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德育视角下的学校依法治校施教

2017-03-18 10:37朱素娟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治校依法德育

朱素娟

教育部在2012年11月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学校要牢固树立依法办事、尊重章程、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保证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活动与制度规范符合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学校必须依法治校施教。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和学校章程,管理学校事务,确保学校的各项工作实现依法治理。

学校工作以德育为首,德育工作是重要组成部分,在女生为主流的学校里,我们必须重视女生德育工作。而在当下宽容开放的环境中,女生的性开放程度突发猛进,思想开放、行为出位、衣着暴露、女生暴力行为等已经比比皆是,而女生失联、被性侵犯、吸毒、人流等社会事件频频发生,又让人触目惊心,学校女生德育工作尤其青春期教育工作是迫在眉睫,学校应该义不容辞承担起对未成年女生的教育保护义务,但必须依法治校施教,处理好学校的责任预防。

在社会实际情况下,学校如何依法履行职责及做好责任防范呢?本文就学校内部治理的角度,探讨女生德育尤其是女生性早熟现状下的依法治校施教。

一、依法治校:学校德育,现实视角

性开放程度高,是社会普遍问题,随之学校女生德育面临的客观事实就是性早熟。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女生占主流的学校,学生来自广东省各地区,女生占学校的九成,通过对1000位女学生的问卷调查及生命教育课题研究,我们发现女生普遍存在以下两大问题。

(一)性的意识在增强

中职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生理心理都在发生变化,社会化思潮倾向明显,对异性的好奇、探讨属正常现象。现阶段的女生情感丰富而敏感,她们默默关注自己的身形变化及外貌,对异性存在一种情感需求,常常通过言情小说、网络交流去探索异性的世界,渴望异性关注、渴望长大,喜欢模仿成年人行为和语言;她们开始尝试深入了解自己的机体,如经期现象、妇科问题等等,对性知识开始探究并不会因羞涩而在性问题面前止步。她们通过自我探索学习或师长教育,知其然但不知所以然,异性领域、情感领域对她们来说是充满幸福、美好的世界,她们都期待着。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性的行为在尝试

在女生学校里,青春女孩如花般每天都在美丽绽放,她们有的朴素,有的机灵,有的娇滴可人。在研究调查中,性情各异的女生性开放程度让我们叹为观止,表现在:

1.仪表仪态行为。现在的女生普遍都比较喜欢打扮、追逐潮流,虽然学校要求统一穿着校服,但是我们发现有些女生喜欢把校服剪裁成当今流行的衣服,如把裤子收窄或剪成水桶裤子,把上衣修剪成紧身的露脐装;涂上淡淡的粉末,涂上红火的口红;有的喜欢在手上、身体上、大腿上纹身;喜欢涂上艳丽的指甲油。当周末来临,就是青春姑娘们展示时装的时刻,暴露的背心、短裙、短裤是不可缺少的。学校在开展女生生命安全教育、自我保护教育的同时,我们也十分清楚,这是青春期女孩正常的行为,因为社会环境在熏陶着她们,她们身边有着高度发展的信息网络、传播媒体及现实社会环境。

2.谈恋爱。学校调查发现,在校学生认为校园不谈恋爱是丢人的事情,她们认为有男朋友才是值得炫耀的事,有七成女生有拍拖行为,或有要好的异性朋友,在初中开始拍拖,或通过网络认识,或初中恋人,有的还共同到中职来求学,俨然校园“小夫妻”。校园里会出现学生成双成对的的现象,甚至有校园亲热行为;校外有异性朋友的女生是占多数的,她们在学校里比较温文尔雅、乖巧、听话,也能够专心于学习,与异性朋友交往的女生在没有监护人监护的情况下,往往不能保护好自己,没有自重自爱。有的两年内换了三个男朋友,甚至有个别女生同时交往两个男性朋友。

3.性爱行为。这是作为学校教育者和家长都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实际上,确实存在。在我们接触的或者耳闻的女生中,的确存在有青春期性行为的情况,通过网络认识认识的当日有与异性有性行为的;有的是与长期男性朋友有性行为的。在自我保护方面,有的会采取措施保护自己,但是有的就采取紧急事后避孕;有的甚至怀孕了采取人流避孕的,以上事实让我们教育者触目惊心。在情况属实下,学校会做出违纪处理,但是我们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教育的问题。

4.怀孕和人流现象。在每年的新生體检中,我们会发现疑似怀孕的个案;学生群体中也存在私下做人流的现象。据媒体报道,每年的寒暑假是“学生人流月”,到医院做人流的学生逐年增多,有的是家长陪同,更多的是同学陪同,更可怕是有的女生出于“害羞”、怕被家人知道、“经济问题”,到低廉的、不合格的医疗机构去做手术,对女生的身体带来非常可怕的影响。根据医院反馈的信息,近年来医院存在人流手术呈低龄化、流产风险增加的两大变化,女学生流产人数增加,故年龄低流产风险变大,而反复流产也是导致风险趋大的因素。

(三)原因分析

在德育一线与中职女生的长期接触中,目睹到女生们的性早熟行为,也感知到她们性开放的程度,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一是机体本能需要。正值青春期的中职生情感丰富而敏感脆弱,对异性的探索与研究是基于本能。二是信息媒体的影响,笔者认为这是关键。广阔发展的信息网络带给女生们精彩纷呈的画面,性教育也包含期内。在过去蔽塞的年代,我们都羞涩于许多性教育话题,但是今天网络已经为我们代言,女生通过网络就得到她们想要了解的世界。此外,社会夸大的“无痛人流”等性预防宣传也起到误导作用。三是社会环境氛围。我们发现,近年来电视网络的明星在穿衣上明显较前暴露,透露装、真空装明显增多,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人的模范,大街小巷里女生的衣着越来越暴露,女生们不忌讳不害羞。四是宽容的意识形态。我们必须承认,在当今的社会里,不论是学生早恋、婚前性行为、衣着暴露等,都已经被越来越多人为接受和宽容,强调个人自由的趋势已经有些“过头”,有的家长高兴于孩子的早恋行为就是一个事实,有的中学生、多数大学生都能够接受婚前性行为,性观念的转变也影响着当代年轻一族的情感处理和行为表现。

二、依法治校:履行义务,防范视角

基于女生德育尤其是女生性开放程度提升,德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现实情况,并履行好学校职责,依法德育。建立学校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学生伤害事故调解制度,完善事前预防、事后转移机制,建设平安和谐校园是十分必要的。学校依法德育、依法承担职责,实质上是可以避免安全责任;做好安全责任防范,也促进学校依法治校施教水平的提升。

(一)依法治校,履行职责

在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指出:“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学校……”从我国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看出,学校对未成年人的义务是教育、管理、和保护的义务,它可以分为安全教育、规范管理、宏观照看、及时处理等方面。遵照相关法规,结合女校女生德育特点,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应履行好以下职责:

1.女生安全教育。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对学生要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包括应对各种灾害、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教育,进行相关演练,对开展具有内在风险或潜在危险性的活动进行强调规章制度及安全事项教育。学校安全教育及行为规范教育应该是经常化、制度化。女校安全教育常规化,应重点于女生生命安全教育,即人身安全的应对防范教育上。包括:开展“安全进校园”活动,以丰富的形式如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将女生生命安全意识渗透到学生行为规则、日常活动当中;培养女生安全保护理念,普法宣传及自防能力培训,提高女生意识及能力,保护好女生权益;结合高三顶岗需要,加强女生实习实训实践期间的安全保护,对企业里的异性有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同时,还要认真贯彻《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教育学生: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和措施,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学习健康的异性交往方式,学会用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预防性侵害;当遇到性骚扰时,要用法律保护自己;树立正确的安全道德信念,在关注自身安全的同时,去关注他人的安全,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2.全面规范管理。这是指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并依照制度严格贯彻执行,包括学校活动管理、校舍设施安全管理、食品卫生管理、交通安全管理、宿舍管理等。學校全面事务实行规范管理是依法治校的必然需要,针对德育工作而对女生的管理重点于青春期教育、安全保卫方面,应包括:形成规范的“青春教育”体系,构建由学校到家庭的系列教育网络,含学校大型女生教育活动,如举办女生节、“慧美”女生讲座;专业部级的心理健康讲座、班级主题班会;家校联动的青春保护教育;学生心理咨询、访谈等,形成由上到下、由校内到校外的教育架构,这对教育女生正确对待青春期感情问题、机体发育显得十分重要;注重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在规定时间、特定活动领域中人员到位管理机制,如宿舍管理必须规范严谨,禁止男生进入女生宿舍,男教官、男老师不得在正常管理时间进入女生宿舍等;建立女生健康档案,对女生在体检中检存的问题注意隐私保护、心理疏导,对不能参与的活动给予适当的安排和保护。

3.宏观照看。包括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指导、监督,履行宏观照看职责。对中职阶段的女生,主要是对其活动潜在的危险,学校及教师在可预见的范围内,给予安全事项的指引和提醒。包括:明确教师在校生的监管职责,在校期间加强宿舍门禁、校园巡查;对学生周末常住地的调查、登记,要求家长对女生经常出入的住所进行关注了解,加强监督;实行女生谈话制,女师生配对定期教育,明确谈话内容,含自爱保护、心理疏导、避孕常识等,以及违规女学生的跟踪教育;加强对女生的关注,含外地寄宿女生及外宿本地生,学校要关注其异性交往情况,对学生的人际交往做好耐心细心的教育,并保留教育档案;致家长一封信,明确学校、家长的职责范围,把女生在校情况、主题教育活动内容随时及时联系告知家长,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同时,还要要明确学生本人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范围。

4.科学应急处理。应急处理包括发生突发事件后及时通知监护人,对当事人采取必要的救助措施,妥善处理,及时报告上级部门。中职学校应急处理机制与所有学校一样,但是相比较女生学校来说,又有不同之处,我们更多关注女生生理问题、校内人流现象、校园内自我伤害事件。所以,在应对女生突发事件时,我们必须制定具有女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的应急预案,科学地应对突发事件。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一般包括:及时救治学生;及时收集证据,调查核实;及时界定学校的法律责任范围;协商解决;事后总结。

如校内学生因感情困扰而在校自杀事件的预案,我们认为必须做到如下:一是学校、班主任做好女生情感教育,信念教育、毅力教育等,形成系列青春期教育内容。二是校家联动,及时通过电话、信件告知家长,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情况,了解孩子情况。三是发挥宏观管理作用,在学生下课后加强校园巡查,发现情况。四是师生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如果女生在校出现人身安全事故时,必须做出及时送医院救治、及时联系监护人、控制事件防止扩散、保护学校及当事人形象、矛盾化解等的正确处理方式。

(二)依法德育,教惩同行

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指出:“学校办学活动应当以育人为本,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切实依法规范办学行为,注重教育教学效果,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1.教师依法施德。学校教职员工尤其是德育工作者必须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提高依法办事、依法执教的能力。要准确把握对女生教育的权利与义务、教育与惩戒的平衡,注意教育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科学并行。女生德育要求我们必须关注女生特点,中职女生独立意识强,但情感情绪脆弱、内心较自卑,耐受能力弱,对女生教育必须尊重其自尊心,照顾其内心感受,并对后续行为给予关注。包括:德育工作者要依法办事、依法施德,对女生事件处理讲求理据,遵照校规章程,如查看女生行李,应有公安人员的陪同或征求学生同意,如检查身体时让女校医、女教工参与等,对学生作出处分应证据确凿;德育课教师要提高法治理念,加强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注重对女生关于女性权利的法律条文的教育学习,让女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注重男女平等意识的教育灌输,让女生懂得自立自强自爱的可贵;心理辅导教师要重视女生心理问题研究,加强对女生心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辅导方法要科学、注意后续行为。

2.用爱呵护女生成长。《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指出“学生管理制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公平公正和育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基本权利。”尊重和保护女生权利是十分重要的。中职女生性早熟往往表现在思想、行为上,但是其心理成熟度和承受能力尚不够,自尊心极其脆弱,在处理女生德育个案时,我们要注重学校责任防范处理,必须注意方法与方式,法与爱并行。现实当中,行为失当的女生如怀孕女生,都有前期思想与行为的失误,她们有着心灵上的困扰,更值得师长去关爱,帮助其解决困难和学会如何处理,教育她们走更美好的路。

包括:保障在校女生的人身权不受非法侵害,杜绝侵犯其人格尊严的行为,如明确规定男性进入女宿舍的时间,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避免故意泄露女生隐私而造成的学生再次伤害如自杀。教职员工在行为上平等对待女生,平时的教育不得带有歧视的言行、条例和制度,不得歧视、侮辱女生。对谈恋爱、有与中职生不相符行为的女生进行教育时,保护其隐私;注意收集可靠性资料,清楚事实来龙去脉,在依据充分、事件定性准确下才做出处分决定,做出处分时要充分讨论、程序正当。对女生出现违纪行为时要充分反馈给家长并给予科学指引,应当听取其法定监护人的意见,对学校做出的不利处分前,应当给予女生陳述与申辩的机会,明确其处分的期限与后果。如女生在体检中发现的疑似怀孕个案,必须及时联系通知监护人,指引监护人对孩子采取正确的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在校期间的性思想及行为,同时学校应做好学生个人档案保护,把握教育与惩戒的原则,避免学生来自舆论的再次伤害。对违反学校纪律的女生,积极教育挽救,避免出现消极后果,如让舍友留意其行为动向,及时报告及采取应对措施等,善于指导学生往后学习生活上的科学安排、规划自己未来,重女生教育效果。

3.社区资源,因势利导。笔者认为这是很重要一个环节。学校应发挥社区资源作用,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社区资源包括公安、法院、检察院、妇联、保健院等,社区依法参与学校德育,共同关注女生成长是十分必要,效果也明显。

包括:加强与社区如妇联、公安、保健医院等部门的合作,成立德育教育基地,让社区基地参与学校德育教育、提供德育服务;结合社区职能,开展主题活动,如学校结合市普法办开展青春期主题教育晚会;邀请市妇联,开展女生讲座,重点于女生自爱教育;邀请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给学生讲述女生失联个案、女生受害案件,重点于学生自我保护教育;我们发现,女生在个案面前受益匪浅、警示性极强。

同时,发挥家长委员会职能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还明确指出“家长委员会承担支持教育教学工作、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促进学校与家庭沟通、合作等职责……”所以,学校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是学校在责任防范中重要的环节。家长有义务关注女生的身体变化、心理变化,关注孩子异性交往,并及时给予教育。

包括:学校利用大型活动如女生节、节假日、家长开放日等时机,提供条件给家长参与到对女生的关爱中来,感受到学校对女生德育工作的重视,尤其是女生生命教育;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实施监督和配合,提出意见建议;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把当今女生性开放情况毫不掩饰地告知家长,因为许多家长对学生在社会中的行为不甚了解,甚至对孩子的行为表示不相信。我们必须明确,家长对学校管理行为及女儿成长状况具有知情权,对女生早恋、外出甚至未归要及时联系家长,引起父母对女生教育的重视;通过女生报告会、妈妈讲座、青春期讲座活动与家长一起分享,共同探讨女生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责任编辑朱守锂

猜你喜欢
治校依法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未来学校的管理理念
对中小学依法治校的再思考
湖北省荆门市检察院依法对刘明刚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广东省检察院依法对陈定坤决定逮捕
以依法治校提升大学管理水平
对依法治校的理解和认识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