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著作权法课程教学设计

2017-03-28 18:54
传播与版权 2017年12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著作权法案例

侯 旭

一、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理解

“以学生为中心”是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反映了教育规律,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为了切实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把教育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和“以教材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在教育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身心和智力上的发展,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获得全面的进步与成长。

(一)教学改革的前提是正确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是指高等院校的教育者为培养富有生活和学习能力的高层系人才,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在生活实践和学习实践中引导大学生增长才干、成为完整的人的教育教学活动及过程。[1]

(二)教学改革的过程要重视学生与教师双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将学生和教师的“双主体”地位有机结合,不可片面地强调一方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就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对学生潜能的激发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切实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主动学习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愿意学习、会学习并且能学好习。[2]

(三)教育教学改革要与做好教材配套建设相结合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是教学理念、方法、教材等全方位的改革。教师除了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外,还应该做好配套教材的建设工作。教材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章可循,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并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经过三轮的教学实践和积累,著作权法课程的配套讲义《著作权法案例教程》的编著工作已经完成,并已经于2016至2017年第二学期投入课堂使用,自编教材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自投入使用起,就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四)教育教学改革要与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相结合

在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的思想、做法、评价机制、预期目标和预期效果,使学生真正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的教学改革理念和做法,以便学生这一主体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活动中,切实提高教学改革的实际效果。

二、课堂改革的具体实践过程

(一)准备阶段

教师首先要根据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任务,明确教学任务下辖的知识点和案例,这样做既方便教师教学,又方便学生自学。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制作PPT、教学视频、微课、导学案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3],并搜集与教学任务相关的网络资源,把教学资源提前发布在教学QQ群共享中,督促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每节课课前教师要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提问并视学生完成情况给予加分奖励。

基于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情况,笔者将著作权法课程的教学目标细分为知识、能力、思维和情感四个方面。

首先,把著作权的所有法条细分为知识点,按照教学目标推进知识点的讲授。其次,能力层面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运用所学知识与理论解决著作权法方面的实际问题,同时信息搜集、整理能力和微视频的制作能力有所提高。再次,思维层面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学会不是凭借道德感受和个人好恶随意对案例进行判断,而是学会在法律框架内理性地分清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依据法律规定妥善地处理著作权法律纠纷,解决问题。最后,情感层面目标,本课程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实现学生对课程的热爱,通过实现课程热爱进一步实现专业热爱。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二)实施过程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地位,教师既是知识的讲授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推动者、指导者和评价者;使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甚至变为知识的讲授者。

教学改革实施的基本思路是: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这样课堂就变成了师生讲授、案例介绍、师生交流与讨论、生生交流与讨论、疑难点解答的场所[3]。每个月教师要就课程的重难点进行测评,以便检验学生前一个月的学习效果,并能提高下一个月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资源积累

为了突破一名教师主讲一门课程的局限性,任课教师动员全班同学参与到教学资源的积累中来,鼓励学生积累新近发生的典型著作权案例,视学生提供案例的典型性、新颖性和代表性给予加分,并鼓励学生就自己提供的典型案例进行课前演讲或者与全班同学交流讨论。

本学期,2016至2017第二学期师生共同积累的典型案例资源有11个:琼瑶于正著作权纠纷案、天下霸唱诉九层妖塔著作权纠纷案、少年诉优酷著作权纠纷案等。这些案例大多发生在近两年,这些案例的积累扩展并加深了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选择典型案例录制视频,逐步积累视频资源库,供同学课下反复学习使用。

(四)课程考核

学生成绩的评定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平时成绩和期末试卷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试卷成绩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成绩(5分)、测验成绩(20分)、课堂表现成绩(5分)、笔记成绩(5分)、案例积累成绩(5分)。其中,出勤成绩占5分,教师要求无特殊情况,学生必须出满勤,病假、事假、迟到均扣1分,无故旷课扣5分,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出勤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基础。测验成绩占20分,此部分占平时成绩的一半,本门课程每月进行一次测验,测验既可以督促学生及时复习课程的重难点内容,也可以帮助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便于教师下一步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进行阶段测验也可以缓解期末考试的压力,真正实现过程化考核。课程表现成绩,主要视学生在课前、课下和课堂中交流的活跃度给予加分。笔记成绩,教师要求全体学生必须记笔记,整个学期抽查2至4次笔记,视学生笔记记的完整程度和学习痕迹给予加分。案例积累成绩,教师视学生提供案例与否,以及所提供案例的典型性、新颖性和代表性给予1至5分的加分。

三、课堂改革的效果和创新

本门课程的目标设定充分考虑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时代变化和行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始终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来设计课程,即把该课程明确分为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两大部分,通过教学实践的检验,这样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掌握著作权法知识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知识与理论解决著作权法方面的实际问题,同时学生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微视频的制作能力也均有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经过一轮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以下几方面均取得了初步成效。

第一,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前已经完成简单内容的自学,更有底气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理性地分析问题并展开理性争辩,使学生具备运用法律思维理性看待实际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第二,改变了不变的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共同开发了11个新案例,选取了更多的参考资料、文献和视频,增加了课程的深度和难度,不但促进了任课教师不断深化和拓展教学内容,也初步形成了师生共同学习的模式。

第三,丰富了教学方法。教师通过采用课前演讲、案例法、探究式学习等方法,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知识共享和理性辩论过程中,学生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能力。通过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师讲授模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增加了交流与讨论,让老师成为学生的朋友,也加深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以学生为中心”的著作权法课程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一次初见成效的教学尝试。

[1]李嘉曾.“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8(4):54.

[2]陈新忠.“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实践误区及引导原则[J].中国高教研究,2012(11):61.

[3][4]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9-30.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中心著作权法案例
新《著作权法》视域下视听作品的界定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论版权转让登记的对抗效力——评著作权法修改草案(送审稿)第59条
著作权法的作品观:从本质主义到建构主义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论对“一台戏”的法律保护——以《德国著作权法》为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