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2017-03-25 02:51杨清芳
甘肃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口语表达途径语文教学

杨清芳

【关键词】 语文教学;口语表达;能力;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3—0053—01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训练学生说话和写作的能力。而语言的组织能力又是写作的基础,所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发言是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一直在想各种办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发言。

一、学生自身因素对积极发言的影响

(1)对于问题答案的正确性没有把握,爱面子,怕回答错了被老师批评,怕其余的同学嘲笑,没有自信,心理紧张。

(2)以为自己知道就行,站起来回答,怕别的同学说自己逞能?爱出风头,要表现,怕别的同学投来异样的眼光。

(3)自主学习能力差,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学习上处于被动,对所提出的问题不能积极主动去思考。

(4)性格内向,胆小,不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并且老师也不轻易让他们回答问题,时间久了,就完全失去了积极性,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

(5)班里整体的学习氛围沉闷,不活跃,提问时课堂气氛紧张,难以集中精力思考问题。

(6)认知能力较差,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思路,不知如何回答。

(7)从众心理的影响,中学生普遍有从众的心理,别人不回答,自己也不回答,况且学习好的同学都没回答,哪轮到我?

(8)同学们都先是观察一下老师对回答过问题同学的态度,从而考虑是否回答问题。

二、教师方面的因素对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的影响

(1)老师表情太严肃,爱发脾气,说话的语气让同学们有一种害怕的感觉,不敢回答。

(2)老师没有亲和力,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不能在课堂上与学生很好的互动。

(3)老师讲课枯燥乏味,没有风格,不能吸引学生,学生对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

(4)老师对回答错的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其他同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5)有些老师对学生的要求过于苛刻,对于答案也追求完美,必须和标准答案一致,从而导致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畏惧。

三、改进建议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帮助同学们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树立起信心,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我给我们老师提出几点建议:

(1)学生的学习需要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课堂环境,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思考不会受到批评,训斥和非议,他才会大胆表达。要让学生的思考得到及时充分的肯定。

(2)老师要经常将笑脸挂到脸上,要平易近人,多用鼓励,宽容,仁爱的目光去注视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让他们感到宽慰和力量。

(3)教师的提问应该是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处理好提问题的技巧,能做到对学生公正的评价。

(4)课堂师生之间要进行平等的对话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然后给我们的同学提出一些建议:

(1)态度决定一切,首先我们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对学习要有正确的认识,明确咱们学习的目的。

(2)要培养我们学习的自觉性,在课堂上主动投入学习的意境,主动的去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

(3)加强自制性与坚持性的培养,一定要克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要全神贯注地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要做到持之以恒。

四、让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发言的主要途径

(1)课前演讲不能断。新的教育理念指出语文课堂应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我的学生生活在农村,和城里的学生比,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要弱得多。因此,课前三分钟演讲一直是我语文教学中没有间断的环节。刚开始的时候我对学生演讲稿的内容没有任何要求,只要你能在大家面前读出来就行了。等到学生们不再紧张,不再胆怯的时候,我要求他们能把自己的稿子背诵下来,等时机再成熟些,我就会要求他们自己动手写。对每一位学生的演讲我都会给予肯定和建议,必要的时候也会鼓励学生们发表意见。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站在学生面前,面對全班同学侃侃而谈,口头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2)课堂气氛应该活跃。活跃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愿意说话的大环境。如果在上课之前因为某种原因点名批评学生的话,那么这一堂课注定是失败的。而如果你的一堂课由微笑开始,你已经成功了一半。在读完每篇课文后,我都会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读后感,有说写作风格的,有说不懂的字词的,有说文章主题的。也有通过课文说到自己的经历和家庭生活的。而我只需要正确地引导和适时地点拨。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语文这门学科的内涵所在,也是将课本知识溶入社会这个大舞台的最好体现,更是对新的教育理念的探索。

编辑:刘於诚

猜你喜欢
口语表达途径语文教学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课前热身五分钟精彩语文大不同
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