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之美

2017-03-21 15:10冉乃彦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心灵美的校园

冉乃彦

校园是学生长期学习、生活的地方,它对学生心灵的潜移默化作用不可低估。校长和教师是学校的灵魂,许多校长都下功夫把自己的教育理想渗透在校园的设计上,许多班主任、教师都会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教室的精心布置里,目的都是想渗透一种无声的教育。

我去过许多学校,精妙的校园之美使我受到很大启发,但是也有一些在校园布局中不符合审美原则的现象,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我认为,校园布局至少需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美是一种人生最高的追求

校园之美,绝不是表面地装饰一下,更不能搞得花里胡哨,那样会让人更加浮躁。美是人对自己本质的最透彻的理解,美又是人的最高境界,美和每个人一生的实践紧密相连。因此,校园之美应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激发学生思考人生

在校园布局中,应该展示历史名人的人生格言,当然更需要让学生知道他们的人生历程,并引导学生去思考。比如茅以升、钱学森、爱因斯坦等人,介绍他们少年时代的事迹、言论,将有助于激发学生思考人生。

有的学校展示了本地区的烈士雕像、事迹,也许他们在全国并不出名,但由于是本地人,会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真实感,这样也能产生很好的激励作用。

当然,了解人生意义的前提是对生命的理解,因此,教室里的一盆绿植、一缸小鱼,都可以让学生亲自管理、照顾,让学生在与各种生命的交往中理解生命,也是一种智慧的做法。

2.照亮学生发展前景

首先是让学生了解人类的历史。有的学校展示的是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长廊里布置了古诗词,让学生们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体验美的历程,这自然能够收到陶冶情操的效果。而有的学校则把孔子和苏格拉底的雕像、中国古诗词和世界各国的优秀诗歌同时展示,让学生们拥有国际视野,面向世界。我认为这种做法更胜一筹。

其次是让学生看到未来。校园布局要向学生展示人类对未来的丰富想象,引导学生思考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后世界和中国的境况,思考自己应该为之付出什么样的努力。为此,可以在校园开设“思考室”“未来室”,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用自己的行动为世界、为自己创造美好的前程 。

二、美是一种愉悦的形象、形式

1.高质量地展现美

首先,学校必须认认真真地做好校园设计这件事,必须通过使人愉悦的形象,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要力争在现有条件下,把最美好的东西展示给学生。校园规划,要由懂得布局艺术的人设计,塑像应该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

我去过一所学校,建筑已经老旧,由于要在近期拆迁,不能添置新设施,是当时极少的靠煤炉取暖的学校。但校长还是抓紧时机,采取有力措施,把学校最脏乱的角落改变成了一个新的“景点”,从而让学生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把环境变得更加美好。这是一次成功的审美教育。我们要尽可能地利用地方特色和地方文化艺术,以山川、物产、历史、风俗等资源为主题,设计好我们的校园环境。

2.开设艺术课进行熏陶

并不是有了美好的东西,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感受到。需要强调的是,如果一个人没有敏感的审美能力,再美的事物也无济于事。马克思说得好: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

学生敏感的审美能力并非都是天生的,同样也需要培养。学校的艺术课程,应该承担起这个任务——当校园里展现了校徽的图形,美术课就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校徽中美的含义;当校园里播放起美妙的乐曲,音乐课就需要引导学生体悟其中美的旋律。

三、美出现在开启心灵之后

1.校园之美应该触动学生心灵

罗丹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为什么缺少发现?因为我们的心灵尚未开启。准确地找到影响心灵开启的原因,才是当务之急。

不少校园的布局,尽管花了很多钱,成年人可能认为很美,但如果不能开启学生的心灵,它们的审美教育功能仍然等于零。例如有的校长办公室,十分豪华却俗不可耐,这往往是按照供货商人的审美观设计的,和教育的高雅格格不入,这样的做派,怎么可能开启学生的心灵?

所以,校园之美务必要引起学生心动,这样才能收到美育的效果。

2.开启心灵需要教育者下功夫

如果学生心灵还处在封闭甚至麻木的状况下,这就需要教育者下功夫,寻找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

首先要解放学生。上课需要有基本的纪律,但是没有必要“两脚并拢,脚底紧贴地面”;走路要保证安全,但是没有必要“走路不许跳”。校园不应该是充斥着“禁止”“不许”的牌子,而应该是温馨的、阳光的提示。

其次是情感的相通。蘇霍姆林斯基强调:“情感状态是乐队的指挥,随着他的神奇的指挥棒的挥舞,各种各样散乱的声音变成具有美妙旋律的和声。”教育者对于学生的情感发展要十分关注,注意培养他们情感的敏感性、细腻性,随时观察和研究校园之美对学生的情感产生了什么影响。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使学生成为美化校园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成为设计校园、建设校园、改进校园的主人。鼓励他们在这方面发挥想象力,大胆创造。许多学校设置了供学生展示自我的格言角、诗词墙、涂鸦壁,都收到了较好的美育效果。发动学生自己动手,用劳动改变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产生美的感受,才能激发智慧。校园里、家庭里,如果都缺少让学生亲自动手的场所和机会,这样的环境再美,孩子们也会觉得乏味。

四、美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意义

1.注意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

由于学生的生理、心理结构与成年人不同,生活阅历不同,面对学生的校园设计,绝不能从成年人的需要出发。有的学校建筑,让人感觉像是行政机关,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有的学校展示了大量的书法篆刻作品,很多文字学生不认识、看不懂,自然无法欣赏。

即便是橱窗的高度,也一定要适合不同身高学生观看;有的幼儿园设置“哭脸”“笑脸”的图案,而不是文字牌,让孩子们自己选择,诉说自己当时的心情,和老师以及小伙伴交流,就是很好的做法。

2.既要适合学生成长,又要引导学生发展

校园之美的设置,首先要符合学生当前的心理需要,这样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情感受到陶冶。但是又不能只是消极地迎合他们当前的需要,还需要引导学生向前发展,要善于在“最近发展区”不断提出新的目标。

以造型艺术为例,面对小学生,既需要提供和他们心理需求相近的、充满童趣的想象画,甚至同龄孩子的涂鸦;也需要向他们展示绘画大师的名作,以使学生了解人类艺术所达到的高度。

总之,我们要通过校园之美,让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能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责 编 再 澜)

猜你喜欢
心灵美的校园
打破平衡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的校 美的人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唤醒心灵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心灵小语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