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通氧条件下不同刺孔数量与深度对香菇生长的影响*

2017-03-28 10:51魏金康邓德江贺国强胡晓艳吴尚军
中国食用菌 2017年2期
关键词:转色原基香菇

魏金康,邓德江,贺国强,胡晓艳,吴尚军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100029)

〈栽培技术〉

一次通氧条件下不同刺孔数量与深度对香菇生长的影响*

魏金康,邓德江,贺国强,胡晓艳,吴尚军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100029)

系统比较了香菇(Letinous edodes)一次通氧条件下不同刺孔数量和不同刺孔深度组合对香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刺孔数量为20孔及以下时,刺孔5个深度梯次转色均出现延后且个别处理的菇质会出现下降;刺孔数量在40孔以上时,各深度梯度处理的菇品质量间无差异;刺孔数量与刺孔深度对香菇产量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处理间产量差异较大,以刺孔数量80孔、深度3 cm为最佳。

香菇;刺孔增氧;刺孔数量;刺孔数量

随着人工成本等因素的影响,香菇刺孔增氧技术已由周伟坚[1]根据生产实践提出3次刺孔增氧技术逐步简化为一次刺孔增氧技术,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应用。2014年笔者开展的单项研究试验表明,在刺孔深度2 cm,刺孔数量为变量的情况下,当刺孔数量为80孔时,产量最高。另外开展单项试验(刺孔数量确定为40孔,刺孔深度作为变量)表明,当刺孔数量为40孔时,刺孔深度为1 cm时香菇产量最高。以上2个单项试验表明,刺孔深度与刺孔数量均可对香菇的产量产生影响,并有可能存在交互作用。为此在2014年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刺孔数量和深度对香菇转色期和后续生长的两因素试验,以期建立较为严谨的刺孔数量和深度应用于生产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刺孔数量梯度:0、20孔、40孔、60孔、80孔、100孔;刺孔深度:0、1 cm、2 cm、3 cm、4 cm、5 cm。梯度设计依据:刺孔数量报道显示40孔~60孔左右,深度2 cm~3 cm左右,但应用效果观点不一,因生产一般采用单面20钉为主要操作工具,钉直径规格为4 mm,考虑到误差和农户生产应用实际,将数量梯度设计为20个,深度设计为1 cm。总计处理数为26个,3次重复,每处理30棒,以重复为区组,不同处理在区组内随机排列。

1.2 试验时间

2015年3月~11月。

1.3 试验地点

通州永乐店镇老槐庄、怀柔中菌公司。

1.3.1 供试菌种来源

L18引自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

1.3.2 生产配方

主要原料为木屑、麸皮、石膏,按78:20:2比例进行混合堆制。

1.4 试验方法

1.4.1 菌袋制作

提前1月将木屑预湿处理并堆制发酵,木屑粒径3 mm~5 mm;将麸皮和堆制发酵好的木屑、石膏置入混料釜,混合均匀后调含水量至61%左右,菌袋为15 cm×55 cm×0.03 cm聚乙烯菌袋,料柱长度43 cm。

1.4.2 灭菌

采用常压灭菌方式,有效灭菌时长16 h。

1.4.3 接种与培养

室内净化装置内接种,四孔接种。大棚内培养,“井”字型码放,层高8层,菌袋间温度不可以超过24℃。

1.4.4 刺孔增氧时机与方式

在菌丝发满后,按照数量和深度要求,一次性手工完成刺孔作业。

2 结果与分析

2.1 转色期

不同处理转色期生育比较情况见图1。

由图1可知,刺孔后瘤状物形成时间和开始转色时间基本一致,刺孔数量和深度对瘤状物形成时间和开始转色时间有影响,但不刺孔会推迟瘤状物形成和开始转色时间,以及转色完成时间。刺孔数量20孔时,5个深度梯次转色均出现延后且在15 d(常规转色时间进度)内转色率仅达75%;当刺孔数量达到40孔或超过40孔时,各梯度处理均能够顺利完成转色,但处理间差异不大,这与班新河等研究结果相近[2]。

图1 不同处理转色期生育比较Fig.1 Comparison of turn color stage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2.2 对原基形成的影响

2.2.1 不同处理间原基数量和舒蕾量的比较

不同处理间原基数量和舒蕾量比较情况见图2。

图2 不同处理的原基数量和舒蕾量Fig.2 Quantities of pinhead and fruit thining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由图2可知,0×0处理,即不刺孔,会影响原基的形成,原基形成数量较少;随着刺孔数量和深度的增加,原基形成数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原基形成数量高峰在80孔×2 cm处理,其次是100孔×5 cm处理;原基形成后的疏蕾量数据比较显示,疏蕾量随着刺孔数量和深度的增加呈阶梯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并趋于稳定的过程,疏蕾数量高峰出现在80孔×4 cm,其次是100孔×5 cm处理;从原基形成数量和疏蕾量两个曲线比较可知,原基形成数量与疏蕾量基本一致,但80孔×2 cm处理疏蕾量并未达到最高,而是80孔×4 cm舒蕾量最高,主要原因是80孔×4 cm原基分化后菇蕾丛生比例较高,加大了疏蕾所致。

2.2.2 不同处理间原基数量、舒蕾量、头潮产量的比较

不同处理间原基数量、舒蕾量、头潮产量的比较情况见图3。

结果表明,原基形成数量、疏蕾量和头潮产量曲线基本趋势一致,刺孔数量20孔的5个梯度处理头潮产量均较低,40孔×5 cm处理原基形成数量、舒蕾量、产量也较低。另外从曲线还可看出,产量最高点既不是原基形成数量最多的处理也不是舒蕾量最大的处理,头潮产量最高的处理为80孔×3 cm,其次为100孔×3 cm处理,80孔×4 cm处理和40孔×1 cm处理分别排在第3位和第4位,基本与原基形成曲线一致。

图3 不同处理对原基数量、舒蕾量和头潮产量的影响Fig.3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the quantity of pinhead and fruit thining,the bitch of fruiting bodies output

2.3 产量分析

2.3.1 不同处理间潮次产量和总产量的比较

不同处理间潮次产量和总产量比较情况见图4。

图4 不同处理潮次产量及总产量Fig.4 Flush yields and total yield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由图4可知,随着刺孔数量和深度的增加,1潮产量呈现出曲线上升并下降再上升并趋于平缓的趋势,2潮曲线在0×0处理到80孔×2 cm处理区间相对比较平稳,处理80孔×3 cm和80孔×4 cm形成峰值,0×0处理2潮产量最高,但刺孔数量100孔的深度5个处理在1潮产量收获结束,注水后出现菌棒易碎并坍塌的现象;同时对比1潮产量较高的处理40孔×1 cm,其2潮产量出现了明显滑坡;3潮产量各处理间基本趋向一致,差异不明显。

表1 产量结果表Tab.1 Result table of output

2.3.2 产量比较

通过表1、表2的产量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刺孔数量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刺孔深度变量间差异极显著,交互作用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处理间在同样的栽培管理环境下,产量有明显的差异。平均产量最高的处理为80孔×3 cm,达到0.55 kg·棒-1,其次为处理100孔×4 cm(0.52 kg·棒-1)。

2.4 不同处理间子实体性状比较

不同处理间子实体性状比较情况见图5。

图5 不同处理子实体性状比较Tab.5 Flush yields and total yields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由图5可看出,在菌柄直径方面,处量80孔×1 cm、80孔×3 cm最粗,40孔×4 cm处理最细,但直径差均在5 mm范围内,对外观构成影响较小且均在鲜香菇一级菌柄直径分级标准范围内;在菌柄长度方面,100孔×4 cm处理最长,其次为处理100孔×2 cm、80孔×3 cm,0×0处理和60孔×4 cm处理最短,亦均在鲜香菇一级菌柄长度分级标准范围内;在菌盖厚度方面,80孔×4 cm处理最厚,最薄的处理为20孔×5 cm,厚度范围在18 mm~22 mm,对照分级标准在特级和一级分级范围内;在菌盖直径方面,80孔×2 cm、80孔×3 cm处理最大,最小为0×0处理,对照分级标准,0×0处理可分级为小型菇,其余处理均为中型菇;在单菇重量方面,80孔×2 cm、80孔×3 cm处理最重,20孔×5 cm处理最轻,对照分级标准,处理0×0、20孔×2 cm、20孔×5 cm属于二级菇,其余均为一级菇。

表2 方差分析结果Tab.2 Results of variance analysis

3 结论

当刺孔数量为20孔及以下时,刺孔5个深度梯次转色均出现延后且在15 d(常规转色时间进度)内转色率仅达75%,个别处理菇品质量会出现下降;当刺孔数量为40孔及以上时,各刺孔梯次深度处理转色正常。

在各刺孔深度梯度下,随着刺孔数量的增加,原基和疏蕾量呈现阶梯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并趋于稳定的过程,疏蕾数量高峰出现在处理80孔×4 cm,其次是100孔×5 cm处理,说明丛生比例较高,刺孔数量为100孔时,各深度处理在出菇进程注水后出现菌棒易碎并坍塌的现象。

不同刺孔数量和刺孔深度对产量产生显著影响,且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影响。刺孔数量在40孔以上时,各深度梯度处理的菇品质量均能达到一级菇和特级菇标准,但处理间产量比较差异很大,产量表现最突出的刺孔数量和深度组合为处理80孔×3 cm。

[1]周伟坚.袋栽香菇刺孔增氧培菌新技术[J].今日科技,2000(6):4.

[2]班新河,魏银初,王震,等.香菇菌袋刺孔方式及刺孔数量比较试验[J].食用菌,2015(2):41.

Effects of Different Number and Depth of Puncture Holes on the Growth of Letinous edodes

WEI Jin-kang,DENG De-jiang,HE Guo-qiang,HU Xiao-yan,WU Shang-jun
(Agriculture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of Beijing,Beijing 100029,China)

The effects on Letinous edodes growth by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number and different depth of holes piercing on the cultivation bags under oxygen supply one time were compared systematical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oles were less than or equal to 20,all the period of color transformation under five depth delayed,and quality of some individual declined.Meanwhile the holes were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40,no quality difference were observed among the different depth.The effects induced by number and depth of holes interacted,and the yield difference was distinct.The best combination of 80 holes and depth of 3 cm was the condition for L.edodes treatment.

Letinous edodes;puncture aeration;puncture numbers;puncture depth

S646.1

A

1003-8310(2017)02-0009-04

10.13629/j.cnki.53-1054.2017.02.003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食用菌创新团队项目(BAIC05-2016)。

魏金康(1981-),男,硕士,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研究。E-mail:695593241@qq.com

2017-01-20

猜你喜欢
转色原基香菇
胶东地区设施栽培奥尼尔和米斯蒂蓝莓花色苷代谢研究
Modeling and Verification of a Sentiment Analysis System Using Aspect-Oriented Petri Nets
香菇接种三招
突脉金丝桃的花器官发生及其系统学意义
香菇菌棒转色期胞外酶活性变化
葡萄转色期干梗掉粒 多是溃疡病
基于群体Parrondo博弈的根分枝建模方法
Evaluation on formation rate of Pleurotus eryngii primordium under different humidity conditions by computer vision
如何翻译“香菇油菜”?
小香菇的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