羧酸酯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电解液溶剂的应用研究

2017-03-28 02:37杨宝军甘朝伦赵世勇
电池工业 2017年2期
关键词:丙酸碳酸乙酯

秦 虎,杨宝军,甘朝伦,赵世勇

(1.南京大学化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2.张家港市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 张家港 215600)

现如今,锂离子电池已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和储能领域。但极端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急剧下降。研究者主要通过添加剂来改善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研究最多的是VC[1-2],FEC[3]和PS及其衍生物[4-5]。

另一研究领域是电解液的溶剂。溶剂是电解液的主要成分,占电解液总量的70%以上,其性质与电解液的性能密切相关。溶剂的黏度、熔点、沸点、电导率和闪燃点对电池的使用温度、锂盐的溶解度、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和电池的性能发挥都有重要影响。商品化的电解液主要将LiPF6溶解在碳酸酯溶剂中。碳酸乙烯酯(EC)具有较高熔点和黏度,需要与低熔点的线型碳酸酯混用,包括碳酸二甲酸(DMC)、碳酸甲乙酯(EMC)和碳酸二乙酯(DEC)等。

与线性碳酸酯相比,线性羧酸酯具有更低的凝固点和黏度。研究者已广泛采用羧酸酯用于改善锂电池的低温性能。如付呈琳等[6]选用乙酸乙酯(EA)作为一种理想的低温锂离子电解液的溶剂。李小平等[7]在电解液中加入丙酸乙酯,提高LiFePO4的低温放电性能。这些研究中,羧酸酯主要改善电池的低温性能;同时,羧酸酯与其它线性碳酸酯一起混用。

本文研究碳酸二乙酯(DEC)、丙酸丙酯(PP)和丁酸乙酯(EB)分别与碳酸乙烯酯(EC)混合形成电解液,研究其物化指标,如黏度和表面张力;同时,测试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如高温循环性和低温放电性能。

1 实验

1.1 电解液的制备

在惰性气体保护的手套箱中,将不同的链状酯与EC配制成质量比为 3∶7的电解液,分别加入2%VC和2%PS。

样品1:EC∶DEC = 3∶7,1M LiPF6+2%VC+2%PS;

样品2:EC∶PP = 3∶7,1M LiPF6+2%VC+2%PS;

样品3:EC∶EB = 3∶7,1M LiPF6+2%VC+2%PS。

1.2 电池的制作

按钴酸锂(北京产,99%):聚偏氟乙烯(PVDF, 广州产,99.95%):导电碳SP(北京产,99%)=95∶3.5∶1.5,加入到NMP中搅拌均匀,形成浆料,在涂布机上将浆料涂在铝箔集流体上,经120℃烘干、辊压、分切,制得正电极片。用相同的工艺,质量比为95∶3∶2的人造石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日本产,95%):丁苯橡胶(SBR,日本产,99.6%)加入到二次水中搅拌均匀,形成浆料,在涂布机上将浆料涂在铜箔集流体上,经120℃烘干、辊压、分切,制得负电极片。将正极片、负极片和PP隔膜卷绕成电芯,再将电芯装入铝塑膜中,封边。真空干燥后注液、封口,得到软包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1.3 电池高温循环测试

组装好的电池首先进行化成,化成条件为:以0.1C恒流充电至4.2V,最后以4.2V恒压充电2h,静置10min,再以0.2C恒流放电至3.0V。锂离子电池高温循环性能的测试条件为:高温55℃条件下,以1C 恒流充电至4.2V,再以4.2V恒压充电2h,静置10min,以1C恒流放电至3.0V,静置10min。

1.4 电池低温性能的测试

在测试电池低温性能之前,以0.2C恒电流循环3周。电池充电达到100% SOC时,将电池放入-20℃低温箱中,保持4h后,以0.5C恒电流放电至2.7V。测试仪器自动记录电池的放电曲线。

1.5 理化指标测试

表面张力采用JCY 系列接触角仪测试,黏度采用毛细管粘度计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化合物的物化指标

碳酸二乙酯的分子量为118.13,而丙酸丙酯和丁酸乙酯的分子量都为116.16。表1是三种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从表1可知,DEC的沸点为128℃,明显高于PP的沸点122℃和EB的沸点120℃,可以预测DEC配制的样品1应用锂离子电池时,电池的高温循环性能将优于样品2和样品3;同理,DEC的凝固点为-43℃,高于PP的凝固点-76℃和EB的凝固点-93℃。因此,我们可以预测在-20℃低温条件下,DEC配制的样品1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时,电池的低温性能不会劣于样品2和样品3。PP和EB液态温度范围明显大于DEC,主要是由于PP和EB具有较低的凝固点。因此,羧酸酯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时,能够扩展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应用领域。

表1 不同化合物的结构与熔沸点Table 1 The structure and physical property of different materials

常温条件下,1#、2#和3#三种电解液的黏度分别为3.99mm2/s、3.16mm2/s和3.45mm2/s;当温度降低至-20℃,三种电解液的黏度分别为 8.33 mm2/s、5.39mm2/s和5.65mm2/s。常温下,三种电解液的表面张力分别为25.33mN/m、23.4mN/m和21.73mN/m。

2.2 高温和低温性能

图1是不同电解液的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化学性能。图1a是三种不同电解液的电池在55℃温度下的循环曲线。从中可以得到如下结果:1)在55℃,1C电池密度下,三种不同电解液的电池其首周放电容量大小为样品1>样品2>样品3,分别为1442mAh、1413mAh和1414mAh;2)电池经过300周循环,容量保持率为样品1>样品2>样品3,分别为91.58%、85.86%和89.14%。从表1可知,DEC的沸点达到128℃,而PP和EB的沸点低于DEC,分别为122℃,120℃。因此,溶剂的沸点高低对电池的高温循环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图1b是三种不同电解液的电池在-20℃下,0.5C条件下的放电曲线。从中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1)在-20℃ 0.5C电流密度下,三种不同电解液的电池其放电容量分别为1174mAh、1084mAh 和1093mAh。

2)3.2V时,放电容量占比为56.81%、54.06%和52.24%。尽管PP和EB的凝固点低于DEC,但-20℃测试条件无法充分发挥出PP和EB低温优势性能。

图1 三种不同电解液的电化学性能。a) 55℃,1C电池循环曲线;b)-20℃,0.5C放电曲线Fig.1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three different electrolytes. a)the cycle performance of batteries at 55℃ with the current of 1C; b)discharge curves of batteries at -20℃ with the current of 0.5C.

3 结论

碳酸二乙酯、丙酸丙酯和丁酸乙酯三种化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溶剂,分别比较三者的物化指标及电化学性能。常温和低温条件下,丙酸丙酯和丁酸乙酯配制的电解液具有更低的粘度;同时,常温条件下,两个化合物配制的电解液具有更低的表面张力。

电化学性测试表明,碳酸二乙酯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时,在55℃,1C条件下,电池300周循环,容量保持率达到91.58%;同样条件下,丙酸丙酯和丁酸乙酯的容量保持率达到85.86%和89.14%;-20℃, 0.5C条件下,3.2V时,碳酸二乙酯、丙酸丙酯和丁酸乙酯的放电容量占比为56.81%、54.06%和52.24%。

[1] Haruna H, Takahashi S, Tanaka Y. Accurate comsumption analysis of vinylene Carbonate as an electrolyte additive in an 18650 lithium-ion battery at the first charge-discharge cycle[J].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2017, 164(1), A6278-A6280.

[2] 王洪伟, 杜春雨, 王常波. 锂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研究[J]. 电池, 2009, 39(4):208-210.

[3] 许杰, 姚万浩, 姚宜稳, 等. 添加剂氟代碳酸乙烯酯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 2009, 25(2), 201-206.

[4] Xia J, Sinha N N, Chen L P,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 family of sulfate electrolyte additives[J],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2014, 161(3), A264-A274.

[5] Xia J, Harlow J E, Petibon R,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n methylene methyl disulfonate (MMDS) and 1, 3-Propane Sultone (PS) as electrolyte additives for Li-ion batteries.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2014, 161(4):A547-A553.

[6] 付呈琳, 廖红英, 杨光, 等. 乙酸乙酯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的应用研究[A]; 第六届全国试剂与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12.

[7] 李小平,郝连升,李伟善,等. 丙酸丙酯对LiFePO4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影响[J]. 电化学, 2013, 19(3):237-245.

猜你喜欢
丙酸碳酸乙酯
豉香型白酒中三种高级脂肪酸乙酯在蒸馏及原酒贮存过程中变化规律的研究
废弃混凝土碳酸化再生利用技术进展
冒泡的可乐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知识梳理
食品中丙酸钠、丙酸钙测定方法的改进
酱油中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方法的研究
丁酸乙酯对卷烟烟气的影响
咖啡酸苯乙酯对顺铂所致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K/γ-Al2O3催化丙酸甲酯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
2-18F-氟丙酸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