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野外考察

2017-03-21 18:46唐述建
地理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探究学习高中地理

唐述建

摘要:野外考察可构建一种开放、生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现状,是联结地理知识与考察实践的桥梁。

关键词:高中地理;野外考察;探究学习

一、地理野外考察的必要性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年曾指出:要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晨,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他认为: 课内获得的知识是“闻知”、“说知”,课外考察实践获得的知识是“亲知”,“亲知”是根本,“闻知”、“说知”要与“亲知”相结合,才能成为 “真知”。为了加强地理教学的考察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深化课堂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课外活动中的野外考察能使教育回归生活,使学生从“学习本位”向“能力本位”“素质本位”转变。

二、地理野外考察的影响因素

1.轻视野外考察

教学重基础知识传授,轻考察实践能力锻炼;重课堂学习,轻野外考察实践;重分数提高,轻素质培养。根据调查分析,由于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学生参加地理野外考察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高中生更甚。 他们认为,考察实践活动要占用大量时间,而获得的知识与课本、考试关系不大。因此,对地理野外考察实践活动缺乏热情。

2.安全问题阻碍

首先,不少学生由于学习的惟分数造成压力过大、营养不良或过剩、生活无规律等,身体素质下降、野外适应能力普遍不高,进入野外产生不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其次,高中生正值心理发展不平衡时期,自我控制、调节的能力尚不够强,容易冲动,见到一些以前没见过的景观或现象时,可能会将团队、纪律等抛之脑后做出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不安全事件突发的可能性增强。再有,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及学生和带队教师对此多变的处置能力不高,出现不安全事件时往往无所适从。

3.投入经费不足

野外考察需涉及交通、食宿费用,也需必要的器材与药品等作为保障。然而,很多学校在考察的时间和经费上没有足够的投入。同时,由于家长经济水平不同及部分家长认为高中时间本来就较紧张,不认可学生参加野外考察。这样,失去后勤的保障是难以展开考察的。

4.实践能力欠缺

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学生过分依赖视觉、听觉的作用,触觉、味觉等作用显得不够,造成即使想进行地理野外考察实践活动也力不从心。具体表现在动手操作水平低、不擅长设计、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差等。

三、地理野外考察的意义

1.激发兴趣,提升能力

为顺利进行地理野外考察,学生需要搜集大量感性材料,动手、动脑,进行实践操作,自己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学习,做出判断、结论。在野外考察实践中锻炼自己并且寻找不足,找到存在感、成就感和不足感。在考察野外实践过程中,学生体验探究及互相学习,会使他们深刻体悟到自己所学知识的有用性。在野外考察环境中,感受知识的力量,可使他们对地理事象有更清晰的认知,在提升认知能力的同时,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得到一定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在野外考察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促使地理学习兴趣高涨。

2.验证理论,学用结合

有了较高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仅会自觉地将课堂学习的理论用来指导野外考察实践,也能对日常生活中涉及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等用所学理论进行解释,进而在继续学习中激发创新意识和灵感。地理野外考察可以让学生见证和体会时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促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对于书本未提及或者不太明了的重难点内容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观察迎刃而解,甚至提出一些新颖的想法。这样会增强学生野外考察的动机,树立“地理有用”的观念,敢于接受现实生活的挑战。

四、地理野外考察案例

选取本校学生较为熟悉的重庆市南川区河图乡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为例进行地理野外考察,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1.河图乡基本概况

河图乡位于北纬29°10′、东经107°05′,地处重庆市南川区西北部,毗邻大观镇、木凉乡、福寿乡、石溪乡。境内大小山峦星罗棋布,龙川江蜿蜒流行,斜贯全乡境内,雨过天晴,晨雾烟云缭绕,星罗棋布的小山峦时隐时现,形成美丽的水墨图画景,人称河图坝,故名“河图”。其气温适宜,平均海拔720米,低山、缓丘为主,雨量充足,森林覆盖率达到57%。全乡幅员面积33平方千米,耕地0.9万亩,森林覆盖率47%,有大小河流3条、各类水库2座。乡政府所在地距城区33千米。全乡下辖7个行政村,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重庆市生态农业示范区五个核心乡镇之一。

2.考察路线及方法

路线设计:第一天,从学校乘大巴车→河图乡政府了解当地基本情况并参观考察政府周边土地利用。晚上住乡政府招待所。第二天,分组考察。第一组主要负责考察生态用地、林地、园地等有关内容;第二组主要负责考察耕地、居民点用地有关内容。分工合作,有所侧重。第一组具体线路为:乡政府→骑坪村→虎头村→上河村→学校。第二组具体线路为:乡政府→河图村→冒水村→长坪村→中图村→学校。

考察方法:查阅当地国土部门资料; 发放问卷调查; 与当地老乡和村干部谈话; 进行实地测量。

3.考察内容及结论

(1)土地资源利用現状。该乡土地总面积为3 036.22公顷。全乡有农用地2 837.82公顷,建设用地132.19公顷,其它土地66.21公顷,分别占全乡土地总面积的93.47%、4.35%、2.18%。农用地中,耕地1 280.50公顷(其中基本农田1 071.03公顷),园地255.15公顷,林地1 001.66公顷,其它农用地300.50公顷,分别占全乡农用地的42.17%,8.40%,32.99%和9.90%。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119.55公顷(城镇用地0.02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119.53公顷),交通水利用地12.64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的3.94%和0.42%。其它土地中,水域53.73公顷,自然保留地12.48公顷,分别占全乡其它土地面积的1.77%,0.41%

(2)土地利用存在问题。在调查中发现,当地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农用地结构不尽合理,土地产出综合效益低;陡坡耕作情况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农村居民点零散分布,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基础设施用地不足等。

(3)土地利用有效措施。根据调查所发现的问题,学生经过交流讨论,提出有效利用土地的措施: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切实保护耕地;统筹安排各项建设用地;改善生态,保障用地。

4.野外考察收获

此次考察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开放的教学环境,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和感受,理论联系实际,验证课堂所学知识。野外考察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理现象,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即“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同时,树立珍惜资源、节约资源、有效利用资源的意识。学生在生活上相互照顾,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合作意识、团队意识也大为增强。

参考文献:

[1] 戴四新.中学地理校外活动实施的策略[J].地理教育,2015(10):49-50.

[2] 赵璐 李春燕等.窗边的地理——基于校园植被的实践活动[J].地理教育,2015(7):52-53.

猜你喜欢
探究学习高中地理
新课标下探究学习“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实验
浅析小学数学悦趣化探究学习的策略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