民族族源的“根谱”,和一种特殊的知识汇集。独龙族把它当做是生产生活及斗争的“经典”和“百科全书”。

除此之外,作者注重将独龙人的思维方式、原始宗教观念、想法与他们的文学作品联系在一起,在列举作品时,会说明独龙人对某一事物的看法,从而引申出这一作品出现的理由。如“木立切”的由来、生活故事《奇怪的帽子》等。从中可以看出独龙人与其文学作品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发展的过程,通过作品看到他们思维范式的更新和变革,也反映了独龙族社会进展的历程,体现他们传统的社会风尚。这种方式尤其在1950年后的独龙族文学中表现。在政治上获得了翻身的独龙族文学迈向了繁荣成熟的时期,文学继续得到发展,不仅涌现了一首首歌颂新中国、新社会、新生活的新民歌,而且出现了创作文学,出现了小说、散文、诗歌等新文学体裁。

四、《独龙族文学简史》的主要贡献

作为独龙族的第一部文学史,《独龙族文学简史》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独龙族的文学发展历史及其特征进行了总结。

(1)上古、中古、近现代独龙族文学主要是代代口语相传的口传文学作品,反映了独龙族的政治、历史、社会生活及独龙人的思想观念等,也反映了独龙族先民们的社会生活演进史;

(2)独龙族的口头文学,常用口语化、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独龙人的愿望、感情等;

(3)独龙族的口头文学中,儿歌作为一种青少年的群体文学现象,已经迸发出一些文学的火花;

(4)独龙族进入社会主义后,出现了占据民间文学主导地位的新民歌,还出现了作家文学,使独龙族文学走向了繁荣。

第二,在评价独龙族文学现象和作品时,一方面将之与独龙族特有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以及哲学、政治、社会、宗教相联系,善于从作品中寻找独龙族重要的历史发展线索,如独龙族先民对天地宇宙、自然世界的看法和原始宗教的观念,独龙人对于社会不公、婚姻禁锢等的反抗,独龙人的祭祀、劳动等方面的习俗等,也善于剖析独龙人的思想观念,等等。另一方面又将之投放在独龙族与其他民族特别是与汉族文化、藏族文化的交融互动的广阔的文化关系背景中进行审视,力图在多重复杂的民族、历史、文化关系和历史时空中, 揭示作品特定的内涵、价值和意义。如独龙族民间故事《句丁巴的故事》《任干小伙和任本姑娘》,皆取材于察瓦洛藏民的生活。神话英雄传说《鲁斤社尔》的故事内容与藏族长诗《格萨尔》诗史相类似。反抗蓄奴主的传说《木义彭和木义斤》在独龙族和傈僳族中同样流传。特别是独龙族与怒族关系更密切一些,在独龙族和怒族中同样存在“他们原来是同胞兄弟”的神话传说。

第三,《独龙族文学简史》成为独龙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的集大成者。编撰者一方面充分、广泛地调查、搜集、整理,另一方面参考了第一代独龙族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研究者刘达成、洪俊、李子贤等的研究成果。这可以从《独龙族文学简史》所引用的文献以及收后参考文献得到证明,这也确保了《独龙族文学简史》的学术价值。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启动于90年代末的一部文学史,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的特征和局限,如文学理论批评方法相对单一,对于独龙族习俗等方面介绍的详细,削弱了作品的文学性。再如,民间文学搜集的有限性,如独龙族创世史诗《创世纪》还没有纳入编撰者的视野。这些问题,也显示出独龙族文学重写的必要和可能。

[1] 李金明.独龙族文学简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10.

[2] 李晓峰,刘大先.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47-48.

[3] 李晓峰.《土族文学史》的编撰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5(4):289-294.

(责任编辑 刘敏)

On the Compilation ofABriefHistoryofDulongLiterature

HAN Yu

(College of Ethnic Culture, Yunnan Minzu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504,China)

ABriefHistoryofDulongLiteraturewrittenbyLiming-jinstatesthe development of Dulong literary history and records the sources and dissemination of Dulong literature. This paper presents a summary and research in relation toABriefHistoryofDulongLiteraturefromtheperspectiveofcompiling process, compilation principles, stage system, choice of materials, literary views of compilers, research methods, literary characteristics and deficiencies and others.

the Dulong people; literary history; research on compilation

2017-05-16;最后

2017-06-20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3&ZD121)。

韩宇(1994-),女,山西阳城人,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2096-1383(2017)04-0332-04

I209

A

猜你喜欢
独龙族简史民间文学
整族脱贫后独龙族研究综述
《宋朝简史》等
最后的蝴蝶部落
——独龙族纹面女
“民间文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书的简史
云南贡山县6~80岁独龙族居民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分析
《神话与民间文学
——李福清汉学论集》
对联与高校民间文学实践教学
心的简史
独龙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