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效果的四种策略

2017-03-27 15:08吴家鹏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中学数学数学思维生活化教学

吴家鹏

【摘 要】本文基于中学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及数学源于生活的特点,提出在教学中采取生活实例引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生活实践、引入生活元素等策略,切实优化中学数学教学,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133-02

中学数学在整个中学学习系统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和难点科目。为了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把生活内容融入进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地投入到数学科目学习中去。

一、中学生数学学习状况

学生进入中学后,其数学学习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需要学生在思维、学习习惯等方面加以调整,然而,有不少学生依然没有及时调整过来,在中学数学学习中存在许多问题。

学习热情不足。进入中学以后,学生所学科目增多,学习任务更重。在有限的时间内需要学习很多科目,因此出现学习时间规划不合理的现象。加之数学内容的难度比以前加大许多,使得学生面临沉重的压力,从而可能逐渐失去学习热情,造成学习动力不足等,这都使得学生感到无从适应,学习热情不足,学习效果不佳。

学习方法不对。进入中学以后,无论是数学还是其他科目都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转变,数学更加抽象化,数学原理等也都更具有难度。在这种形势下,学生要想更好地掌握知识,就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然而,现阶段不少中学生缺少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因此造成自信心不足,无法高效地掌握数学规律。其结果是,考试成绩不理想,一些学生甚至逐渐失去学习信心和动力,对数学科目产生排斥、抵触的情绪,学习失去耐心和信心,无法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

缺少实践应用。数学作为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是人们对自然规律的高度概括与总结的结晶,具有比较高的抽象性。但是数学又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服务于现实生活,并以此体现它的学科价值和意义。因此,数学与现实生活分不开。但是,当前的数学科目无论是教学还是学习都同实际生活相分离,未能深入运用于实践,使得数学学科逐渐独立于实现,让它无法服务于现实生活,更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感到陌生,对数学原理与规律倍感抽象,影响了学习效果。缺少与客观实际联系,使得数学学习完全成为应对考试的一门科目,影响了其实用价值的发挥,也无法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的配合度显著下降。

二、提高中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效果的四种策略

(一)以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好的结局源于美好的开始,教师必须意识到一个好的课堂开头对学生知识接受的重要性,因此必须掌握好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设置一个精彩的开场白。通过形象化、生活化的实例,来巧妙地导入新课,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目光,引导学生带着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正数”“负数”这一知识点时,学生第一次听到负数,难免会感到陌生,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温度标识,如:-4℃,-10℃,这样学生就不再对负数的概念感到陌生,从内心里知道负数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从而对负数形成一个清醒的认知,然后逐渐跟随教师的步伐进入到课堂中去,进入听课状态。

又如:在学习“轴对称”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在现场挑选眼前的身边的轴对称的实物,如窗户、门、课本、桌椅等,并指出这些物体为何叫对称轴物体。通过生活化、形象化的实物来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以生活化的开场白引导,让学生认识到看似抽象的数学原理实际很简单也很容易理解。这样才能树立起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投入到听课状态,更好地配合老师来学习,为整个章节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联系生活实际,形象直观地讲解数学

数学内容繁多,知识结构比较复杂,有抽象的规律和原理,有各种各样的公式,有形式多样的计算方法,等等,这些都会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难点,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这种情形下,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心里,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受他们的感受,并为了能够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将抽象的规律化作简单的思想,让复杂的原理变成基础的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和原理。这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师要善于引入现实生活事例,巧妙地将数学知识、原理和方法同現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联系生活来引导学生,使他们融入其中,带着对生活的感受去更加轻松地学习。

例如“合并同类项”是数学计算常见的一种计算整理方法,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概念,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比如我们在整理自己的书籍时,通常都是数学书与数学教辅一摞,语文书与语文教辅一摞,英语书与英语教辅一摞,也就是说,同一类事物因有着共同的功能或性质,需要归为一类、摞成一摞,这就是数学计算中的“合并同类项”,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明白这一概念,掌握了这一种处理数学问题的方法。

又如:几何知识中“相似图形”是较难的内容,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生活化、形象化地理解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与认知这一类图形的特征。让学生在艳阳高照的近午时分观察不同高度的杆子在地面上形成的不同影子,并测量这些不同影子的高度和不同的杆子的高度,然后计算它们比值,通过计算学生就会发现这些比值是一定的,这些影子与对应的实物及其顶点间的连线所形成的图形就是一组组相似图形。

通过列举生活化的实例,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来,变抽象为形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进行生活实践,优化数学思维

数学离不开生活,为了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乐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多彩图形这一课时,其中包括长方形、正方形以及长方体等,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特点给学生布置任务。

同学们,有一张边长为 10 cm 的正方形纸壳,如果在其四个角分别剪掉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然后将该正方形纸壳折叠,会形成一个长方体纸盒。

问:假设所形成的长方体纸盒底面积为 81 cm2,那么剪掉的相同的四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各是多少?

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妨抛弃传统的独立思考解答的教学模式,而是组织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让各小组学生通过折纸的现实操作来逐步研究并解决此问题。在学生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这样继续提问:同学们,你们所折出的长方体体积的最大值会是多少呢?

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一边思考一边操作,并不断地分析问题。这样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等得到培养。

(四)引入生活元素,化解数学难题

数学作为一门通用科学,常常用来解答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难题,这充分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实用性。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中引入生活元素,想方设法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学科的实用价值,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逐步引导学生走向现实生活,并学会用生活化的常识来帮助理解数学原理,又能够用数学原理来解决生活问题。也就是说,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体会数学的教学意义。

例如:“三角形”这一章节,主要学习了一系列关于三角形的性质、公理,如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任何一个公理都有自身的可证明性,为了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与认知这些公理,教师不妨引入生活化教学法,将三角形的这些知识原理运用于现实生活,列举眼前的实例,如一张有四条腿的松弛的课桌,摇晃不堪,怎样才能让其固定、稳定?一些学生利用三角形稳定性原理在相邻桌腿处钉一个板条,形成一个三角形,解决了这一问题。

又如:在学习“黄金分割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为一座建筑物设计门窗的长度、宽度之比,使所设计的门窗既美观,又具有良好的通风与采光作用。学生就会巧妙地利用所学过的黄金分割点的知识进行设计,得出符合规定的规格的门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此外,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分析,善于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并有效地利用數学知识解答问题,建立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将生活化的数学知识运用于课堂教学,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与感受到数学学科的价值。

融入生活的数学启发式教学探究永无止境,教师要善于总结所学知识,掌握知识中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他们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唐茜.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2]周文纪.初中数学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数学教学通讯,2016(23)

[3]梁文平.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11)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中学数学数学思维生活化教学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构造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