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科研成果量化管理与奖励机制实践分析
——以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7-03-28 23:59
船舶职业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科研成果资助

陆 宪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122)

高职院校科研成果量化管理与奖励机制实践分析
——以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陆 宪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122)

实施科研成果量化管理与奖励机制,是高职院校提高科研成果质量、促进专业建设、调动教师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的有效途径。在充分掌握科研成果量化管理与奖励机制内涵的基础上,结合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管理工作实际,总结、分析科研成果量化管理与奖励制度的实施现状,并提出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强化科研管理的几点对策。

科研管理;成果量化;奖励机制;职业院校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ntitative management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promot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mobilize teachers to participate actively in scientific research.On the basis of fully mastering the connotation of quantitative management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this paper sums up and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quantitative management and incentive system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perfect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s and strengthen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by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work of Liaoning Economic Vocational Technological Institute.

Key words: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achievements quantification;incentive mechanism;vocational colleges

随着科研创新在高职院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逐步趋向常态化。构建科学的科研管理服务平台,完善科研奖励机制,有效激发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升科研成果质量,是促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1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现状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是科研管理部门趋于行政化;科研经费投入总体不足,利用效率偏低;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比例失调;科研成果管理及评价机制不健全;科研奖励机制的效果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有学者认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机制不科学,信息化程度偏低;横向课题偏少,校企合作机制运行不健全;缺少科研专题培训,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素质有待加强;纵向课题申请比较困难,科研工作环境有待改善;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2 科研成果量化管理与奖励机制

2.1 科研成果量化管理

20世纪80年代末,量化管理被引入高校,用来衡量教师在教学和科研等脑力劳动中所产生的价值。科研成果量化管理以其目的明确、标准清晰的特点被高校广泛采用,其方式是依据科研课题级别和数量、发表论文级别(EI、SCI、SSCI、CSSCI等) 和数量、出版著作等级和数量等,赋予其相应的分值,多人参与的成果按比例进行权重分配分值。科研成果量化管理是对教师的科研业绩从过程到结果给予综合评定,评定结果以量化的数值予以具体体现。

2.2 科研管理奖励机制

在科研管理中引入奖励机制,是现代科研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建立科研成果奖励资助政策,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推动科研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教师是高校科研的主体,对其进行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同等重要。有效的奖励机制对科研事业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是科研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

3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成果量化管理及奖励工作的有益尝试

3.1 学院科研工作综述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一院双挑”,具有干部培训和高职教育双重功能。学院创建于1984年,建院初期核心专业为经济管理,逐渐拓展了美术、动漫、服装、旅游、数控和生物等40多个专业。学院在2000年至2006年期间,陆续合并了6个单位,其中包括3所中专学校和3个行业培训机构,并入人员占单位人员的50%,由于专业分散且学历层次参差不齐,加之高职院校本身对科研工作重视不够,直接导致科研成果数量少、层次低。

随着高职教育社会地位提升,学院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科研工作的作用不断显现。“十一五”期间,学院逐步关注科研工作,2009年制定了《学院科研成果奖励、资助办法》,院领导亲领科研队伍,鼓励教师做科研,科研成果数量逐步提升。进入“十二五”阶段,学院不断探索科研管理工作新模式,学习先进经验,拓展科研平台,健全管理制度,提升科研成果奖励资助标准。2014年出台了《科研成果量化管理办法》 《科研奖励资助办法》等制度,使学院科研管理工作逐步程序化,为科研工作“上台阶”奠定了基础。

3.2 学院科研成果数据分析

“十一五”期间,学院制定了科研成果奖励资助政策,2009年开始科研资助工作,科研成果经过项目申报、认证、公示和分配等程序,在2009年和2010年进行了全口径的资助,科研成果378项,资助金额29.32万元。

进入“十二五”阶段,学院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学院300余名教师,每年均有200多人参与完成课题、论文、著作等,科研成果总量为1 347项,是“十一五”期间的3.5倍。其中,发表核心论文的比率为9.6%,省级课题所占的比率显著提高。科研经费显著递增,共获得科研经费195.46万元,其中纵向课题经费64.88万元;横向课题经费130.58万元。学院给予的奖励资助为94.58万元,科研经费总额是“十一五”期间的9.8倍。

3.3 学院科研成果量化管理

2014年10月学院出台了《科研成果量化管理办法》,作为科研工作量的考核指标体系。“管理办法”构建的基本原则为可操作性、普遍适用性和政策导向性,体现分类的指导方针,通过以负责人为主,兼顾参与者的分级指标设置,保证客观、公正、有效地评定各类别的科研活动,以此做为教师科研工作量的考核依据。

3.3.1 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

科研工作量={立项分} +{经费分} +{完成情况分}+{论文著作分}+{学术活动分} +{专利分}

3.3.2 科研成果量化赋分标准

科研成果量化赋分标准如表1所示。

3.3.3 科研成果量化管理实践

按照计算办法、赋分标准及个人分配系数,计算出教师的年度科研工作量,以此作为科研工作完成情况的考核依据,并进行比较、分析。以2015年为例,前20名的教师年度科研工作量按职称分类:初级职称共完成743.3分,人均13.8分;中级职称共完成6371.5分,人均50.6分;高级职称共完成4687.1分,人均53.9分。统计数据显示,前20名没有正高级职称教师,副高级和中级职称各占50%,初级职称教师人均分数偏低。

3.4 科研成果的奖励与资助

2014年学院重新出台了《科研奖励资助办法》,在新的科研奖励资助办法中,对科研项目进行了细化分类,加大了对重点项目、核心成果的奖励资助力度,取消了对一般成果的资助,以此来提高学院科研成果层次。

4 强化科研管理的对策思考

通过以上对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科研工作、科研管理、科研成果奖励与资助的实践进行总结与分析,不难发现,当今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虽发展较快,但仍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急需进行探索与解决。

4.1 加强量化管理与目标管理的有机结合

高职院校科研成果量化管理尚处于探索阶段,在一定时期内规范了科研管理工作。目前的科研成果量化管理办法是对已完成的课题、已发表的论文和已出版的著作等成果进行量化考核,考核前其量化数值完全是未知数,没有一定的预期目标,不能很好地与学院的发展目标及科研发展规划相衔接。因此,在设定学院科研发展规划的同时,应先确定各院、系(部)的科研发展目标,建立有效的个人预期指标,跟踪个人指标的进展情况,同时加大对中级、初级职称教师的扶持力度。目标的设立是要帮助教师有计划地提高科研能力,共同完成学院的科研发展规划。

4.2 强化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

科研成果是以各类科研项目为载体的,科研成果是否符合社会要求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与科研项目过程管理有一定的关联。目前科研工作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出现了背离正确科研动机、以职称及利益为目标的研究风气,项目“中期检查”流于形式,这是造成部分成果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因此,加大对科研项目过程的动态管理和考核力度是非常必要的。高职院校应经常性地针对项目进行抽查、座谈等,对具有社会应用价值的科研项目进行指导性的跟踪考核,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科研管理工作的服务功能。

4.3 完善科研团队的激励机制

科研团队建设是科学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各个科研个体的特长进行有效集中,形成相互合作、相互开放的研究团体。科研团队的良性发展需要健全的团队激励机制,并根据科研个体的情况不同,采取不同的激励手段,以保证团队成员间的默契配合,营造出稳定和谐的团队环境。团队管理者要能够协调好团队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关系,依据成员的科研贡献度,公平地予以奖励,充分激发团队成员的科研热情,促使科研团队建设朝着健康的方向良性发展。

4.4 促进科研量化与人事考核的有机结合

学院教师的教学任务、科研工作量及人事考核,处于各自相对独立的考核体系,科研成果量化管理与人事考核制度各自为政,科研工作量是否达标对个人的职业评价影响不大,既不与岗位津贴挂钩,也不与年终人事考核关联,不利于督促教师进行科研工作。因此,健全学院共同的考核评价机制势在必行,使教学、科研与人事分配制度考核相互衔接,完善部门间考核制度的配套和互补。同时,逐步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后的科研成果约束机制,减少教师职称评聘前成果丰厚,评聘后青黄不接的“职称科研”现象,从而激发、鞭策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高职院校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贾慧,郑江平.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研究综述及其发展趋势[J].学园,2015(29):125-127.

[2]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工作量化管理办法[Z].2014.

[3]汪雪锋,陈云,王志楠,等.基于学科交叉与目标一致性的重大研究计划资助绩效评价[J].科研管理,2017(4):132-144.

[4]许治,陈丽玉,王思卉.高校科研团队合作程度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5(5):149-161.

[5]李容.学术水平的不可验证性对科研奖励的影响[J].科研管理,2014(11):146-155.

[责任编辑:刘 月]

Practice Analysis on Quantitative Management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U Xian
(Liaoning Economic Vocational Technological Institute,Shengyang 110122,China)

G717

A

2095-5928(2017)04-64-04

10.16850/j.cnki.21-1590/g4.2017.04.017

2017-05-22

辽宁省教育科研管理智库项目(ZK2015069)

陆宪(1962-),女,辽宁沈阳人,高级经济师,学士,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科研成果资助
“海南乡村振兴与数字治理实验室” 辐射带动我校科研工作
科研成果转化
运城学院召开2022年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大会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加强医疗科技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