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017-03-21 18:41宋风菊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读图基础知识空间

宋风菊

“地理不读图,越学越糊涂。”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地理这门学科的第二语言。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可以加强地理课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巩固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牢固的地理基础知识是培养读图能力的基础,只有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实现知识点和地图的相互转换,提高读图能力。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积累。有些学生对中国地图是陌生的,他们对我国各省份的地理位置、外部轮廓和分布区域不熟悉,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明确、完整的中学地理知识体系,在脑海中建立起高效合理的地理知识网络。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可以从学生熟悉且相关的旧知识说起,把新知识与旧知识结合起来讲解,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学习地理的压力,还能帮助学生构建高效的知识网络。

设计开放式问题。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在应用高效提问策略时,教师应该依据地理课程内容,结合学生的读图基础,精心设计开放式问题。这种开放式问题应该在教学内容范围内,而且应该是具体的、完整的,学生能够通过读图来探究并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地中海气候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了解世界气候分布图中地中海气候的分布情况和分布规律,然后让学生对“与处于沿海地区的其他气候类型相比,地中海沿岸的气候有什么不同? 降水为什么不同? 植物种类为什么不同?”等问题进行充分思考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和读图能力,提高地理读图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读图空间感。建立学生的读图空间层次感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环节。因为地理事物存在于一定空间,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离不开空间和时间。学好地理的关键就是建立对事物和现象的地理空间概念,并由此理解空间分布、空间联系、时空变化等。为此,教师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地理读图识图的空间层次感。

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多媒体能很好地弥补文字描述的局限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信息、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如,经线和纬线、地球的运动、等高线图、地形剖面图等知识点,是中学地理的重要知识内容,也是让学生头疼的难点。如果教师只是讲解书本上的地图,学生脑中就难以建立起立体空间模型,难以体验地理事物的运动过程。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地球的经纬线一目了然,地球的公转与自转运动生动而直观,大大降低了教与学的难度,提高了教学效率,优化了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绘制图表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備运用地理图表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学生的绘图技能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应当给予重视并进行培养。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不但有利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如参照“降水和降水分布”图表去绘制“气温曲线图”,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使学生养成爱看图、爱用图的习惯,为他们学习地理打下坚实基础。

(本栏责编 佳 琪)

猜你喜欢
读图基础知识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