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2017-03-24 12:19刘旭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尿激酶脑组织高龄

李 静 刘旭东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贵州 遵义 56300)

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李 静 刘旭东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贵州 遵义 56300)

目的 探讨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18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就诊时的年龄分为超高龄组(≥80岁)和对照组(<80岁),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采用尿激酶静脉滴注,以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与疾病体征情况为依据评判治疗效果,分别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3 d、1 w和半个月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统计并发症及死亡的情况。结果 两组有效率、mR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龄不应该成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绝对禁忌证。

超高龄;脑梗死;尿激酶

脑梗死的治疗原则是争取超早期治疗,在发病4、5 h内尽可能静脉溶栓治疗,但是目前临床上溶栓治疗的适应证中只包括18~80岁的人群,对于年龄>80岁的患者一般不推荐采用溶栓治疗。本文旨在研究超早期应用尿激酶治疗≥80岁的高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180例,其中年龄≥80岁78例,<80岁102例,均为新近发病的患者。纳入标准:(1)发病3~6 h,均为首次发病;(2)CT结果显示无低密度病灶;(3)肢体肌力0~2级;(4)血压<180/110 mmHg;(5)排除脑出血、严重的颅内疾病、重度高血压、出血倾向及严重的全身疾病者;(6)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接受溶栓治疗。高龄组男37例,女41例,血压(150.23±20.14)mmHg,血糖(6.92±2.09)mmol/L,冠心病31例,开始治疗时间(3.16±0.87),高血压9例,高血糖13例;对照组男50例,女52例,血压(147.44±21.08)mmHg,血糖(6.87±1.89)mmol/L,冠心病22例,开始治疗时间(2.97±0.85),高血压11例,高血糖1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状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注射用尿激酶(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492)50~200万U溶解于100 ml生理盐水中缓慢静脉滴注,如滴注30 min后疗效不明显,则继续加大剂量,每次加入25万U,保持总量≤150万U。同时两组均采用一样的常规内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患者有无并发症,评估治疗的安全性。

1.3 疗效评价标准 (1)在治疗前、治疗后1、3 d、1 w、半个月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1〕。疗效评价标准为基本痊愈:NIHSS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减少46%~90%;进步:减少18%~45%;无变化:减少或增加18%以内;死亡:观察治疗期间颅内及全身部位出血导致死亡者。(2)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衡量脑卒中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分别计算两组治疗后90 d的mRS评分,衡量两组的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高龄组有效率(96%,基本痊愈61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2例,无改善3例)与对照组(98%,基本痊愈82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5例,无改善2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NIHS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3 d、1 w和半个月的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NIHS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mRS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90 d后mRS评分比较见表2。

2.4 两组并发症及死亡情况分析 高龄组出现出血7例(9.0%),对照组8例(7.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

表2 两组患者90 d后mRS评分(n)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脑部血供受损引起脑组织坏死,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本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过程。由于脑动脉有一定程度的自我代偿功能,因而在长期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出现。但脑组织本身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供应血流中断的4~6 min内即可发生不可逆性损伤,脑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可分为以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为主的脑动脉病变期和脑动脉内血栓形成伴有脑组织缺血坏死的脑组织损伤期〔2〕。急性脑梗死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在发生不可逆的梗死脑组织的周围往往存在处于缺血状态但尚未完全梗死的脑区域(即缺血半暗带)〔3〕。挽救这些缺血半暗带是急诊溶栓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尿激酶是从健康人尿中分离或从人肾组织培养中获得的一种酶蛋白,它通过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后者不仅能降解纤维蛋白凝块,还能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等,从而发挥溶栓作用。王洁静等〔4~6〕指出,年龄>80岁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中获益。本研究表明,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有明显效果,高龄并非使用尿激酶溶栓的绝对禁忌证。另外,本研究提示超高龄患者溶栓治疗有可能更能明显降低患者中重度残疾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风险不会高于年轻人,效果不比年轻人差。

1 刘 刚.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对老年脑梗死氧化应激反应血浆ET和NO水平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7):1139-41.

2 黄彦真.超早期不同剂量尿激酶溶栓对脑梗死患者运动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2):22-4.

3 陈大龙.解析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6):96-7.

4 王洁静,张汉涛,姜丙全,等.经颅超声激发与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1):104-5.

5 刘 飞.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探讨〔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3):18-9.

6 李树臣.超声激发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3):71-2.

〔2016-06-10修回〕

(编辑 袁左鸣/滕欣航)

刘旭东(1985-),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研究。

李 静(1979-),女,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干细胞研究。

R743

A

1005-9202(2017)05-1147-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5.048

猜你喜欢
尿激酶脑组织高龄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针刺“百会”透“曲鬓”对JNK通路抑制后脑出血大鼠脑组织p38MAPK的影响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